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红色寻踪一一端金:共和国的摇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9日上午从赣州城区出发,在灿烂的阳光中奔向瑞金,我心仪已久的地方!这一块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红色的历史基因的地方,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摇蓝,在这里可以追寻伟人的足迹,感受革命先辈血腥风血雨岁月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追求。行走在这块土地上,思想不停,思绪在飞。90年前有一大批的人怀着庄严与神圣理想信念,高举"打土豪,分田地”的旗帜,唤醒工农千百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瑞金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块坚实基石……</p><p class="ql-block"> 到达瑞金叶坪,中央苏区的首府,群山合围中的一块谷地,一马平川,丽日蓝天,山青水秀,欣欣向荣。</p><p class="ql-block"> 站在叶坪的土地上,目睹中央苏区那一栋栋简陋的瓦房、一件件的文物,九十年前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奋斗历史、伟大的人物一幕幕展现在眼前,瞬间回到历史的原点,令人在敬仰中沉思,在沉思中缅怀!</p><p class="ql-block">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从井冈山突围,来到赣南地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开辟创建了赣西南和闽西革命根据地,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思想,伟大的革命斗争,需要伟大的理论。在戎马偬倥、荜路蓝缕的岁月,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的深邃的战略眼观,时时刻刻也没有停止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并从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民主建政、土地改革、群众路线等系统探索、科学总结。在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方针的指引下,趁蒋介石中原军阀混战之隙,红四军纵横捭阖、神出鬼没转战在赣南、闽西地区,宣传发动和组织部群众,先后在长汀、于都、兴国、宁都、永定、龙岩、上杭、龙岩等县建立了红色政权,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p><p class="ql-block"> 此时,面对如火如荼的土地革命,毛主席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以诗人的豪情挥毫吟道:"……红旗越过汀江,直指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土真忙”。从1930年9月至1931年12月,毛泽东、朱德亲自指挥苏区广大军民连续取得粉碎蒋介石国民党军队一、二、三次疯狂的军事围剿,打破了层层经济封锁,打土豪、分田地,闹“红潮”、当红军,建政权,建立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赣南、闽西地区一片红色的天地。</p><p class="ql-block"> 机缘巧合,87年前的这几天,即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毛泽东、朱德等人领导下在瑞金叶坪召开了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中央政府主席,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雏形,揭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以虔诚之心、敬仰之情踏上这块土地,站在中央苏维埃旧址之时,不只是天然巧合,更是冥冥之中一种神圣力量的驱使、神奇意念的召唤,这个时间正好是87年前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在叶坪谢氏祠堂胜利召开,诞生了一个崭新的国体、政体,它的敌人为之恐惧,欲置死地而后快,它的人民为之欢呼,为其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生命。今天,一拔又一拔身着崭新红军服、头戴八角五星帽的中小学生、青年扛着红旗,排列整齐的队伍来了,走过一栋栋简陋的红泥土墙瓦房,赡仰一件件平常而又珍贵的老物件、一幅幅罕见的发黄照片和文件资料,他们庄重的神情下涌流着不平静的波涛,敬仰之情点燃理想之火,发出信念之光!</p><p class="ql-block"> 谢氏祠堂依旧在,又见当年苏维埃。怀着崇敬的心走进谢氏祠堂,一座三开三进一天井的老建筑,堂里依旧按87年前会场布置,主席台正中挂着绘上镰刀锤子的大红旗,马克思、列宁的头像位列两侧,“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银色横幅高悬主席台前的横梁上,红旗、标语挂满了祠堂两厢,简朴、庄重而热烈。来自全国各根据地及白区的代表610人齐聚一堂,共商国是。毛泽东站在主席台上作政治问题报告,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宪法》、《中华苏维埃土地法》,选举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政府。在根据地冲破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森严壁垒,开启了工农当家作主,民主专政的先河。驻足在共和国诞生的摇蓝,追根溯源,回望历史,在创建人民当家作主、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的征途中,我们的先辈一路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漫长而艰辛,曲折而困苦,成千上万的血肉之躯奠基了共和的宏伟大厦。只有不忘初心,慎终追远,铭记历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才会方得始终,共和国大厦才会根基永固!</p><p class="ql-block"> 就在谢氏祠堂的右侧一栋泥墙青瓦的房子,毛泽东曾在这里居住和办公。房屋左边一株古樟,一半主杆已经枯槁,一半主杆枝繁叶茂,毛泽东与他的战友们聚拢在树下讨论和研究问题。如果年轮是树子的历史记载,那么在它生命历程里,87年前的那一场惊天动地的伟业,当是它一生里最珍贵的财富,曾与它毗邻相居的伟人,更是它一生中的贵人!据介绍,当年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围剿苏区,飞机对中央苏区政府狂轰滥炸,一颗炸弹落在了毛泽东房屋边这株古樟上,深深地嵌入了树干之中,而没有爆炸,房屋毫毛无损,毛泽东安然无恙。不知是古樟显灵,有意舍身护驾,还是树遇贵人天子,命大福大?真实的历史,神奇的古樟,传奇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永远传说!</p><p class="ql-block"> 红军阅兵广场,草色青青。1931年11月7日这一天,为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和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中央苏区红军在这里举行了共和国历史第一次隆重的阅兵典礼,也是红色共和国的“开国阅兵”。毛泽东、朱德、项英等中央苏区领导检阅了红军受阅部队。这是一次简朴、简单的阅兵,简朴的树木搭建的检阅台、简单粗糙的军装、简陋破旧的装备,没有复杂的程序和仪式,却充满了仪式感,展现了红军庄严威武的风采;这是一次小规模的阅兵,场地狭小,没有宏大、壮观的场景,但是革命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和意志气贯长虹,展现了军民如一、其利断金的韧劲。这是一支经过"古田会议”后,靠“思想建军、政治建军”焠火锤炼的铜墙铁壁、是“党指挥枪”的钢铁之师!有了这支铸了"魂”、定了“舵”人民军队,中国革命有如"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p><p class="ql-block">红军烈士纪念塔座落在阅军广场之南,非常简朴的造形,却有非凡的意义。塔身是一颗炮弹的形状,代表着工农红军武装;塔身布满一粒粒小石块,象征着无数革命烈士凝结而成。塔座为五角星的形体,寓意工农武装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党指挥枪;四周分别镶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项英、洛甫、王稼祥、凯丰、邓发等领导人的题词和建塔标志共十块碑刻。岁月沧桑,英灵远去,丰碑挺立,精神不朽!</p><p class="ql-block">塔的正前方地面上的小草还泛着绿色,在明媚的阳光里,用煤渣铺写着“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更加夺目,时时刻刻警醒着每一位后来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国革命事业经历艰难险阻,前仆后继,血火重浴,一往无前。</p><p class="ql-block">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党的十九大上确定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率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奋勇前进!</p><p class="ql-block"> 彳亍在古樟苍苍、碧草萋萋的旧址小路上,白云悠悠,岁月无声。走进苏维埃政府旧址的每一栋房子、每一个政府部门,散发出一缕缕历史的气息。这是血脉流动的气息,一如初出母腹的婴儿的脐带,血脉相连。回望共和国的起始,不止于铭记,不止于心灵的洗礼,更在于对根的维系,更在于身体的践行,时时刻刻、坚定不移地"以人民为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略记于2018年11月9日,成于11月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