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春节甫过,上班族开工的第一天,错峰出行的我们,便搭乘韩航班机出发,经仁川转机,当天下午来到北海道首府札幌。</h1><h1> 自从看过1972年札幌冬奥会的记录影片,便知道了这个城市,然而实际踏足此地,却是在这么多年之后了。</h1><h1> 逝者如斯,此之谓也。</h1><h3></h3> <h1> 二月的北海道,正是隆冬,几个月里堆积下来的雪,已经覆盖了岛上的一切。</h1><h1> 在城里,会有特别勤快的商家在门前不停地清扫,才能使门前的街道露出少许地面,以方便顾客进入;此外便到处是几十厘米厚的积雪。而在乡间,则都是大片大片的雪原。远近的农舍,在积雪的掩盖下,只能露出半截身子,标示出了积雪的深厚;而从远处俯瞰,则几与雪原浑然一体。</h1> <h5><i>札幌市容</i></h5> <h1> 但凡雪霁云开,从辽远的南天投射来的阳光,洒在无际的雪原,闪出一片片晶莹璀璨,邃蓝的天空与素洁的雪原互相映衬,使天地间泛出一种柔美而冷艳的色调。而当纷纷扬扬的大雪飘舞起来,天地间便改换了一种氛围:灰暗、冷峻、凄清……。这让人不由想到,在如此严酷的环境里生活,远不是像旅游观光这般潇洒。别的不说,每天的铲雪,便是一项摆脱不了的苦役。即使辛辛苦苦铲扫出的通道,大多也还积着厚厚的雪,只不过已被踩得严实,可以在上面行走而已。</h1> <h5><i>柔美而冷艳的天色</i></h5> <h1> 还好,北海道的雪并不是鹅毛大雪。即使大雪,也只是下得密集,而没有鹅毛般巨大的体型,而且,似乎也不是晶体状而是颗粒状的。这里的雪还是干雪,不像江南的雪那样水分充盈。所以,即使在雪地走上几个小时,也几乎完全不湿鞋。走过齐膝深的雪地,裤腿会沾满雪粒,就像一层白粉,但回到室内一拍,便了无痕迹,并不湿漉漉的让人难受。</h1> <h1> 北海道当然冷。岛上偏北的旭川市,被称为日本的“寒极”,史载极限低温可达零下40多度。前几天网上还有消息说,极地来的冷气旋刚给这里带来过零下35度的低温。但我们的运气“差”,并没有际遇极端的酷寒。近十天里,气温都只在零下10度左右。虽说这也够冷的,在野地里呆的时间稍长,会感到寒风扑面,但高纬度地带的干冷给人的体感却比较痛快,并不那样的阴冷彻骨。而只要一进入室内,不管是酒店餐厅还是商场车站,便都是暖意融融。几次乘坐火车和大巴,都因为没脱外衣而热得大汗淋漓,也不知这里的车载空调的热效率为啥这么高。</h1> <h1> 在这冷热交替的世界,合适的着装是:不必太厚的秋衣裤,外加厚实的羽绒服和牛仔裤。最好穿上防滑的雪地靴。</h1><h1> 实际的体验,会打破南方的人们原先对高寒地带严冬的莫名恐惧。</h1> <h1> 北海道的面积并不小,有8万多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浙江省的百分之八十;而人口仅500多万,约为浙江省的十分之一。这样一比较便知,这里的人口密度很低,远非人们通常以为的日本的人口密度到处都很高。</h1><h1> 事实上,除了札幌、旭川、函馆、小樽等不多几个小城市外,北海道大部分地方是山岭和原野。原野分布着村庄、农田和牧场。如果不在冬季,北海道的旅游也可以念念“山海经”。游人来此可以看山看海看五彩缤纷的田野。但在漫长的冬季,便只有看茫茫雪原。</h1><h1> 当然,在北海道的城镇,也有一些历史文化景点和商业街市可以走走看看。但此刻,这些景点和街市也一概堆着厚厚的积雪。</h1><h1> 就在这样一个雪白的世界里,开始并终结九天的行程:</h1> <h1><br></h1><h1> <b>第一天(2月11日)</b></h1><h1> 到札幌时,天已将晚。正是“冰雪节”的最后一天,稍事安顿,便赶紧上街去“过节”。</h1> <h1> 冰雪节的举办地在市中心的大通公园,这是一个东西长一点几公里南北宽几十米的街心花园,很像上海的肇嘉浜路的绿化带。冰雪节的主要内容是看冰雕、吃摊档。当然,还有数不清的美颜自拍。</h1> <h5><i>札幌正在举办冰雪节</i></h5> <h1> 冰雕作品由札幌的各家单位(包括驻当地的自卫队)参与制作搭建。好像也体现了官方和民间的“两个积极性”。因为在冰天雪地,大家走路都小心翼翼的,纵然是过“节”,也难看到恣肆狂欢的气象。只有在一座大型冰雕前搭起的舞台上,一群台湾来的少女组合蹦蹦跳跳唱得很嗨。原来她们是“台北驻日本经济文化代表处”赞助的。但凡日本有什么事,我们的台湾同胞总是很捧场的。</h1> <h5><i>自卫队也参加冰雕制作和展示</i></h5> <h5><i>台湾的组合也来捧场</i></h5> <h1> 见识过哈尔滨的冰雕,看见这里花样繁多大小各异的冰雕,似乎没觉得特别惊奇。在路边摊档买几串海鲜串烤来品尝,倒是觉得焦香四溢。旁边还有人在吃冰淇淋。在冰天雪地里,冰淇淋实在算不得“冷饮”,而只是饮料,但当时还是未敢一试。</h1> <h5><i>街边的烤串铺子</i></h5> <h1> 看过冰雕吃过烤串,顺便到“狸小路”一行。这是一条跨越几个街区的长街,两侧的建筑上有玻璃顶棚相连,形成半封闭的空间,故街上没有积雪,行走便利。街边商店鳞次栉比,卖的都是药妆、鞋靴之类。生意颇为清淡。</h1> <h5><i>狸小路一瞥</i></h5> <h1> 回酒店。</h1><h1> “普乐美尔”酒店是四星,虽不奢华,但房间很大,完全打破了以前关于日本酒店房间狭小的固定观念。</h1> <h1><br></h1><h1> <b>第二天(2月12日)</b></h1><h1> 一早,乘火车(JR)西行,到四十公里外的小樽。</h1><h1> 小樽全市的面积还不小,有两百多平方公里,但市区很小,不过是几条街道的模样,规模远不及我们众多的江南古镇。它是北海道最早开发的口岸城市,其港口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贸易和金融一度也颇为发达,故街上有些百年建筑还在述说着昔日的显赫。但除此之外,其市容市貌并没有更多值得陈说的。</h1><h1> 时运之变幻,有时会令人唏嘘的。</h1> <h5><i>小樽的街市</i></h5> <h5><i>小樽的街市</i></h5> <h1> “堺町商业街”是小樽的主要街市,也是它的景点之一。街上较有特色的是几家旅游纪念品商店。当地人擅制作漂亮的玻璃制品和八音盒,故纪念品商店也多售卖这些。在堺町路口那家最大的纪念品店盘桓了不少时间,买下一只好听的八音盒后才离开。</h1> <h5><i>旅游纪念品商店:售卖彩色玻璃制品和八音盒</i></h5> <h1> 小樽的咖啡馆更像甜品店,咖啡虽只一般,但冰淇淋和布丁却非常好吃。在暖气充足的店堂里,坐享香甜的美食,观赏窗外的银白世界,也堪称美事。</h1> <h5><i>小樽的咖啡馆兼甜品店</i></h5> <h1> 小樽最重要的景点是运河。</h1><h1> 运河仅长一公里多,原来是为船只靠泊所建,外侧填海而成,岸上建有仓库,而内侧原为陆地,岸边有河堤,可以散步观景。路边竖有别致的瓦斯灯。倘若夜幕降临,街灯燃起,想来是会给河岸平添几分含蓄深幽的意境的。然而此刻是白天,运河边挤满了拍照留影的人群,气氛自是不同。</h1> <h5><i>小樽运河</i></h5> <h5><i>小樽运河</i></h5> <h1> 九十年代,在小樽拍过一部颇为出名的电影《情书》,其中有当地铁路的镜头,于是小樽的车站和铁路据说也成了景点。慕名而来,在车站旁的旱桥上驻足片刻,遥望站台边停靠的火车在寒风中瑟瑟无言,看着被积雪覆盖的铁轨在脚下纠缠、远去,体会了一把日本式的凄婉悱恻,然后便登车离去。</h1> <h5><i>小樽车站</i></h5> <h1> 回到札幌已是下午。来到生产“白色恋人”巧克力的“石屋制果公司”。</h1><h1> 后天便是情人节。这个公司室外的一大片空地,被精心布置成兼具圣诞节风格和情人节味道的巧克力主题乐园。虽然没什么娱乐项目,但拍照的效果却是不错的。而室内则是巧克力工厂店,可以边休憩边品尝。这样的景点既能实现商品销售,又加深了游客对品牌的印象,用心良苦,效果也不错。</h1><h1> 日本式的销售总是很能“入心入脑”的,根本不靠穷凶极恶的强制购物。</h1> <h5><i>生产“白色恋人”巧克力的企业</i></h5> <h5><i>巧克力和冰淇淋产品</i></h5> <h1> 离开巧克力工厂,已是晚饭时光,按计划去品尝当地著名的“皇帝蟹”。</h1><h1> 札幌有几家专门吃蟹的连锁店颇有名气。有一家叫“蟹本家”,必须预订,却早在几周前便已订完。还是前去想看看能否通融,却毫无机会;再去另一家连锁店亦复如此。只好改去“蟹将军”方得遂愿。</h1><h1> “本家”也好,“将军”也好,蟹的口味应当差不多的吧?</h1> <h1><br></h1><h1> <b>第三天(2月13日)</b></h1><h1> 晨起,出发往旭川去。</h1><h1> 网上订租的包车,没想到驾车前来的居然是一位二十多岁的长春姑娘。她说,大学毕业后到日本,已有几年,还未入籍,但已自己创业,买了新车,兼做司机和导游。这样也好,沟通更方便。</h1> <h1> 车行不远,先到北海道神宫。</h1><h1> 神宫在札幌市的圆山公园内,进园门要经过一条长长的雪路。此时雪霁天青,空气透明;阳光穿过树影,炫出美丽的光芒,为洁白的化外世界铺洒了一层璀璨;两旁的大树竟依然枝叶繁茂,树上几乎没有雪。用手机软件查,说这是“冷杉”,怪不得不怕冷,在冰雪寒天还坚守着一片绿意。</h1> <h5><i>北海道神宫侧影</i></h5> <h5><i>神宫外的雪路</i></h5> <h5><i>阳光穿过树影</i></h5> <h5><i>神宫前的洗漱台</i></h5> <h1> 入神宫前,先得漱口洗手。洗手台前的牌子说,它是“明治天皇御造”,看来也是历史久远的物件。在宫门前的台阶上还得脱鞋,气象颇为肃穆。然而神宫并不能进入,不过在门口窥探一下而已。</h1><h1> 对神道教,一向不甚了了,只知道它是日本的国教,好像多是祭祀亡灵。或许,是先把先人神化,转而又让神化了的先人守护自己的灵魂吧?后来在登别,还看到有祭祀“汤泽”(温泉)的神宫。信奉多神,似乎是比较原始的宗教;但教规甚严,又显得并不原始。</h1><h1> 不管一神也好多神也好,上帝也好先人也好,总要有超自然的力量守护,人们才能比较安心地生活在这个星球。这是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共同的。</h1><h1> 司机兼导游说,在日本,神道的“宫”都是国立的,而佛教的寺庙则是私人的。不知是否属实。</h1> <h1> 神宫设有“守札授予所”,出售“御守”即写着吉语的纸札。还可以抽签。抽得好签可以带走,抽到不太好的则可以挂在神社内,让神明为你祛解。</h1><h1> 请购了几张与交通安全有关的“御守”,拜托神明关照一路的前程。</h1> <h1> 离开神宫,便出了札幌市,向北进发。有很长一段山间公路。雪又下了起来,在山风的鼓动下漫天飞舞。在一处路口,见前后没车,便停下来观赏景色。</h1><h1> 刚才垂顾过的灿烂阳光,这会儿已然不见。漫天飞雪使天色变成一片铅灰。铲过雪的路面仍有厚厚的积雪,但可以勉强行车。路边堆起的雪墙有两米来高,向后面延伸去,几乎与农舍屋顶挂下的雪帘相接。在雪墙的包围中,一辆铲雪车渺小得就像玩具,但车上的工人仍在勤勉劳作。稍远处,一座小教堂析出些许暖意,证明这里并不是被上帝遗忘的地方。</h1> <h5><i>铲雪车在作业</i></h5> <h5><i>厚厚的积雪几乎堆上屋顶</i></h5> <h1> 重新上车,一路开到富良野的“青池”。青池虽被称为世间“秘境”,其实只是一个人造的设施,是不久前(1987年)为阻滞和存留火山爆发时的泥石流才建的。青池建成后,因池内充满富含硫磺的温泉水,树木无法存活而全都死了。又因水中含有铝分子,在阳光下可泛出蓝光,将池水染成了蓝色,青池由此得名,并成为富良野一个著名的景点。</h1><h1> 从别人晒出的照片可见,在春夏季节,这一池碧水,平蓝如镜;池中的遗世枯木,也孤傲绝美。但此时,青池却只是一个白色的凹地。有点辜负远道而来的游人。一脚深一脚浅的,踏雪到路的尽头,俯瞰了一会儿已被冻成小溪却还在流淌着的美瑛川,悻悻离开。</h1> <h5><i>青池成了白池</i></h5> <h1> 随后,司机又把我们载到一处铁桥。桥下的河大概还是美瑛川。河两边有陡峭的崖壁,虽不甚深,但在寒风中还是显得肃杀。崖上长有大树,有的依然枝叶饱满,也有的则只有枝干。在悬崖边、大树下,悬挂着厚厚的冰帘,成为一道难得的风景。在北海道,气温虽低,但冰却并不多见。盖因此地干冷,水汽不多,难以滴水成冰。而铺天盖地的雪又遮盖了一切,也包括冰。但眼前,能这样倒悬垂挂的,一定是冰棱。虽然在雪的妆扮下,它比单纯的冰更为白净些。</h1><h1> 有了冰,北海道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冰雪世界。</h1> <h5><i>美瑛川边的冰帘</i></h5> <h5><i>美瑛川边的冰帘</i></h5> <h1> 今天的目的地是旭山动物园。这是旭川首屈一指的景点。因沿途一路观景,到这里已近下午三点,想不到,恰是动物园最热门的节目“企鹅散步”开始的时分。</h1><h1> 赶紧前去。</h1><h1> 在游人的稀罕声中,一群企鹅摇摇摆摆踱步而来,就像一个个绅士,自如而又友善。虽然无数次看到过这些南极人的形象,但此时与它们近距离接触,感觉还是大不相同的。人类和动物竟能这样友好的相处,如果还有一颗足够柔软的心,是一定会被它们的信任和无辜所打动的。</h1><h1> 动物园里还有北极熊、狸猫、白鹤等许多珍贵动物值得一看。路过狼舍,狼们忽然嚎叫起来,此起彼伏的,传得很远。不知身陷笼中的它们是否正在回应“荒野的呼唤”。</h1> <h5><i>旭川动物园</i></h5> <h5><i>友好的“南极人”</i></h5> <h5><i>绅士们在散步</i></h5> <h5><i>荒野的呼唤</i></h5> <h1> 旭川被称为日本的寒极,从实际体验看,这一天也确实是我们在九天行程中所见识的冰雪最大最厚的一天。</h1><h1> 回程时,路过一处雪原,见太阳将落,云涌天低,旷野平阔,际涯辽远,忍不住又停下车来观赏了一番。</h1><h1> 读过《雪国》。这几天脑子里总是浮现出“雪国”这两个字,虽然雪国的故事并非发生在此。试图追想川端康成在那里讲述的究竟是怎样一个故事?但想不起来。</h1><h1> 厚厚的积雪遮盖了记忆。</h1><h1><br></h1><h1> 从旭川到札幌,走高速而不是去时的山路,全程一百多公里,两小时左右便至。还来得及去吃一餐早先预订下的河豚鱼餐。</h1> <h5><i>旷野平阔 际涯辽远</i></h5> <h1> </h1><h1> <b> 第四天(2月14日)</b></h1><h1> 今天中午将离开札幌不再回来,故上午须抓紧时间游札幌。</h1><h1> 先到“北大”----北海道大学。它曾是日本本土的七所“帝国大学”之一,现有本科生一万多,硕博生六千多,规模亦颇不小。虽然在我等下意识中,此大亦称“北大”,似有掠美,但此“北大”也自有它的傲人之处:出过一位诺奖(化学)得主铃木章教授,还是自己培养的。这是咱们的北大至今还不如它的地方。</h1><h1> 此时,北大应在假期中,校园人烟稀少,积雪很厚,但一所百年名校所走过的足迹是掩盖不了的。在雪中走过一大圈,进得主楼,发现仍有咖啡馆在营业。点一份茶点,权当补充了一回精神食粮,然后才心安理得地告别。</h1> <h5><i>北海道大学校园</i></h5> <h5><i>北海道大学校园</i></h5> <h5><i>校园的足迹</i></h5> <h1> 北大附近,有明治天皇下榻过的别墅,有北海道政府原先的办公楼“道厅”,都是可以一游的地方。</h1><h1> 道厅后不远处,是现在的北海道政府大楼。楼前有要求归还“北方四岛”的标语。这儿离北方四岛最近,民间索还的声音许是最坚决的。</h1> <h5><i>道厅</i></h5> <h5><i>道厅侧影</i></h5> <h1> 十二点多,乘火车南下去函馆。凡三百多公里,多沿海岸行,左侧为海,右侧多山,沿途有看不尽的海山胜景。</h1> <h3>从札幌到函馆----沿途风光</h3> <h3>从札幌到函馆----沿途风光</h3> <h1> 到函馆已下午四点多。将行李暂寄,便往著名的函馆山去。一路步行,照例是脚深脚浅,约半小时到。山下有个“金森”仓库群,从前是码头设施,现被改造成购物商场,也是游人必到处。因时间所限没有进入,只在外面拍了几张照片,便去登山索道。</h1> <h1> 函馆山上的夜景,据说被称为“世界三大夜景”之一,是当地观光的重头戏。山不高,仅几百米,缆车很快登顶。山顶有观景台,但平台小,人却很多。人头攒动,身形重叠,很难从容观赏。此时并非旅游旺季,观光设施却捉襟见肘,当局似应加以改进。</h1><h3><br></h3><h1> 从山巅眺望,函馆像一把飘落的折扇,向两边伸展。两侧都是海,远处则一派夜色,不辨所以。城中灯火明灭,勾勒出半岛的轮廓。如果暖风和煦、月朗星稀,这里的夜景相信是会令人心旷神怡的。但此时大雪纷飞,寒风凛冽,使夜色显得冷峻迷离;而人流的熙攘,又使登临多少成为一种无奈。说“世界三大”云云,是有点言过其实的。</h1> <h5><i>函馆山夜景</i></h5> <h1> 下山后,去入住“若松割烹酒店”。什么叫“割烹”?原来不懂,其实就是边切割边烹调边享用。这家既然叫“割烹酒店”,显然是以割烹料理为特色的。有些地方的割烹是服务员跪着服务的。但这里还好,没有令人难受的“跪式”服务,食物也并不在餐桌旁当场割烹,而是在厨房里做好后端来的。当然,服务确实极为殷勤周到。</h1><h1> 这家餐厅在菜单上专门标榜,食材只选用函馆周围五十公里之内所产的,显然是很注重品质的。但在个人看来,这种所谓“怀石料理”,似乎更重仪式感,至于口味,不过见智见仁。</h1><h1> 若松是一家有近百年历史的纯日式酒店,客房还保持着榻榻米的传统,但上面铺的垫子极厚,几乎有大半个床那么高,不知是否为迎合我们中国人的习惯而刻意增厚的?</h1><h1> 魔鬼在细节中。</h1> <h5><i>若松酒店接待过日本天皇</i></h5> <h5><i>怀石料理尤重仪式感</i></h5> <h1><br></h1><h1> <b>第五天(2月15日)</b></h1><h1> 若松酒店就在海边。从窗口望出去,正面就是津轻海峡,两侧可见绵延的群山。日出时分,云层厚重,气象诡谲。冬季的朝阳虽不甚热烈,但还是在海面泛出了粼粼波光。打开窗户,竟有海鸥飞入,不知是为觅食还是要与人嬉戏。</h1> <h5><i>函馆的日出</i></h5> <h5><i>从若松酒店遥望函馆山</i></h5> <h5><i>海鸥近人</i></h5> <h1> 施施然用过早餐,向函馆的著名景点“五棱郭”进发。</h1><h1> 五棱郭是一座五角星形状的城堡。据介绍,这是日本第一座以法国筑城方式建设的城堡,建于1860年。既为城堡,想来其军事功能应当是第一位的。但刻意构造五棱形的堡垒区,势必拉长防线,在防御战中有害无益。然而,从时代性来说,在自然界中生生造出这样一块完全几何形、极具设计感的所在,似乎又预言了工业文明的来临和现代主义的滥觞。它在明治维新的不久之前出现,其隐喻的意义实在意味深长。----虽然后来这里曾是旧幕府军的最后据点。</h1><h1> 箱馆(函馆旧名)战争后,五棱郭的建筑曾被拆除,但这里五棱形的地域形状却保存了下来,几经演变,最终成了公园。1952年,它被政府指定为“特别史迹”。今天的五棱郭,已纯然是一个载荷历史遗迹的公园和大众审美的对象。</h1> <h5><i>五棱郭大观</i></h5> <h1> 为了欣赏五棱郭的形状,公园左近建有百余米高的“五棱郭塔”。登塔俯瞰,五棱郭的形貌即呈现脚下,而全城的景致亦奔来眼底。近处,铺排着雪色斑驳的楼房,而远望可见昨夜登临过的函馆山,还可望见蜿蜒的海岸。虽然云层厚重,阳光时隐,但毕竟是在白天,美丽的小城显得清晰舒展。比之昨晚山顶上的观感,自然大不相同。</h1> <h5><i>五棱郭塔</i></h5> <h5><i>全城景致奔来眼底</i></h5> <h1> 塔下不远是五棱郭公园。公园要比城郭大出一圈。公园周边、城墙之外,有护城河,河上有木桥,穿过桥和城墙,才到城郭之内。城郭中央的“箱馆奉行所”建筑,并不是与城郭一致的欧陆风格,而是传统日本风格,甚至似有盛唐余韵。它俨然古物,其实是八、九十年代依原样复建,所以成色还很新。</h1> <h5><i>箱馆奉行所----修复的建筑</i></h5> <h1> 脱鞋入门,循导览牌渐入,可观摩建筑内部格局和布置,然后可看相关文物展示,最后有视频详细介绍该建筑的结构特点和修复过程。</h1><h1> 有一间宽大的内室,据说是当年幕府商议军机的地方,挂有一些字画。有一幅书“入室但清风”,显系旧主人自许;另一幅则辨识半天才大致看出是一首七绝:“健年带刀XX行,XX罗径入窗明。山河百战恍如梦,独仰皇裁白玉城。”落款“武扬”,想是当年幕府军统帅榎本武扬的手笔。日本旧时的文人武士,汉学功底都还是不差的。</h1><h1> 出“奉行所”,信步到城墙脚下。城墙虽不高,且筑有台阶,但此时台阶上积满冰雪,攀爬很容易摔跤。尽管如此,还是手脚并用爬上去观赏了一番。在演绎过宏大历史场面的城墙上,揣度武士们当年的排兵布阵,追忆一百五十年来的世事沧桑,亦复一种难得的体验。</h1> <h5><i>重新修复的奉行所的建筑结构</i></h5><h3></h3> <h5><i>奉行所内悬挂的书法作品</i></h5> <h1> 五棱郭对面有家汉堡店,据说也是游人来函馆的“打卡”处。游园前进去品尝了一下。它的汉堡其实只一般,但价格较便宜;而它的冰淇淋也是奶香浓郁入口难忘。</h1><h1> 北海道的奶制品都很好吃。</h1> <h1> 游五棱郭尽兴后,回酒店取出行李,乘火车前往“大沼国定公园”。函馆其实还有好几处景点,如哈利斯特斯东正教堂、元町天主教堂,都说是观光必去的。但没有时间了,只得舍弃。</h1><h1> “大沼国定公园”离函馆不远,火车一会儿就到。出得车站,绕过铁路,行数百米,就是今夜下榻的鹤雅(EPUY)酒店。鹤雅在公园的范围内、与大沼湖贯通的小沼湖畔,可算名副其实的度假酒店。酒店内有温泉浴室,既有公用的,客房内还有“个室”温泉可独自享用。</h1><h1> 吃过晚餐,泡过温泉,便美美地坠入梦乡。</h1> <h5><i>鹤雅酒店</i></h5> <h1><b><br></b></h1><h1><b> 第六天(2月16日)</b></h1><h1> 晨起早餐后,便在酒店和公园随处游玩。</h1><h1> 酒店有个漂亮的酒吧,音响设施也是一流,但夜晚白天都无人光顾,颇感落寞。</h1> <h5><i>鹤雅酒店</i></h5> <h1> 出酒吧,门外不远便是小沼湖。小沼湖虽比大沼湖略小,但本身并不小,足以构成一个独立的景区。从一座栈桥,可走到搭建在湖上的一个平台。平台此时可观景,天暖解冻后应是游艇码头。</h1><h1> 此刻的小沼湖,除了我们,了无人迹,连千山的鸟儿亦尽飞绝;四野阒寂,悄无声息;冰封的湖面覆盖着厚雪,与同样看不出原样的湖岸连成茫茫的一片;对岸山岭上,光秃纤细的枝干像柔弱的轻裘,在白雪斑驳的山坡上浮动;当层云飘散,天空便显出大块的深蓝,把银白的世界映衬得更加素洁明净。所谓仙境,当不过如是。行人对此,真可以陶然忘机的。</h1><h3><br></h3><h1> 心有所感,遂吟成一绝:</h1><h1> 极风吹雪下扶桑,</h1><h1> 四野莹白尽素妆。</h1><h1> 行旅暂别尘世累,</h1><h1> 无边旧事也微茫。</h1> <h5><i>小沼湖畔</i></h5> <h5><i>静谧的小沼湖</i></h5><h3></h3> <h5><i>静谧的小沼湖</i></h5> <h1> 出酒店,沿车辙行,原来白雪深处有人家,还有民宿和寺庙(昭和寺)。再往前,有一座桥,但被封闭不让通行,盖是怕冬季路滑出事故。只得原路折返。</h1> <h5><i>白雪深处有人家</i></h5> <h1> 中午告别酒店,把行李暂存火车站,再到东头的大沼湖一游。</h1><h1> 大沼湖边产生过一首有名的歌曲《千之风》,故此处有一个“名曲诞生地”景点。景点的石刻标志还被人用心扫去了积雪,以方便观瞻。但其实,这首歌充溢着死亡的气息,连它的产生也有一段悲伤的故事。非日本人是很难理解他们为何喜欢在死亡中寻找美感的。</h1><h1> 沿积雪的山路登上一处高坡,眺望“驹岳”,一座有点像富士山的著名活火山,随后离去。</h1> <h5><i>大沼湖风光----远处即“驹岳”火山</i></h5> <h5><i>大沼湖畔的冰雕</i></h5> <h5><i>名曲诞生地标志----被人用心扫除了积雪</i></h5><h3></h3> <h1> 火车从大沼公园到洞爷湖站,约一个半小时,再坐车上山。下午约四点半,抵“温莎酒店”。这是未来两天的下榻处。</h1><h1> 温莎建在一座山顶。远观有点欧式城堡的味道,近看则像一艘邮轮。不知这是不是设计者的本来创意。温莎颇有来历,因它是2008年八国(G8)峰会的主会场,曾经冠盖如云,万众瞩目。能膺此重任,这里的风光、设施和服务,自然都不会差。</h1> <h5><i>建在山顶的温莎酒店</i></h5><h3></h3> <h5><i>G8峰会的会场----温莎酒店的山顶小屋</i></h5> <h5><i>从温莎遥望海湾</i></h5> <h5><i>从温莎眺望洞爷湖</i></h5> <h1> 办理入住时,从酒店大堂望去,隆起的雪坡上站着几棵树,树身一抹冬日的阳光,赶紧拍下,定格了美丽的瞬间。</h1><h1> 把照片晒到朋友圈,一位画画的朋友鼓励说:“有日本画家平山郁夫的意境。”不知道“平山郁夫”是谁,反正听上去挺高大上的。一位摄影的朋友则批评说,为什么要隔着玻璃?其实,隔着玻璃是没有办法,因为这是落地窗而不是门。</h1> <h5><i>美丽的瞬间</i></h5> <h5><i>雪国成了温暖的世界</i></h5> <h1> 酒店所在的山顶,是整个区域的制高点,视野极佳。东面的洞爷湖,西南面的海湾,都可极目纵览。甫进客房,恰夕阳西下,巨大的光晕把天地间的一切都染成一片金黄,雪国成了温暖的世界。</h1><h1> 温莎是这一路所住酒店中规模最大的一个,装修得还不错。而最见特色的是它的插花。酒店里随处可见的插花,有小品,也有大制作,都非常漂亮。不管是单一作品还是整体效果都无可挑剔。日本素有“花道”文化,不知这里的插花是否正体现了这种传统的滋养。</h1> <h5><i>温莎的插花很诗意</i></h5> <h1> 温莎有几个餐厅都是“米其林”星级。其中一家,说是法式,其实倒是真正的“割烹”,----大厨就在烧烤台前边割边烹。诺大餐厅竟没有其他客人,于是享用了一顿堪称“专属服务”的日法合璧的晚餐。</h1><h1> 补充一句,北海道本地的啤酒极好喝,远好于国内常见的“朝日”、“三得利”等日本品牌。所以每次用餐都略尝几口。</h1> <h5><i>割烹</i></h5> <h1> 温莎也有温泉,但它并非专门的温泉酒店,故客房内不设温泉“个室”,只有酒店共用的温泉。酒店规模大,浴室的规模也大,而且还有很大的室外浴池。在冰天雪地的露天,浸泡滚烫的温泉,对许多人都是难得的体验。</h1> <h1> 在这样一个花仙子妆成的环境里,吃过美味的晚餐,洗一把舒心的温泉浴,夫复何求?</h1><h1> 洗洗睡吧。</h1> <h1><br></h1><h1> <b>第七天(2月17日)</b></h1><h1> 乘酒店的专车下山,去游览“有珠山”和“洞爷湖”。</h1><h1> 如果说旅游观光大多是观赏大自然的美景,那么游览有珠山好像主要是为体验大自然的伟力。</h1><h1> 有珠山是一座非常活跃的活火山,在20世纪喷发过四次,最近的一次就在2000年。有珠山附近,还有一座“昭和新山”,是在20世纪40年代才刚刚形成的活火山。它在短短两年间就从一块海拔百多米的农田,崛起为一座四百多米的山包,并且至今还在不停地冒出水汽。如此迅捷的地壳运动,对于习惯用亿万年来划分地质年代、信赖“脚下坚实的大地”的我们,是会触发很深的感触和思考的。</h1><h1> 从山下乘索道,几分钟即到山上。山上有观景平台,可眺望不远处的昭和新山和洞爷湖。此处山坡上积雪不多,山上多树但枝叶光秃,使山色蒙上一层灰绿。适阴天,洞爷湖水也没有波光,整个景致因缺少亮色而显得灰头土脸。可惜了。</h1> <h5><i>有珠山近观</i></h5> <h5><i style="">有珠山近观</i></h5> <h5><i>有珠山巅</i></h5> <h5>从有珠山巅俯瞰洞爷湖</h5> <h5><i>从有珠山眺望昭和新山</i></h5> <h1> 有珠山下有一个“熊牧场”。买票后可得到一包喂熊的食物。看见游客,馋嘴的熊孩子们会站起来乞食。看看它们笨拙灵巧、花样百出的萌态,也很有意思。</h1> <h5><i>憨萌的熊孩子</i></h5> <h1> 离开有珠山,来到洞爷湖。</h1><h1> 它是在二十世纪初因火山活动致地面塌陷而形成的新湖,年龄只比昭和新山大不多。这样年轻,为何称“洞爷”?</h1><h1> 洞爷湖面积不小,有70多平方公里,主要景区在汤泉町。这一带依山傍湖,建有二十多家酒店,档次不等,但都以温泉为特色。如果不是特别在意景致而是温泉,或许应该首选住在这里而不是山上的温莎。</h1><h1> 洞爷湖周边多火山温泉,故冬季不冻,是日本最北的不冻湖。湖水虽不冻,但在严冬里望去,却显得凝重深沉,不像在春夏季节的明丽欢快。</h1><h1> 不管怎么说,这一天的观光还是很长见识的。</h1> <h5><i>洞爷湖风光</i></h5> <h5><i>洞爷湖畔的汤泉町</i></h5> <h1><br></h1><h1> <b>第八天(2月18日)</b></h1><h1> 昨夜睡得较早。因睡前没拉上窗帘,不到五点便被洒在身上的月光灼醒。明天元宵,此刻已是正月十四,难怪月圆如许。起身向窗外望去,朦胧稀疏的灯光与月色辉映。</h1><h1> 静谧,安详。</h1> <h5><i>正月十四的月色:静谧、安详</i></h5> <h1> 起得早,就到附近的山上观日出。</h1><h1> 太阳升起来。虽然早晨的太阳不若傍晚的辉煌,却更为清新。温莎像一艘船正待启航。</h1><h1> 新的一天。</h1> <h5><i>温莎的早晨</i></h5> <h5><i>温莎的早晨</i></h5> <h5><i>山顶风光</i></h5> <h1> 中午,离开温莎酒店去登别,照例搭乘日铁。</h1><h1> 入住“望楼”。此楼其貌不扬,却有自己的荣耀:2008年G8峰会时,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曾下榻于此。酒店还展示着当年的照片。</h1><h1> 酒店的门道和登记处(似称不上大堂),都显得狭小而幽深,陡增了一份神秘感。但客房却是宽大的套间,自带温泉浴池,彰显出温泉酒店的风格。</h1> <h5><i>登别的“望楼”温泉酒店</i></h5> <h5><i>望楼的荣耀:中国胡主席曾在此下榻</i></h5> <h1> 下午,去游“地狱谷”。在路边即可看到升腾的水汽,还有“汤泽神社”也是温泉小镇的特色。</h1><h1> 地狱谷距望楼不远,徒步不一会儿即达。进公园后,往峡谷的道路却被封闭了,说是在施工,大概也是怕深冬季节发生事故吧。只得在稍远的山坡上遥观。虽然视线被挡,无法直接观看火山口的情景,但相信这一定是离地狱最近的地方:峡谷中飘出大团大团的水汽,空中满是硫磺的味道;但风景绝佳,充满诱惑。</h1><h1> 地狱的门口总是充满诱惑的。好在游人众多,地狱谷并不令人恐惧。</h1> <h5>烟气蒸腾的地狱谷</h5> <h5><i>烟气蒸腾的地狱谷</i></h5> <h5><i>地狱谷的晚晴</i></h5> <h1> 从地狱谷回,在登别闲逛。小镇虽小,却有着商店餐馆神社寺庙,可满足从物质到精神的一切需求。</h1><h1> 嗣后,回望楼用餐。也是纯粹的日本料理。</h1> <h5><i>登别街貌</i></h5> <h5><i>登别街头也是热汽蒸腾</i></h5> <h1><br></h1><h1> <b>第九天(2月19日)</b></h1><h1> 行程的最后一天。</h1><h1> 用完早中餐,便去新千岁机场。提前赶到,却不承想航班延误。在机场盘桓时口占一绝:</h1><h1> 素妆太美易疲劳,</h1><h1> 看尽雪原想绿苗。</h1><h1> 此去家山无万里,</h1><h1> 江南信已涨春潮。</h1><h1> 冬天的北海道,固然素洁美丽,但到处如此天天如此,还是会有些审美疲劳的。</h1><h1> 再见了,北海道!</h1><h1> ----再见也许在夏季。</h1> <h5><i>驹岳火山----不知是不是北海道的标志?</i></h5> <h1> 当晚到家,正元宵节。虽夜雨无月,但汤圆还是有的。便又成打油一首:千里扶桑一日还,赶回上海吃汤圆。东洋料理虽然好,还是芝麻拌蜜甜。</h1><h1> 上海人钟爱的汤圆,是甜芝麻馅的。</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