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二)行走巴蜀之国

静听花开

<h3>  九天开出一成都,</h3><h3> 万户千门入画图。</h3><h3> 草树云山如锦绣,</h3><h3> 秦川得及此间无。 </h3><h3> 这是著名诗人李白对成都的赞美,他让成都的美誉流传干古!</h3><h3> 成都是一座风景如画的城市,有不少的古迹名胜,像宽窄巷、锦里、武侯祠、杜甫草堂、鹅眉山、都江堰、熊猫基地……</h3><h3><br></h3> <h3>  3月10日游宽窄巷子,宽窄巷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h3><h3>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民国初年,当时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将“胡同”改为“巷子” 。二十世纪80年代,宽窄巷子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3年,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出现在世人的词典中。</h3><h3> 宽窄巷子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2009年“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四川省历史文化名街、2011年成都新十景、四川十大最美街道等称号。</h3><h3><br></h3> <h3> 成都是一座充满美味的城市,走进成都的大街小巷可谓是“先闻其香,再见其人”。大街上都是琳琅满目的小吃:龙抄手、冻糕、钟水饺、火锅、麻辣……应有尽有,目不暇接。</h3><h3><br></h3> <h3> 成都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一直是国内外游客优选的旅游目的地。第二次游览了成都的繁华和秀丽;领略了“天府之国”独有的风姿;感悟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韵味。</h3><h3><br></h3> <h3> 春季的巴蜀之国,一场桃红柳绿,嫣然一间,倾城明媚之影,等一段若水尘缘,轻轻敲开了一扇门,只等阳光扑面而来……</h3><h3><br></h3> <h3> 世界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如树叶,远看,仿佛每一片树叶都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当你轻轻地拾起它,仔细地将任何两片树叶进行对比,这时你会发现,它们之间也会有一些细微的差距。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自我。</h3><h3>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h3><h3><br></h3> <h3> 你非鱼,焉知鱼之乐?</h3><h3><br></h3> <h3> 春风来袭,桃之妖娆。</h3><h3><br></h3> <h3> 文星乱坠,书屋恒香。</h3><h3><br></h3> <h3> 坐落花间椅,独酌入心甜。</h3><h3><br></h3> <h3> 任凭你紧握缰绳,我就是眼望远方。😊</h3> <h3> 3月10日晚游锦里,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现在,锦里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h3><h3><br></h3> <h3> 你瞅啥👁👁😄😄😜</h3> <h3> 小艺术品色彩斑斓,琳琅满目。</h3><h3><br></h3> <h3> 下笔前的回眸。✍</h3><h3><br></h3> <h3> 咋啥都会干呢!😜</h3><h3><br></h3> <h3> 峨眉山有两千多年的普賢文化底蕴和雄险奇幽的秀丽风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千座名山一座顶。金顶一一佛子心中,庄严神圣。</h3><h3><br></h3> <h3> 3月11日到达峨眉山已到午餐时间,山下阳光明媚,当餐后坐中巴车到峨眉山的半山腰时,天空已是云雾缭绕了!</h3><h3><br></h3> <h3> 攀登的山路冰雪融化、泥水交加,又脏又滑的路上人还是很多的。</h3><h3><br></h3><h3><br></h3> <h3> 登到山顶时太阳拨开云雾,阳光普照在金顶上美妙绝伦,可惜不到一分钟就被厚厚的云层覆盖,再也没有出现。</h3><h3><br></h3> <h3> 登上金顶下午二点多,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峨眉山,大雾笼罩、仙气十足。</h3><h3><br></h3> <h3> 群山云雾缭绕,金顶上的巨大普贤菩萨的四面金身十分壮观,气势磅礴。</h3><h3><br></h3> <h3> 金顶金佛,集天地灵气、映日月光辉、俯世俗百态、圆众生心愿!<br></h3><h3><br></h3> <h3> 此次来到这里,山上的雪已经融化,路滑难行,但心情是愉悦的!</h3><h3><br></h3> <h3> 不管雾大还是路滑,依然没有影响我嬉游的心情。</h3><h3><br></h3> <h3> 7年前来此处拍照的地方再次拍照留念,年年岁岁景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h3><h3><br></h3> <h3> 峨眉山灵猴是峨眉山的精灵,嬉闹顽皮,憨态可掬,见人不惊,与人相亲,与人同乐,给游人带来无穷的欢乐,成为峨眉山的一道风景。</h3><h3> 下山已是下午四点多,峨眉山值得一来,在金顶上是否遇上阳光普照那是运气喽!峨眉山再见啦!</h3><h3><br></h3> <h3> 3月12日,从成都出发,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小金县游览四姑娘山景区。</h3><h3> 单程虽然只有209公里,但多是狭窄山路,海拔高、坡度大、弯道多。去时,在两个隧道中见到了翻车现场;返程时,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群山云雾中穿行了二十余公里。</h3><h3><br></h3> <h3> 当车行进四姑娘山附近,美丽的雪山映入眼帘, 悬崖峭壁、飞涧小溪,蓝天白云、松杉葱郁,令人心旷神怡。观景台上有两伙来自辽宁的摄影爱好者,同伴们纷纷拿出相机和手机开拍,相机的快门响声一片!</h3><h3><br></h3> <h3> 四姑娘山长年被冰雪覆盖,其雄峻奇异的山峰,鬼斧神工的地貌,丰富独特的景观,被誉为东方圣山,使她成为观光者的胜地、登山者的天堂、徒步人的迷宫、摄影家的乐园,扎西德勒秀--吉祥如意!</h3><h3><br></h3> <h3> 天公作美,晴好的天气,美妙绝伦,令人震撼!</h3><h3> <br></h3> <h3> 瞧瞧这专注的神态,😄照像水平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拍照的姿势,这一双弯曲的腿,哈哈</h3><h3><br></h3> <h3> 这么美的景色赶紧抢着上镜。</h3><h3><br></h3> <h3> 第二天清晨来拍曰出,由于逆光加上一层厚厚的云覆盖上四姑娘山,雾越来越大只好悻悻离开。</h3><h3><br></h3> <h3> 瞧瞧几分钟时间乌云笼罩幺妹山,俗话说山里天孩子脸,说变就变啊!!!</h3><h3><br></h3> <h3> 我们不一样……有啥不一样?</h3><h3><br></h3> <h3> 驻地的宾馆名字叫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住到这里会不知不觉联想到电视剧《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真有些浪漫而又神秘,剧中白浅和龙族太子夜华三生爱恨、三世纠葛的感情赚足了观众眼泪。<br></h3><h3><br></h3> <h3> 3月是这里的旅游淡季,很多宾馆都暂停营业,我们入住的宾馆就几个人。晚餐后出去走走,街道上静悄悄的,感觉很凄凉。</h3><h3><br></h3> <h3> 3月13日上午9点游览了双桥沟,四姑娘山景区主要由四姑娘山和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组成。时间关系,我们只游览了双桥沟。</h3><h3> 双桥沟全长34.8公里,面积216.6平方公里,沟内两面皆是高山。在海拔3800米的双桥沟里,既有低山地带常见的成片桦木林、柏杨林、青枫林,也有高山地带的云杉、冷杉、红杉,还有成片的沙棘、灌木、落叶松。这种立体分布的植物与形状奇特的高山一结合,就构成了双桥沟的独特景观。</h3><h3> 双桥沟中人工雕琢的痕迹不多,给我们的感觉还是比较原生态的。</h3><div> 据摆渡车的司机介绍,景区内原住藏民在沟中散放的牦牛达千余头,近两年被野狼吃掉约80头。求政府补贴未果,竟自行下药毒死了几只野狼。一一 岂不知道狼是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哟!狼去牛增,植被何堪?</div><h3> 摆渡车在双桥沟内设了6个站点,除了沟底红杉林景点外,我们仅游览了盆景滩和布达拉峰两个站点附近的景观,其它站点都没有下车。即使这样,出景区时都下午14时了;待回到成都市时,已经是18时了。</h3><h3>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小金县与汶川:交界处。由四座长年被冰雪覆盖的山峰组成。四姑娘山最高处海拔3800米,从最高点向下一路观景,这里有美的山峰,美的行云,美的流水,美的沟壑,山麓森林茂密,绿草如茵,特别是枯干的沙棘树在水中的倒影,惟妙惟肖,好一派南国风光!</h3><h3><br></h3><h3><br></h3> <h3> 3月的四姑娘山白雪皑皑,穿着鼓鼓囊囊的衣服还透着丝丝凉爽,但四姑娘的美让人心情愉悦!</h3><h3><br></h3><h3><br></h3> <h3> 乘景区摆渡车一路观赏美景,这里斑斓缤纷的经幡和雪峰、牧场、草地、海子、白塔、森林、牛棚……,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还有傲立于草甸的白塔,映衬于雪山之下,神秘圣洁。</h3><h3><br></h3> <h3> 初春的双桥沟,雪山、松杉、栈道美丽的令人神往。</h3><h3><br></h3> <h3> 这里海拔在3800m以上,置身山谷和高高的红杉树下,深感人的渺小。</h3><h3><br></h3> <h3> 五彩经幡随风飘动,送去藏民为众生的祝福,享受美景的同时,赞叹着藏民的善良与坚韧。</h3><h3><br></h3> <h3> 在盆景滩,可以饱览高原湖泊的美丽、枯树的刚毅、牦牛的悠闲。</h3><h3><br></h3> <h3> 远处的雪山太漂亮了!🏔</h3><h3><br></h3> <h3> 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令人窒息。</h3><h3><br></h3> <h3> 我拍、拍拍拍,留住美景带回家!</h3><h3><br></h3> <h3> 雪山之下难得一点红哟!</h3><h3><br></h3> <h3> 红杉树挺拔的身躯,依偎在它的身边倍感踏实和温暖。</h3><h3><br></h3> <h3> 三月的四姑娘山,似乎还在冬日的梦里沉睡,虽未到她最美的季节,这白雪皑皑四姑娘山以触碰了我每一根神经,美的像一幅水墨画,走近她令我兴奋不已。</h3><h3><br></h3> <h3> 冬眠时的红杉树,依然姿态万千,栩栩如生,紧紧扎根于这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枝干如剑似戟,傲然刺向天空。</h3><h3><br></h3> <h3> 雪山和白塔呼应,美不胜收。</h3><h3><br></h3> <h3> 远处眺望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到大姑娘山,海拔分别是5355米、5276米、5025米。这四座山峰长年冰雪覆盖,如同头披白纱,姿容俊俏的四位少女,依次屹立在长坪沟和海子沟两道银河之上。这里是来过还想再来的地方,听同伴说这里夏天和秋天的景更美,愿创造机会再来……</h3><h3><br></h3> <h3> 3月14日晨离开成都,奔赴贵州。中午在富顺县用餐,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每顿都少不了点吃油菜薹(又叫芸薹),鲜嫩、清淡、可口,价格多在10~15元之间。<br></h3><h3> 午餐时在手机上查到前行途中的古蔺县有一个叫做太平古镇的地方,遂决定去看一看。</h3><h3><br></h3> <h3>  太平古镇有积淀深厚的红色文化,1935年“四渡赤水”,中国工农红军在古蔺县境内转战54天,其中二、四渡赤水的主要渡口就位于太平古镇,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红色遗迹和革命文物。</h3><h3><br></h3> <h3> 据《古蔺县志》记载,战国先秦时,这里属古习国部落和夜郎国,称作落洪口。明代,江西陇南县太平堡的商人朱复桐在此地定居,更落洪口为鹿平场,以纪念先辈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传道。后朱氏后裔又易名为“太平渡”,以念怀故乡“太平堡”,沿用至今。</h3><h3><br></h3> <h3> 太平古镇位于古蔺河与赤水河交汇处,距县城古蔺35公里。与贵州省习水县醒民乡隔河相望,为古蔺出川入黔的东大门,是两省边民互市,商贾云集,物资集散之地,被誉为川黔的水陆码头。</h3><h3><br></h3> <h3> 由于对红军的敬仰,在这里眼睛触及到的每个角落都倍感亲切。</h3><h3><br></h3> <h3> 沉思。</h3><h3><br></h3> <h3> 在毛泽东诗词前留念。</h3><h3><br></h3> <h3> 再走走红军路……</h3> <h3> 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重兵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h3><h3><br></h3> <h3> 天色已晚,在古镇中盘桓了一个多小时后便离开,当晚住在了古蔺县城。</h3><h3><br></h3> <h3> 3月15晨在驻地旳河边散步,这个县城环境很美,两岸桃花🌸盛开。</h3><h3>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是横向出川重要通道,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拥有“郎酒”、“潭酒”两大名酒;拥有4个国家AAAA级景区,5个国家AA级景区;有古蔺郎酒传统酿造技艺、古蔺花灯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川古蔺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h3><h3><br></h3> <h3> 桃花朵朵开,偶为桃花来!人在花下怎能不夸赞👍😊。</h3><h3><br></h3> <h3>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h3><h3><br></h3> <h3> 人面桃花相映红。</h3><h3><br></h3> <h3> 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h3><h3><br></h3> <h3> 河边有红色教育专栏,游览此处很感动,我永远感恩于中国共产党。</h3><h3> 古蔺县先后获得联合国“中国区环境规划优秀示范奖”、中国西部百强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四川省文明城市、四川省旅游强县等荣誉。被列为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四川省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首批试点县。</h3><h3><br></h3> <h3> 在横桍两岸桥上见到河边的一排排漂亮小独楼,是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h3><h3> 古蔺县城是我们奔赴贵州的途中,路过时同伴发现的地方,此地来了还可以再来。</h3><h3> 早餐后出发继续前行……美丽的古蔺县再见!</h3><h3><br></h3><h3>此文摄影师:北国农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