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妆点守口堡!

野云随风

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聚集在大同阳高县守口堡古长城脚下,享受大自然的美,寻找娇艳迷人那一片乡村的杏花,看那厚重的古长城。又是一年芳草绿 ,莺歌燕舞四月间,杏花花开满山涧。又是一年的守望,又是一年的期盼,朋友们穿越着幸福的守望、沐浴着杏花花韵的馨香。 守口堡为明长城大同镇关口堡。位于山西省阳高县境内。<br>据史载,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设,隆庆六年(1572)砖包,城周“一里二百二十步,高三丈五尺。”只城东有一门,明时在此驻守备,分守长城“十三里,边墩二十三座,火路墩四座”。明隆庆年间俺答汗部由此入犯,曾使大同全镇告急。今城堡已毁。长城由守口堡至镇宏堡,人为破坏较少,地势稍有起伏。&nbsp;<br> &nbsp;“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杏花在古代不管是观赏方面还是生产方面都有很高的地位,被人称作“十二花神”中的二月花。 杏花有五瓣,有半个手掌那么大在。清晨的时候,杏花就像一个小碗,盛着圆圆的露珠,碰一碰花瓣,露水就摇动几下。杏花苞是粉色的,它像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看着美丽的世界。花慢慢地开了,由色渐渐转作了白色,但却比以前更美丽、妖娆。它们在空中展示着自己。风吹来,杏花微微地笑了,跳起了动人的舞蹈。杏花中,采蜜的蜜蜂已忙不过来了,一会儿飞到这儿,一会儿撞到那……它应该也被杏花迷住了吧! 古长城那厚重的景象,贯穿在大山的的顶端,城墙虽已年代久远,好多城墙已然风化遗失,但是还有一些留下的跺口及城堡依然昂首挺立。成为一种古文化的历史遗产。虽然阳高的古城墙比不上嘉峪关古城墙的大气沧桑,但是它表现出的却是厚重高大。它的使命同样是保卫家园。站在这片土地上眺望着遗留下的城墙,感慨万千。 今守口堡口长城基本上是在地平面上建筑起来的。它的构筑方式有很多,守口堡长城的城墙很多都是用土夯筑起来的,这个土还是非常的结实,夯筑得非常的牢,经过了这么久远的年代,今天守口堡长城的城墙还是非常坚固的。 现在守口堡的原堡址中间有一条古河道,从内蒙流过来的黄水河在当年及现在都流经这条河道。在这条河的西岸是当年守口堡的堡口,也是北墙。看上来高度很高而且宽度也很宽。过去守口堡北面是从内蒙过来的黄水河,前面的峪口就叫葫芦口,就像咱们的葫芦一样,肚大口小。就在这个口小的地方立起一座堡墙,堡门来。 据史载,为明嘉靖二十五年 (1546)设,隆庆六年(1572)砖包。城周“一里二百二十步,高三丈五尺”。只城东有一门。明时在此驻守备,分守长城“十三里,边墩二十三座,火路墩四座”。明隆庆年间俺答汗部由此入犯,曾使大同全镇告急。 长城依山而建,十里一堡,五里一墩,村落人家依“墙”而居,村名就是长城的名字“守口堡”、“拒门堡”、“镇边堡”。“五墩”“二墩”“八墩”等等,很难说清楚着些村庄的由来,或许就是当年戍边者的繁衍生息,有许多条件恶劣的地方,根本找不出一条在那里生存的理由,仅仅是紧依着长城。守口堡,则是个相对较富裕的地方,地处在晋蒙边界的山口,是两地的交通要道,两边的山峰闪开了一个口,一条河道从长城脚下、村庄旁边经过,10多年前还水流丰泽,现在只剩一股细细的泉水,无声的流过,山口向北就是内蒙,山口以南就是山西,是现在的省界,更是古时蒙汉的边界要塞。 由于地形的重要性,“守口堡”曾是“茶马交易”的官方口子,“茶”是指南方的货物,“马”是指北方的货物,每年固定六、九两月开市,在此有兵守口,北方的马不允许过城墙,南方口里的货物东西不允许过这边的墙面,北面的商人可以进来。 &nbsp;杏花节——满山坡的杏花茂盛绽放,山坡坡上,圪梁梁顶,杏林参差,依然坚强地妩媚在枝头,艳丽在风中,与雄姿飒爽的古长城守望着,使人不禁会想到沧桑与绝美,温柔与敦厚,磅礴与浪漫,这份情怀、这份回忆无所不在地感动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