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丹江口市的西南部。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武当山被皇帝敕封为“大岳”、“玄岳”,地位在“五岳”诸山之上。武当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围又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胜景环绕,风光旖旎,气势宏伟,被世人赞为“万山来朝”。</h3><h3>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明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在武当山兴建了大批建筑,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治世玄岳”牌坊建成,武当山建筑群终于形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以八宫两观为主体的庞大规模。</h3><h3> 现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两座宫殿遗址,以及各类庵堂祠庙等共200余处。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占地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规模极其庞大。被列入的主要文化遗产包括:太和宫、紫霄宫、南岩宫、复真观、“治世玄岳”牌坊等。</h3><h3>谢谢老友陈松宝提供部分照片。</h3><h3> </h3><h3> </h3> <h3>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h3><h3> 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h3> <h3>我和陈松宝一行二人,就是沿着本图标识:治世玄岳~琼台中观~索道上~太和宫~金顶~步行下~朝天宫~榔梅祠~南岩宫~紫霄宫~太子坡等,重点是世界遗产在列景观,从早7时到晚7时顺利完成武当山行。</h3> <h3> “治世玄岳”牌坊建成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是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石制仿木建筑,三间四柱五楼牌坊,高11.9米,阔14.5米, 按照当地说法进入此门就是朝山神道。</h3><h3> 它是武当山古神道上的标志性建筑物,起着分隔凡间和仙界的作用,牌坊上面的道教题材雕刻极为细腻精致。</h3><h3> 治世玄岳牌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作为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现在的山门,购票后坐景区车,经上下十八盘到琼台中观索道站。</h3> <h3>元朝古迹琼台石殿</h3> <h3>索道上山</h3> <h3>山花烂漫</h3> <h3> 大岳太和宫,建在众峰拱拥、直插云霄的武当最高峰-天柱峰的绝顶上。明嘉靖年间扩建之后,以金顶城墙为界,墙外面的称为“太和宫”,墙里面叫“紫金城”,又叫“金殿”,而事实上,它们原本就是一个整体,在万历年间统称紫金城,是由永乐皇帝的驸马都尉沐昕历时4年修建的。</h3><h3> 武当山原来的山名叫太和山,“太和就是能升华万物的这样一个条件,属于阴阳二气和合,然后产生和气,和气才能产生万物,万物都生于太和气。”以“太和”为山名带有浓厚的道家色彩,也表达了古人美好的愿望;天与地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以及自我的和谐。</h3> <h3>金字牌匾上书:三教祖师</h3><h3>大门口有一副对联:</h3><h3>四大名山皆拱揖</h3><h3>五方仙岳共朝宗</h3> <h3>在太和宫遥望金顶。</h3> <h3> 转运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铜铸建筑物,距今已经有700多年,环绕古铜殿转一圈可转运得福。此铜殿是建在楼上室内的,忙于登顶,来不及瞻仰这座国宝。</h3> <h3> 图下方有并排两座古铜殿, 古铜殿:位于天柱峰前小莲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公元1307年)铸,高3米,阔2.8米,深2.4米,悬山式屋顶,全部构件为分件铸造,卯榫拼装,各铸件均有文字标明安装部位,格扇裙板上铸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铸于武昌梅亭万氏作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登顶的人须在这里另购票,此铜殿举目可及峰顶的金殿,但两者据说还有400级台阶的距离,大概是考验登顶者的诚心,拜金顶的人须先在古铜殿焚烧香烛,不得带香烛上山。</h3> <h3> 金殿: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位于天柱峰顶端的石筑平台正中,面积约160 平方米,殿内于后壁屏风前设神坛,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册,右侍玉女端宝,水火二将,执旗捧剑拱卫两厢。殿外檐际,悬盘龙斗边馏金牌额,上竖铸“金殿”二字。殿体各部分件采用失蜡法铸造,遍体馏金,无论仿瓦作、木作构件,结构严谨,合缝精密,虽经五百多年的严寒酷暑,至今仍辉煌如初,显示我国铸造工业发展的高度水平,堪称现存古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灿烂明珠。照片来自景区。</h3> <h3>金殿内景,金殿内供奉的主神便是玄武大帝,为什么供奉的玄武大帝呢?相传在2500多年前,净乐国(所谓净乐国,是古均州的别称,也就是现在的武当山所在的丹江口市。当年还留有净乐宫,50年代修丹江水库,也就是现在的太极湖的时候,给淹没了。)太子,天资聪颖异于常人,他无意继承王位,十五岁时便辞别父母,入武当山潜心修道。在乌鸦神的指引下,在武当修行了四十二个春秋,终于得道成仙,成为一代天帝,即玄武大帝。照片来自景区。<br></h3> <h3>这是我拍的金殿,来朝拜的人流不断,想拍张没游人的照片太难,于是花30元获得金顶留念照像册,才得金殿内外照片。</h3> <h3> 站在武当山大顶,放眼望去,山峦起伏,武当山千年的演变,让他从无名到兴盛,一代代不断丰富着武当文化,看着上山朝圣的人们,在欣赏赞叹大殿的精美工艺之时,也许下美好的愿望,此时武当山已经不再是一座山,是更多人的向往和信念,带给我们的是文化和历史。</h3> <h3>这是金顶的平面图</h3> <h3> 紫金城是指围绕天柱峰建的围墙。</h3><h3> 紫金城:建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延天柱峰环绕,周长345米,墙基厚2.4米,墙厚1.8米,城墙最高处达10米,用条石依岩砌筑,每块条石重达500多千克,按中国天堂的模式建有东、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结构的城楼象征天门。该石墙建筑在悬崖徒壁之上,设计巧妙,施工难度大,是明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h3> <h3> 从金顶下到南岩宫停车场全是台阶,经过三,二,一三座天门,天门也只是三个门洞,台阶路有时很陡,有时很窄,要抓住铁链,上上下下,曲曲折折,历经三个半小时,已没有精力数到底有多少个台阶啦。</h3> <h3>台阶的尽头就是会仙桥,大概历经磨难都成正果!</h3> <h3> 朝天宫,是天庭与人间的分界线,古时朝山进香的人走到这里,就认为是走进了天界,因此,他们都要在这里先礼拜后再继续登金顶。武当道教认为,这里是神仙云游观视人间的最低界线,也是凡人登临的最高境地。j</h3> <h3> 榔梅祠,相传太子在经过磨针井紫气真君点化后,返回山中继续修炼,经过此处时折下一段梅枝插在榔树上,说:“吾若道成,花开结果。”后来,他修炼成功,梅枝果然在榔树上也插栽成活,并开花结果。后来武当山道士李素希带着榔梅果朝见已经当了皇帝的朱棣,这让朱棣非常高兴,他认为这是神灵对他统治的认可,认为玄武大帝保佑他,敕建了这座榔梅仙翁祠,以及要大修武当,从此,榔梅果被列为贡品,每年由武当山进献,直到明末。</h3><h3><br></h3> <h3> 南岩,因岩向南而名“南岩”,是武当三十六岩中最美的一岩。南岩宫就构筑在这绝壁之上。南岩初建在元代,由道人张守清主持修建。历经七百年,仍保存完整的南岩石殿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它南向天柱峰,北靠紫霄峰,东连乌鸦岭,西望飞身台,是武当现存最大的石殿。</h3> <h3>龙头香,长3米,宽仅o.3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谷,龙头上置一小香炉,状极峻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h3> <h3>玄帝殿</h3> <h3> 紫霄宫: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清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是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现存有建筑29栋,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h3> <h3>金水桥</h3> <h3>朝拜殿</h3> <h3> 宫内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建在三层石台基之上,台基前正中及左右侧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台。明间后部建有刻工精致的石须弥座神龛,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肋侍神像,均出自明人之手。</h3><h3> 紫霄殿的屋顶全部盖孔雀蓝琉璃瓦,正脊、垂脊和戗脊等以黄、绿两色为主楼空雕花,装饰丰富多彩华丽,为其他宗教建筑所少见。</h3> <h3>大殿内二十四孝壁画</h3> <h3>六十元辰殿</h3> <h3>父母殿</h3> <h3>紫霄宫练功者</h3> <h3>太子坡因太子在此修行而得名。</h3> <h3> 复真观:建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重修。位于狮子峰前,现存建筑20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6万平方米。观门侧开随山势建夹墙复道,状如游龙。中轴线上有照壁、梵帛炉、龙虎殿、大殿、太子殿。左侧道院建皇经堂、芷经阁、庙亭、斋房,随山势重叠错落。前有五云楼,五层楼翼角立柱上架设12根梁枋,交叉叠阁,为大木建筑中少见的结构,有一柱十二梁之称。</h3> <h3>太子坡之所以又称复真观,据说是在漫长的问道修行生涯中,太子也曾灰心沮丧想要放弃,但在磨针观中经神灵的点化下终又回头。穿过复真桥,太子脚步坚定,再次回到太子坡,再不言放弃。通过九曲黄河墙、照壁、龙虎殿等建筑物,在第二重院落突起一高台,高台上就是复真观大殿。</h3> <h3>云岩初步殿</h3> <h3>太子读书处</h3> <h3>五云楼顶层的一柱十二梁。</h3> <h3>离开太子坡,继续下行</h3> <h3>磨针井,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距玄岳门约十公里的登山道旁。相传昔年净国王太子得到玉清圣祖紫虚元君的启示,入武当山修炼学道,因意志不坚,欲出山还俗,一日走到这里,遇见一姥姆坐在井边砺磨铁杵,太子甚感奇怪,上前问道: "磨铁杵何用?曰:"磨针",太子吃惊地说:"那不太难了吗!",对曰:"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太子顿时恍然大悟,遂转回继续修炼,功德圆满,得道成仙,后来人们便称此为磨针井,并在此处修建了一些建筑物。</h3> <h3> 玉虚宫在武当山镇,离住地很近,但去时已关门,里面还有几处大殿是后建的。</h3><h3> 玉虚宫是武当山当年规模最大的一处宫观,明代武当道教常在这里举办规模宏大、气氛庄严的斋醮活动。而且这里是沐昕修建武当山的大本营。从明天启年间到乾隆、民国年间,玉虚宫遭受了很多次重创,成了断壁残垣。2007年开始重修了部分宫观,到2012年修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