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br></p><p>谷雨过去多日了,春天慢慢收起她千娇百媚的姿态、带着几许忧郁,恰似一怨妇抱着几分不情愿渐渐远去,时间总是这么容易催生惋惜之念。</p><p> </p><p><br></p><p>谷雨天时晚薄寒,时风时雨芬葩残。</p><p>数支新笋节节高,绿池花泉金鲫翻。</p><p>藤萝登高依树攀,苍苔宁庸片石间。</p><p>月自圆缺奈云何?春愁难度日日年。</p><p>——未央题记</p><p><br></p><p>(一)</p><p><br></p><p>搬到这栋楼的最高层寄宿已经两个星期了。刚来的几天,每天晚饭后就蜷缩在狭小的上床(重温学生时居高临下的生活,多年前的一念成今天的境遇。人生如下棋,一步棋走错,人生的格局皆被打乱),捧着手机到深夜。上下床,是极其费体力的,而又害怕得颤颤巍巍,生怕脚底踩空掉下来,毕竟是骨骼疏松的年龄了。</p><p><br></p><p>也曾几次到楼下的公园散步,看广场上的人唱歌跳舞,看朝气蓬勃匆匆行走的年轻人激情昂扬、亲昵轻佻的男女那温柔甜蜜的笑、……,公园里、广场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甚是嘈杂,这些对我来说都不能激发我的情致,我越发感到孤独起来,心生凄凉。在稠人广众之中,感得的这种孤独,比一个人在冷清的地方,感得的那种孤独,还更难受。看着眼前一个个都是兴高采烈的样子,只有我一个人身体虽然混杂在其中,心想却同飞云逝电一般,在那里作无边无际的空想。有一次竟然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p><p><br></p><p>我喜欢独处,独处极具妙处,独处,思维可以肆无忌惮的飞跃,也可以无拘无束的放松自己,将一身的困顿置之度外。心情好的时候,晚饭后,沏一杯绿茶,铺开毛边纸,执笔端坐临几行王羲之的《黄庭经》或者《乐毅论》,茶香趁着袅袅热气弥漫在屋子里,散发着麝香冰片味的墨汁香,闻起来令人如痴如醉。有时会因为心里的不适,静默的久久坐在灯下,而大脑里一片空白;有时思绪又是那么的缥缈。这样的惬意随着环境的变迁暂时远离了我。</p><p><br></p><p>独处并不是孤独,孤独是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是自我封闭,孤独的人会脱离社会群体而生活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之中。我情愿孤独的终结每一天,只有孤独才属于自己。有时候真想整天都是黑夜,把自己隐藏在黑夜中,并不是所有的阴暗都需要阳光的沐浴,有些心中的阴暗,只能让它永远藏着。那些深藏在心底的痛苦,需要靠自己慢慢化解。</p><p><br></p><p>曾经痛苦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对痛苦无能为力时,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痛苦慢慢走远。忘掉刻骨铭心的伤痛才会在拐角处遇见幸福。要相信我们所付出的一切,时间将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报给我们。</p><p><br></p><p>离开棠坡路已经八个多月了。那里留下的每一步或深或浅、或歪或斜的足迹;曾经的相逢,每一个善意的微笑,甚至每一次插肩而过会意的点头,都已经不重要了。生命中真正遭遇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记住了哪些事,这些事情成了日后的镜子、成了日后处事的借鉴,吃一堑、长一智。人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着,人心随着环境而变化着,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过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过去都是假的。是的,真诚的付出,换来的是假情假意,甚至是血汗的教训,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巧取豪夺,可以不顾别人的死活。</p><p><br></p><p>窝居在那个远离喧嚣的小湖边简陋的棚舍里,面山背水,永远见不到阳光,经过几个月的适应期,慢慢的麻木自己,尽量去迎合,以为总算可以安静下来,慢慢的消磨曾经的疤痕,但枕席未安几日。离开时,拿出平时收集起来的临帖手稿,一张一张的仔细反复观摩临写的小楷,每一个字、每一份手稿都凝聚了我的炙热和对短暂未来的憧憬。一份份整理好很不舍的丢进垃圾桶,那些见证每一个孤独的夜的手稿,就像夜里开放的昙花,阳光下你永远看不到她的风采。</p><p><br></p><p>(二)</p><p><br></p><p>露台静静的。晚风轻快明捷的吹拂着、拍打着,带着润润的温柔;有时候带一丝忧郁,有时候又是亢爽。久久的坐着斜倚在亭子的栅栏上,任由这风拥抱着、安抚着。所谓“偎红倚翠”,名副其实,露台种有葱、蒜、青菜,郁郁葱葱,肥嫩鲜翠;几株芫荽,枝丫伞状散开,枝头开满米粒儿大小的花,雪白的,又似一堆珍珠般,多年的漂泊生活,能置身于城市一隅的菜畦,似乎一下又回到童年时代。两棵桃树早已花去无影、叶片浓密,月季、美人蕉、郁竹各显丰姿。最是那一湾小水池,临池修筑了一爿小山,犹如明珠在掌,光彩照人。</p><p><br></p><p>四周沉闷的嗡嗡声,像是深水下几千帕的压力直压向耳屏。本应是满月当空,清晖融融高照,却天边黑白的云块聚拢着,直压将下来。天际仿佛黝暗无垠的大海,海面漂浮着灰蒙的烟雾。黑暗慢慢爬上露台,似乎置身于四壁色彩斑驳的深渊中。</p><p>露台四角的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栅栏上的带灯变化着各种颜色,刺激着眼睛。一湾水池,灯光下,看得见水面漂着几粒新生的萍,花泉使劲的喷着,一群红的黑的黄的金鱼个个儿肚大腰圆、趁着流水欢快的游来游去,悠哉游哉,那条巨黑始终沉在底层,而那条纯黄的仿佛着一袭龙袍的金鱼、个头虽不大,比谁都活跃。囿于这一掌大小的池子里,过着自在的生活,不经风浪,没有敌人,多么惬意的世外桃源生活。羡慕起金鱼的生活来。</p><p><br></p><p>曹豳《暮春》“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这里毕竟还是少了几分情调和诗情画意,少了几分大自然的野性。</p><p>小时候难得到一次县城,以为镇子是最大的,可是稍大一点偶尔去了一次县城,才发现,原来外面更大……</p><p>小时候,夏日在村里的大河里嬉戏游玩,还教小伙伴学游泳,已经觉得很自豪了。稍大一些,走出村子,才知道村子通向县城的大河—增产港、老龙河,整日里大船川流不息,那才叫大,感觉到外面的世界很大,如今多少次渡过长江,才真正觉得自己的渺小和见识短浅。局限于一个圈子里,日久后,处理各种事情自然游刃有余,并不值得自豪。毕竟死水无澜。如今的我与这一掌大的池里的金鱼有何两样?我愿我行我素,不愿涂脂抹粉,招摇过市,我也不愿——我不愿生活在这个不安的、神经质的、忙乱的、琐细的世纪生活中,宁可或立或坐,沉思着,听任这世纪过去。</p><p><br></p><p>墙角那一丛郁竹,数支还包着壳的细笋节节攀高,已与老干平头齐肩。经过几场雨的洗礼,更加翠绿、秀丽,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p><p>几簇盛开的月季,花朵在夹带着湿气的微风中耷拉着 ,失去了往日的骄傲。白天的一场雨,吹落一地花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的笔下,这种自然界的必然规律总是被赋予高尚的情操。“虽含零落感,曾忆在芳菲。”带有几分遗憾,但也曾经光彩过,这样的安慰自己,心里多少有几分理得。</p><p><br></p><p>夜风寒气更深了。一个激愣,寒气直渗透到膏肓,似要将我冻住。万籁仿佛凝固在寂静期待中,唯恐扰乱眼前的画卷。</p><p>再没有比这样一个人长久的欣赏这暮春广阔无边的夜景更幸福的了,孑然一身,身心融合在漠漠旷野之中。</p><p><br></p><p>人生如果达到了某种境界,无论生命如何卑贱,尽管贫困,只要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自然会认为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安身。——心若安处是家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