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二十五</h3><h3>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h3><h3>注释:</h3><h3>1,式:通“轼”,古代车前横木。此处用作动词,表示伏轼。</h3><h3>2,版:古代用本板刻写的国家图籍。</h3><h3>3,作:站起来。</h3><h3>直译</h3><h3>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既使关系亲密,也一定会改变态度。看见戴着礼帽和瞎了眼睛的人,既使很熟悉,也一定表现得有礼貌。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人,便低头俯伏在车前的横木上表示同情。遇见背负着国家图籍的人,也同样伏在车前的横木上表示敬意。有丰盛的肴馔一定改变神色,站起来。遇到迅雷和大风时,一定改变神色。</h3> <h3>此章记述的事例说明,孔子是一个心思敏锐,富于同情心,尊重他人,很懂礼貌而且敬畏天命的人。</h3><h3>本章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几种场合中孔子的神态和表现。见穿孝服者恭敬表示,对死者的悼念与尊重,表示对死者家属亲人的同情,都是很普遍的人生感情,是“慎终追远”的具体表现。戴礼帽者是参加祭祀或其它典礼的人,对其尊重是对礼仪制度的尊重,对于盲人的尊重是尊重爱护弱者,可能古代盲人比较多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前面见齐衰是指平时或不行,这里“凶服者”扶轼是指在车上。看见使者扶轼,则是表示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看见酒席丰盛而站立严肃表示对盛情的回应。对于特殊天气的变化的严肃,是出于畏惧天命的心理。总之,孔子时恭敬、严谨。</h3><h3>从另一个角度讲,孔子的这些举止,也恰好体现出儒家的“四端”,即人生而俱来的善良本性。</h3> <h3>见“齐衰而变”,见“瞽者以貌”。体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h3><h3>见“凶服者”与“负版者”扶车木以礼,是“辞让之心,礼之端也”;</h3><h3>“有盛馔,必变色而作”,是会衡量厚薄是非,即“是非之心,智之端也”;</h3><h3>“迅雷风烈,必变”,是敬畏天地,时刻检讨自己言行得失,即“羞恶之心,义之端也”。</h3><h3>所以我认为孔子的门生记录这样生活细节,也是在强调夫子在“仁、义、礼、智”这四端上的践行式范。</h3> <h3>通过对以上章句的解读,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儒家所讲的“仁、义、礼、智”并不难做到。所谓“四端”,也是人性的初始思想状态,即曾子讲的“赤子之心”,放到现代社会,也是一样借此修身的。</h3><h3>例如见到身遭不幸者表示一下慰问,是多么的温馨;见到弱势群体表现下同情,是在放射人性的光辉;见到有急事和重要事要办的人谦让一下,与人方便也与已方便,这就是“礼”的效用;明察关系远近,用不同的态度答谢薄厚的不同,是“义”的效用;敬畏天地,时刻反思自己才是真正的“智”,无所畏惧便是“无知者无畏的愚蠢”!</h3><h3>小节</h3><h3>《论语》一书之所能成为“经”,是因为“经”的原义是指布的经线,即不变的规律。因此,儒家所有提出的理念,也是既符合于人性,又可以不费力就能做到的,还用那句歌词作为结束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h3><h3>艮石</h3> <h3>主讲教师简介</h3><h3>孙岳字艮石,国学讲师,诗人。</h3><h3>辽宁朴雅国学院院长</h3><h3>香港东方传统文化研究院儒家思想研究苑苑长</h3><h3>辽宁孔子研究会孔子学堂讲师。</h3><h3>受中国孔子学院讲师谭爱荣启蒙研修国学。</h3><h3>加入“启予国学门”,师承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导杨军教授研学儒学。</h3><h3>主讲课程:《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唐诗宋词解读》、《诗经》等。</h3><h3>授</h3> <h3>授课地点及时间</h3><h3>周三:15:30,白塔堡台湾连锁贝尔安亲少儿托 管机构主教《千字文》。</h3><h3> 18:30,五里河茶城主教《成人国学诗 词》。</h3><h3>周五:17:30,浑南浦江苑朴雅书院《朴雅国学 院讲师培训》</h3><h3>周六:8:00,航天航空大学少儿《声律启 蒙》</h3><h3> 10:30,五里河茶城《成人国学诗词》</h3><h3> 14:00,五里河茶城少儿《声律启蒙》</h3><h3>周日:10: 30,五里河茶城少儿《声律启蒙》</h3><h3> 14: 00,五里河茶城少儿《声律启蒙》</h3><h3> 16: 00,太原街沈开1号学习型中国家庭 俱乐部少儿《声律启蒙》</h3><h3> ** 欢迎试听!</h3><h3>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