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清水河县宏河镇小学 任浩</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2019年4月12日――17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深深的触动我的心灵,一个课程的设计与编排融入了多少专家的心血与汗水,这些专家的付出的劳动是我们看不见的,不可估量的。因此作为一线教学《道德与法制》的教师更该把这门学科教好,不能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技能科来对待。就如何上好《道德与法制》课谈以下几点:</span><br></h3><h3><br></h3><div><br></div><div><br></div><h3><br></h3><h3><br></h3><div><br></div><div><br></div><h3><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一、注重生活引领,明确学习重点</span><br></h3><h3> 《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拓展必须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趋势,结合孩子的实际生活,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据此确定教学重点,合理拓展教材内容,才能使教学更有厚度,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生活。</h3><h3>二、着眼能力提升,开展有效体验。</h3><h3> 体验的价值不在于让孩子学会某种操作方法,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孩子在活动中能获得真实的感受。这种感受和内心体验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它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的原动力。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为了有体验而无端创设一个活动,这会失去体验本身所具有的功能。立足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孩子生活能力的提升,这样的体验学习才是有谈感受,并没有实质性的教学意义。</h3><h3>三、深挖掘,突出《道德与法制》隐性课程的功能。</h3><h3> 《道德与法制》的隐身功能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课程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生作用是通过创设和利用学校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情境、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在日常生活、校园环境中逐渐累积起来的一种成长经验,因而对学生影响深远。因此,在《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只要充分挖掘学校生活蕴含的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资源,就可以很好地使学习过程伴随着良好的心理愉悦,发挥情感陶冶的德育功能。</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四、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span><br></h3><h3> 在《道德与法制》课程课堂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在学校生活所接受的一切,不仅使自己在思想道德观念方面得到了提升,而且在行为方面,也逐渐按照社会要求的模式在培养和塑造着自己。学生在参加学校少先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行为习惯,使他在参与社会生活以后,能够很快地以学校生活为原型,实现政治的社会化。学生正是在学校的点滴生活实践中,在与老师、同学以及其他各种校内外关系的处理过程之中,不断地培养着自己的行为习惯。</h3><h3>五、要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h3><h3> 《道德与法制》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受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影响的,其中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因此,《道德与法制》课强调,教学要既能“真实反映社会”,又积极引导儿童的生活,要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与法制》课程开展生活化的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总</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之《道德与法制》课程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并通过认识社会的过程获得相应的社会技能、态度与情感的课程,它汇集了有关社会的多方面的基本常识,有助于学生对社会有一个相对全面、相对完整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提供全面的认识基础。通过生活教育、综合性教育、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和道德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体现了其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价值判断能力的功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通过对学生正确的观察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真正发挥《道德与法制》课的作用。</span><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