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徐芳津,原柳铁中心医院院长。</h3><h3> 他家和我家住一栋长大楼,他的女儿徐桂灵是我小学和中学的同学,发小。</h3><h3> 小时候常常到徐桂灵家里玩,那时只知道她家房子大,有我们一般家庭住房两个那么大,她家的孩子也多,似乎也要大房子才装得下。😄</h3><h3> 倒是母亲常常说起徐院长,说徐院长的手术做得很好。</h3><h3> 1971年母亲由柳铁中心医院调到了成都铁二局三医院。这个医院不了解我母亲,也不知道这是一位牺牲了两个儿子,精神上受到重大打击的母亲,让她在门诊叫号,她自己主动去干篩煤渣等杂活,和新同事们注意处理好关系。毕竟年纪大了,做这些活儿比较吃力了。而且也不给她分房子,当时陪伴她的还有小表妹和外婆,只能在铁十师办事处住了几年。后来那栋房子地方要收回,这就没有地方住了。二局三医院给她分了一室一厅的小房子,住着我小表妹和二伯娘(都是担心母亲一个人在家寂寞来陪她的),这样我父亲和我姐弟回家就没有地方住了。三医院的说法是我们父子女三个都没有户口,要按户口分房,只有我母亲一人,所以只能分小一室一厅,还是照顾她的。那时候军人是没有身份证的,当然更加没有户口了。(后来这个问题是父亲直接给吕正操司令员写信说明情况,吕正操司令员直接指示铁西指给我们家分了房子,这才解决了我们探家住宿问题。)</h3><h3> 母亲很无奈,只好写信告诉了她最信任的徐院长。徐院长回信让她回柳铁中心医院,医院会给母亲分房。他们是共事二十多年的老同事,彼此都了解,倘若那时候母亲回去,会得到徐院长和医院的照顾。</h3><h3> 母亲把这事与我们商量回不回去?当时我父亲和我姐弟俩都在部队上,放她一个人回去,又担心她自己一个人跑到来宾二哥的坟上会不安全。所以觉得算了吧,毕竟成都离青海近一些,我们回家看她也方便一些。</h3><h3> 后来母亲很难过地告诉我们,徐院长去世了,是在工作岗位上殉职了。母亲痛惜了好长时间,总是说可惜了,徐院长手术做得最好,人也好,在医院威望很高。</h3><h3> 那时候我们年轻,还不理解老人们那种多年同事建立起来的友情。</h3> <h3> 对于徐院长的了解也就止于母亲的感慨。近日,徐桂灵同学朋友圈发的以下图片,才得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徐院长。</h3> <h3> 最近,徐院长的大女儿的儿媳妇从网上淘来他老人家翻译的珍贵书籍,这本民国31年(1943年)出版的《外科学纲要》。</h3><h3> 首先感叹的是他老人家有那么好的外孙媳妇,那么关注自己的老前辈,才会去网上淘到这样的宝贝,并在朋友圈发布。还很认真的把已经不清晰的繁体字的序言抄写了下来,可见这位外孙媳妇对老人家有多崇拜。<br></h3> <h3> 现在我们跟着去看看,第一篇序言的内容。</h3><h3> 首篇卢序不长:“夫强国必先强种,建国必先建军,平时且然,战时尤亟。吾国医学不能妣美列强,军医亦瞠乎其后,际此国难当前,凡我军医界袍泽,允宜急起直追,发扬业务,以期方驾欧美,宏济时难,庶不负大时代所膺之使命。惟是军医业务,首赖人才,而人才之培植则有赖于教育与医药书籍,本末先后不容或渝。抗战军兴,军医业务至为繁巨,举凡军医人才之培育,卫生设施之加强,药品器材之储备各大端,莫不阐思竭虑,务期完美,而对医药学术之介绍,图书杂志之编译,尤未敢一时稍忽。徐君芳津,夠学有为,廿七年军医学校毕业后,先后参加第四路军总医院及第十四重伤医院医疗工作,旋应广西绥靖公署聘任军医速成班教职,课余之暇,为增益智识并互相砥砺起见,办理已卯通讯医药月刊发行问世。近译外科学纲要一书。行将付梓,征序于余,细阅内容颇属简要,值此医药书籍缺乏而一般具有军医或医药相关当知识之人,正苦无深造之机会,得此一书,利赖实多,不独为全国医林临床之参考而已,余以期有补于抗建时代军医业务人才作育也。爰书数语,以志嘉慰,是为序。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六月卢致德序于重庆</h3><h3> “强国必先强种,建国必先建军”,“方驾欧美,宏济时难”。</h3><h3> 这些观点,今天也不过时吧?非但不过时,还应该继承老前辈的遗志,强种,强军,驾欧美!</h3> <h3> 序言者卢致德(1901-1979),广东珠海人,先后入读新学书院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学士学位。后去美国纽约大学深造,民国17年(1928)获医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兼研究生理药理学。抗日战争时期,卢致德任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部卫生处处长。军政部陆军中将军医署署长、军政部部副兼军政部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主任。民国38年(1949)春,卢迁往台湾,任国防医学院院长。</h3> <p class="ql-block"> 徐院长祖籍山东省益都县(如今的青州市),民国二十七年(1939年)毕业于安顺陆军军医学校。</p><p class="ql-block"> 唉,我母亲毕业后也在安顺医院工作,据她说有很多国军的军医在她们医院实习,不知道在她们医院实习的是不是陆军军医学校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他的学业非常优秀,懂得好几门外语:英语、俄语、德语和拉丁语。</p><p class="ql-block"> 想起我母亲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下属的难民医院工作时,大家都说的是英语,病历书写也是英语。</p><p class="ql-block"> 徐院长30岁就是陆军军医学校附属医院、911医院的院长。他的十余载的老同学吴维福,也是一名军医,本来是想要翻译此书的,不幸于民国二十九年(1941年)在广西都安遇小日本敌机轰炸罹难。徐院长痛失一良友,且也是国家一栋才,次年(1942年)遂继承吴同学的遗志,翻译此书和《外科手术学》。</p><p class="ql-block"> 徐院长那时候是国军的军医,又是军医速成班的教员,一边教学一边办医药月刊还一边翻译,实在不简单。于民国三十一年(1943年)翻译完成此书并出版。</p><p class="ql-block"> 徐院长解放后任柳铁中心医院院长,国家技术五级。</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技术五级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徐院长是柳州市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 从三篇序言中,可以看出当年国军的军医们的爱国情怀,非常希望能够向欧美学习,提高中国的医疗救治水平,并且超越欧美。</p><p class="ql-block"> 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他们那一代的理想正在实现中。</p> <h3> 徐院长的夫人江得恩,祖籍广东花县(如今广州市);毕业于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也是一名外科医生。江阿姨是一个非常漂亮、能干的女强人,在家是慈母,女红非常优秀。徐桂灵五姐弟小时候的衣服、毛衣,都是母亲亲手编织的!还做得一手好吃的粤菜!为迎合丈夫的山东口味,还学会了白案!是那种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能人!在工作中也是一把手,是柳州铁路中心医院著名的一把刀!是自治区(省级)劳动模范!<br></h3><h3> 在柳铁中心医院,当年集中了不少这样的技术精英。是因为抗战时期,知识分子撤退到了大后方,集中在了南方。所以柳铁中心医院过去的技术实力在柳州地区还是很有名的。</h3> <p class="ql-block"> 认真的看看这本书!</p><p class="ql-block"> 1971年我到川医读书,那时候母亲珍藏了一本民国时的《内科学》,那时候我就是用那本书作为学习资料的。后来学校发了新的《内科学》,我做过对照,大致内容是差不多的,有一些补充。</p><p class="ql-block"> 后人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往上攀登的,因此,我们今天要感谢七十六年前的徐老前辈,感谢他当年把外国的先进知识引进了国内,不仅为提高抗战时期的救治水平立下了功劳,也为我们这些后生留下了宝贵遗产。</p> <h3> 看当年的青年才俊!徐院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h3> <p class="ql-block"> 正如我另一位发小同学陈海燕所言:</p><p class="ql-block"> 徐伯伯不愧为医界名家专才。于抗日时即译出国外医学专著,其爱国之心,仁义之道,解救亡之急,非一般人所能。令人佩服至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57年以前,徐院长一家住柳铁二区100号。这是解放前柳州铁路局的老房子,处以上干部住房,那时候就是一排排的独栋屋了。</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调到柳州铁路局的时间晚一些,级别低一些,住在老三区。老三区是两家一栋的屋子。</p> <p class="ql-block"> 1960年,柳铁中心医院是柳州铁路局第一个盖自己的家属楼的单位。第一次住楼房,大家都很兴奋。从那时候起,我们两家就成了一栋楼的邻居,我和徐桂灵就成了小学到中学的同学,发小。</p><p class="ql-block"> 徐院长夫妇对子女的教育也很成功,两个大女儿分别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从徐桂灵以下三个孩子和我们家三个孩子一样,去参加修理地球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徐院长最后一张工作证上的照片。1976年,我从青海回成都看望母亲,母亲很难过的告诉我,徐院长去世了!</p><p class="ql-block"> 徐院长是在医院总值班的时候,那天上午太辛苦了!给病人手术一上午,中午出手室门口就倒下了,由于劳累过度,突然心梗发作,永远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医疗岗位!</p><p class="ql-block"> 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救人不止!</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徐院长去世四十三周年,谨以此文纪念徐老!</p><p class="ql-block"> 当然也是纪念他们那一代人!</p> <h3> 有关资料和照片由徐院长之三女儿徐桂灵提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