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新闻、贸易、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它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扼黑海入口,当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面积5343平方公里,人口1385万(1985)。</h3><h3> 这座城市有2000年的历史。公元前658年始建在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地岬上,称拜占庭。公元330年改建为东罗马帝国首都,改名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又译康斯坦丁堡),别称新罗马。1453年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之名在奥斯曼帝国征服之前至少存在百余年历史了,如1403年西班牙国王遣使觐见帖木儿大帝,使臣途径君士坦丁堡,在回忆录中提到,希腊人也称此地为伊斯坦布尔(见《克拉维约东使记》商务印书馆汉译本)。但西方国家认为奥斯曼帝国是此地的侵略者,所以依然坚持称此地为君士坦丁堡。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初建时为首都(独立战争期间迁都安卡拉),伊斯坦布尔才成为国际上的正式名称。现在市区已扩大到金角湾以北,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的于斯屈达尔也划入市区,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现代化城市。</h3><h3> 伊斯坦布尔当选为2010年欧洲文化之都和2012年欧洲体育之都。该市的历史城区在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h3><h3> 我们在伊斯坦布尔呆了两天半,就是到达的那天下午阳光灿烂,第二三天,就是阴雨绵绵,大家带的厚衣服都用上了,可惜拍照就没了好光线。</h3> <h3>这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基本集中在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区</h3> <h3>中间的黄线车道是公交车专用线,是全封闭的。</h3> <h3>在伊斯坦布尔的欧洲区,到处都可以看见这样的古建筑,古城墙和古老的清真寺</h3> <h3>伊斯坦布尔街景</h3> <h3>这是土耳其一个著名球队的主场,可惜我是个球盲</h3> <h3>伊斯坦布尔的清真寺林立,无论走到哪里,总是能看到造型各异的大大小小的清真寺。</h3> <h3>在众多的清真寺包围下,这个天主教堂挺引人注目的</h3><h3><br /></h3> <h3>当然,在清真寺林立的伊斯坦布尔,最最有名的还是蓝色清真寺。</h3><h3> 蓝色清真寺,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土耳其著名清真寺之一,17世纪初由伊斯兰世界著名古典建筑师锡南的得意门生Mehmet Aga设计建造,因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瓷砖装饰故名,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h3><h3><br></h3><h3><br></h3> <h3>1609年,14岁即位的阿赫迈特苏丹命令建筑师迈赫迈特·阿加(Mehmet Aga)在原来的阿伊舍苏丹的王宫上修建一座能与圣索菲亚大教堂(希腊文:Ἁγία Σοφία,英文:Hagia Sophia,意为上帝智慧,圣智教堂,1453年被征服君士坦丁堡的穆罕默德二世强行改为清真寺)相比的清真寺,以证明他是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h3><h3>1617年,清真寺完工。它是奥斯曼帝国时代建筑和艺术的辉煌杰作。这是拜占庭的希腊文化和奥斯曼土耳其的突厥伊斯兰教文化相结合的建筑,运用的是拜占庭帝国希腊文化的建筑技术来表现伊斯兰教文化,如果没有四周的六座叫拜塔,那么他就会被看成一座东正教教堂,这也是巴尔干半岛上信仰东正教的各国的建筑方式,是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所遗留下来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h3> <h3>在国内就听说蓝色清真寺正在维修,心中很是遗憾。真到了蓝色清真寺,原说可以进去看一看,谁料想到了门口,竟被告知午祷时间,不能入内,再一次与蓝色清真寺失之交臂。只能在外边看看它的壮观。</h3> <h3>苏丹艾哈迈德广场与蓝色清真寺仅一墙之隔,这里曾是罗马帝国迁都至君士坦丁堡后修建的竞技场,如今只留有少数的纪念建筑,包括三座历经风霜的纪念碑,宛如一处露天博物馆。</h3><h3>塞奥道西斯"奥拜里斯克"方尖碑(Obelisk of Theodosius)是狄奥多西大帝在公元390年从埃及购买的一块粉红色花岗岩雕刻的方尖碑,原本是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思三世为纪念他的胜利而建造的,曾矗立在卢克索卡纳克神庙门前。狄奥多西大帝将其切割成三块,运回君士坦丁堡,并加装大理石底座。现在所见的碑体是其中顶端的一段,经过近3500年仍然保存完好。</h3><h3>青铜蛇柱(Spiral Column),原来是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普拉提亚三脚祭坛,建于公元前5世纪,为了庆祝希腊人在波斯战争的普拉提亚战役中战胜了波斯人。其顶端原有三个蛇头支持的金碗,在第四次十字军征战期间,金碗被盗,蛇头现也不复存在。如今祭坛仅剩的就是它的下部,所以称为"蛇柱"。</h3><h3>君士坦丁方尖碑(Column of Constantine),又称墙柱,是君士坦丁七世波菲罗格尼图斯为了纪念他的祖父于公元10世纪建造的,也是唯一一个由本地人自己建造的石碑。碑高32米,碑身外原来镶满了镀金青铜浮雕,但后来被拉丁军队洗劫并将其熔化,仅存核心石柱。</h3><h3><br></h3><h3><br></h3><h3><br></h3> <h3>多玛巴切新皇宫,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欧洲部分,绵延600多米,始建于1843年,1856年完工。多玛巴切的意思是"填海而造的花园"。</h3> <h3>多玛巴切皇宫修建时期,正是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期,皇宫内部的极尽奢华与国力的衰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了建造多玛巴切宫,奥斯曼王朝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为此欠下了大量的外债。新皇宫耗资十亿马克,里面的装饰摆设包括窗帘都是世界各国的皇室送的,皇宫内极尽奢华,内部宝藏令人目不暇接,豪华的水晶灯、象牙、黄金制品比比皆是,据说为了装饰整个宫殿,一共用了14吨黄金和40吨白银。还有当时世界第一现在世界第二的4.5吨重的水晶吊灯。因为这个水晶吊灯,多玛巴切新皇宫又被称水晶宫。当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把这个当时世界最大的水晶灯送给奥斯曼帝国后,觉得英国没有了世界第一的水晶灯而懊悔,于是下令重新制作了一个重达5吨的水晶灯,把第一又拿回去了。这个灯一般一年开两次,有重要人物来访时会在这里举办国宴,最近接待的是奥巴马。中国的成龙在这里受到过款待。奥斯曼帝国最后的六位苏丹以及伊斯兰教领袖阿布都麦吉德曾住在这座宫殿里。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首任总统凯末尔曾在这里居住、办公,直至病逝。此后,多玛巴切宫被修复并改建成了博物馆。新皇宫占地七千公顷,有43处厅堂、70间浴室及285个房间。装饰新皇宫的大理石是从马尔马拉海运来的,雪花石是从埃及运来的,红斑石是从贝加蒙古城运来的,而室内装潢和照明都是意大利和法国艺术家设计的。但是在室内是不允许拍摄的。</h3> <h3>位于圣索菲亚教堂斜对面的地下水宫(Yerebatan Sarnici),建于公元532年,是拜占庭时期到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地下蓄水池。这座140米长、70米宽的地下水池可储十万吨水,至今还有鱼在此游弋。除了作为古老的蓄水池,这里还曾作为军事弹药库使用。据史料记载,地下水宫是公元542年,朱斯提尼安大帝动用七千名奴隶在教堂废墟上建成的,一方面为的是保证宫廷用水供给,一方面是防止敌人围困,有备无患。 </h3> <h3> 据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伊斯坦布尔老城的居民总能在夜间听到地下有潺潺的流水声,却没人知道其中缘由。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在蓝色清真寺附近发现了一个庞大的地下水宫,也就是著名的耶莱巴坦地下水宫,才最终揭开了这一神秘现象的面纱。 </h3><h3> 在伊斯坦布尔城中,有数座像耶莱巴坦地下水宫这样的地下宫殿,但耶莱巴坦地下水宫是规模最大的,它长140米、宽70米,由336根粗大的科林斯式柱子支撑着巨大的砖制拱顶。</h3><h3>这里原是6世纪拜占庭时期因战争原因而建的贮水池。据说如果水宫中蓄满了水,可以供当时全城人喝一个月。<br></h3> <h3><br></h3><h3>如今,这里可以称得上是伊斯坦布尔最浪漫、最神秘的景点之一。336根巨大石柱构建的巨大宫殿,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h3><h3>好莱坞的《007在伊斯坦布尔》和成龙的《特务迷城》都曾在这里取景。</h3> <h3>宫殿里面有两个倒置的蛇女美杜莎头颅石雕,是1984年改建时,人们从底部厚达2米的淤泥中发掘了出来。在希腊神话中,凡人只要与美杜莎对视就会化为石像。两个美杜莎头像的排列不尽相同,一个头朝下,一个侧脸向下。头像如此放置的具体原因已经无人知晓了,但有传说认为这是为了镇魔。不管因为什么,站在美杜莎的头像前,那悠长旷远的滴水声加之那些诡异的传说,总觉得自己仿佛步入了一个神秘莫测的世界。</h3> <h3>这是向地下水宫输送水的水渠</h3>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托普卡帕故宫, 是土耳其最大的博物馆,位于土耳其古都伊斯坦布尔的欧洲部分、黄金角海湾南岸一个叫“皇宫鼻”的山顶上。“皇宫鼻”像一小半岛伸入海中,右前方为广阔的马尔马拉海,左前方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入口处,景色绮丽。托普卡帕故宫是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25 位苏丹寝住过的宫殿,1478 年建成,作为皇宫达 400 年之久,是奥斯曼时期宫殿建筑的杰出典范。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将这座王宫改为博物馆 。</h3></h3><h3><br></h3>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托普卡帕宫,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奥斯曼帝国苏丹在城内的官邸及主要居所。托普卡帕宫翻译过来成为“大炮之门”,昔日碉堡内曾放置大炮,故以此命名。托普卡帕宫是奥斯曼建筑的代表作,包含大量的盔甲、奥斯曼的缩画、伊斯兰的书法原稿、壁画以及奥斯曼的珍宝。托比卡皇宫与邻近的其他历史遗产同属“伊斯坦布尔历史地区”,该区在1985年成为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世界遗产,托普卡帕宫被描述为“奥斯曼帝国时期皇宫的表率。”</h3></h3><h3><br></h3> <h3>皇宫的入口处,由土耳其士兵守卫,这是比较少见的。</h3> <h3>这是奥斯曼帝国的铸币厂</h3> <h3> <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圣索菲亚</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大教堂坐落在蓝色清真寺对面。</span>始建于公元325年,是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菲亚,在异教徒神庙基础上发动一万民工,耗费5年时间建成的,后受损于战乱。公元537年,查士丁尼皇帝为标榜自己的文治武功又对它进行重建。他投入一万名工匠,花费6年光阴和无数金钱将圣索菲亚大教堂装饰得极为精巧华美。<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453年以前,一直是拜占庭帝国的主教堂,此后被土耳其人占领,改建成为清真寺。圣索非亚大教堂被誉为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span></h3> <h3>圣索菲亚大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0米。布局属于以穹隆覆盖的巴西利卡式。中央穹隆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前面有一个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二道门庭,末端有半圆神龛。</h3> <h3>每天都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排着长队等待参观圣·索菲亚大教堂</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大教堂中央大穹隆,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敦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穹隆底部密排着一圈40个窗洞,教堂内部空间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 装饰地板、墙壁、廊柱是五颜六色的大理石,柱头、拱门、飞檐等处以雕花装饰,圆顶的边缘有40具吊灯,教坛上镶有象牙、银和玉石,大主教的宝座以纯银制成,祭坛上悬挂着丝与金银混织的窗帘,上有皇帝和皇后接受基督和玛利亚祝福的画像。</h3> <h3>圣母怀抱圣子的图像和刻有阿拉、先知穆罕穆德,以及四大哈里发名字巨大圆框高悬于大殿之上,是索菲亚大教堂最独特的景观。</h3> <h3>在恰卡利姆山(又称情人山)上眺望伊斯坦布尔的欧亚两大洲景致。可惜天空阴霾,也只能看个模模糊糊。</h3> <h3>乘船游览博斯普鲁斯海峡,去的时候沿着伊斯坦布尔欧洲部分的海岸线前行,回来时沿着它亚洲海岸线前,一个多小时就穿越了欧亚大陆。<br></h3> <h3>海上看到的多玛巴切新皇宫全景</h3> 连接欧亚大陆的大桥在茫茫雾气中隐约可见<br><h3><br></h3> <h3>车拍大桥夜景</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伊斯坦布尔“金角湾大巴扎”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古老的室内市场之一。巴扎,伊斯兰语的意思就是集市。它<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位于旧城中心位置,建造于1461年,有近550年的历史。采取全封闭式的设计,占地30万平方米,室内大约有65条街道,4400多家商店,出口26个,有4个大门,每天接待的客人大约在25万人次以上。。</span>我们是从其中最主要Bayezid大门进入,在Bayezid大门的横匾上,由苏丹阿布都哈密德二世亲笔书写的“真主喜爱经商的人”。导游再三交代我们记住这个横匾的显著特征,以防深陷迷宫找不到出口。</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大巴扎集市的中央大街富丽堂皇,像棋盘一样分支出去的小街上更是颇具土耳其特色,漫步其间,还真是令人赏心悦目u</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大巴扎里最出名的商品是首饰,陶瓷,香料,地毯等,还有围巾、衣服、土耳其恶魔之眼/—-“蓝眼镜”、苹果茶、甜点、咖啡等各式各样的土耳其当地特色产品,令人眼花撩乱。</h3> <h3>在大巴扎里,与其说是买东西,不如说是逛集市,欣赏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咖啡店里的欢声笑语,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异域风情。</h3> <h3>这家在大巴扎外边的烤肉店,据说是伊斯坦布尔的一家网红店,看看排队的人们,就可想而知其受欢迎的程度。</h3> <h3>土耳其烤肉,在伊斯坦布尔的大街小巷比比皆是,味道不错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