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巴州区首家村级博物馆(村史馆)</p><p> ——沙廻坪博物馆</p><p> 谭守学 </p><p> 巴州区首家村级博物馆——沙廻坪博物馆,位于巴州区大和乡——四川省传统村落界牌村,该馆始建于2016年初。2019年4月,根据区委政府要求,由巴州区文广旅局负责,对博物馆进行全面装修,规范布展,并免费对外开放。</p><p> 沙廻坪是古地名,来源可以追溯至汉代,因这里地势较高,表层土系风化砂岩,日积月累形成山顶平地,因而得名沙廻坪,又称沙泥坪或杀牛坪,现包括巴州区大和乡界牌村和通江县杨柏镇的沙泥坪村区域。</p><p> 这里风景秀美,民风淳朴,历史文化遗存众多。沙泥坪新石器时期残留的石刀石斧、米仓古道跨越千年的历史足迹、古战场远去的烽火硝烟、古寺庙空灵悠远的钟声,虽早已成为故事与传说,但境内汉墓及明清时期的古墓葬保存完好,传统四合院特色独具,农耕文明的演变进程清晰可见;八十多年前红军入川那段峥嵘岁月,更是留下了无数红色记忆,激励着红军后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p> 透过博物馆,我们可以快速穿越五千年浩瀚的历史时空,览阅它古老神秘、深邃悠远、厚重悲壮、文明智慧的前世今生,品味一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的盛宴。</p><h1> 回望历史传文明</h1><p> </p><p> 沙廻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现存新石器时期遗址1处,汉代崖墓、清代古墓葬10余座,唐代、明清摩崖造像石窟石刻6处,明清传统民居6处。</p><p> 1996年12月,沙廻坪界牌村村民在维修堰塘及耕种庄稼时挖出大量红、灰色陶片及堆积物,同时挖掘出土了一批磨制石斧、石锛等器物。随后,文物部门在通江与巴州区交界处的沙泥坪采集到部分陶片、石器等(现收藏于通江博物馆)。2009年11月2日,巴州区文管所在此地田野调查时又发现了一些泥质灰、红陶片。经专家论证,确定沙泥坪为新石器时期遗址,遗址分布面积约15000平方米,距今5000年左右。</p><p> 远古巴人在沙廻坪这块乐土上生息繁衍,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沙泥坪遗址是目前我市境内发现的为数不多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之一。</p><p>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米仓道作为蜀道的分支,因翻越大巴山脉的米仓山而得名,西周时期由巴人开通,秦末汉初始为官道,历经3000余年。它与金牛道、荔枝道一起构成蜀道体系的南半部分,是秦蜀(巴)道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p><p> 沙廻坪是米仓古道的神经末梢,保存状况较好的古道现存10余公里,路面以青石路和土路为主,部分路段至今仍在使用。</p><p> </p><p> 红军精神耀千秋</p><p> </p><p> 川陕苏区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巴中作为川陕苏区首府,仅在杀牛坪,红军就与川军进行了大小五次战役,并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境内现存数十处红军烈士墓、战壕、标语、拴马树等,其中杀牛坪战斗遗址和红四方面军九师政治部旧址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杀牛坪地势险要,红军在杀牛坪先后五次与川军激战,其中以1933年1月解放巴中的杀牛坪进攻战、1933年4月反“三路围攻”中的杀牛坪阻击战最为典型,激战4天的杀牛坪阻击战,毙伤敌1500余人,俘敌300多人,缴枪500余条(挺),这一以少胜多的战例,被写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目前,川陕革命根据地界牌红军烈士纪念馆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巴州区又增添了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p><p> 体验农耕留乡愁</p><p> </p><p> 存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的沙廻坪,农耕文明可上溯五千年,伴随着秦蜀古道的兴衰,沙廻坪酝酿千年的山水田园绘就了一幅幅古老的农耕文明画卷。</p><p> 千百年来,沙廻坪兴学重教,历史文化名人辈出,有进士、举人、贡生、秀才近百人。其中,私塾教育最为普遍,据考民国时期界牌村有私塾九处,教学内容包括传统蒙学书籍,如《朱子家训》《启蒙小学韵语》等,还有经典读物,如《四书五经》《战国策详注》等。</p><p> 活态民谣,曲调悠扬,吟诵着农耕文明的田园牧歌。其中《太阳歌》《薅秧歌》具有代表性。</p><p>《太阳歌》(节选)</p><p>太阳出来满山红,像是空中大灯笼。</p><p>边做活路边唱歌,我的心中乐融融。</p><p>太阳出来遍山黄,手拿麻绳二丈长。</p><p>有人问我哪里去,要去西天拴太阳。</p><p>《薅秧歌》(节选)</p><p>大田薅秧行对行,多谢情哥来帮忙。</p><p>莫得啥子待承你,白面馍馍蘸蜂糖。</p><p>大田薅秧薅田角,脱了花鞋脱裹脚。</p><p>过路君子莫笑我,丈夫是个懒家伙。</p><p>薅秧莫薅花踏踏,人人都在做庄稼。</p><p>薅秧要薅米筛花,十人路过九人夸。</p><p>田中有个好哥哥,下田唱起薅秧歌。</p><p>唱起山歌不觉累,一天薅了一面坡。</p><p><br></p><p> 界越米仓连巴秦,牌立千载贯古今!</p><p> 界牌人民的智慧勤劳构建起春华秋实的诗意田园,战争的硝烟,留下不朽的红色基因,走进沙廻坪,让我知道来路,离开界牌村,让你记住乡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