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康康是一个帅气、瘦高的男孩,比较聪明,成绩较好,但是有一点比较惹人讨厌——就是“没有礼貌”。</h3><h3> 有一次我去家访,正好碰到他们一家人吃饭,他们招呼我一块就餐,我拒绝了。这时康康冷不丁地说:“刘某某(他爸爸的名字),我们张老师天天山珍海味,不会吃咱们家的猪肉炖粉条。”他爸爸苦笑着摇了摇头。</h3><h3> 吃饭的空我就发现这孩子根本不管别人,想吃什么直接端到自己面前。这时正好他妈妈端过来一盘“肴肉”,他大声地嚷嚷着:“我要吃肴肉,我要吃肴肉。”她妈妈给他用筷子夹了两块放到了他碗里。他白了妈妈一眼:“切,这还不够我塞牙缝的呢!”话到手到,一盘“肴肉”全部被他端到了面前。他爸爸看着这情景,忙呵斥他:“干吗呢!一点规矩都不懂。别人还吃不!”说完就端回原处。康康这时大吼一声:“刘某某,你干什么!”站起来就和他爸爸争夺起那盘“肴肉”来,一边夺还一边用脚踢他的爸爸:“你讨厌,给我!”我一脸愕然,这孩子正常么?怎么这么任性?</h3> <h3>康康身上发生的事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会碰到这样的孩子?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却不知道如何尊敬父母了?为什么父母好吃好喝地对待孩子,孩子却不领情,甚至对父母横加斥责?出门在外,为什么孩子旁若无人,我行我素?</h3><h3> 康康的行为,可以说,和家长对他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他的爸爸妈妈属于打工人员,平时工作很忙,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孩子一般情况下都是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又只有这一个孙子,对他百依百顺,过度溺爱,从而养成了骄纵无礼的毛病。</h3><h3> 其实,人的发展从本质上讲,是由一个自然人向一个社会人转化的过程。我们发现,呱呱落地、呀呀学语的孩子像一张白纸,他的举动表现出的多是天性,他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而那些伦理、道德、法规,就更不懂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渐渐懂得了一些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随地大小便不好,拿别人的东西不对等等。但孩子的成长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社会大家庭每个成员的呵护与引导,告诉他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h3><h3> 父母是教育孩子的最重要的老师,家长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好孩子。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进行常规的“礼仪”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应该配合学校的礼仪教育,先让孩子“明礼”。通过不同的形式,使礼仪的规范要求内化为孩子人格完善的需要和情感的心理印迹。再让孩子“达礼”,通过环境的实际体验,促使孩子在“明礼”的基础上,把内化的心理印迹外化为精彩的言行,实现“礼仪”的协调统一。我们在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应该是一个懂得并会运用文明礼仪的人。这样的人,让人尊重,受人欢迎,能够与周围的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开展工作,发展事业。如果缺乏教养,不懂文明礼仪,人们肯定不会喜欢他,又怎么能立足社会、发展事业?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做一个懂礼仪、有教养的人十分重要。</h3> <h3>我的建议:</h3><h3> 要想孩子懂礼貌,有教养,建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做到以下几点:</h3><h3> 1.家庭中提倡使用文明用语。文明礼貌用语首先应该在家庭中率先使用,孩子在家庭中,有了亲身体验,在外面才会表现出良好的家庭教养。但凡有家庭教养的孩子,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令人称赞的。家长应该教会孩子正确使用文明用语,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全身心地去感受文明用语,激发孩子对礼仪的追求。如对家里长辈称“您”、用“请”;无意中侵犯了家里人,适时地用“对不起”等。</h3><h3> 2.注意培养孩子的个人礼仪。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个人礼仪。如:衣着要整洁、合体;按时理发、长剪指甲;注意口腔卫生,不能当着客人面嚼口香糖;经常洗澡、勤换衣服。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等仪态举止要端庄大方;谈吐要文雅,态度要诚恳。</h3><h3> 3.懂得待客、做客礼仪。家里来客人,要事先有所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迎接客人进屋,请客人在合适的位置落座。要双手呈接物品,要主动大方地与客人交谈。客人要走时要礼貌挽留,要送客人一段距离,说“再见”“欢迎您以后常来”。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谈吐文明,不能大声大气。不经主人允许,不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h3><h3> 4.家庭教育中要注意的技巧。</h3><h3> 一是教育贵在学会拒绝,贵在坚持。孩子从一出生就与家长共同生活,已摸透了家长的脾气。比如,上面的康康,他就知道,只要他坚持,大人就拿他没办法。他抓住了家长这条“软肋”,达到了他想要达到的目的。其实作为家长,在家中就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说“不”,告诉孩子,这件事不符合规矩就不能做。无论孩子怎么哭闹,家长都要狠下心来,不要轻易妥协。就像外科大夫做手术一样,对待孩子不好的行为,要快刀斩乱麻,痛下决心纠正。</h3><h3> 二是要寓教于乐,寓教于细节。动画片多吸引孩子啊!我们的教育也应该这样,不必板起面孔来说教,否则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具体地讲,就是将做人的大道理渗透到孩子的吃、穿、住、用、行等生活细节中去。</h3><h3> 三是父母要做表率。孩子模仿力强,大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像上面的康康,爸爸在制止他的不良习惯时,总是呵斥他,甚至言出不逊,久而久之,孩子在“熏陶”中就养成了“出言不逊”的毛病。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率先垂范。</h3><h3> 四是要平等的对待孩子。孩子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应平等地对待,坦诚地沟通,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否则,相见如敌,后果将不堪设想。当然,这个平等是有度的,当孩子“油盐不进”时,家长必须要坚持正确的认识,把握好尺度,纠正孩子的问题。如“孩子在商场购物不许大声哭闹满地打滚”的问题,家长可以采取“不理不睬”的方式,让孩子觉得很没趣,自己爬起来。</h3><h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家长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教孩子懂礼仪、有教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