桂林散记

天高任鸟飞

<h3>  “桂林山水甲天下”,几乎人尽皆知,前几天机缘巧合,到了桂林,与她来了一场烟雨约会。</h3><h1></h1><h3></h3><h1></h1><h3></h3> <h3>  下了车,首先感到的是桂林的湿热,虽然刚刚下过雨,却没有北方雨后的清爽,空气中弥漫着潮湿与闷热。</h3><h3> 桂林位于北纬24---25度之间,属于亚热带,椰子树、芭蕉树、榕树……所有的植被都油绿发亮、葱茏茂密,一派典型的亚热带风光。</h3><h3> 这个时间,桂林正是多雨的季节,几乎天天都在下雨,不过不要烦,雨并不是一直下个不停,而是下下停停,多是下一阵停一阵,前脚下完,后脚就停,还可能天气晴好。雨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并不大,只要出门随身带上雨具就可以了。</h3> <h3>  首先,两江四湖(漓江、桃花江、桂湖、榕湖、杉湖、木龙湖),融汇贯通,连成一条长长的水系,曲曲折折,像一条碧绿色的晶亮玉带,盘旋绕行。韩愈的两句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形容于此景象,真是生动逼真,恰如其分。</h3> <h3>  夜幕降临,灯火阑珊,在水边倘佯漫步,有种感觉:画在眼前走,人在画中游。</h3> <h3>  日月双塔,塔身灯光交相辉映,像两个镶满金银钻石的柱子,伫立在湖水之中,水中的倒影,随波漾动,泛起粼粼波光,美轮美奂,许多行人驻足观看,流连忘返。</h3> <h3>  靖江王府,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中心,是朱元璋侄孙的府邸,1392年建成,比故宫早34年,规模宏大。从建成到明代覆灭的257年中,共住过12代14位藩王,是现今保存最完好的藩王府,它的存在,对研究桂林历史,具有重要作用,素有“阅尽王城知桂林”之说。</h3><h3> 靖江王府现在是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学府的存在,赋予了靖江王府更浓厚的文化遗迹,也为其注入了新的文化血液,让其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生生不息……这也是靖江王府历来受人注目的原因之一。</h3> <h3> </h3> <h3>  独秀峰,是靖江王府的镇府之山,也是王府的龙脉所在,它正对北门,且紧挨北门,进门抬头即见,我戏称是“进门见山”。<br></h3><h3> 它是一座独立的山峰,虽然不太高大,但独立的圆柱形山体,无所依傍,又被茂盛的树木包裹覆盖,与山脚下的月牙池相互映衬,显得极其峭跋峻秀。清代袁枚《独秀峰》云:“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可见独秀峰堪称首屈一指。</h3><h3> </h3> <h3>  独秀峰东面的石壁上刻有“南天一柱”,南宋王正功诗题“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刻在东南面读书岩上,正南面还有慈禧太后书写的“寿”字,……漫长的历史岁月赋予了它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王府的龙脉依然稳健,文脉也依旧绵延不绝……<br></h3> <h3>  靖江王府南面的东西巷,是近年来桂林政府为了丰富桂林市的旅游文化内容,特意打造的步行街。南北、东西几条小巷纵横交错,古色古香,特色商品琳琅满目,当地的各种特产、风味小吃、风格各异的民族衣着饰品、各种各样的工艺品……穿行其中,沐浴着满街柔和的灯光,踏着油亮的槟榔纹青石板,看着黑瓦白墙红木窗的店铺,和着民族风情的音乐、歌声、以及各种语言,不知不觉间,就被她特有的风土人情熏染同化了。</h3> <h3>  象鼻山,位于漓江与桃花江的汇流处,酷似一只站在漓江边伸长鼻子饱饮江水的大象。它一直以来,都是桂林的一张名片,关于它的美丽传说,更让人感到它就是一座神象,它用庞大的身躯,震慑住江水中的妖魔鬼怪,时时刻刻保佑着漓江两岸的人民,世代安居乐业,幸福生活。</h3> <h3>  桂林有世界著名的喀斯特地形,几乎每座山下都有地下溶洞,形成奇妙独特的岩洞风景。“桂林多洞府,疑是馆群仙。”恰到好处地写出了桂林的岩溶地貌。</h3> <h3>  岩洞中,石柱、石林、莲花、雪山、各种人物动物……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无不形象生动,再配上五颜六色的灯光,赋予离奇有趣的故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h3><h3> 一路看,一路听,我甚至在想:那会不会就是真实的龙宫宝殿?在那些神秘洞穴里,说不定会真的住着神仙;我们也许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h3><h3><br></h3> <h3>  桂林是壮族、苗族、侗族、瑶族的聚居地,他们分别以壮歌、苗节、侗服、瑶舞闻名于外。壮族刘三姐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为他们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h3> <h3>  在壮族、侗族、苗族、瑶族聚居的地方,还保留着各自的民族特色,进入他们的寨子,木质结构的房子,手工粗布衣服,银制首饰,生活器具……都向我们展现了他们特有的民俗风情。</h3><h3>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他们都是一枝独特的艳丽之花,正是有了他们,中华民族这个大花束才能显得更加鲜艳夺目,更加多姿多彩!</h3><h3><br></h3> <h3>  桂林的山,峭拔峻秀,每一座山峰,或独立或连绵,都覆盖着茂密的植被,郁郁葱葱,翠色欲流。</h3><h3> 桂林的山,群峰林立,千姿百态,风格迥异:她们不俗不艳,丽质天成;她们不妖不媚,清新自然;她们不争不羡,恬淡安静……她们默默地玉立在江的两岸,任过往的游人们注目观赏、自行评判: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仓央嘉措《见与不见》)。</h3><h3> 桂林的山,飘逸洒脱、风姿绰约、楚楚动人,自然散发的魅力,在天地间无限延展……</h3> <h3>  想象中的漓江之水:“清、静、绿”,可是,由于接连不断的降雨,漓江的水也向我们展现了她的另一面:“浑、急、黄”,湍急的江水,携带着大量的泥沙,顺流而下,说它像黄河水一点都不为过。这似乎在警醒人们:要拥有青山绿水,就必须保护环境!</h3> <h3>  见到的所有画面上的桂林山水,都是天蓝云白,山青水秀,山映水光,水倒山影,水天一色,山影、云影在天水之间徘徊、游弋,……一副明媚秀丽的画卷。</h3><h3> 不巧,游漓江这天下起了雨,没有看到画面上的样子,在船上,往远处看,各个清秀的山头上,都弥漫着乌云,或浓或淡,飘行游移,青绿的山色变成了浓浓的墨绿,雨中的漓江山水,烟雨蒙蒙,另有一番风韵。</h3> <h3>  登上漓江旁边的叠彩山,居高临下,桂林市全貌、独秀峰、伏波山、老人山……尽收眼底,由于视野的开阔,心情豁然开朗,也平增了几分喜悦,我指着石碑上的字,与同伴笑约:活到一百三,重登叠彩山!</h3> <h3>  “不愿做神仙,愿做桂林人。”这是陈毅元帅在《游桂林》中对桂林的赞叹。的确是这样,桂林,别致的山,秀丽的水,山水相依,浑然一体,如诗如画,让人流连忘返,让人梦牵魂绕。</h3><h3> 桂林,或许是上天的神仙在游历人间时,为了歇息休憩,而特意打造的人间仙境吧!</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