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小镇故事(二)——商州今昔

宜宾_肖丽-竹叶

<h3>  很早就听说商州镇是宜宾市叙州区最偏远最贫穷的地方。那里虽是绿水青山,风景秀丽。可是交通不便,路遥山陡。</h3> <h3>  2015年我随当时的宜宾县摄影采风队经龙华到商州镇。远远地就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在空气中弥散。沿途看到大大小小的池子里浸满了竹片,农舍旁边是堆积成山的竹子。农家小作坊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房架上挂满了待干的草纸,蔚为壮观。土路上,来往的大货车卷起尘土,四处飞扬。看到发黄的浸泡水造成的严重污染,心里很是担忧和心痛,于是举起相机记录了下来。据说鼎盛时期,商州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农户都办起了小型造纸作坊。昔日山环水绕,碧水蓝天的山间,一时变得面目全非。</h3> <h3>竹片浸泡池</h3> <h3>收购竹片</h3> <h3>小型生产机嚣</h3> <h3>凉晒草纸</h3> <h3>切割边角</h3> <h3>打捆成品</h3> <h3>  2018年我随扶贫工作队再次来到商州。眼前所见到的是一幅山明水秀,林木葱茏,鸣声上下的清幽景致,空气里弥漫着草木的清香,令人神清气爽。路宽了好走了;昔日的浸泡池干枯了,房架也空了。曾经辉煌的晒金纸厂荒停了,个体造纸作坊不见了。河水清了,鱼儿活了。蓝天白云下的商州镇格外清新秀丽,附近的包家岩上可以登高临远,一览众山,是观日出云海的宝地。清晨,这里云雾翻滚,如海涛,似雪原,瞬息万变;红日东升,霞光万道,美仑美奂。身在其间,大有飘飘然羽化而登仙的幻景。</h3> <h3>包家岩上观云海</h3> <h3>清晨的商州镇</h3> <h3>神秘商州</h3> <h3>雨后商州</h3> <h3>废弃的房架</h3> <h3>随处可见房架群</h3> <h3>干枯的池子</h3> <h3>臭水池和房架</h3> <h3>  我来到两河村拍摄的时候,正是插秧时节。无意间看到一户农家门前种满了鲜花,没想到大山里还住着这样爱美的人家,便好奇走了过去。原来主人家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他是两河村的副书记于兵。他当过五年兵,退伍后曾在外打拼。2016年他回乡投入了五十余万元办起造纸作坊,干了一年左右。政府开始治理环保,他的小作坊只好关闭,为此欠下了二十多万的债务。“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商州镇党委、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关闭了所有的造纸作坊,同时给予作坊主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奖励。于兵用这笔资金开始转型养鱼、养兔、养土鸡,并加入专合社进行油茶和脆冠梨种植。眼下,已初步产生经济效益。</h3> <h3>热情好客的于兵</h3> <h3>门前的鲜花</h3> <h3>喂养的黑毛兔</h3> <h3>成规模的鱼塘</h3> <h3>栽种的油茶树苗</h3> <h3>脆冠梨新苗</h3> <h3>  谈起关闭造纸作坊,于兵的损失不小,可他选择的是理解和支持政府的行为。他为我们讲到,以前农民都是用石灰水浸泡竹片制浆,相对污染小很多,但浸泡竹片需要半年时间才能打浆出纸。为了缩短造纸周期,提高经济利益,农民改用烧碱(氢氧化钠)制浆,最快三天即可打浆出纸,制浆产生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河里。导致河水发黑、发臭,泡沫漂浮。废水所到之处寸草不生,鱼虾绝迹。</h3> <h3>  延续了几十年的造纸作坊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商州的河水清了,水草绿了,鱼虾活跃起来了,秀美的山川终于回来了。村民们真正明白了“绿水青山蕴含的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h3> <h3>河里有鱼了</h3> <h3>夜幕下的包家岩 </h3> <h3>高山梯田</h3> <h3>贫困户聚居点</h3> <h3>  希望的田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