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踏父辈路--为《十二军征战史》添砖加瓦

孙铭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言</b></h3> <h3></h3><h3>参加“后代重踏父辈路”的活动,要去濮阳市清丰县冀鲁豫军区抗日纪念馆和台前县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馆,一查地图,距离太行山大峡谷不远啊!因为小时候常听老爸说在太行山林县附近打游击的故事,记得最清楚的是马搭子里面常备食物是柿饼,行军打仗时候,饿了就抓一个柿饼吃,当时把我馋的,要知道,文革时期柿饼也是紧俏商品啊!不过那柿饼非当今熟知的柿饼。豫北四害:旱,水,蝗,湯(国民党军汤恩伯),解放战争新三害:旱,蝗,孙麻子(孙殿英〉。老百姓没粮食吃,山上盛产柿子,这样就以柿子为主要救命食材。实践摸索加工,以柿子煮烂捏饼,或晒干打粉加杂食做成干粮…。老爸说天天顿顿当饭吃,吃后肚胀,吐酸水,拉不出大便苦不堪言…。后来上大学的时候,打包行李就是当年老爸用过的马搭子。想一想太行山大峡谷里面还有著名的挂壁公路,干脆提前出发,2019年6月17日从北京开车经林州红旗渠/太行山大峡谷/长治市平顺县穽底村,来看看大峡谷,走走挂壁公路,体会一下当年老爸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从红旗渠进山直到石板岩的道路修的非常好,再往里路就比较差了,属于年久失修。不过再破它还是有路,想想几十年前的父辈们在这样的大山中打游击,艰苦程度绝非一般!</h3> <h3>18号从太行山大峡谷中隶属山西长治平顺县穽底村的石玉线到河南濮阳市清丰县,距离200公里,导航标称驾车时间为4个小时!因为其中40公里的山路要用2个小时!下午在清丰县单拐参观了冀鲁豫军区抗日纪念馆(应该是115师的地盘),开启了“冀鲁豫子弟重走父辈红色路”第一站,开展了缅怀先烈、参观调研、座谈会和赠物等一系列活动。清丰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地处中原腹地,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东与山东省毗连,西北与河北省隔卫河相望。清丰县春秋属卫,古称顿丘,东汉末年曹操曾任顿丘令。隋朝出大孝子张清丰,为了纪念张清丰,唐大历七年,钦定更名为清丰县,至今被称为“孝道之乡”。从1914年濮阳县、南乐县、清丰县归河北省大名府管辖,范县属山东省东昌府,台前县系寿张县一部分属山东省东临道。1926年,范县改属曹濮道。1912年~1949年,辖区各县建置及隶属改易较为频繁。清丰也是一个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暨冀鲁豫军区第一兵工厂曾设在双庙乡单拐村,邓小平、宋任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抗日,单拐革命旧址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原红都”。当年115师在山东山西等敌后开辟根据地打游击战,发展的非常好,这里就是115师开辟的根据地!而129师是在华北地区直面日军,所以打的仗更多更惨烈。在整场抗战中115师歼灭日伪军数量是18.2万人,而129师歼灭的日伪军数量42万人。从抗战危险程度在华北平原和日军周旋的129师无疑是最凶险的,牺牲的战士数量也最多,跟老爸同期参军的好像就活了他一人。在抗战期间,八路军牺牲的团级以上指挥官就达114人,加上新四军中牺牲的41名,东北抗联牺牲的42名,累计牺牲团级以上197人。由此可见其残酷性!</h3><h3> 这次我们总共约50名后代子弟来参加活动,其中十几位是二野(晋冀鲁豫军区)的子弟,有人说是否名不正言不顺?其实从根上论,我们还真是根红苗正!1944年6月4日,中共中央决定任命宋任穷为冀鲁豫军区司令员、黄敬为政委。而1937年时候,宋任穷就是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到1945年8月20日时候,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下辖太行、太岳、冀西、冀鲁豫四大军区。所以说:晋冀鲁豫跟冀鲁豫本身就是一家人!</h3> <h3>19号下午从清丰县到台前县。一个是富裕县一个是贫困县,一到台前县立见差异!20号上午去“将军渡”的“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参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位于豫鲁两省交界黄河北岸孙口乡境---刘邓大军强渡黄河中心渡口处,占地315平方米,共分9个展厅。出口处墙上是当年二野一些指战员的照片及简介。</h3> <h3>1947年6月23日,刘邓大军主力12万人由安阳西北部的蒋村出发,6月30日进驻黄河北岸各渡口附近隐蔽。当天傍晚,部队在东起东阿西至濮县长达150公里的沿黄各个渡口整装待发。夜12时整,渡河开始命令下达后,在孙口渡口的先遣战士乘坐的12只小船像离弦的箭,急速地向南岸冲去,不到一刻钟就抵达对岸。敌人发觉后,猛烈阻击。此刻,北岸解放军炮兵阵地开炮,一颗颗炮弹飞向南岸,一船船战士迅速过河,先头部队即刻攻破了敌人控制的大堤,其他守敌抱头鼠窜。就这样,国民党部队自诩可以抵挡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一夜间灰飞烟灭。7月1日,刘邓大军12万余人在150公里的地段上,一举突破了蒋介石苦心经营、被司徒雷登称为可抵40万大军的“东方马其顿防线”黄河天险,接着又不失时机地取得了鲁西南战役的胜利,1个月歼灭敌人6万多,揭开了伟大的战略反攻的序幕。这里是野司渡河处,所以后人称之“将军渡”,老爸6纵是在濮县一带过黄河。如今在孙口镇的黄河岸边,不仅有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还有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碑,每年都有很多人从各地赶来参观,接受革命英雄主义、群众路线教育。</h3> <h3>在纪念墙前跟老爸等先烈照片前合影留念感慨万千。我的父母都对荣誉和名利都看的很淡,几乎从不对外宣扬他们的经历跟荣誉。记得我小时候可以随便拿父母的军功章纪念章玩,曾有人想要某个胸章当贵金属做东西(文革时候),我随手就送人;母亲有一张跟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合影,过去在我家从不挂出来,文革时期被我翻出来,不停的涂抹被打倒的领导,从刘少奇一直涂到林彪,最后只剩下毛朱周三人。后来被我当校长的舅舅训说:不张扬荣誉但也不能这样对待荣誉……!才没有继续“糟蹋”这张极具历史意义的照片(这张照片是老妈离开12军到铁道兵的所以这里就不晒了)。这次参加濮阳的纪念活动,是我第一次作为12军后代参加的一次纪念活动,更巧合的是,我们12军6家子弟聚在一桌吃饭,聊起后竟然发现,有五家的母亲都是在12军解放重庆后,在重庆当的兵!</h3> <p class="ql-block">自从接到参加这次“重踏红色父辈路”活动的邀请后,就特地查阅了一些资料,并千方百计的搞了一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征战史》。看了看十二军征战史,还真有点热血沸腾!不过它缺失了12军前身129师769团(王近山跟李德生都当过769团团长)和二野6纵的征战史。老爸不仅亲历过12军“建军”后的全部战役,同时还经历了它前身两条线(抗战时期769团与解放战争前期的六纵)的绝大部分重大战斗。回想起老父在世时候,经常会跟我们说起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事,但是极少会说抗日战争的事情。我见到和知道的老爸战友们,也都是1945年以后的,没有听说过一个抗战时期的战友。老爸生前非常喜欢看战争影视剧,但是当年看《亮剑》时候,老爸是边看边大哭,不是流泪,而是滔滔大哭!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还以为是人老了的表现。最近帮助老妈整理回忆录时,了解了一些769团的战史,才有点想明白了!因为老爸抗战时期主要在769团成长,经历过769团的很多大战恶战,而作为一线上的卫生兵,经历的死亡之事太多了!他抗战时期的战友几乎全部牺牲,若不是抗战胜利前组织就送他到军校学习,老爸也是生死难料。可以说,老爸认为他也是死过的人,所以一直都是不为名,不为利,不为权,更不为钱。党让干啥就干啥,党指向哪里就冲锋到哪!当年从朝鲜回国,国家需要他带队去支援内蒙古,尽管跟12军有着万分难以割舍的感情,老爸还是二话不说坚决服从命令!由于跟12军感情太深,老爸生前认为他的军旅生涯结束于离开12军。</p> <h3>这次活动让我们再次回忆起快要忘却的历史。响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指示,跟老妈整理出老爸在129师769团跟二野6纵16旅的经历,重点为《十二军征战史》补充点老爸在769团和二野6纵的几个著名战斗,就当是为《十二军征战史》添砖加瓦再增加点风采。很多内容是老爸生前断断续续了解的,有些是参考了众多前人的回忆和历史资料。这些仅仅是我作为后人对前辈的一个追忆,若有不当之处见谅!</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百将红军团769团</b></h3> <p class="ql-block">  老爸1937年9月参军,先在115师(师长林彪)344旅(旅长徐海东)688团(团长陈锦绣1938年牺牲),后又到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769团(团长陈锡联,后来郑国仲,王近山/李德生都当过769团团长)。在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步兵方队第四方队就是八路军129师769英雄红军团“夜袭阳明堡日寇机场”方队,是抗战中以英勇顽强闻名的四大名团之一。</p> <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19日的夜袭阳明堡之战。这一战就是769团抗日第一战。陈锡联指挥,当时以曾获得过“以一胜百”荣誉的三营为主攻,一营跟二营担任阻击(当时李德生为通信排排长,后来是连营团长)。1937年10月19日晚7点,第3营2个连悄悄涉过滹沱河。晚11点左右,秘密接近机场,战斗开始,10连跟守机场的鬼子厮杀,赵崇德营长带领11连勇士带着手榴弹炸药包扑向鬼子飞机,一时间火光冲天爆炸频频,鬼子24架飞机全部报销!这次战斗是八路军129师奔赴抗日前线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也是八路军第一次炸毁日军飞机的重大胜利,创下了中国陆军一次炸掉24架飞机的光辉战例。但是这一战年仅23岁的三营长赵崇德光荣牺牲。陈锡联更是万分叹息:“打了这一仗,牺牲了我这么好的一个营长,真可惜”。</p> <p class="ql-block">129师385旅769团是一支英雄的红军团队,创建于1926年著名的黄麻起义,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转战川陕根据地,随四方面军(红四军十师)三过草地,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奔赴抗日前线太行山,1937年编入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自首战阳明堡大捷之后,陈锡联带领769团在前线一面痛快杀鬼子,一面迅猛生长。到1938年6月,不到一年的时间,这支队伍已经发展到了8000多人。想当年,129师总共才13000多人。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129师以769团为主力,加上其他部队,组建了新的385旅。旅长就是陈锡联,副旅长是谢富治,769团团长郑国仲。由于769团太能打,扩张太快,后面不断分兵,编号几经改变,1943年太行3分区769团,1945年10月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7旅19团,1949年11军31师91团,1951年入朝参战改为12军31师91团,回国后为12军36师106团。不管怎样,这支英雄团队从抗战769团到以后沿革为91团,再到106团(12军36师),始终保持红军团队完整的建制。它被许世友司令员称为“老祖宗”部队。徐向前、王树声亲自创建和指挥过这支红军团队。陈再道、王宏坤、张才千等四方面军许多将领都和这个团一起战斗过。陈锡联、郑国仲、王近山、李德生等著名战将和以后的120多位将军都从这里走出,使该团被誉为真正的“百将团”。769团经受了残酷的血与火的考验,参加过无数次大小战斗,创造过如“以一胜百”、“夜袭阳明堡”、“响堂铺伏击”、“百团大战”等许多威震中外、载入史册的著名战例,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769团后来发展出太行、冀南两大根据地,实际上日后二野中的头牌能打的3纵、6纵都是在769团基础上发展而来的。</p><p class="ql-block"> 在《亮剑》中伏击日军战地观摩团无疑是一场重头戏,而历史上这一战的原型也是王近山的成名之战--韩略村伏击战,王近山就是《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1943年,他在率领部队返回延安组建新编第四旅的途中,在山西洪洞县韩略村伏击了日军战地观摩团,一战将1名日军少将旅团长、6名大佐联队长以及100多名中队长组成的队伍,全部被伏击围歼。而此战的参战部队是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16团,这支部队最早的前身是1938年1月由769团1连、5连、10连、2营机枪连和骑兵连组成的129师东进纵队,5月扩编为东进纵队第1、2、3团,7月东进纵队整编,1团和3团合编为新1团调归386旅,这个新1团就是后来的16团。看看,从根上论,还是脱离不了769团!</p> <p class="ql-block">  769团在后来几年的抗战经历了几十上百场不同的战斗,其中最著名最酷的两场战斗是:百团大战期间的1940年8月20日的狮脑山激战以及1940年10月28日的关家垴血战。</p><p class="ql-block"> 1940年8月20日的狮脑山激战,老爸所部769团(团长郑国仲)和十四团在狮脑山战斗中, 与日军浴血奋战了七个昼夜。顺利地完成扼守狮脑山的任务,为百团大战的胜利打下坚实基础,为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全面胜利立了首功。此战中769团一营长就是后来的6纵17旅旅长李德生。当时,八路军总部曾连续4天发布《捷报》,向全国介绍狮脑山战况。总部首长和129师首长对狮脑山战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彭德怀副总怀念在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总结中,表扬“守卫狮脑山的部队英勇顽强。”</p><p class="ql-block"> 1940年10月28日的关家垴血战。《亮剑》中有一场李云龙独立团围歼日军冈崎大队的李家坡之战,其历史原型就是关家垴血战最后769团打上关家垴的部分情节。关家垴血战,激战两昼夜,冈崎大队大部分被歼灭,共毙日军400余人,仅有60余人逃走,大队长冈崎歉被打死。但这次战斗八路军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据陈赓回忆,八路军129师伤亡2000余人(其中阵亡1000多人),许多连队打得只剩不足三分之一,红军时期的连排战斗骨干也损失过半。日军阵地遗尸280余具,另外还有三大堆骨灰。此战之后日军在精神上也受到了很大创击,小股部队再也不敢轻易出动进入解放区内部。这张彭德怀手握望远镜凝神观察的照片就出自这场战役。后来在《彭德怀自述》中,他将关家垴战斗视为自己戎马生涯中的四大败仗之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铁血六纵</b></h3> <h3>1945年3月组织调老爸去北方大学医学院(院长钱信忠)军医科学习,1947年元月,老爸从北方大学提前毕业,回到老部队晋冀鲁豫野战军。原以为还回769团,但他被派到二野第6纵队16旅任正连职军医。(注:1945年11月,老爸所在的太行军区部队整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948年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纵队司令是王近山,人称王疯子。他手下有三只猛虎,16旅旅长尤太忠、17旅旅长李德生、18旅旅长肖永银,人称“三剑客”。)</h3> <p class="ql-block">在人民解放军中,第二野战军6纵同样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强悍铁血之师,战斗中体现出来的亮剑精神令人无比钦佩。这支英雄的队伍,上至司令员王近山下至普通战士甚至烧火做饭的炊事员个个都是拼命三郎,口头禅都是“烧铺草”,枪一响全体上刺刀,打起仗来嗷嗷叫的疯劲十足,战场上这种疯劲绝对是敌人最畏惧的,以至于连南京国防部都承认6纵为“匪之主力纵队”。二野很多恶仗、硬仗、关键战役都是6纵打的。如1947年7月13日24时陈锡联3纵(当时769团还在3纵)发起的羊山集血战,在几天攻击未成的战况下。7月18日,刘邓首长决定调增6纵16旅(尤太忠旅)由羊山以北的李庄攻击羊山集的羊山“羊身”。(原负责打狙击的16旅调来担任主攻,这一点跟大杨湖血战情况类似,那时老爸还没回16旅);一直战至28日中午才基本结束战斗。这一仗全歼整编第66师师部及2个旅,但是我方也是伤亡惨重,16旅有的连打的只剩下几个人,6纵有好几个全军战斗英雄都在此战牺牲。</p> <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12万人强渡黄河后,又发起鲁西南战役,连续28天的战斗消灭敌军约5.6万。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一次路途诸多险阻的进军,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胜的进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自断后路,向敌人的心脏地区千里跃进,确是一步险棋。邓小平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 从黄河岸边一跃而饮马长江,从晋冀鲁豫解放区打到到蒋介石南京的“卧室”门口,这是解放战争从中共的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一个转折。根据战略部署,刘邓大军兵分3路进行跃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随中原局和野战军指挥部由中路挺进。在整个跃进行动中六纵担负掩护野战军指挥部和中原局领导机关任务。</p><p class="ql-block"> 当8月17日,先头部队顺利渡过沙河时候,蒋介石这才如梦初醒,发觉刘邓大军南下的企图不是“北渡不成而南窜”,而是意欲直插大别山这一敏感而薄弱的地区,急令正在鸡公山避暑的武汉行辕副主任张轸,到漯河组建行辕前进指挥所,负责堵截南下大军。我中路大军渡过沙河后,又分为两路向汝河前进。中原局、刘邓总指挥部均在六纵的警卫和掩护下进军。其时,六纵17旅旅长李德生率全旅为左路,掩护纵队炮兵和辎重部队由岳城过汝河;18旅为右路军先锋,16旅旅长尤太忠率全旅为右路军后卫,随刘邓首长及中原局由汝南埠过汝河。1947年8月23日下午,当我右路军赶到汝河北岸时,敌军3个旅已先于我军占领了汝河南岸的渡口和村庄等有利地形。汝河并不很宽,但是两岸陡峭,中间水深三四米,水流湍急,不能徒涉,而渡口船只又早已被当地反动民团破坏和掠走。下午三点多钟,六纵两个工兵连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终于架通一座简易浮桥。但浮桥刚架好,就被敌人的飞机炸断了。这时尾追我军的国民党十几个师的先头部队已同我后卫掩护部队6纵16旅46团接火,情况万分危急。前有阻军,后有追兵,中间横着一条不能徒涉的汝河,形势正如刘伯承司令员所说,是“千钧一发、险恶万分”。这时离天明只有四五个小时,敌人不断集中火力轰击北岸,炮声隆隆,火光冲天,汝河沿岸从油房店到汝南埠一带,连绵15公里,村村被放了大火,房子、草垛在燃烧……中原局、刘邓野司直属队和六纵2个旅的3万人,孤悬在汝河北岸,一场激战,一触即发,情况万分紧急不能有丝毫的耽误。刘邓首长亲自来到6纵18旅指挥部,刘伯承司令员说:“情况就是这样,确实很严重!如果让后面的敌人赶上,把我们夹在中间,不但影响整个行动计划,而且会使我军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因此,从现在起,我们一定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手指地图)杀出一条血路!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也不论白天黑夜,我们一定要前进,一定要实现毛主席的战略计划!”邓小平政委接着说:“现在没有别的出路,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不怕任何牺牲,坚决打过去!”当时具体的战斗部署是:18旅先插到敌人中间去强行通过,16旅接替18旅大小雷岗阵地,掩护全军渡河。命令:“各团以一至九连的序列,排成四路纵队,一律枪上刺刀,手榴弹揭开盖,遇到敌人坚决消灭掉,所过之处不许留下一个据点、一个敌人,打开一条进军大道!” 刘伯承一改往日儒雅风格,高声说:“自古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要从敌人的阵地上打开一条血路冲过去!”邓小平接着说:“千钧一发啊!现在除了坚决打过去以外,没有别的出路。桥断了,再修!敌人不让路,就打!过不去或转回去,就完不成党中央和毛主席赋予的战略任务!所以,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和牺牲,坚决打过去!” 在刘、邓亲临指挥的鼓舞下,18旅旅长萧永银帅旅团营长们带头冲锋拼刺刀,遇佛杀佛遇鬼杀鬼,经过激烈的浴血奋战,终于在8月24日清晨,东方泛起了微微的亮色时,打开了一条长5公里、宽4公里的通道,抢占了汝河南岸的桥头堡大雷岗,血路杀出来了!紧接着用门板和木头等重新架起了一座浮桥,大部队立即轻装,中原局、野战军直属队和随军南下开辟新区工作的地方干部分3个梯队抓紧时间强渡。尤太忠旅长亲率47、48团奔过浮桥到南岸,以不到7个营的兵力,固守大、小雷岗和桥头堡,抗击着敌人三面火力夹击,掩护大军安全渡河。他指挥部队一边抗击敌人,一边加固工事,准备迎接天亮以后敌人更大规模的进攻。当时16旅除以46团担任后卫阻击追兵外,还要接替汝河南岸渡口两侧阵地,抗击敌人,保护浮桥和通道,掩护全军过河。纵队首长命令:46团要在全军过河后才能撤退,如果来不及脱身,就留在当地打游击,以后再归建。领受任务后,16旅尤太忠旅长立即赶到46团,传达作战任务,决定由已在46团指挥作战的旅参谋长赖光勋带电台继续指挥46团以机动防御阻击追敌,保证大部队安全过河,坚持到最后胜利。并且要自己想办法归队!</p> <p class="ql-block">汝河血战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近大别山的最惨烈最重要的一战,可是被提及的并不多,都知道“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名言,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它就出自汝河血战中!历史经常会有一些巧合之事,6纵16旅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12军34师。而红军期间也有一个著名的红34师,他在1934年的长征期间,作为红军的后卫部队,担任着掩护红军主力部队突围的后卫任务,相信《绝命后卫师》的故事令多少人震撼和感动。1947年的6纵16旅在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刘邓首长亲自指挥下,以绝命之心打胜了一场影响整个解放战争的铁血后卫之战。汝河血战是老爸生前谈到最多的一次战斗,一说起这次战斗就是热泪盈眶。</p> <h3>  次日拂晓,敌人以飞机、大炮向我汝河渡口两侧阵地狂轰滥炸,接着便分兵几路同时向我阵地猛扑。敌人几次冲锋始终未能突破我军阵地。在敌人强烈炮火下,浮桥曾被打断,尤太忠旅长立即命令工兵连干部带头抢修,来不及抢修的时刻,一排排的指战员跳入水中用肩膀扛起门板,用自己的身躯保证机关和部队过河。激战到下午,阵地仍牢牢掌握在16旅手中,敌军未能前进一步。炮火中开始强渡过河,当时邓小平一直站在汝河边指挥部队尽快过河,天上飞机不断轰炸,6纵队首长一再催促他先过河,可他还是坚持等大部队都过后他才离开。过河时,警卫员由于慌张,不慎把邓小平的行李掉进水中,捞上来时,粗布被子已经被染得一塌糊涂。邓小平则安慰警卫员说:正好,以后可以当花被子盖了。当中原局和野战军机关、纵队直属队、南下工作团几千人于24日16时全部安全地渡过汝河,最后才是护卫部队过河。后卫部队16旅过河时候,由于伤员太多,前方战情还紧张,主力部队必须寸步不离刘邓首长和机关。所以纵队机关、后勤、卫生队再为后卫16旅主力断后!老爸永远忘不掉那一刻,是他的好战友司号员小鬼(以前说过名字,时间长没记住),不幸中弹牺牲。他将战友瘫软仍有体温的尸体抱在怀里,久久不忍撒手,因为来不及也根本没时间掩埋,只能放在北岸边。这场喋血鏖战的汝河血战,作为绝命后卫的16旅承受了巨大的伤亡。在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下,部队还要打仗强行军赶上大部队护卫刘邓首长,当下只能带走一部分轻伤员,有些重伤员不得不留弃在汝河岸边。老爸含泪说:伤员们真惨啊!在这里,没有百姓的帮助和后备支援,只能给伤员简单地包扎一下,负责断后的卫生队同志强忍悲痛,尽量给战友多留点药品和粮食,旅会计也给了他们一些钱,对他们说:“部队要走了,还要急行军打恶仗,带不上你们,只能靠你们自己了,能走的就走,能爬的就爬,找个地方先隐蔽起来,将来再找部队。”有些伤员哭泣的恳求:首长带我们走吧,我们能打仗,别丢下我们!在场的人,包括尤太忠旅长都忍不住的落泪,但是没有办法啊!这就是战争必然的残酷选择。看着这些绝望的伤员,几乎每个人悲痛欲绝,更有忍不住的痛哭者!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任何一支军队都不会扔下伤员不管的,据此也可以想象这场发生在汝河两岸战斗的残酷性。铁血后卫16旅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最后老爸带卫生队携轻伤员们过河后,尤太忠旅长随即命令46团侦察分队炸毁浮桥,将国民党尾追的十几个师全部挡在汝河北岸,然后率全旅官兵边打边撤退,赶上大部队继续南进。</h3> <h3>汝河血战,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途中最紧要、最严峻、最关键的一次战斗,也是一场最激烈的战斗,它不仅关系到整个纵队的安危,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中原局和野战军首长、统帅机关和南下干部的安危,关系到我军能否完成中央突破的战略任务。若没有刘伯承司令员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无畏精神,没有邓小平政委的镇定指挥,没有6纵全体官兵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绝命之心的铁血护卫,真不敢想象会有什么结果,不知道历史会写成怎么样的了!其实在战略价值上,淮河比汝河重要的多,但是淮河的大渡口如正阳的陡沟,息县的庞家湾和县城南关,都没有堵击部队。看来是一向自命不凡的蒋介石,根本就不相信刘邓大军能渡过汝河,所以才敢在淮河天险唱“空城计”。以至于让刘伯承仅凭一根竹竿就帅军轻松渡过!</h3><h3> 汝河之战突显了英雄的第六纵队全体官兵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以血肉之躯为铺路石为屏障保护了全军的安全过河,保证了战略跃进任务的胜利完成。</h3> <p class="ql-block">  1947年10月26日的高山铺战役是我军进入大别山后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对大别山根据地的创立具有重要意义。10月29日,毛泽东亲自拟稿,以中央名义致电刘邓,庆祝在高山铺地区歼灭敌40师及82旅之大胜利。1948年7月,在兵力不占优势且装备落后于对手的条件下,6纵队出奇兵进攻敌极为重要的战略支点襄樊,以反常规的大胆战法“刀劈三关”一举攻下了铁打的襄阳古城,击败川军名将郭勋祺,生擒大特务头子康泽,取得襄樊战役的大捷。此役获胜,在军事上极大的调动了敌军,为我军以后的作战提供了有利条件。战后,6纵第17旅49团被授予“襄阳特功团”的光荣称号。在淮海战役中,6纵英勇血战双堆集,在只有40户人家的狭小村庄大王庄,国共双方投入7个团的兵力残酷厮杀24个小时,顽强的顶住了敌十八军和十军的轮番攻击;并在战场成功策动了敌八十五军第一一零师起义,为摧毁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十八军,立下头功。1949年2月,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参加南下渡江战役,进军西南的作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后记</b></h3> <h3>1949年10月27日重庆解放后老爸被调到12军卫生部,住扎北温泉。离开了几年来朝夕相处的直接领导34师师长尤太忠和卫生部长詹少联。两年后在朝鲜战场的五次战役后期,老爸战场上再次偶遇尤太忠师长,也是在尤师长的帮助下,解救了上千伤员跟野战医院。这都想说一句: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宣传都是15军的战绩,其实应该是老爸的12军最后打赢的!两个军的兵团司令还是王近山。具体说来话长,在此就不多提了。</h3><h3> 最后想多说一句:在当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是否也应该在战术中加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无畏精神!</h3><h3> 后面加两张老爸在朝鲜战场的生活照。</h3> <h3>老爸用自己的津贴从朝鲜老乡那里买的母鸡,用鸡蛋给伤员补充营养</h3> <h3>停战以后,野战医院继续留守朝鲜,老爸老妈在战士们给搭建的茅草房结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