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相册献给7823部队(原成都军区步兵第十团)的老首长、老战友们! <p> 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经经过的雪山草地,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阿坝州。</p><p> 踏上阿坝这方神奇的土地,犹如进入绿色仙境和漫步在红色摇篮之中。这里不仅有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许多可歌可泣、激动人心的革命事迹。</p> 那里无垠的草原,绿得犹如一幅油画,高耸的雪山显得那么神秘和圣洁,无尘的蓝天、白云,成群的骏马、牦牛和羊群构成一幅人间美景。那里世代居住着勇敢、淳朴、热情的高原民族---藏族人民。<br><p> 在那里曾驻守着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7823部队(原成都军区步兵第十团)。 </p> <h3><font color="#010101"> 十团全体指战员们,永远不会忘记曾经为之战斗过的雪山草地,解放、保卫、建设阿坝的艰难困苦,在黄河沙洲无人区、壤塘、红原、若尔盖、唐克、黑水和甘南的平息叛乱和剿灭残匪时的峥嵘岁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今天,我们深切的怀念十团的老首长和老战友们! </p><p> 今天,十团健在的首长,战友们和特务连的老兵们,虽然年纪大了,当年的帅小伙现已是鬓鬓白发,战友聚会就成了老十团战友们特别是特务连战友们联络感情,互致问候的好方式。后来又成立了“阿柯河伴”战友群,这更加快捷、方便的把战友们再次联系在一起,成了战友们分享幸福晚年的好地方!</p></font></h3> <p></p><p><br></p> <h3><font color="#010101"> 7823部队(原成都军区步兵第十团) 特务连、团宣传队战友会于 2019.4.9 在美丽富绕的蒲江召开,会期四天。聚会在解放军进行乐曲中开始,聚会活动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表演,还有战友们精心准备的丰富多彩的自创节目。最后全体参会老战友集体参与跳起快乐的锅庄舞,使会议气氛达到高潮。</font>聚会还将举行座谈会,并安排游览石象湖、朝阳湖以及参观建川博物馆等活动。祝战友会圆满成功!</h3> <p>百花争艳又一春<br>战友喜聚寿安镇<br>五十年前同操戈<br>七旬古稀血性存<br>共饮美酒叙往事<br>齐颂友谊话衷情<br>莫言黄昏摧人老<br>童颜童心倍精神<br> 叶良云<br>2O19.4.1O於蒲江县寿安镇 </p> 曾经的18分队特务连,是担负特殊任务的连队。连队编制有侦察排,电台,工兵,骑兵通信,电话总机班,和警卫排。67年组建150师后,部队移防广元后,449团就没有特务连编制了。<br> 老战友施文明激动的回忆在阿坝老十团短暂而又难忘的岁月! <h1><b>雪山、草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b></h1>团首长和去新疆同志合影留念 1964年1月(于阿坝营区大礼堂前)<div> 第一排左1和2是去新疆战士2人,3郭子耕付团长,4黎明付团长,5张炳海团长,6张树模政委,7严滿栋机关协理员,8李玉卬机关管理员,9軍务股黄锐参谋;在张团长和张政委身后的是特务连警卫三班黎付团长警卫员白居龙,特务连就他一人去新疆。<br></div> 左上照片:前排中李世久、后排右张繁林(1956年10月1日刷金寺留影)<div>右上照片:左起1刘廷善、2张炳海、3陈兴耀、4陈理发、5陶昌廉(1969年广元)</div><div>左下照片:前排左起1邓大亮、3刘志才、后排右1倪群华(刘志才爱人)--(1965年10月22日阿坝草地留影)</div><div>右下照片:前排左起1焦润生、3张繁林、中排左1汪自维、后排中刘忠义(1969年4月10日於广元)</div><div><br></div> 刘长江、段长明、廖正刚与三营通信员<div> 阿坝高原留影 六五、六、一</div> <div> 说起骑马,当年在阿坝,部队由于是在雪山草地执行战斗任务,加之当时交通工具几乎算没有,十团虽然不是骑兵团,但在团里骑马也是常态。骑马当时在少数连队、特务连都有要求。团级干部、营以上干部(正职)都配有马匹。在特务连警卫排更是必须的本领,因为团首长在阿坝附近的活动,训练带兵,剿匪执行任务都是骑马。警卫员不仅要会骑马,还要备马、遛马(包括首长的马),另外对首长的马的性情还要熟悉。</div> 当时团里有不少军马,骑乘,驼枪炮。战马,是軍人的无言战友,行军,执行任务中宁愿自己少吃点都要把战马喂好。要想骑好马的确不易,首先要和战马建立互信,感情,它就十分懂得主人要干什么,一切行动才听你指挥。<br> 不了解情况的不知道,看着骑在高头大马上好精神、好威风,其实骑马是一个苦差事。特别是新兵,刚开始骑马屁股绝对要磨起泡,几天屁股不敢正坐。出行、执行任务骑上半天,几天,下马后,腿都站不稳,在马上颠的浑身疼,又累又辛苦。<br><div><br></div>刘长江 1963年阿坝格尔登寺 姜光德,刘长江及廖正刚 1963年春节于阿坝照相馆 刘长江、唐之怀、姜广德及廖正刚 <br><br> 1965年于阿坝城关小学校内 刘长江、姜广德(曾任袁德朝警卫员) 1964.6于阿坝照相馆 廖正刚、杜玉科、刘长江 1968.1.14 1968年毛主席接见军队团级干部(天门广场留影)<div>前排左起1龙怀广、2刘建礼、4裴抚民</div><div>后排左起1张繁林、2毕庶堂、3陈立太、4李纪令、5董礼锁、6郭子耕</div> 刘长江2007年故地重游在格尔登寺留影 <br><br> 莲花落唱战友情:<br>春风春阳好风光,特务连、宣传队战友欢聚一堂。<br>戎马生涯结情缘,相逢握手泪盈眶,<br>当年从军小青年,如今已是鬓发苍。<br>五湖四海好兄弟,汇聚军旗下歌声亮,<br>为人民服务牢记心上,一心一意跟着党。<br>同舀一锅饭,同睡一张炕,一人有愁大家解,一人有难大家帮,<br>胜似兄弟情谊深,铁军威名扬四方。<br>平叛剿匪大雪飞,黑水河畔涛声急,<br>顶风冒雪追残敌,解放藏族好兄弟,<br>千里行军不畏难,雄心壮志冲云天,泥泞小路练就铁脚板。<br>风刀雪箭锤炼意志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誓用鲜血保卫红色江山。<br>你帮我背背包,我帮你扛枪杆,你一口我一口,同抽一支烟,<br>你一勺我一勺,同吃一袋炒面,手挽手有难同担,心连心共度难关。<br>架天线搞伪装,同出力出汗,滴滴嗒嗒把首长命令传,<br>枪林弹雨前赴后继,全歼叛匪红旗招展。<br>峥嵘岁月共筑人生辉煌,战友情谊直缚云天,<br>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嘹亮军号仍响在心间,<br>为人民服务宗旨牢记,不忘初心老而弥坚。<br>高兴而来,满意而归,道声珍重长寿康健,<br>高兴而来,满意而归,道声珍重长寿康健。<br> 李大铭<br> 2019.4.10 <h3><font color="#010101">李大铭战友为这次战友会组织的歌舞表演</font></h3> <p><br></p> 廖正刚战友表演快板书<br>自编自导,背了好久的台词,上台后还是差点忘词 王长生战友表演二胡独奏 涂光中战友即兴演唱当年的京剧样板戏 <br> 激情高唱,我们永远年轻! 战友涂光中夫妇为大家表演新疆舞 <p>七律 和良云兄<br>春风拂眼万物新,<br>战友情溢寿安城。 <br>白发衰颜映沧桑,<br>朗声爽语笑黄昏。<br>青春织就军旗艳,<br>热血换来藏区宁。<br>老骥伏枥心犹健,<br>耳边时闻军号声。<br></p><p> 陈续刚</p> <h3><font color="#010101"> 续纲战友,寿安偶见,印象颇深,大作已拜读,情真意切、对军营充满感情!</font></h3> 我们曾经在特务连警卫三班 我有幸参加这次聚会真是值得,让我看到和感受到很多珍贵的友谊和情感,也受益不小。我能尽一点绵薄之力完全应该。今后这样的活动我还会积极参与。<br> 衷心祝老十团的各位前辈及家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br> <h3><br></h3> 战友们忘情的跳起锅庄! <h3><font color="#010101">大家尽情举杯,为老十团的情缘,为安康、幸福干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一次和老十团的前辈们聚会特别高兴,开心,享受。虽然我和你们相处仅仅一天,但那场景一辈子不会忘,这都是由于老十团结下的特别情缘。你们这次聚会,搞到很好,内容丰富多彩,大家非常开心!</font></h3> 战友们畅游美丽幽静的石象湖 <h3><font color="#010101">战友们深情的观看和回忆历次聚会的影像及资料</font></h3> 早在2001年,十团和特务连的战友们,在江油李白故里,太白纪念馆举行了第一次战友会。战友们参观了李白纪念馆,太白公园,海灯法师武馆等地,并合影留念。 2005年4月17日“老十团”绵阳部分战友聚会,张炳海、袁德朝老首长也到场同老战友们共同聚会。 战友们在新北川聚会 2008年,九月在绵阳市富乐山公园,西山公园召开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友会,会期三天。老首长袁德朝由家人陪同来参会,两任特务连老连长千里迢迢赶来了,老战友陶昌廉将军也专程从西藏赶来和老战友们相聚,老战友们相见,分外亲切,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 前排中袁德朝老首长、前排右老战友陶昌廉将军 2009年,在重庆合川战友再相聚,会期四天。参观了古钓鱼城,白塔寺,古文化街。这是一次具有乡村特色的战友聚会,合川的战友及家人全体出动,忙着杀鸡杀鸭,池塘钓鱼,采摘樱桃,有的战友帮忙用石磨推豆花,场面十分热闹,淳朴,开心,真是红红火火,战友一家亲呀。 战友们深情的观看和回忆历次聚会的影像及资料。<div> 感谢刘长江战友精心收集、整理、保存下这些珍贵的资料。</div> 2013年,蒲江战友会,2015年又一次蒲江战友喜相逢,会期四天。战友们乘船畅游美丽的朝阳湖,石象湖,大铭战友还特意安排了一场电影晚会。并联系地方文艺演出队和十团演出队及参会战友们联欢。<br> 最后大铭战友指挥大家歌唱老军歌,战友们渾厚高昂的歌声,把战友会推向了高潮! 2014年4月和2015年4月,分别在遂宁举办了两次战友聚会,参观了广德寺,灵泉寺,龙凤古镇,晚上战友们又登上游船,饱览了遂宁城的美丽夜景。 2014年4月8日泸州聚会,游览了九仙洞,泸州酒厂,泸州港,泸州市容。 2017年,在绵阳九院科学城聚会,老连长赖世亮,陶昌廉和夫人及汪自唯也来参会。参观了九院科技馆,青莲古镇,李白故居。 2018年,三月在泸州战友相聚一堂,恰逢老排长80大寿,战友们唱着藏歌,跳着锅庄,给老排长献上鲜花和吉祥的哈达时,老排长及家人热泪盈眶,激动万分!<br> 随后战友们又移师江津。80多岁的特务连老连长赵忠孝,不顾才做了大手术,坚持手杵拐杖和杨天明老台长站在高速公路出口处,迎接他亲密的战友们。当战友们下车时,他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和战友相拥而泣,连过路人也深受感动。 并全程陪同战友们参观了聂帅和陈独秀纪念馆等景区。 “老十团人中秋相聚”<div> 2019年中秋佳节之际,老首长李纪令的二儿子李孝玉从成都赶到绵阳,看望“十团”在绵阳的部分老兵、家属阿姨和一起成长的兄弟姊妹。</div> 93岁的“十团”老兵,邓大亮(右二) 战友们畅游大邑建川博物馆 逝去的岁月<br>永存的友情<br>阿柯水长流<br>战友情谊深 <h3><font color="#0101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大熔炉里,在雪山草地中,我们走到一起。这是一种不是亲情的亲情,是一种不是血缘的血缘!战友们聚会不是吃,喝,玩,乐,而是要找回过去的时光!一起怀念战友们共同走过的峥嵘岁月!</font></h3> <br> <p> 战友们大家好,“2019年7823部队十团特务连、团演出队,蒲江战友联谊会”于4月13日圆满结束。<br> 这次战友会完全达到了预期目的。回忆过去的时光,怀念老首长和战友们在雪山草地共同走过的峥嵘岁月。战友会上,这群白发苍苍的战友们仍然童颜童心,意气风发,颂友谊,话衷情,深情地回顾在雪山草地的战斗生活。<br> 对逝去的的老首长和老战友表示了深切的怀念。<br> 战友会上,战友们带来了早已准备好的金銭板,诗词,军歌,二胡独奏等精彩的节目等。最后,全体参会老战友集体参与跳起了欢乐、潇洒、激情的锅庄舞,整个会场一片喜气洋洋,欢声笑语,沸腾了整个战友会场,使战友会达到了最高潮!<br> 这次战友聚会,咱们老十团的老首长,郭付团长的儿子郭忠运,专程从成都赶到会场,给老十团的战友们送来了香甜的水果,送来了老首长家对十团老兵的亲切关怀和对战友会的支持。小郭还帮助大会挂横幅、会标等,在会议中,跑上跑下,帮忙拍照摄影,为战友们留下了瞬间珍贵的照片。老团长张炳海的长子张軍也从广西打了电话,祝贺十团战友会的圆满成功。<br> 80多岁的李大铭战友,担任这次战友会服务组的组长,不辞辛劳。她的女儿女婿也为战友们送来了美酒,使战友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滋有味!<br> 这次老十团特务连、团宣传队战友会的圆满成功,是与他们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p><p> 祝全体战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全家幸福!!! </p><p> 2019年战友会服务组:刘长江</p><p> 2019年4月13日</p><p><br></p> <h1><b>相聚在八一军旗下 </b></h1> 昨日,你父亲、他父亲,你母亲、她母亲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在战场相遇、在军中相识。<br> 今朝我们又从四面八方走来,为了我们身上流淌的血液,在这个一草一木都充满着故事的地方相聚。<br> 营房是革命军人子弟永远的记忆……,人常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可对于部队大院里的孩子来说,这是我们魂牵梦绕永远的家!<br> 久别重逢倍感亲切,与亲人一样,其乐融融。这是一场故事,是有故事的人的聚会,是有故事的老人聚会,是有故事的老熟人聚会。尽管我们都已步入五、六十岁的行列,但我们依然愿像当年一样,自豪、骄傲、大声的告诉世界: 我们永远是“军旗下的儿女”!<br><div> 李孝珠(李纪令付团长的小儿子)</div> <h1><b>流淌在血液里的记忆</b></h1><p>这里曾有我们的家园;</p>这里曾有我们父母年轻的身影;<br>这里曾有我们稚嫩的欢歌笑语。<br>您已融入我们的血液里,<br>您已汇入我们的生命中。<br>我们当中,有"雪山"有"草地"可以见证。<br><p> </p><p> 2015年6月“老十团”子弟时隔40年后,重回阿坝老营房。</p><p>还记得,这营房大门口的小储蓄所、小邮政所吗……!</p> <h1><b>集合的号吹响</b></h1>五十年前父辈阿坝献青春, <br> 半世纪后子辈阿坝庆团圆。 <br>让我们在阿坝尽情的欢唱吧! <br> 我们去拥抱阿坝圣洁的草原, <br>我们去抚摸高原蓝天和白云! <br><div> 李凡(通讯股长李光武的儿子)</div> <h1><b>雪山、草地,我们来了</b></h1> 离家的孩子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往“家”赶,回“家”了! 到“家”了!知心的话儿说不完,想拥抱大家,以慰思念酸痛!<br><p> 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已改鬓毛衰。 我们分别的太久了,我们回来的太晚了! 离开时我们还是玩童少年,离开时我们都是父母健康双全! 今天我们有许多的爸爸,妈妈已离去,不能让老人家分享我们团聚的快乐。我们今天的团聚也是为了把故去的爸爸妈妈怀念! 祝福我们健在的爸爸妈妈安康、幸福,长寿!</p><p> 李凡(通讯股长李光武的儿子) </p><p> </p><p> 今天,我们又走进这熟悉的营区,40多年前,我们在这营区里看电影、看演出,我们到军人服务社买东西,我们到团里的公共大澡堂去洗澡……。</p> <h1><b>阿坝,您是块多情的土地</b></h1>母亲们,为保大家安宁,小家团聚。<br>有的放弃了,优越的大城市生活;<br>有的放弃了,大后方家乡的安逸;<br>有的放弃了,心爱的工作;<br>随同父辈来到这里。<br><br>母亲们,面对恶劣的生活条件,勇敢担当家庭重任。<br>蔬菜缺乏开荒种,肉食不够养鸡添;<br>挖菜窑,捻毛线……<br>任劳任怨养儿育女。<br><br>母亲们,面对艰难的岁月,团结友爱,互相学习,<br>相互帮扶,互相鼓励,情同手足,亲如姐妹。<br>可谓,一家有难大家帮,一家喜事家家乐。<br>母亲们,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默默承受,饱受煎熬,<br>每当父辈征战沙场,总是身在营地心随夫行,<br>时时为家人的安危担忧,日日盼望亲人归,望眼欲穿情谁知?<br><br>母亲们,虽然共和国的功劳薄上没有你们的名和姓;<br>但父辈的军功章里,却含有你们一半的功绩。<br><div> 焦红英(作训股长焦润生的女儿)<br></div> <h1><b>阿坝,您是块充满生机的土地</b></h1>我们当中,<br>有的在这里哇哇出生;<br>有的在这里咿呀学语;<br>有的在这里蹒跚学步;<br>有的在这里上学,加入少先队;<br>即便没来过的,也是在听着阿坝的故事长大 。<br><br>我们在这里,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忆。<br>一起上学要走好几里地,中午吃饭干粮得自备,<br> 共同经历被瞬间的大雨淋透,有时还遭受冰雹的袭击。<br><br>与母亲一起开荒种地,<br>种土豆,种萝卜,莲花白长的好可爱……<br>收获时,那喜悦的心情,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br><br>大小孩,小小孩,<br>一块玩耍,一块游戏,<div>一同礼堂看电影,<br>叔叔们拉歌好神气,<br>情不自禁地跟着学。<br><br>从小受着共同的熏陶和教育……<br>特殊的环境,造就了我们特别的情怀,</div><div> 让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兄弟姐妹情谊。<br></div><div> 焦红英(作训股长焦润生的女儿)</div> <h1><b>父辈们走过的路值得忙活</b></h1><div> 父辈们走过的路,晚辈们再走,其意义是深远的……。这不是简单的寻访,或旅游观光,她是一种追忆,一种寄托,更是一种情怀……。没有他们的过去,就没有我们的现在,更没有我们的儿女后代。<br></div> <div>这个水塔好亲切,现在是营房里的地标性建筑</div> 崆峼山不会忘记,一代又一代热血官兵们,这里永远回响着嘹亮、整齐的歌声,青春的汗水和激情,让格桑花更加鲜艳、灿烂!<div> 2015年6月“十团”子弟们与老营房现驻防官兵共同分享“老十团”的昨天和今天。</div> <h1><b>阿坝,你是块英雄的土地</b></h1>80年前红军长征走过这里,<br>共和国成立之初,这里仍暗藏杀机。<br>为保国家安宁,人民幸福。<br>我们的父辈来到这里,<br>一代又一代热血将士,<br>出生入死,欲血奋战,<br>流血流汗,奋勇杀敌。<br>有多少叔叔伯伯,为之捐躯长眠这里。<br>活下来的每一位,<br>哪一位没有九死一生的危难经历。<br>十几年的枪林弹雨,长期的野外艰苦生活,<br>你们的身上,不是伤痕累累,就是病痛缠身,<br>你们用青春、鲜血和生命,<br>谱写了一章共和国的壮丽诗篇,<br>促进民族团结,山川繁荣,<div>换来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平安。<br> 焦红英(作训股长焦润生的女儿) <br></div> 十团在阿坝的营房及家属院布局图<div>(营房于1953年由全团干部战士自力更生修建完成)<br> 战友刘长江根据回忆绘制</div> 根据回忆1962年至1966年,当时在阿坝的老十团的部队编制架构: <br>老团长童道俊调走后,张炳海任团长、张树模任政委,1964年张政委调西昌,钱光祖任政委<br>副团长:王鸿贵,黎明,郭子耕<br>参谋长:刘廷善 副参谋长:袁德朝<br>政治部主任:李世久 副主任:梁付鹏<br>后勤处处长:吴玉章<br>(曾任职的还有陈士森参谋长,张小锁副政委)<br><br>一营营长:李升堂 教导员:陈园<br>一连: 李士举 二连: 夏德学 喻正刚<br>三连: 李明科 熊元良 机炮一连: 张忠梦 李升魁<br><br>二营营长:张繁林<br>四连: 罗有定 白仲云 五连: 王新德 娄光明 杨大遂<br>六连: 龚道成 王久海 机炮二连: 罗俊<br><br>三营营长:李纪令 <br>七连: 李丕纯 八连: 于云岐 丰东河 <br>九连: 罗永金 机炮三连: 王青海 李长令<br><br>特务连连长(历任): 赖世亮 郭少泉 李大铭 梁少先 赵忠孝 李德阳<br><br>团炮连(历任): 李永成 曾少栋 穆明亮 应德贵 喻立胜 袁进<br><br>团机关协理员:严满栋(部队到成都后任三营教导员) 团机关管理员:李玉卯<br>司令部:<br>作训股:焦润生 杨铭钟 汪自维<br>军务股:黄锐<br>通讯股:李光武<br>保卫股:焦悦民 黄军武<br>政治处:陈伦松 董礼锁 毕庶堂<br>宣传股:江澜<br>后勤处:魏银山 孙喜凤<br>卫生队队长:刘建礼 杨保安 高碧和<br><br> (原成都军区步兵第十团张炳海团长警卫员刘长江根据历史回忆) ---供参考<br> 格尔登寺的钟声,阿柯河水的浪花和巍然屹立的崆峼山,见证着一代一代解放,保卫,建设阿坝的解放军部队将士们的历史功绩,雪山草地中的故事让将士们魂牵梦绕一生!<br> 光阴似箭,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战友们从青年至老年,时光的流逝冲不淡记忆的底片,军旅生活的情景清晰的在脑海里闪现。许多战友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雪山草地,永远留在了他们为之战斗和眷恋的高原。<br> 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辉的史册中,有他们最绚丽的一页。我们这些情同手足的战友,一群生死与共的伙伴。<br> 我们把生命中最壮丽的青春留在了雪山草地,把人生成长中最美好的时光镌刻在绿色的军营中。<br> 雪山捧起了洁白的哈达给你吉祥,草原盛开的格桑花给你芬芳,金杯酌满醇香的青稞酒给你祝福,甜美的酥油茶给你醇香。<br> 我们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不后悔,都是青春年华,都是热血儿郎,我明白了,这就是人一生的骄傲。<br> ----特务连老兵:刘长江<br><br> <p>附记:</p><p>原成都军区步兵第十团(简称老十团)历史简介<br> ---供参考<br>一、成都军区老十团历史简介<br> 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十团前身系1947年8月组建的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二旅一部,该部于1948年1月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22旅66团,同年5月成为新组建的华北军区野战军第一兵团下辖部队(番号不变)。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统一全军番号命令,整编为华北野战军第18兵团60军178师(师长:温先星)534团(师另辖532、533团)。1949年5月中旬由贺龙率领第18兵团(60、61、62军)南下山西、陕西和四川作战。先后参加了运城、临汾、晋中、太原、扶眉,秦岭及解放成都等战役。同年12月30日,534团随贺龙带60军军部与178师及其他兄弟部队参加解放成都入城仪式。1950年2月,178师兼任四川绵阳军分区,进行建国初期川西地区剿匪作战。1952年4月,178师番号撤销,师部及师直整编为绵阳军分区,532、533团整编为成都警备司令部警卫团,534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公安20团。1954年,变更为西南军区公安内卫64团,1957年整编为成都军区步兵第10团(番号:7823部队),1967年12月,根据军委和成都军区命令改编为陆军第50军150师449团(番号:7811部队),于1985年百万大裁军撤销。<br> 老十团近40年的光辉历程,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br>二、老十团前身---华北军区第八纵队简述<br> 再简述一下华北军区第八纵队的前身。该纵队是由太行军区和太岳军区部队发展而来。<br> 1945年10月7日,太行军区所属部队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陈赓任司令员,谢富治任政治委员,辖第10、11、13、22旅。1947年8月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22旅和太岳军区第23旅以及太岳直属机关和第19、20、21军分区三个基干团合编,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下辖第22、23、24旅,王新亭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祖琼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周仲英为副政治委员,桂邵彬为政治部主任。<br>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诞生后,立即投入了全国解放战争大反攻的作战。<br>三、记忆里的老十团的几次编制番号更改和部队调动<br> 1957年在阿坝整编为成都军区步兵第10团(部队番号:7823部队)开始,至1965年6月调动至什邡县红白场镇(部队大部分)进行国防施工,全部随军家属则从阿坝县搬至成都华阳镇老县委大院,(从此结束数十年的“草地”、“山里”战斗生活)。1966年“文革”开始,部队大部调动至成都市(团部设在成都市人民北路地质局内),主要任务是保卫军区大院、制止武斗、支左、军管等。期间,1967年12月(在地质局大礼堂)改编为陆军第50军150师449团(部队番号改为:7811部队)。1968年6月调离成都,部队大部到绵阳市灯塔公社(现绵阳市青义区)“651工地”(建设中的清华分校)。全部家属也随之从华阳迁到此地,三个月后,于当年9月调往广元,直到1985年部队裁军撤销。<br> ( 资料:郭忠运、王纪林、刘长江)<br></p> <h3><font color="#010101"><p> 以上图片、资料、策划、制作: 郭忠运、刘长江</p><p> 2019年5月</p><p> (2020年5月照片资料部分更新)</p><p> </p></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