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似水流年</h1><h1> (一)</h1><h1> 时间似流水一样,一转眼,一辈子快过去了。几十年来,我经历了军旅的阳刚,也体验了地方的阴柔,人生似水流年啊。</h1><h1>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第一次学写作文,题目是《向雷锋叔叔学习》,我的作文成为范文,老师预言,我们班将来一定会出一位作家。不知不觉,这似乎成了自己美好的理想。</h1><h1> 但理想终究不是命运,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使我们这些不可一世的红卫兵小将一夜之间成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对象。农村一年,对一个刚刚十六岁的懵懂少年来讲,一切都不知其所以然。但严峻的现实给了我猛烈一击,我突然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无知和无能。于是我无比虔诚地接受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人生最初磨砺,并下定决心,在革命的熔炉中百炼成钢。</h1><h1> 之后我来到部队,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兵。那是真正如黄金般珍贵、烈焰般火热的青春年华。曾经向部队首长请战,到珍宝岛前线去,到野战医院去;为赶打会议文件,七天七夜不上床睡觉;拼命地学习《毛泽东选集》,在学习讨论会上和战友们讨论共产主义;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四门功课得了399分,考取全班第一;打着手电看《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新兵连指导员的一个个不眠之夜……。然而,十五年的军旅生涯使自己真正做成的一件事,就是对自己做了一次持久而深刻的解剖灵魂的大手术,这也即古人所云的“苦其心志”吧!而手术刀就是我最崇拜的毛泽东思想。15年来,我用这把刀不断地解剖自己的灵魂,剔除头脑中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影响,从而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无产阶级人生观的基础,初步形成了一种属于军人特有的战士性格。</h1><h1> 当我成为母亲,并强烈意识到女儿是自己的血肉所分割出去的一部分,我的气质及品格必将渗透到孩子的血液及灵魂中去时,我迫切地希望自己更加完美。不仅是品德和修养,还应该有学识和才能。于是,我从边陲转业回到沈城。在有人看来,这似乎是一种解脱,一种归隐,应该是解甲归田之举。然而,对我而言,生命里那种与生俱来的、蓬勃向上的活力使我把转业视为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我要用知识来完善自我。于是从上班的第二天起,就开始了夜校的学习。从补习文化课开始,历经三次成人高考,十年苦读,终于完成了一个医学信息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医疗、外语、中文三个专业的知识结构。这对一个已近不惑之年、两地生活且要独立养育孩子的女性来说不亚于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与此同时,工作则竭尽全力,每年在国内各级医学期刊上发表论文、译文、新闻报道等文章不下百余篇。正当自己的情报业务日渐成熟并准备迈向一个新台阶时,上级任命自己为单位的业务行政领导,这虽然不合本意(要求转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愿从事行政领导工作),但总有知恩图报之想,于是便开始了“达则兼济天下”的从政生涯。这期间,我虽然体验到了各种挑战的兴奋与激动,但也常仿佛置身于暴风雨中,感到无形的压力与困惑。最终,从政的经历使我清醒地看到一个学者型管理者与急功近利的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头顶乌纱却不能建立一番功业,这无异于浪费生命。当官是要做事情的,做不成事,这个官对我则毫无意义。于是,一纸辞文,独孤求“败”。在别人眼里“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前程”戛然而止,最终还是谢绝了领导的再三捥留,辞政从文——去编辑部,寻找我从少年时代起就模糊而生的理想王国。</h1><h1> 时光飞逝,四年过去了,我对编辑工作的酸甜苦辣已有了切身感受。人说编辑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确如此。但如果你热爱这份工作,你就会感到,在你为他人做的每件嫁衣中,每絲每缕,每针每线无不渗透着你的才思,凝聚着你的心血。你就会视若珍宝地记住每篇文章的题目,甚至作者的姓名。你甚至把每期刚刚出版的、飘着墨香的杂志,视若己出的婴儿,即便是他身上的缺点,你也会以舔犊之心去理解他、爱护他。如此,在为他人作嫁衣时,你难道不是也在为自己做嫁衣吗?特别是当你从一篇篇稿件中不断获取新的医学信息、了解新的学术观点,而又启发你重新打开早已学过、现已淡忘的教科书,进行重新学习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头脑时,你难道还会认为你的工作仅仅是给她人做嫁衣吗?</h1> <h1> (二)</h1><h1> 编辑部是清水衙门。在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型期间,各种商业性机构应运而生,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向经济挂钩。然而,在一个纯学术的科技期刊面前,仍然是清水衙门。但也恰恰是它较淡的商业性,才使得它的学术性得以保存。做为编者,能够为它的出污泥而不染,为它的不沾铜臭而效力,难道不是和一个人在当代物欲横流、缺乏信仰的社会能抵抗住各种诱惑而保持初心一样,值得庆幸吗?</h1><h1> 编辑部是门可罗雀车马稀。尽管为晋升的需要编辑部吸引了一些人,但与那些门庭若市的商业化机构相比,仍然是门可罗雀车马稀。但正是这样一群经过大浪淘沙后的作者队伍,才越发显得他们为事业、为学问而写作的可贵、可敬,显示出那样一种宁静致远、淡泊名利、无为而无不为的精神境界。如此,有幸为他们服务,就是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为国家的兴盛、富强尽力。尽管这力量是微簿而间接的,但其意义是重大的,因此,我感到生命的充实及价值。</h1><h1> 不知是否由于自己的素质所然,在步入社会近30年的历程中,总是被动地在专业技术工作与行政领导工作之间徘徊。但内心深处从来对前者都是情有独钟、坚定不移。因此,最终我选择了编辑出版这一行,成了一名为他人做嫁衣的编审。虽然,最初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梦想没能实现,但却有了人生之旅、殊途同归之感。</h1><h1> 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对人生的追求早已不似当年那般壮怀激烈,好高骛远,而是事业的有成,无论这事业是伟大还是平凡;做人的纯粹,无论是为官还是为民,军人还是百姓;做学问的认真、永远,无论这学问是深还是浅。所以,在人生无尽的喜悦与烦恼中,在永远的前行与困惑中,人生的目标越加坚定,那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h1><h1> 如今,回想当年,德才在仲伯之间的亲密战友有的成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了国家的栋梁,但却牺牲了家庭和健康;有的成了政府的高官,但最终却沦为人民的阶下囚,要在高墙下“安度晚年”。而我虽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脑力工作者,一名在医学科技期刊领域默默耕耘的普通一兵,但在古稀之年还能为党的事业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工作,还能有机会、有能力践行初心,也不枉平凡一生。</h1><h1> 曾经有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不无遗憾地对我说:你应该更好……。言外之意是我应该在仕途上获得更大的升迁。但我却觉得:我挺好!因为我深知,如果在从政的路上要想走得更远,我必须经历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这个改造过程必定是一个自我裂变的过程,但那时的我必定不是原本的我了。</h1><h1> 对于最终的选择,至今不悔,因为我坚持了本心。我为自己在人生这座大熔炉里能萃练得更加纯粹而欣慰,为能够圆满经历人生从单纯到复杂,再回归到单纯的性格成长过程而满意。一个人既能被社会所接纳,又能坚持做成自己实在是一种莫大的幸运。</h1><p class="ql-block"><b>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b></p><p class="ql-block"><b> </b> 感谢命运所给予我的一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永远坦坦荡荡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认认真真地做学问。</h1> <h3><b> </b></h3> <h3><b>注:此文写于1996年,曾发表于《编辑之友》,现经充实,做成美篇,权且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小结吧。</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