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三字经》面授-中风(下)-王心远讲述

邹宗智

《医学三字经》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医学三字经》</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面授课</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心远讲述</h3><h3> 说到这里,我要强调一下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大部分都是中风后遗症,轮到大家去抢救中风病人的机会很少,一般都送医院了,在当今这个时代,谁没事说中风了赶快找中医大夫来抢救的,没有,但是我老跟大家说,家里预备一个什么安宫牛黄,预备点牛黄清心,有老人的情况下,万一谁有中风的情况下,预备就很重要了,为什么呢?急救。</h3><h3> 比如这人痰热很盛,蒙蔽心窍,昏迷了,你学了中医之后,你看到这个问题,就赶快喂他一丸安宫牛黄急救,你送医院的话大夫也不见得懂这个,他可能按照西医的来急救。</h3><h3> 你看这个脑血管病的急救措施,没有说直接针对脑血管病的,说这个脑缺血了,马上打一针那个血栓就化开了,然后血就过去了,哪那么容易,没那么容易,所以有时候咱们这种急救药,家里还得必备。</h3><h3> 中医的急救三宝,安宫牛黄、紫雪、至宝丹这些都得预备。如果有老人的话,安宫牛黄丸得必备,这个用来急救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就是用来急救的,但是让我们去给急救的可能性不大,我们遇到的大部分都是中风后遗症。</h3><h3> 中风后遗症怎么治?主要的就是半身不遂。半身不遂为什么一边身体不能动,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儿?其实是有东西堵住了,就是两边有一边不通了,这是堵住了,还用说吗?</h3><h3> 有人说是这个阳气本来有十分阳气,剩五分了,过不去了。如果是五分阳气,它两边也是平等的,干嘛半身不遂非得那边过不去,所以补阳还五汤这个说法非常糟糕,说他这个阳气本来有十分,只剩五分了,所以半边就不行了,那它两边儿都两分五不行吗?为什么一定要搁一边,这人傻了?这是因为他那边堵住了,不是补阳还五的问题,那边堵住了,是什么堵住了?明确告诉他是痰。</h3><h3> 半身不遂的人一定有痰,所以一定要通经络化痰湿,这里边有一个药特别好,就是竹沥水加姜汁,为什么我经常开这药呢?这个是来自《医学三字经》,《医学三字经》的后边就有。</h3><h3> 左血右气,左边半身不遂从血入手,用大秦艽汤,右边半身不遂主要是从气分入手,六君子汤加减,这里边很重要的一个药就是竹沥水加姜汁,这个药通经络。</h3><h3> 竹沥水就是竹子里边的油,是烤出来的,它能通竹子的经络,也能通人的经络,尤其竹子的东西都是化痰特别好的,竹茹、天竺黄都很好,所以半身不遂的病人大家要注意,一定要要通经络化痰。</h3><h3> 治疗半身不遂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就是给人治疗半身不遂,不要伤人五脏,因为人家好不容易病情平稳了,现在是平稳的阶段了,然后你现在没事拿药把人五脏给伤了,为了治疗半身不遂把五脏伤了还不知道,半身不遂一时半会要不了命,但是你把人五脏伤了,就是害了人家,所以不能这么干。</h3><h3> 我们用药治半身不遂一定要小心,半身不遂可以慢慢治,慢慢让他肢体康复,怎么康复?让他自己慢慢动,你不能强迫的动,我们遇到很多半身不遂的病人,尤其是半身不遂的病人,要刺激他的井穴,就是他的这些指甲根这个地方的井穴,你要刺激这些穴位,就是从末梢开始治,注意要自己动,不要强迫他动,这都是治理康复大家要注意的。</h3><h3> 我还要强调一下,最重要的不是得中风怎么治,而是预防中风。我们在座的各位,大家都有这种危险,所以我们要懂得预防中风。</h3><h3> 上工治未病,不是治已病是治未病,能够不得中风是最好的,得了中风实际上已经有点晚了,预防中风就是注意中风先兆,中风先兆我给大家总结过,就是头晕,手麻,手木,最重要一点就是舌头歪,早上起来一照镜子舌头歪了,当然也不见得都是中风先兆,气血不平衡的也有,尤其中年人。</h3><h3> 中老年人突然发现舌头歪了,肯定得小心,就有中风先兆的可能性,中风先兆一般是在几年,一年半年,几年以后都有可能出现,但是这时候好治。</h3><h3> 中风先兆怎么治呢?还是扶正气,祛邪气这个思路,好多医家都有治疗的方子,咱们这个书里面也有,中风先兆的预防咱们书里说的是十全大补汤加上一些祛风的药,这个是陈老先生的方子,但是但不见得都开十全大补,就是只要是扶正气,祛邪气就可以,尤其是一定要加一些祛风的药才能治疗中风。</h3><h3> 典型的这种半身不遂一般都是真的中风,类中风一般不太会出现这种半身不遂这种现象,但是它也是突然昏倒,甚至能看到内风,就是说肝风内动,可以出现头晕的这些现象,但是并不是典型的中风,很多都是纯粹的内因引起的,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喑痱。</h3><h3> 喑痱是什么?喑就是声音嘶哑、语言蹇涩,说话特费劲,痱就是俩腿没劲儿,这就不是半身不遂了,他是光下边没劲儿,这种类型的症状用地黄引子。</h3><h3> 地黄饮子这是非常管用的一个方子,因为这种病纯粹是肾虚,不是中风,是类中风,就是特别像中风,就是两腿没劲,走路不成了,说话特费劲,大家说这是中风了,实际上不是,这是类中风,地黄饮子这个方子大家看一看。</h3><h3> 还有的就是半臂不遂,就是胳膊抬不起来了,腿没事儿,这种人好多人都是有痰湿,有痰饮,所以说指迷茯苓丸正好,就是咱们学时方歌括里面的指迷茯苓丸,这个也特别容易误诊为是中风,其实不是中风。</h3><h3> 你说西医的脑血管病是不是一定就是中医的中风?不一定,比如说地黄饮子的症候,好多人也是脑血管病,指迷茯苓丸的症候,好多也是脑血管病,不一定能对上,就是说西医的脑血管病,中医一定要分清楚,是类中风,还是其它别的病,它们不是同一个治法,你都是一个治法,那肯定是错的。</h3><h3> 为什么补阳还五汤这个方子不太好?补阳还五汤是清代王清任的一个方子,他的这个观念本身是错的,但是这个王清任你们也甭怪他,因为他不是理论家,他是一个实践家,他很多方子还是很有疗效的,不能说人家不好,但是他不是理论家,他的理论是错的。</h3><h3> 补阳还五汤是什么时候用的呢?是气虚血瘀的时候,这种情况不太多,所以这个方子不能老用,尤其他这个黄芪用量很大,这个我觉得要小心。风为阳邪,如果他体内还有风,你那么多黄芪进去你不是助长风邪吗?还有一个黄芪是固表的,你开那么多黄芪开进去以后,表一固,这个风邪就更出不去了,你这不是害人吗?所以当体内有风邪的情况下,用黄芪那么大量是非常危险的。</h3><h3> 还有一个就是补阳还五汤有好多活血药,如果这个病确实有瘀血,病在血分,用这个是对的,如果这个人是痰湿阻络,它没有瘀血,你开那么多血分药,你就把这个邪气引入血分了,你说是不是害了人家?所以,补阳还五汤用的时候还是很少的,但是最不能饶恕的是在中风急性期用补阳还五汤,这是绝对不能饶恕的,这种人是缺大德了,给人开这种方子,好多专家都这么开,咱们说实话,你们家要是有这种病人,碰上这种事千万别吃这药。</h3><h3> 我亲眼看见一个给人治坏了的,从中经络给治疗到中脏腑,要了命的都有,因为这个风邪正盛的时候,你开那么多黄芪进去,使劲不让风邪走,还推动风邪往里走,然后再拿着活血药把路开通了,让他从经络往脏腑走,你这不是害人家吗?所以不能这么干,大家要注意。</h3><h3> 我们中医药大学5版教材的时候,就把这个补阳还五汤写在后遗症期,非常明确,这个方子只能用于后遗症,急性期不能用,但是从六版教材开始,就没有这个区分了,就随便用了,所以现在的学生,他不知道他学的时候对不对,他老师也没说,所以他以为补阳还五汤能用于急性期,当然我在中医药大学我也讲这个病,然后他们考试的时候竟然还出这题,竟然还这么答,我在旁边看卷子,看的我生气,但是我没辙,因为什么呢?人家不归我讲,然后这个题也不归我判,要依我,那这个个不及格,谁答这个谁不及格,中风急性期哪能开补阳还五汤,你上学的时候那么学,你学完给人看不就给人治坏了,我想起这事我就很愤慨,但是没办法,我们大家知道了就行了,我们所有听课的人要知道,不能这么干,这是害人哪。</h3><h3> 如果得了一次中风,那么还有复中的危险,就是我们说的不治本,那么这个人就还有可能再中风,就叫复中。</h3><h3> 一个人中风了,你开药起码把他的舌头给他正过来,把这些症状给他消失了,如果这个舌头还歪着,还晕,还难受,不光半身不遂,还有这些症状就很危险了,就是说还有中风先兆,还有第二次中风的危险,所以说中风之后还是可能有中风先兆的。</h3><h3> 遇到这种情况,你要把舌头歪给他治好,你要让他不再次中风了,半身不遂可以慢慢治,那不着急,但是他现在还不稳定,有急性发展的趋势,有再次发展的危险,那么这个就非常危险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赶快给他治,按照我们《医学三字经》的思路,治疗起来效果还是非常好的。</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