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

解维嘉

<h3>在共和国的历史长卷中,掏粪工人时传祥,以“宁可脏一人,换来万家净”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敬,他的先进事迹所体现出的文明价值已成为社会的一种精神财富,被广泛认可和弘扬。</h3> <h3>时传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厂,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在旧中国,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歧视,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解放后,新中国给了他做人的尊严,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使他扬眉吐气,他对党充满感激。他用一颗朴实的心,记住了一个通俗的道理,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他把掏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以身作则、以苦为乐,不分内分外,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被评为劳动模范,在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接见。文革中,时传祥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一样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他被遣送回乡,放下了他热爱的事业,但他深明大义,教育子女接过他无法继续背下去的粪桶,走进千家万户,为人民服务。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再也不需要工人背粪桶了,旧北京的茅房没有了。当年迫于无奈,将自己的亲生女儿遗弃在茅房里的一位现在已在美国定居的小姐,正委托律师寻找孩子,而那个女婴当时被时传祥救了性命,送到福利院,并为她起名为石解放,现已长大成人,时传祥勤劳朴实的精神影响了她的一生,她立志为人民服务一辈子。当年的小姐将百万财产投入了北京的环保事业。作为老一代英模人物所提倡的这种职业道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时传祥精神”犹如璀璨的星座,光照后世,永载史册,为全国各行各业所尊重和奉行。为大力弘扬时传祥精神,经公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在时传祥家乡建立纪念馆,这对于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培养“四有”新人、促进齐河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必将起到极其有力的作用。</h3> <h3><b>苦尽甘来</b></h3><h5>孟泰,1898年8月17日生于河北省丰润县山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17年,丰润一代遭大旱,为了找一条活路,19岁的孟泰只身闯关东,受尽磨难后在抚顺机车修理厂干了十年铆工,练就了娴熟的技术。1927年初一天,他痛打侮辱自己的日本工头毛利后连夜逃到鞍山。不久,由好友马金山介绍考入鞍山制铁所作配管工,改名孟泰。1934年,他与穷苦农家女乔世英结婚。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鞍钢遭到国民党接收大员们的抢掠,物价飞涨,孟泰领着一家6口挣扎度日。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解放军送来的粮食使孟泰全家保餐了多年来的第一顿高粱米干饭。1948年4月4日,鞍山钢铁厂成立,为避免战争破坏,钢铁厂组织一批政治可靠、有技术专长的工人向后方根据地抢运器材,当时长期受日伪、国民党统治的鞍山老百姓中有些人对共产党不能坐稳天下表示疑惑。孟泰义无反顾的当着工友和家人表示:“跟着共产党走,棒打不回头!″他积极参加抢运重要器材,全家随一批解放军干部辗转到达通化。在通化孟泰为抢修两座小型高炉立了功。</h5> <h3><b>爱厂如家</b></h3><h3>1948年11月2日,东北全境解放,孟泰奉调回到炼铁厂修理场后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几个废铁堆翻了个遍,回收各种管件4000多件,并用玻璃粉除垢,然后修复成能用的管件,建成了当时著名的“孟泰仓库″。孟泰艰苦创业的精神受到中共鞍山市委和鞍钢公司的高度重视,并以他为榜样,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交器材运动。在修复钢炼铁厂二号高炉中,所用的管件大部分取之孟泰仓库。1949年6月27日,修复后的二号高炉生产出第一炉铁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