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 近日,陆续接到马涧,香溪等地农户反映,他们种植的果桑菌核病(俗称白果病)发生严重,喷施农药后,不见防效,怀疑农药质量有问题,要求抽样送检。针对果农反映的问题,市农业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到实地调查了解并对农户使用的农药进行抽样检测,同时给种植农户发放桑葚菌核病防治技术资料100余份。</h3></h3></br> <h3><h3> 据调查,由于今年春季雨水较多,加之历年种植和种植农户的增多,面积的扩大,受调查农户的桑葚菌核病株发病率达到100%,穗发病率也达到80%以上,损失严重,有的甚至绝收。</h3></h3></br> <h3> 桑葚菌核病是由一类真菌引起的桑葚病害。病菌的分生孢子侵入桑花和桑果,大量繁殖,产生菌丝,形成菌核,破坏了桑葚原有结构和成分,成为病果。</h3></br><h3> 为做好桑葚菌核病防控工作,减少桑葚菌核病给果农带来的损失,建议农户做好以下防控措施:</h3></br><h3> <b> 一、农业防治</b></h3></br><h3><b> 1、注意冬剪和施肥 </b></h3></br><h3> 冬季桑树休眠期间,对枝条适当剪稍,并剪除细弱枝、下垂枝、病害枝和枯枝。施足腐熟基肥,勿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h3></br><h3> <b> 2、合理春耕、浇水</b></h3></br><h3> 对发病严重的桑园,在果期结束后对桑园进行一次全面的深耕可使得部分病原菌被深埋土中,使孢子不能正常萌发。注意桑园水分的控制,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期,特别是在开花期,勿使土壤和空气湿度太大。 </h3></br><h3><b> 3、地膜覆盖</b></h3></br><h3> 若遇春季雨水多,在桑树开花前用农用地膜覆盖地面,可有效隔离病原分生孢子,使之无法侵染花器。</h3></br><h3><b> 4、避免间作易感作物 </b></h3></br><h3> 许多农作物和蔬菜都有菌核病,有的能与桑树发生交互感染。其中向日葵、油菜、大豆、草莓等危险性最大。因此,果桑园不宜套种这些作物,也不宜种辣子、茄子等蔬菜,在桑园周围亦应尽量避免栽种。</h3></br><h3><b> 5、及时摘除和清理病椹 </b></h3></br><h3> 桑园里的菌核病病源是由少到多的不断积累,如果能够在早期重视,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就会把损失减少到最低。一般新建的果桑园,在结果的第二年就会有少量的桑葚菌核病,第三年渐多,第四年爆发。所以,从桑树开始结果就要开始注意防治菌核病。发现有病桑葚时,及时摘除,对落地的病椹更要及时清理,拿到园外集中深埋销毁,防止再浸染。这一措施是十分有效的,应坚持。 </h3></br><h3><b> 二、药剂防治 </b></h3></br><h3><b> 1、土壤消毒 </b></h3></br><h3> 桑葚菌核病的病原主要以菌核状态在土壤内越冬,因此,当田间菌核病严重时,就必须考虑对土壤进行消毒。根据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当气温达15℃左右,子囊盘开始出土时,是地面撒药的最佳时期。 </h3></br><h3> <b> 2、喷药防治 </b></h3></br><h3><b> </b>选择对口农药, 在桑葚始花期开始喷药,每年轮换或交替使用。</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