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鄂东麻城有个叫歧亭的古镇,镇西一带矮山,连绵不绝,正是大别山的余脉。一条古道在这片山地中几番蜿蜒曲折,便可到一个叫丫头山的古村落。据说此村始建于宋代,最初来到这里的是龚姓人家。一千多年来,世世代代的居民将小山村沉淀为一个有故事、有温情的地方。</h3> <h3>这种“干打垒”的石墙,看上去既坚固又美观,符合中国人心目中“家”的理想模式。可以想见,当初的建筑工人是把自己的灵感和自信全部灌注在双手上,像艺术家完成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一样。</h3><h3></h3><h3><br></h3> <h3>撑一柄桐油雨伞,走在这样的小石巷,想想都得醉倒。</h3> <h3>墙角挂出来的丝瓜藤,开着几朵明黄的丝瓜花,散不尽的温馨。很想拥有这样一座小院子,很想搬一张小竹椅,坐在院门口吹吹风。</h3><h3><br></h3> <h3>山石可以雕凿成台阶,通向家,岁月再把它磨平。</h3> <h3>一个家族就这样在依山面水之地,结庐而居,繁衍生息,邻里相呼,鸡犬相闻。</h3> <h3>没有石院墙,这样的竹篱笆也不错呀!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娶个老婆,就在这里生活一辈子吧。</h3> <h3>丫头山这个村名是有来历的。白富美的女孩和贫穷的男孩相爱了,财主老爹不答应。于是绝望的痴汉化作了大山,伤心的小丫头化作了小山。他们相互依偎,以山的姿态永不分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爹的钱可以多,心不能狠!石台上的亭子,恰好在丫头山村中心位置,名叫“痴心亭”,涵义不言而喻了。</h3> <h3>村前有两口池塘,中间的塘堤上建有风雨廊。丫头山村的村民们很喜欢那个痴情的男孩,所以将风雨廊命名为“痴汉长廊”,以此来纪念纯洁的爱情。</h3> <h3>暮色下的丫头山村安详宁静。右边一户民居的山墙上书写着《龚氏家训》,字里行间流露的那种豁达与超然,读来令人神往:<font color="#167efb">“五云西至,突耸双峰。盘抒屈曲,灵秀独钟。系维我祖,宝迁此所。暮濯其泉,朝耕其土。种不求获,自得其全。学不求仕,自乐其天。朝代迭更,沧桑百变。桃源中人,不闻不见。惟勤获福,惟静延年。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主静者山,主动者水。水抱山环,周而复始。”</font></h3><h3>离开丫头山村时,暗自祈祷:愿我华夏生民周而复始,获福延年。</h3><h3></h3><h3><br></h3> <h3>文字:姚泉名</h3><h3>摄影:姚泉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