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了不断提高我校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给教师们一个互相交流、探讨、展示教师自我风采的舞台。全体语文教师互相合作、交流、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追求有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h3> 集体研讨 <h3> 罗组长提前一周就带领全体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对《渔歌子》一课进行研讨,老师们齐聚一堂,集思广益,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课堂流程已经初步成形。</h3> <h3> 四年级老师正在积极讨论,只为给大家呈现一节精彩生动的课堂,也给 语文课堂碰撞出更美的火花。</h3> 课堂展示亮风采 <h3> 四年级组语文同课异构在罗组长的授课中拉开了帷幕。罗组长教态自然大方,面带笑容,抓重点,善引导,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瞧,那端正的坐姿,那紧紧追随老师的双眸足以体现孩子们的学习热情!</h3> <h3> 温流妹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对学生学习诗词不但要思考,理解词句的表面意思,而且要展开想象,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体会写作意图,从而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h3> <h3>曾裙裙在这课设计了多次不同的读。每次读都有明确的目的,力求做到读得有层次有提升。从教师引读,再到全体师生的深情配乐朗读,多种朗读的形式把学生的读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情感高潮。</h3> <h3> 彭银老师引导学生时刻沉浸在“斜风细雨”之中,于文字与音乐中大胆想象画面、表达抒情,将静止的文字变幻成一幅幅灵动鲜活的画面,感受动静交替、虚实相生的意境美</h3> <h3> 郭霞老师执教的词《渔歌子》一课,最让人回味无穷的就是:师生那入情入境、入景入心的曼妙诵读和温婉吟唱,倏然呈现出一幅人在画中游的唯美画面!</h3> <h3> 华春远老师本将中年级古诗教学准确定位在“诵读、感受、体会”三个层面上,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了解词的音韵美;在想象中构建词的画面美,感受意境美;在“品白鹭”梯度设计中,体会白鹭蕴含的情感美,从而悄然领会词人心中的情感。</h3> <h3> 赖丽华老师的课,从导入到认写生字词再到初读环节,朴实自然,稳步扎实。抓住关键字和诗眼带领学生走进意境,了解这首词的历史背景,深入领悟作者"不须归"的心境。从景如诗如画,到人悠闲自在,层层深入,点化主旨。唐老师还拓展了三首有江南之韵的诗词,师生共读。特别是拓展了一首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写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师生对读,别有一番意趣。</h3> <h3> 郭志英老师精心准备,多方了解,查找资料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一首渔歌子可以联系到张志和哥哥的和词,对张志和这个词人的精神风貌作了多方了解,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仅仅是他的一首词,一个人名,而是一个立体的人,有思想,有语言,人物在学生脑子中刻画得很深刻。</h3><h3></h3><h3><br></h3> <h3> 郭昌莲老师通过配乐范读,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视觉、听觉、嗅觉来领悟词中的意境。学生不仅多种感官得到了训练,而且锻炼了发散思维,在联想和想象中,脑海中的那幅图画又增添了很多情趣。</h3> <h3> 温文静老师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老师,她的智慧、她的才情、她对新课标的体认和感悟,在她和学生共同建构的语文课堂中科学而艺术的诠释和演绎着他心中的语文。文静老师的课堂语言舒缓、准确、诗意、深情,听她说话,你会自然地平和起来,优雅起来,高贵起来。文静老师的底蕴深厚,课堂上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课堂语言精确而传神。</h3> 共同交流促成长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罗雪珍</h3><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学校开展“四自模式“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们四年级语文组承担了本次活动的研讨过程及教学展示活动。作为组长的我,深感压力山大。为了更好地体现生本理念,组内每位老师都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参与研讨,各自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课堂上,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不同的设计,上出了自己的特色,真正做到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同课异构”让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感恩每位老师的无私付出,感恩这个团结互助的小集体。与你们同行,我倍感幸福!</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h3></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郭霞</h3><h3>本周是我们学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周,我们四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在罗组长的带领和指导下,选择了一首古诗词《渔歌子》,听了这么多堂课下来,我深深地感受到没有比较就看不到差距,没有交流就没有进步。我看到了罗组长的淡定从容,名师风范,看到了郭昌莲老师的优雅从容,温文静老师的亲切随和,彭银老师的儒雅,邱克芸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都深深让我感动,让我折服。同课异构活动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它能够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能够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的这个平台。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曾裙裙</h3><h3>我是第一次参加“同课异构”活动。 我怀着积极认真的态度参加了这次活动,感觉受益匪浅。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执教的老师各显其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尽显不同的精彩。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恰到好处的读写结合等等。 罗老师的课堂教学是我一直向往的,她人美,课更美!《渔歌子》这首词,意境很美,罗老师对词的朗读指导令我钦佩。第一是多层次的朗读,每一次朗读要求都不同。在了解了词牌名后进行第一次读,要求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解决了字词问题后,要求读出古诗的节奏。然后在理解了每句诗意后,要求读出江南风景的美感,读出韵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体会诗人悠闲自得、陶醉山水间“不须归”的情怀。 </h3><h3> 希望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博采众长,积淀教学素养,也让自己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华春远</h3><h3>本周学校开展“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即“同备一节课,同讲一节课,同听一节课,同说一节课,同评一节课”的五同活动。我怀着积极认真的态度参加了这次活动,感觉受益匪浅。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执教的老师各显其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尽显不同的精彩。通过活动,我认识到“同课教研”对于教学的积极的促进意义:第一,教材中的素材是相同的,但可以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第二,教材的知识点是确定的,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组合顺序;第三,同一个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h3><h3>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邱克芸</h3><h3>今天,我们听了郭霞执教的《渔歌子》,从总体教学流程来说,本课流畅自然,环环紧扣,达到了词文教学和词语积累的双重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郭老师明显侧重于学生词语的积累以及口头能力的表达的训练,让学生用词组来构建整理解个课文,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进行了词</h3><h3 style="text-align: left;">语和语言的训练。她不断的运用“……的……”句式,让学生由片段到整体,进行山、白鹭、桃花、桂鱼、斜风和细雨的想象,并在这些基础上进行串联,形成一幅“渔歌图”,深入体会江南五彩缤纷,如诗如画,变化多端的美,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长了学生的词语积累。再由景入情,想象渔翁的形象,这是一个……的人。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在这美丽的桃花溪水边,带着青箬笠,披着绿蓑衣的渔翁必定是一个悠闲自在的人。在拓展环节,郭老师又出示了张志和的另外两首《渔歌子》,让学生加深体会他热爱大自然,已天地为家的心境。这样的教学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教给学生,可以通过已经理解的类似的诗文、词文来理解新课内容,举一反三,一通百通。课听到最后,忽然想起永康老师曾说“一课一菩提,一花一世界”,每个老师当下的课都藏着他人生的秘密与生活的境界;每一位老师实施语文课程,都有它独特的色彩与气息。”诗,是“志之所之也”,就是心意欲去的地方,课堂又何尝不是呢。<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赖丽华 </h3><h3>4月29日,我在我校“同课异构”活动中,听了由罗雪珍老师执教的词《渔歌子》,古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比较难的教学内容,对于这一节课感触良多。</h3><h3>《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所谓“以诗传情、以诗言志”,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翁,而是江南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在这一节课上,罗老师采用“读”、“说”、“写”、“想”、“唱”等形式进行教学,课堂上氛围浓郁。引导学生体会词的意境和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是教学难点。品悟词的意境和词人的内心情感世界的引导很精彩。</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温文静</h3><h3> 在教学中要讲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用足球场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教学要“到位”。即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h3><h3></h3><h3>同课异构活动让我们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找到适合学生的最好的方法。只要我们去浮去躁,潜心课堂教学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定会有提高,我们的专业发展也会有新的天地和新的起点。</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温流妹 </h3><h3>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同科教师有了对比、有了感悟,进行了一次思维智慧的碰撞,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然后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坐在一起进行研讨、评课,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这样的研讨方式往往更具实效性。我们认为,听、评课既是两个独立的活动,又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而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后的教学延伸,无备而听,或者是只听不评,就不会实现听评课活动在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求凡听必评。 </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郭志英</h3><h3> 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的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同课异构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地改进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郭昌莲</h3>《渔歌子》一课主要写出了作者寄情山水, 流连不归的情怀。 文章短小却字字珠玑,充满了情系美景, 不愿回归仕途的情感 。罗雪珍老师饱含深情地带着学生到如此优美的诗境中走了一回,并深入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把学习理解和学习表达统一于教学的全过程。 达到了感性、灵性 、悟性交融的诗意课堂,实现了语言 、情感、精神层面的和谐共振。这是一节非常精彩的课,一堂体现语文本色的好课,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好课。</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彭银 </h3><h3>在教学中要讲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用足球场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教学要“到位”。即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h3><h3>同课异构活动让我们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找到适合学生的最好的方法。只要我们去浮去躁,潜心课堂教学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定会有提高,我们的专业发展也会有新的天地和新的起点。</h3><h3></h3><h3> </h3><h3></h3><h3><br></h3>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此次同课异构活动最大的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搭建了一个交流互通的平台,在展现每个教师风采和特质的同时,更形成了多向思维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凝聚,从而使我们每个参与者都获益匪浅,教学能力得以提升。</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