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一直认为老家大帽山的说法一定有由头。小时候,跟父亲母亲到那里是最多的,除了采茶,还有每年清明节为爷爷挂纸上坟。问百度,知全国各地名叫大帽山的地方有很多,仅福建就有七八处,以香港新界大帽山、厦门翔安大帽山因风景名胜尤为闻名,老家大帽山是诸多大帽山中唯一产古树茶的地方。</h3> <h3> 我的老家在普洱市景谷县景谷镇团山村杉松树村民小组,因杉松多而得名。景谷镇处于横断山系无量山中段,历史上就是有名的茶马重镇、万担茶乡,时今雄风不减、风采依旧,万亩古树茶园遍布各个村落山间,茶叶加工林立,集市交易鼎沸,是普洱茶的重要聚散地。大帽山属于无量山中段余脉,位于寨子后山的登高绝顶处,寨子西七八里远。我的老家座落在山脚,每次上山,都是踏着早晨露水,顺着家后面的山间弯曲小路一直爬坡,有几处不长的平坦之路,需要1个半至2个小时才能到达山顶,就连当年强壮的父亲都要歇上两三个气,裹上一两根老草烟。</h3> <h3> 关于大帽山的由来,我问过父亲,也问过寨子里经事的老人,说法不一。有的老人说因山顶冒有大股山泉而得名,但此冒非彼帽,有的老人说因山形像帽子而得名,但小时候每次去看了以后,都无法从中找到帽子的具体形象,大概是树林太深,或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更倾向于父亲的说法,比较诙谐一些,父亲说大帽山源于此地冒山泉,上山的路弯多坡陡,需带着一块手巾揩汗,可想而知父辈们养家糊口的艰辛。包产到户大帽山茶园分给了十多户人家,我看到家里的林地证里清晰地写着“大帽山茶地”(东西南北四至界限等字样)。长大后,我几次上山顺着山形轮郭进行勾画,一次比一次清晰起来,居然画出了一顶女人帽子的草图,山的上部为半圆状,中间以下为扇形帽沿,其间有足球场大一般长满野花的草地,有一条山泉小溪蜿蜒流过,顺着溪流而上500多米处正是冒山泉水的地方。原来如此,我的感觉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h3> <h3> 一直以来,我们全家人都喜欢喝这片茶园的春茶,每次喝都感觉神清气爽,回味无穷,特别香特别甜,每提及这茶,嘴里总有瞬间生津的感觉,会忍不住咽下口水。今年清明,我又回家上爷爷的坟,正遇春茶发,二嫂说林太密了,现在采茶都要在林子里一棵一棵地去找,变成真正的林下放荒古树茶园了。之前去过一些茶山,也品过不少的古树茶,我就有意识的从茶园的光、热、水、土、海拔、气候、矿物质的微量元素以及周边生物多样性与出好茶的山头对比,从形、色、香、味、叶底等指标去品鉴分析,大帽山古树茶的特性也明朗起来。</h3> <h3></h3><h3> 大帽山具备出好茶的优越自然条件。从地理位置看,地处东经100°23′51″~100°33′36″,北纬23°0′2″~23°51′42″,这个经纬度范围内干湿季明显,湿季降雨多,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茶叶中的水浸出物、茶多酚、茶氨基、儿茶素等物质能量积累更多。从海拔来说,茶树的生长因海拔不同而从气候、降雨、温度、湿度、土壤、光照、地温、生长周期等方面深刻影响着茶的品质,这里海拔1800米左右,有学者对云南茶区不同海拨茶园品质作过研究,分别选取了700米、950米、1200米、1500米、1750米、2000米几个点,结果证明1750米海拔茶叶品质是最好的。从光热水土条件看,这里四季气温平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400毫米(专家分析年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最有利茶叶的生长),平均气温17.5度,土壤为赤红壤(弱酸),茶园面向朝东,光照充足,具备出好茶的自然生长环境。大帽山东面一直往东至镇沅一线有许多知名的古树茶园,有文山古树茶、凤山南板古树茶、镇沅海棠茶,墨江撒露茶、迷帝茶等,西边翻过山就有景谷境内最贵的九台坡茶,再过十多公里就是云南八大名茶之一、在清代出名的白龙须贡茶——民乐秧塔大白茶古茶园,过澜沧江是著名的昔归茶、白莺山等,难怪大帽山的茶好喝。</h3> <h3><br></h3><h3> 大帽古树茶有鲜明的好茶特质。形,具有勐库大叶种的鲜明特点,芽头肥壮、条索长、绒毛多;色,1-3年的茶汤青黄透亮、自然的青色多,经久耐泡,10多泡还保持最初的汤色;香,花香果香蜜香高度融合,高扬扑鼻,挂杯时间长,让人忍不住的享受;味,野性味突显,茶汤入口苦涩中带甜,化得开、化得快,回甘生津快,茶韵长,层次感、饱满度明显热烈。如不提前告知茶的出处,许多朋友都以为喝上了名山古树茶。我综合了大家的意见,大帽山古树茶有“三像”,香气像景迈,茶滋像昔归,回甘像冰岛,当然仅是像而已,一款茶好喝除了品质好,还有冲泡的水质、水温以及技术含量,还包括喝茶的心情,就我而言,因家乡情结,自然每一次喝大帽山的古树茶都特别享受。</h3> <h3> 大帽山记载了我们家几代人对茶的崇敬和珍爱、呵护与依赖,也见证了我们家犹如它的特性一样由苦变甜,越变越甜的好日子。感谢有您,让我们享受普洱茶的芬芳!感恩有您,让我们享受大自然的恩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