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重构“教与学”,助推素养成果的落实</h1><h3></h3><h5>---崂山区小学数学“基于数学素养提升的教学策略”研讨会</h5><h3>细雨延绵,万物复苏。4月28日崂山区小学数学三年级“基于数学素养提升的教学策略”研讨会在崂山区育才学校如期举行。区教研员王红杰老师及崂山区三年级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h3><h3>本次研讨活动包括课例展示、团队集备展示、互动评课、会议总结四个环节。</h3> <h3>一、聚焦课堂,提升数学素养</h3><h3>首先由来自育才学校的李京老师进行了《24时计时法》的课例展示。李老师通过天文馆的情景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同一时刻为什么有两种表示方法?引入对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学习。接着李老师借助钟表先让学生认识钟表走过的2圈,然后借助时间尺进一步体会两种计时方法之间的联系和转化。最后回归情境,内化概念,整个环节条理分明,层层深入。</h3> <h3>二、团队展示,深刻理解教材</h3><h3>接下来由育才学校数学团队进行了现场交流展示。首先是刘燕老师依据课标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读;接着李京老师结合本节课的执教过程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了自我反思;张玉瑶老师就课例所体现的学科德育点“思维严谨”、“理性精神”及“爱国主义”三方面做了细致的解读;刘亚军老师对本节课所体现的数学核心素养点中的“抽象思想”和“建模思想”展开交流。四位教师深入浅出的分析交流,让这节课的主线更加清晰明了。</h3> <h3>三、互动评课,交流中促发展</h3><h3>在互动评课环节,王老师与听课老师进行了热烈讨论,老师们积极参与,大家一致赞同在时间尺上要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时间卡贴在哪个位置,是怎么找到的?让学生充分感知两种计时方法之间的联系。</h3> <h3>四、名师引领,明确教学方向</h3><h3>活动最后,崂山区研训中心教研员王红杰老师为老师们进行了会议总结。王老师结合课例肯定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她提出教师在备新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把握学生的学情,以学生的模糊点为切入点,突破教学难点。同时王老师还提出要充分发挥同组的力量,对同一节课进行集备,群策群力,共同打造精彩课堂。王老师的讲解清晰明了,鞭辟入里,为老师们的教学明确了方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