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餐露宿,只为了撩一下罗布泊的神秘面纱(一)

木马

<h3></h3><h3>  第一次听说“罗布泊”是源于多年前的彭加木神秘失踪事件。随着岁月的增长,罗布泊的信息不断积累。她在我脑海里的印象是“神秘”、“诡异”和“恐怖”并存。</h3><h3> 罗布泊的神秘,在于曾经烟波荡漾的罗布泊,由于历史和地理因素而逐渐消失!留下一片凄迷壮观、浩瀚无垠的戈壁大漠和无尽的未解之谜;她的诡异源于多年来有关罗布泊的各种灵异事件,尤其是有着丰富野外考察和探险经历的彭加木和余纯顺的遇难,让罗布泊更显不解;当代一些文学作品的描写,更给罗布泊增添了恐怖的色彩。</h3><h3> <br></h3><h3> 当知道有一个探秘罗布泊无人区的机会时,我便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冲动。</h3><h3><br></h3><h3> 与彭加木失踪的时候不同,我们这次罗布泊探险是在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充分的后勤保障下进行。一路上先进的GPS系统准确导航,配备了性能优异的越野汽车和充足的饮用水和食物,尤其是在具有丰富沙漠越野经验的驾驶员的操控下,使得我们整个行程危而不险。<br></h3> <h3></h3><h3>  从乌鲁木齐出发,第一站到达尉犁县附近的罗布泊大裂谷。</h3><h3> <br></h3> <h3>  2006年的5.1,摄影师在新疆尉犁县库鲁塔格山麓偶然发现了这条曲折绵长的地下裂纹。</h3> <h3>  这是极干旱地区山前冲积扇在地壳上升和间歇性暴雨洪水侵蚀情况下形成的峡谷。</h3> <h3>所谓的罗布泊大裂谷实际上距罗布泊400多公里,最多只能算是罗布泊的西北边缘。</h3> <h3>  大裂谷两壁满是被洪水和厉风雕刻出的苍劲的线条,大有与美国羚羊谷媲美之势。</h3> <h3>  在罗布泊茫茫沙漠中也有这样一处养鱼场确实打破了我的认知,而且渔工们打上来的鱼大的有7、8公斤。</h3> <h3><br></h3> <h3>库尔勒盛产香梨,4月中下旬正是梨花的盛花期。</h3> <h3>  在库尔勒和尉犁县之间沿着G218前行,道路两旁满眼是大片的梨园。</h3> <h3>  在若羌县境内218国道旁边静静的躺着一段红砖砌就的道路。196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动2000多名筑路工人,在运力及原料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创造性的就地取材烧砖砌路。历时7年,用6000万块砖筑成长百余公里、宽7米、时速可达80公里以上的公路。在新的G218修成后,保留了2.2公里的一段砖砌公路作为永久性文物以作纪念。</h3> <h3>  沿塔里木河流域,生长着大片的胡杨林。由于塔里木河沿线人员的大量增加,大量取用塔里木河的河水,以致胡杨林的大量死亡。这同时也可能是罗布泊干涸的原因之一。</h3> <h3>  出发第四天,离开罗布泊镇后,车队驶下S235,开始沿着越野路进入无人区。道路中间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大坑,蔚蓝色的积水边缘明显的结着一层盐晶。</h3><h3> 从卫星图上看罗布泊镇有几个巨大的蓝色方块,这就是我国最大的钾盐矿场。</h3> <h3>  过了一个吸水站,越野公路也没有了。首先经过的是叫做“三垄沙”的一条游动沙带。在大风天气,行走在三垄沙,流沙会从足底盘旋上膝盖。</h3> <h3>  坐在车里,看着被车轮卷起的沙土在车窗玻璃上打转。汽车越过一个又一个沙峰,每当车子登上坡顶,眼前突然出现急速下降的大坡时情不自禁的会心跳加速。难怪同行的老司机们都说:有过这样的经历,回去后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会开车了!</h3> <h3>  看我们的车队顶着风沙前行。</h3> <h3>  到达彭加木遇难纪念碑,就标志着已经进入无人区。</h3> <h3>  早晨从罗布泊出发起,就刮起了大风。到达白龙堆营地,暴风夹着飞沙打在脸上生疼。个人帐篷无法搭建,只能用大篷布搭个大帐,四周用汽车压着篷布。这个大帐就成了我们的厨房、餐厅和宿舍。一个晚上篷布在大风吹拂下不断敲打着周围的铁架,发出阵阵巨响。我们就这样伴着大自然的雄浑交响勉强打个盹。</h3> <h3>清晨,风稍为小了一点。农历十三的月亮即将落下。</h3> <h3>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br></h3> <h3>地平线笼罩的云层似乎要阻止太阳升起。</h3> <h3>  前一天到达白龙堆营地时大家光顾着与狂风较劲搭帐,没有时间一睹白龙堆的风貌。</h3> <h3>  吃过早饭,我们就分头外出。喜欢拍照的拍照,更有部分团友是外出捡石头去了。在新疆捡石头成了一个产业,凡是容易到达的地区都被车轮犁了不知多少遍。只有在人迹罕至的无人区捡到宝贝的机会比较高。</h3> <h3>  白龙堆雅丹为罗布泊三大雅丹群之一,亦是赫赫有名的罗布泊景观之一。</h3> <h3>  白龙堆的土台以砂砾、石膏泥和盐碱构成,颜色呈灰白色,有阳光时还会反射点点银光,似鳞甲般,古人将这片广袤的雅丹群称为 “ 白龙 ” 。</h3> <h3>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大漠风尘日色昏”用在沙暴中的罗布泊是最恰当不过了。</h3> <h3>  白龙堆雅丹大概长90多公里,宽40多公里。实际上白龙堆到现在还是危险的无人区,其地形错综复杂,进入白龙堆后极易迷路。</h3> <h3>  这晚拍照后我与另一位影友在返回营地时就被导航软件误导找不到营地,本来不超过20分钟的回程路我们走了3个多小时。一路上就在跟随导航和否定导航方向的纠结中来回调整方向。最后一次按照导航方向行进时终于看到了等候我们的队友发出的灯光,这时候我们距离营地差不多1.5公里。通过这次遭遇,我学会了在奥维互动地图APP上记录轨迹,以后在这种野外活动我就会在出发时记录下出行路线以便回程时原路返回了。</h3> <h3>  又一个厚云笼罩的早晨。</h3> <h3>  拆除营地后驱车进入白龙堆中心,这里的白色雅丹地貌更加壮观。</h3> <h3>  </h3> <h3>  与昨天营地周边白身红头的雅丹不同,白龙堆中心的雅丹是浑身灰白。</h3> <h3>  一个个白色土台就像一支扬帆出海的船队。</h3> <h3>  这些白色雅丹在和风丽日时看起来颇为壮观,但是由于她是由盐碱和石灰泥构成,所以每当刮起大风时是异常险恶的。</h3> <h3>  离开白龙堆,下一个营地是大南湖</h3> <h3>  4月下旬的罗布泊地区白天在太阳下温度都在30几度以上,只能在日头西斜温度稍低时拍照。<br></h3> <h3>  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h3> <h3>当晚是农历十五夜,金黄色月亮从山脊后升起。本来以为半夜可以起床拍摄星空,但是夜里3点多天空开始被云层覆盖。</h3> <h3>  罗布泊地区经常都是浮尘天气,早上的太阳也只是一个淡淡的咸蛋黄。</h3> <h3>  太阳的轮廓倒是很分明的。</h3> <h3>  离开大南湖,我们在哈密市休整了一天,也为了采购下段行程的物资。</h3> <h3>请继续关注第二部分:</h3><h3><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2vfsjuf?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nbsp;风餐露宿,只为了撩一下罗布泊那神秘的面纱(二)</a></span><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