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孩子不愿练习时的好言相劝,马虎应付时的指责批评,偷懒借口时的叹息无奈,家有琴童,除了琴声之外,是否也有很多累觉不爱的时候伴随着你?是否让你一度怀疑让孩子学钢琴,这样的选择正确与否?让孩子从"练琴"到"恋琴"的秘诀,来看看吧,也许不是绝技,但希望可以帮到正在陪练的你。</h3><h3><br></h3> <h3>1、树立远景目标</h3><h3>远景目标为孩子提供持久的动力。不能带着“学着玩玩”、“学到哪里算哪里”的想法开始学琴。</h3><h3>即使不打算走专业道路,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想象以下情景:若干年后,孩子拥有当众表演一门乐器的能力,在生日聚会等场合为亲友成功地演奏,得到赞叹。从想象成功、憧憬成功开始。这种想象力影响了孩子的未来。</h3> <h3>2、设立阶段性的小目标</h3><h3>家长和教师为孩子设立的阶段性小目标不要过高,让孩子通过努力就能达到。既不能太难,让孩子气馁放弃,也不能过易,否则孩子会轻视问题,不够专注,甚至失去了挑战困难的乐趣。例如,完成一首曲子,可以按照一周划分为多个小目标,每天进步一点,争取让孩子每天都能获得成就感。</h3> <h3>3、因势利导,好上加好</h3><h3>当孩子通过努力克服了练琴中的一个难点,要加以肯定。家长可以这样说:“你真棒!我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很不简单。看来,你在音乐方面真的有才能!”纯粹的表扬不是目的,家长应趁势提出下一个略带有挑战的目标,可以这样说:“刚才的问题好像没什么挑战,现在请你试一试……?”在孩子有初步的成就感的时候,就给他下一个小目标。</h3><h3>有些儿童心理的特点是容易满足,稍有一点进步就沾沾自喜,不知到天高地厚。这时家长可以说:“这太简单了,难道你不想试一试更难的?”或:“我觉得你还有很大的潜力。既然你现在做到了过去没有做到的,那么你再努力一下,说不定就能做到你现在做不到的。”</h3> <h3>4、 以压促变,“打预防针”</h3><h3>家长可以联合老师给孩子适当的外部压力,“不能让孩子太舒服”。告诉孩子,练琴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全世界都知道。”</h3><h3>外部压力必须是精心设计的,借助幽默巧妙的语言在生活中一点点地施加给孩子,这样既不压垮孩子,又能逐渐转化为动力。遭遇困难的时候多加鼓励,一帆风顺的时候,家长却要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小的挫折感和紧迫感,这就好像打预防针,让孩子获得对挫折感的免疫力。</h3><h3>“以压促变”,“打预防针”都是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长期陪伴在孩子身边,及时观察到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帮助孩子调整。</h3> <h3>5、不要错误比较</h3><h3>要深知每个孩子学习发展速率不同。喋喋不休地夸奖其他孩子,会让自家宝贝产生“爸爸妈妈不爱我了,他们更喜欢隔壁那个"弹琴机器"的错觉。不要经常出现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始终与你的小孩没有关系。倘若非要比较的话,也应该让孩子和昨天的自己比,今天是不是比昨天熟练一点,这支曲子是不是比另一支曲子处理得更好。</h3> <h3>6、不要规定时间</h3><h3>学琴是孩子的事情,与其让大人决定练多久、练什么,不如换种方式,由孩子提出方案交大人“审批同意”,或者双方“民主协商”后“举手表决”,让孩子意识到“学琴是我自己的事”,效果会更好。毕竟如果定死了时间,他就恨不得时间快点过,练完我就可以玩去了,而这其中的效果也是可以想象出来的。</h3> <h3>7、言传身教,理性对待错误和问题</h3><h3>学琴过程中,大脑学习同时集中处理多方面信息,建立并强化由眼到手、由眼到耳的快速反射,这个过程貌似简单,从细微处观察,却又特别复杂,特别考验孩子和家长的智力和心理。孩子练习犯了错,家长要做的不是指责,而是耐心帮助分析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h3><h3>如果家长知识有限,不能直接给予技术指导,也可以鼓励孩子自己钻研,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言传身教,帮助孩子逐步认识到:错误是学习中最普通、最常见的组成部分,犯错不可怕,只要正视错误,向“错误老师”学习,尽量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就是“好孩子”。</h3> <h3>8、不要朝三暮四</h3><h3>一些孩子中途放弃学琴,让钢琴成为摆设,有可能是家长过分溺爱,当孩子出现轻微不适或情绪低落便迁就少练,继而停练;还有一种就是家长没有更多的精力督促孩子,甚至因频繁外出、会扰乱了孩子固定的练琴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对练琴持随意态度。最重要的,这也会影响孩子坚持性的养成。选择让孩子练琴,坚持就是最大的考验,其实这对孩子之后的为人处世,也是一个培养的过程。毕竟普通人和伟人的差距就在于坚持。</h3> <h3>❤豆藤科技让学习更快乐,让教育更公平!❤</h3> <h3>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快来关注我们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