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读了一首诗,认识一个人,爱上一座城,那就是海宁——徐志摩。</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进入98友谊群后,邂逅相遇每一位山友,认识了宁波老乡达平哥,再一次听到熟悉的地方——海宁。</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其中的两次群内组织聚会,达平大哥千里迢迢搭乘绿皮火车赶到现场,实在令人感动。后来众友酝酿了一下,说是去海宁回访一下达平大哥,其实后来才知道这是个馊主意,给他找麻烦来了。</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虽然这么多年来,有近有远去了些地方,但是这次的海宁之行,炒的热度可是挺高的,足足有一个月之久,实在让俺计日以俟……</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还不算啥,海宁方面,达平大哥早已经在做着接团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吃、住、行方面细致到位。</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沪上也让陆哥忙着联系车子做准备,金峰还特意进行出车前的车辆保养,以确保行车安全等等,而我们是坐享其成,只是在微信上不停地回放着谢谢……</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出发的时间也就在漫长的等待中终于给盼来了,常言道:人慢慢变老了以后,又成了老小孩了,说这话时,心里不知怎的有点激动的感觉,其实爱和难过,都会败给岁月,夕阳之年快乐才是最阳光的。</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今天的美篇,还是以本次海宁二日行的现场照片为主,在品尝舌尖下的海宁同时,又让我们感受到了海宁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感谢达平大哥和大嫂的热情款待和辛劳!</span></h1> <h1>我们参观的第一站,就是“海宁盐官海神庙”。</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请跟着镜头去看看吧</h1> <h1>“海宁盐官海神庙”门外广场上的古戏台。</h1> <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皇家身份的“浙海之神”――海宁盐官海神庙:</b></h1><h1> 海神庙位于海宁市西南角盐官镇大东门直街,钱塘江北岸,为祭祀“浙海之神”的宫殿式建筑。始建于公元1730年,原占地40亩,历经战乱破坏,现存十余亩。</h1><p class="ql-block"><br></p><h1>庙内保存有雍正、乾隆、道光、同治清代四帝所赐五块御匾,雍正和乾隆合题的父子双皇御碑。1729年(雍正七年)雍正下旨“特发内帑十万两,于海宁县地方敕建海神庙”、1730年3月浙江总督李卫奉旨建造,初建时占地四十余亩,耗银十万两,规制宏丽,是江南罕见的古典宫殿式建筑。</h1><p class="ql-block"><br></p><h1>后屡毁屡建,1989年被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起由政府拨款进行抢救性维修,2001年6月与盐官鱼鳞海塘一起并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1> <h1>指点江山,仰望古庙建筑上的工匠杰作。</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供奉的海神大帝</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御碑亭</h1> <h1>御碑亭里的御碑前后分别是建海神庙时雍正亲书的《海神庙碑记》,和后来乾隆帝亲笔的《阅海塘记》。一碑两皇帝亲书,在当时是何等的荣耀。</h1> <h1>这次海宁之行也感谢陆老师和这位驾驶员兄弟,这位有着浓浓川沙乡音的驾驶员,人淳朴踏实,我偶然会不时听到川沙乡音称呼着陆书记。在此也非常感谢这位川沙兄弟,感谢他为我们全程开车服务。</h1> <h1>阿拉只晓得小辰光调皮捣蛋,拨勒爷娘关了门外头。</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感谢莺莺呢喃友情出镜</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二站参观王国维故居:</b></h1><h1>在海宁市盐官镇西门周家篼。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海宁人。近代著名学者,早年研究哲学、文学,1907年至北京任学部图书馆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研究,辛亥革命后东渡日本,专习经学、小学、金石、甲骨。</h1><p class="ql-block"><br></p><h1>1924年北京清华研究院聘为导师,主要著作有《宋元戏曲史》、《观堂古金文考释五种》、《古礼器略说》等。王国维在海宁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故居坐北朝南,2进,总面积约290平方米,前为平屋,三开间,后进楼房,两进之间有天井及厢房,整组建筑自成独立院落。</h1> <h1>5岁进私塾,背诵和学作诗文。9岁时父回乡奔祖父丧,以后便长居家中,教授他骈散文及古今诗词。王国维15岁时被推为“海宁四才子”之首,16岁中秀才,才华初露。1927年6月2日,王国维先生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h1> <h1>在一代学术大师王国维家的院子里坐会,最好沏一壶太平猴魁喝喝。</h1> <h1>1957年9月11日(农历八月十八),毛泽东来海宁观潮。在塔东面,当时主要考虑八月十八观潮日人多,毛主席来观潮,群众要争看主席,这就无法观潮了,所以选择了镇郊位置。</h1><p class="ql-block"><br></p><h1>这是一次秘密的看潮行动,长达36年后才由1993年10月3日《文汇报》首次报道。后来公开的还有毛泽东的七绝《观潮》诗:“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毛泽东的七绝《观潮》诗:</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b></h1> <h1>左边是一组雕塑,组雕名称叫《那一天》——观潮之约。96年后,右边是一帮寻梦到海宁的沪上看潮人。</h1><p class="ql-block"><br></p><h1>由嘉兴本土雕塑家陆乐按他的独特风格创作的群雕,再现了徐志摩陪同朋友在海宁观潮的情景。雕塑高2米有余,为青铜材质,坐落的位置据说正是当时徐志摩等人观潮的地方。</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那一天——观潮之约。</b></h1><h1>一九二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农历八月十八,观潮节。任鸿隽、朱经农、曹诚英、胡适、陶行知、马君武、Ellery、陈衡哲等一行,应徐志摩观潮之约,相聚海宁。</h1><p class="ql-block"><br></p><h1>那天上午,胡适、曹诚英与陶知行从杭州坐火车出发,徐志摩等一行则坐上海方向来的观潮专列。大家在斜桥会合后,分坐两船,经水路前往海宁县城(盐官)。中途挤在一艘船的小舱里用午餐,品尝一桌乡村时令菜:</h1><p class="ql-block"><br></p><h1>大白肉、粉皮包头鱼、豆腐小白菜、芋艿等,喝着白玫瑰酒,吃着香喷喷的黄米饭,充满一船的快乐,更讲了一路的诗。</h1><p class="ql-block"><br></p><h1>到了县城,直达海塘候潮。徐志摩、胡适、任鸿隽等交替着给大家拍摄合影留念。下午一点半,海宁潮也如约而至,潮声澎湃,万马奔腾,瞬间汹涌西去。</h1><p class="ql-block"><br></p><h1>历史纪录了占鳌塔下的这一群时代弄潮儿。</h1><p class="ql-block"><br></p><h1>一个时代一群人的观潮之约,看似平淡,却能成就一段经久流传的佳话。那一天的观潮之约虽已成为过去,但我们的观潮之约,每天都可以发生,更多的故事将从这里开始……</h1><p class="ql-block"><br></p><h1>(组雕旁边的铜牌上刻录着96年前的一段记录,当年这伙人在占鳌塔前的留影照片,左四徐志摩)</h1> <h1>96年后,在占鳌塔前我们也留下美好的瞬间。</h1> <h1>徐志摩的诗看了会演绎,瞧~捧着刚刚采下的野花,似乎在等待着当年的观潮之人……</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哇塞~广场舞跳到这里了</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自然随意地逛逛盐官海塘</h1> <h1>晚上在酒店,我们大家欢聚在一起,喝喝老酒聊聊天,这是达平大哥开头说上祝酒词。</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陆老师代表大家说上几句话</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正巧现场录了一段视频</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生百年,难忘西凤</b></h1> <h1>这块餐巾围了这里,俺生出来到现在没有看到过,莫不是当它嘘嘘乐了?</h1> <h1>圆台面大,手机的超广角镜头更大。</h1> <h1>第二天(28日)海宁第三站,我们一行去参观了《徐志摩旧居》。</h1> <h1>徐志摩故居,是徐志摩与陆小曼婚后度蜜月的“香巢”,故居建成于1926年,也是硖石镇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典型中西合璧式少数住宅楼之一。故居主楼底层两侧有徐志摩家世、生平及思想和文学活动陈列,展示诗人短暂而绚丽多彩的一生。</h1> <h1>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卧房</h1> <h1>两位阿哥坐了徐家屋里厢蛮像宁客额。</h1> <h1>下面一组照片,统统来勒徐志摩家的走廊里拍的,也许在90年前,徐志摩和陆小曼经常吃好饭,荡荡白相相额地方。每一张照片的诠释,都由你们自己去想象吧……</h1> <h1>哦呦呦,侬来勒做啥?头颈里厢套皮带,轻轻地走嘛,也伐要寻死寻活呀,真是的。</h1> <h1>劝劝黄老师,相思不糊涂哦。</h1> <h1>这张合影很有纪念意义,14个人来自于十一个原上海小三线单位。</h1> <h1>参观完《徐志摩旧居》出来,没有想到达平大哥特意订购了海宁有名的“长安宴球”,并赠送给我们品尝,无功受禄真的让我们感动和感谢。不过在徐志摩家门口发“长安宴球”的情景,不晓得的路人还以为是无证设摊,差一点引城管而来。(情不自禁咔嚓一张)</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长安宴球味道背后的故事——历史渊源有来历:</b></h1><p class="ql-block"><br></p><h1>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视察海塘,乘的是船,走的是大运河,这一路行来,看江南风光诚如白居易所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h1><p class="ql-block"><br></p><h1>不觉心花怒放,意犹未尽,船到长安,乾隆爷微服私访之雅兴又上来了,于是便携带了几位亲信随从上了岸,街坊酒肆、烟桥画柳看了个够。</h1><p class="ql-block"><br></p><h1>不知不觉来到了杏花村外,眼前是阡陌成行、河湖交叉、屋宇茅舍、鹦鸣鹊叫,看得乾隆爷忘了归途。日近中午,一行人走得已是肚中饥饿,见前面一户人家炊烟袅袅,闻得一股饭菜香味,乾隆爷便与随从进去想弄点吃的。</h1><p class="ql-block"><br></p><h1>却说这户农家,夫妇二人男耕女织,生活虽不富裕却也平安快乐,此时正在家中忙碌中饭,见有几位陌生人进来,忙招呼让座。乾隆爷之随从告诉这家主人,只因肚中饥饿,想弄点新鲜干净的东西填肚。</h1><p class="ql-block"><br></p><h1>户主非常热心,赶紧去厨房忙碌,但农家没有准备哪来新鲜菜肴?猛然想起这缸里还有一条鲢鱼,何不做成鱼圆送上?主意打定,于是让妻子将鲢鱼去骨剁成鱼泥,配上葱姜等佐料,搅拌成团,捏成鱼圆。</h1><p class="ql-block"><br></p><h1>但看看这一个个鱼圆似乎太小了些,便将发好的肉皮切碎了沾在鱼圆上,顿时小球变成大球好看许多,随后放到镬子里去蒸,待蒸熟之后端上,让这几位陌生人品尝。</h1><p class="ql-block"><br></p><h1>这时乾隆爷早已饥肠辘辘,看着这刺毛球似的东西热气腾腾透着香味,不知是何菜肴,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筷子夹了个来尝,竟是外脆里嫩既鲜又香,十分可口,就问主人这是什么菜?</h1><p class="ql-block"><br></p><h1>主人说,这是临时做的,鱼圆外面是肉皮,还没有名字。乾隆爷吃得开心,雅兴又上来了,叫随从取笔墨,随从马上取来文房四宝,为乾隆爷铺好宣纸、磨好墨。</h1><p class="ql-block"><br></p><h1>只见乾隆爷挥笔题了一联“杏花村酒醉两宴,汉鱼满豚迷一球”,还兴致勃勃地告诉这家主人,朕今赐名它为宴球,一则寓你家日日平安,二则寓可以进得官家之宴。</h1><p class="ql-block"><br></p><h1>这家主人始知面前这一位气宇轩昂的人便是当今皇上,连忙磕头称谢,三呼万岁。从此以后,长安宴球名声大振。</h1> <h1>徐志摩著作: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h1><p class="ql-block"><br></p><h1>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h1><p class="ql-block"><br></p><h1>其中著名诗篇有:《再别康桥》《罪与罚》,《望月》《两地相思》《新婚与旧鬼》</h1> <h1>徐志摩 :近代新月派代表诗人(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h1> <h1>也许是受徐志摩诗的影响和熏陶,犹如徐志摩家后院的那口井里的水,灵感油然而生源源不断。却也激发了我群一批徐粉,纷纷即兴创作了自己的原创诗作品。下面汇编成诗集——【寻梦海宁】</h1> <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非常感谢在海宁的达平大哥和大嫂,谢谢您们在我们海宁期间的关照和款待。谢谢赠送的礼品“长安宴球”。也谢谢陆老师和金峰的精心安排和无私奉献。谢谢所有98友谊群的朋友们。认识您们真好!(美篇中个别照片由群友提供)</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我们下次再见!</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