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夕拾

牛哥

<h3><b><font color="#b04fbb">作者:钟玉书</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书名题写:钟继文</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制作:钟子杰</font></b></h3> <h3><font color="#b04fbb"><b>1956年定边中学毕业照</b></font></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font color="#b04fbb">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耄耋之年,我们老俩口结束了漂泊在外多年的生活回到家乡陕西定边。人老了,总是爱回忆往事,闲暇之余,我就把曾经的生活片段记录下来,主要有我成长的经历和我在青海草原工作的回忆……</font><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b><font color="#b04fbb">钟坬—我的出生地</font></b></h3> <h3><font color="#b04fbb"><b>钟坬</b></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b>钟坬卫星图</b></font></h3> <h3><b><font color="#b04fbb"> 一、成长经历</font></b><br></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font color="#b04fbb"><b> </b></font><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我家是农民,人多地少,生活困难。在我出生之前已有姐姐三个、哥哥一个。我是在一九三六年正月十八夜间出生,听老人说生下我后,大大(爸爸)妈妈发愁,怕养不活这么多孩子,不想要我了,没多看一眼就丢在地上不管了。天亮前,奶奶拄着拐杖来到家里,进门后看见地上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小娃娃,摸灯照着,用杖头拨看说:啊!怎么连小子也不要了?就顺手抱上炕,盖上破被子,坐在炕边守候,嘴里叨念着“这个娃娃怎么转世来到这里受罪?嗨!苦命的娃娃!”直到看见有了活气才离开。</span></h3><h3><font color="#b04fbb"> 日子一天比一天苦,小孩不贵气连名字也没有,不像大伯父家儿子留存,四叔父家的儿子留庆,哥哥仁存,都是请先生起的名字。我的名字就随便地叫吧,“随”字加一“存”,便是我的小名。 小时候,我家同四叔父两家合用一辆牛车,两家各有一头牛,四叔父家是头老牛,在后面驾辕,我家牛年轻,在前面拉稍。有一次,四叔父赶牛车去北沙窝子拉烧柴,天不凑巧,遇到了大风雪,车行受阻不好拉,为早点走出沙窝回家,四叔父扬鞭催赶,我家的牛由于用力过猛,拉断绳索,牛头触地折坏脖颈后无法医治而死。家里唯一的畜力没了,大大妈妈愁眉不展,哥哥姐姐伤心痛哭,尤其是哥哥大声嚎哭,平日里哥哥最爱这头牛,起早贪黑地去喂草料,牵出牛圈去饮水,天好没活干时拉在滩场晒太阳,梳理牛背驱赶牛蝇。心爱的牛突然死了,哥哥难受极了。父亲愁归愁还是忙着收拾肉骨,妈妈含泪在灶前煮肉。我和弟弟妹妹年龄小,不懂事儿只管流着口水,抱着碗筷等着吃肉。牛肉煮好了,哥哥姐姐他们谁也不动碗筷,只是流着泪。见此我们也只好放下手中的碗筷,呆呆的看着,想着那只可怜的牛,妈妈见状不停地催:“吃吧!娃娃们。”</font><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b><font color="#b04fbb">我的父亲钟效礼</font></b></h3> <h3><font color="#b04fbb"><b>我的母亲周氏</b></font></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font color="#b04fbb"> 过了年,就是春天,农民趁着早春田地的好墒情都在地里抢耕抢种,紧张的忙碌着。而我们家没了牛,得用人力换畜力,先帮有畜力人家耕种完后再来我家种地,误了种地的好墒情,地气发干,种子发芽晚、苗稀长不旺,没有好收成,粮少不够吃,加野菜充饥。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约十余年。平常年境还能凑合,一遇灾荒就雪上加霜,生活愈加艰难了。有一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无粮下锅断炊挨饿,从邻家借来一袋荞麦,无力偿还,只好用当年地里的青麦苗顶了债。顾了眼前顾不了后,苦度穷日,一年不如一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六岁时,父亲送我到庙弯爷爷奶奶那里,揽来三头牛让我放牧,三牛为犇,叫犇童也行。经常和八叔父的儿子殿升一块放牧,一块玩耍。他比我大几岁,放自家的牛和驴。有次他拉一头大灰驴让我骑,扶我上驴背上就不管了,任由驴子发怒,乱蹦乱跳,把我重重摔到地上,殿升笑我不会骑驴,他自己拿着一根木棍跳驴背上,怪!驴不乱跳了,老实极了。殿升得意洋洋让我也拿木棍再骑一次,说来也怪,驴竟也不乱跳了,原来是怕挨打而已。 爷爷念过私塾,看书写字讲故事,讲他年轻赶脚(赶牲灵)往返陕、甘、川等各省地。起早贪黑,辛辛苦苦行走在路上,做买卖,见多识广有阅历,风土人情都知道。一天他们行走在荒漠中,一座美丽的城市和楼阁就在眼前,急着赶去看看,紧走慢走总是走不到,原来是海市蜃楼,空欢喜一场。又一次他们深夜走到一座城市,找到一家旅店,进店后院内无人,进房门也不见有人影,恶气难闻。那个年代常有疫病发生,死的死走的走,留下空城空村庄,阴森可怕,不敢久留,急忙出城另寻宿处,看见山上有两盏灯光一闪一闪地滑动着,凭经验认出是豹子的眼睛发出的光亮。为防攻击,急忙卸驮,拴牢马缰,拿上有用武器,背靠背站稳脚跟紧张的守候,一个时辰过后,豹子走了,他们上去查看,只是羊脖子破口被豹子喝干了血,羊肉未动。 爷爷老了经营园子,有两口水井,像秤杆缀一头重物,一头水桶,上下交换。打水浇园子的洼地,种有瓜果、蔬菜,自食和出卖,买卖公平。总是称高量足,无钱者记账,以后还来便可,从不催要,与周围的人关系极好,大家经常一起来听他讲故事。 庙弯是个闭塞地方,很少有外界的消息传进来。一天黑夜里突然人喊马叫,是大队人马走过来了,爷爷走去打探消息想弄个明白,眼前走来一个军人,“老人家,这是什么地方?”“庙弯”,又问:“堆子梁在什么地方?”“南面”“烦老人家带个路好不好?”“好”爷爷果断答应了。就这样给部队做了一次向导,后来才知道这是西北野战军彭德怀的部队。 奶奶勤劳善良,持家有方,双手不停种瓜点豆,松土锄草,洗衣做饭,从无怨言。这一年(二伯父)四爷家大儿子钟效新来庙弯养病,奶奶用心地照顾,总是热茶热饭,拣好的让他吃,问寒问暖。二伯父病的不轻,身体瘦弱,行动无力,心情沉重,少言寡语,闷闷不乐,天冷出来晒着太阳,天热树下歇凉。有一天他的病突然好了,精神焕发,喜笑颜开,能吃能喝,大家都为他高兴。然而好景不长,没几天突然离世了。大人说是回光返照。四爷同小叔父钟效勤来庙弯处理后事,请来阴阳先生和道士设灵堂念经颂佛三天。奶奶说是超度上天,二伯父的灵魂上天了,棺尸埋在树林旁,坟堆高出地面三尺多。</font><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font color="#b04fbb">  我七岁回到钟坬家里,父亲又揽了七八头毛驴让我放牧照料,从三头牛升到七头驴,够上班长了。牧童还有堂叔钟继红,堂叔大力钟效德,堂兄铁锚钟玉珠,邹叔万祥。我们同出同归,起早贪黑在外寻找草场,四周放牧,三天两头换草地。我们一边放牧一边玩耍。赶野猪——是一块木头当野猪,用棍子击打到很远的地方,罚没有占到大坑四周的小坑位的人跑去寻找野猪(小木头),用力扔回大坑处,坑越近越好,再站在木头落地之处,要将木头投进大坑。若被其他人击中滚到远处,这还得同样地找寻。若抛进洞口,又抢到小坑者为胜,每次总有一人受罚,因小洞口少于人数(这种玩法类似于现在的打高尔夫球)。抓野兔、抓小鸟,玩的忘了累,忘了时间,放牧也快乐。 </font><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b><font color="#b04fbb">海梁山</font></b></h3> <h3><b><font color="#b04fbb">海梁山卫星图</font></b></h3> <h3></h3><h3></h3><h3></h3><h3></h3><h3><font color="#b04fbb"> 一九四八年,跟着家兄玉山在黑梁山(现名海梁山)种地。春种、夏锄、秋收,一年去三次。山大沟深,上上下下弯曲的土路,肩扛人背,人困马乏,住破窑,吃粗粮,几粒蒜头当菜就饭,顿顿如此,天天不变。一次地里锄草,一条大灰蛇从脚下爬出,吓得跳出田外,不敢进地里干活。一次被蛇吓,十年怕草绳。为此哥哥总骂我胆小鬼。 记得在山上有一种很香的草,羊吃了,羊肉也香,后来才知道这种草叫地椒椒(一种香草)。山上还有一种长在悬崖边当地称作木瓜的树,果实红艳,有一次为摘木瓜吃,差一点跌入悬崖,幸好树枝拦住,险些丢了性命。 </font><br></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font color="#b04fbb"> 三边战争不断,红白两军拉锯,你来我走,我来他走,兵荒马乱,灾情不断,生活十分困难。红军分田减租为穷人,白军抢粮吃鸡抓壮丁。 我父母一共生了十个孩子,六男四女。姐姐竹子,14岁就被迫出嫁,姐姐不愿意,出嫁时是哭着走的。玉珊弟弟因母缺奶给二大家(钟效新)顶门(小名取招存,意思就是招给人家了),玉珊去时他二老已不在人世,留有一女儿高姐,弟弟顶门过去吃小妈(婶娘)的奶长大。弟弟志忠幼时过继给了张家为儿,随继母在定边周台子居住,现在宁夏银川居住养老。姐姐葡萄幼时自己跟武姨娘去了武家,后随了武家。一家四个孩子离散,大人不忍心但也很无奈,穷人家当时最好的法子是给出去总比饿死要好。现在看不论多苦至少他们也有了活路。 </font><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b><font color="#b04fbb">我的兄弟姐妹</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前排从左至右:钟玉兰、钟冬英、武秀兰、钟玉莲</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后排从左至右:张志忠、钟玉书、钟玉山、钟玉勤、钟玉珊、钟玉宝</font></b></h3> <h3></h3><h3><font color="#b04fbb"> 我们家因人多地少,租种张全家的土地,租子高,四六或五五的比例交出,所剩不多。常年累月过着肚不饱衣不暖的苦日子。父愁白头母愁眼瞎。我随兄种地和打工,还是穷的翻不了身。 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救星共产党!一九四九年,解放了,翻身了,家家户户有了田地有了耕牛种地再也不发愁。过上了好日子,日子终于有了盼头。成立了新的政府、新的农会,没有了剥削,社会自由平等。新的学校面向社会,面向穷农,农民欢欣鼓舞,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 解放前,我家穷的上不起学,解放后钟坬小学招生,要求每户人家的适龄儿童上学,家里让弟弟玉勤去上学,玉勤不愿去,只好让我去。这年我已十四岁,才走进校门上一年级。上学的感觉好极了,风吹不着,日晒不着,还能学习很多知识,认识很多同学,所以我加倍努力的学习。在五年制的初小钟坬学校,我只用三年时间学习毕业,在两年制的安边完校只用了一年毕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越级跳班,迎头追赶,取得了好成绩。在考初中时,考了全定边县第一名、定靖两县统考第二名。上初中,星期天外出打工,在城建队里干零工,城建队的工人见我是学生娃,照顾我不让干重活和脏活,只给干轻一点的活儿。其实我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不怕脏和累的,打工挣钱就是为了买纸和笔等学习用品。 在初中,学习很努力,思想也进步,由同学高桂英介绍加入共青团,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学校服兵役报名,我刚报完名因母病回家照顾,错失了服兵役的机会,也因此被开除出共青团组织,终身遗憾...... 一九五六年考上榆林农校,就读畜牧班。在农校,反右倾运动中我们班学生们要求下农村锻炼,被安排在定边县白泥井公社,因家母病,学校照顾让我在自己村里锻炼。在大队当队会计和小队记工员。一九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我看到队员家的自留畜交充公社,社员在夜间杀羊偷吃肉,怀胎的母羊也杀,损失很大。这年农业丰收,但在收割时,青壮年农民都被抽去大炼钢铁和兴修水利,留下老人和小孩收秋,不能按时归场,庄稼烂在地里,丰收变减产。</font><br></h3><h3></h3>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1954年定边留影,中间为钟玉龙,右边为钟玉明</b></p> <h3></h3><h3><b><font color="#b04fbb">1959年榆林农校学习毕业</font></b><br></h3><h3></h3> <h3><b><font color="#b04fbb">1959年榆林农校学习毕业</font></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榆林农校学生宿舍</font></b></h3> <h3><b><font color="#b04fbb"> 二、草原工作</font></b></h3> <h3><b><font color="#b04fbb">班玛县玛柯河</font></b></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r></h3><h3><font color="#b04fbb"> 一九六零年春天,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我与同班同学李生秀、李彦云三人分到青海省畜牧厅,正赶上畜牧厅召开全省畜牧兽医工作会议,让我们三人也参加协助后勤工作。我的任务是去海北州刚察县种羊场拉运种羊。连夜从西宁出发,但汽车老是坏,坏了修修了坏,司助两人上上下下在寒风中忙着修车,十分辛苦,天亮才赶到牧场。蒙族牧民给我们烧茶做饭,水是用冰块化的,冰块里夹有牛羊粪,茶里有牛粪味难以下咽,急忙装羊上车返回西宁。这次运羊,给我们感觉青海气候恶劣、牧民生活的艰苦。省畜牧兽医工作会议结束当天是大会餐,在宾馆吃西餐。吃法不同中国中餐的饭菜一桌上齐才吃,而是一盘吃完再上一盘,一盘跟一盘,先后十多盘上完后,最后才是饭馍,大杂烩菜,不限量,自选吃饱,每桌只有白甜酒各一瓶,吃完不加酒。之后才知道后来上的饭馍和大杂烩是担心大家吃不惯吃不饱,额外追加中餐。这也算是开了一顿洋荤,虽然是土洋结合的。 工作分在畜牧厅畜牧兽医工作总站。具体工作是在下面州县社的牧区。我和同事祁连富在海南州共和县,他去倒淌河公社,我去龙羊峡公社铁盖大队。路上有位省外贸干部与我同行,他是延安抗大学生,来青海多年了,懂点藏语。骑着骆驼行经三塔拉时刮起大风,风沙刺眼,下坡时骆驼突然快跑,我被滑溜到骆驼脖子处怕的大喊救助,藏民驼手温和的让骆驼伏地,扶我重新骑好,继续上路。滑溜到脖子的次数多了,他也不耐烦的骂着,但听不懂。他在鞍子后拴一绳扣,指点让我用手拉住绳扣,不滑溜。夜里不见路,就地拴驼停歇,他二人找干柴牛粪点火架锅烧茶,三块石头支住小铜锅,从皮袋里倒水进锅烧茶。吃喝后,就地睡觉,四面骆驼拦风,倒也不觉太冷过了一宿。 天亮看见晨烟冒起,顺着烟向赶到住地吾其其卡牧业点。队长是汉民,妻子是藏民,有子女,过着藏民的生活,汉藏两种语言都会说。热情地给我们招待茶水,青稞面糌粑和死羔羊肉。饭后驼手自己牵驼走了,留我们二人骑马下河去农业点,在黄河沟里。从吾其其卡南行到黄河岸边,再斜下行,深入河底就是。地方不太大,但树草田三者都有,气候温暖,当地人穿衣不厚,整洁,男女身长而苗条,面颊红润,眉清眼秀,坐行利落,狐皮帽,脖项带有珍珠玛瑙项链,五光十色。主家热情倒茶加饭,饭中有肉,吃起也香。外贸干部好像来过这里,很熟练地同他们签好合同,再动身前往铁盖大队。先是从河底到河岸,上坡行走,马子很费力爬到岸上,再沿河北上又走了很长的时间,有一道口进入河里斜下坡,又是走了很长时间,气温越来越热,到了河底,汗流满面,脱下皮衣皮帽,走进村庄。周围有高大林木,宽阔的草地,成片的农田,用木杆围栏围成方块状,整齐壮观。路边树下奶牛、山羊进进出出。大队住地是个大院子,有许多房子,办公室、居室、灶房俱全,院内有马棚圈。大队主任是位青海汉民,会两种语言。秘书青年是北京人,说普通话,他们很热情,像到了家。安排吃住,同我们谈工作。听他们说铁盖大队的上游叫通天河,那里气候温暖河流平缓,每年有大批的白天鹅飞来到通天河边产卵孵化,蓝天白云飘,岸上青草绿,河边树成林,天鹅河中游,仙境美如画,令人神往。 完成工作后外贸干部回西宁了。我一人骑马赶往下一个牧业点。清早出发,顺着指点路径沿黄河北行,道路弯弯曲曲、不断地穿林过河,走了很长时间,还没走出林子。林子越走越密,河水越走越深,道路越走越窄,快走不得。林中鸟声不断,偶然还有一两声怪鸟叫,声音怪吓人的。到了中午,才走出林子,过了一道河上了岸,是大片的河沙地带,路不显,去向不明,急忙爬到一处高沙丘观察道路,眼前有大片房子和棚圈,不见有人烟。原来是游牧民族的冬窝子,春天搬走的。有条斜上行的上坡路,爬坡费力,人困马乏,又是阳坡,晒得难受,热的难熬。上黄河岸,路平好走,天黑赶到。找上大队主任,他安排我住在一户牧民家,因劳累困乏,饭后便睡了。醒来时天刚亮,藏族老妈妈在炉灶旁烧茶煮饭,年轻的女主人挤牛奶喂羊羔。早饭后,年青的男主人穿上皮袄系好布腰带,带腰刀,露出一光膀子,吊一条长的空袖子,戴上帽子,拿着牧鞭,牵着马跟畜群出牧。女主人又在清理粪场,捻毛线,织线网(做黑牛毛帐房用的)。慈祥老奶奶坐在毡垫上,一手摇着转轮,一手拨动念珠,虔诚的诵经念佛。藏族老阿爸坐在草地上揉制皮革。大家都各司其职的忙着手里的活,真是一个勤劳的民族。 在吾其其卡搞马匹改良三个月。我做技术指导,另有一饲驯外国种公马的安徽籍青年,勤快善良,我俩共同协作完成了马匹改良任务。 </font><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font color="#b04fbb"> 秋季又去江西沟公社莫合热大队,搞绵羊改良。这里是海南州重点牧区,地处青海湖湖边,水草茂盛牛羊肥壮,绵改已有好多年了,人员设备十分齐全,牧民也愿意改良,积极配合,工作一切顺利。我住在一户老牧民家里,老两口饲养种公羊,对我十分的热情,牛奶、酥油青稞面不断,热茶随时有,让我吃饱喝好,像家里人一样。 公社副书记扎西经常带我去牧民家里,每到一家,总是座上客,热情款待,供茶供食羊胸骨和肥尾骨,在我看来是半生不熟,后来才知道这是开锅肉,肉质鲜嫩,是当地人的最爱,而羊胸骨和肥尾骨因肉质肥而不腻都是当地人招侍客人的上选。大盆手抓羊肉刀割手扯,挑着捡着自由的吃,并不断的添加。吃肉要喝获茶,便于消化。 分给我一匹好马,走的平稳,骑马来回都很方便。但是每到一处,牧民在热情接待中,总是看着马,笑着我。原来这匹马受过伤,马尾偏向一侧不美观,藏民忌讳,我是汉民,只要好骑就行,不在乎马尾巴端正不端正。</font></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font color="#b04fbb">  这一年全社农业牧业双丰收,公社高兴要庆祝,在莫合热大队农业点召开庆祝大会,各个农牧点选派代表队参加,省上各单位下乡协助工作的四五十人也参加。公社李书记曾随省委书记高峰到过苏联访问,名气很大,各大报社记者也来参会并采访李书记。庆祝场面很大,人山人海,主席台前等着,高音喇叭不断传出欢快好听的歌声。参加庆祝的队伍身着新衣新帽新靴子,五颜六色,一队比一队艳丽多彩,手捧哈达,扭动灵活的身躯,边跳边唱来到主席台前,先给本社李书记敬酒献哈达,书记走上主席台,接杯用手指蘸酒敬天敬地,然后仰头伸颈一饮而尽,接着讲话鼓励农牧民继续努力。场面越来越热烈,欢快的歌声一浪高过一浪,记者也挤进人群四处取景拍照。干部群众难得聚在一起,热闹非凡,共同度过这良辰佳日,满意而散。 这年冬季非常寒冷,年底回省厅总站,集体汇报总结一年的工作,有表扬有批评有奖励。省上决定要下派一大批干部去州县工作,以充实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力量。要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听从组织,服从分配。我又被分配到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工作。 从西宁出发到班玛的路上走了二十多天,路况差车又破旧,坐在大卡车敞篷货箱上,迎风受冻苦不堪言。在过花石峡大山冻的全身发抖,紧缩在皮帽皮衣下不敢伸手,任由车辆颠簸。车辆也是老坏,不断地修,湟源县停一天,海南共和县停三天,在温泉招待所停十多天,最后坐的车是拉冻肉的车,卸下肉,拉上我们连夜赶往达日。一天一夜才到达日。在花石峡,此地海拔最高,高寒缺氧,车上同行的一名一岁左右小孩,可能是刚从内地来到高原气候不服加上高寒就在妈妈怀里死了,实为可怜。到后才知道是班玛县一名内地干部的孩子,和妈妈不远千里来青海看爸爸,还没见到爸爸就......生活实属不易!</font><br></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font color="#b04fbb"> 班玛是果洛州一县,地处青海省东南边陲,东邻甘南,南近四川西北,是昆仑山南向分水岭,有两条支流多柯河和玛柯河最后汇入大渡河。山大沟深,有大面积原始森林,多松柏乔冠成林,有广袤的草山草滩,有少量的农田,以种植青稞为主。山顶终年被冰雪覆盖,有少量冰雪融化成小溪流,再汇合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河流,山腰又是绿色的牧草,适合放牧,底层是小灌木和大灌木共生林带。 这里居住藏民族,信仰佛教,寺院很多,遍布各地,差不多家家都有出家为佛的学徒和活佛,终身不娶妻驻守寺院诵经写字,女的有修女院,住家都有神佛敬奉。 生活习惯除食用牛羊肉,还有奶茶,酥油,青稞面和奶酪。肉是半生不熟就刀割牙啃吃下肚,可见胃肠消化能力有多强。藏民族是勤劳的民族,与汉族团结很紧密的民族。</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果洛州班玛县碉楼:这些藏族民居建筑颇具特色,它们一般都建在高的台地上或山顶上,建筑材质则以石块为主,木料为辅,石砌高墙,易守难攻,以保平安。具体形态为:平顶,外形厚重、稳固。一般分为两层或三层,上层堆放粮食,中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建筑整体高约十米,屋面多为平顶,墙体石、木交错,隙间夹杂黄土砌制而成。一层畜棚为四梁八柱,各楼层由独木梯衔接,独木梯由整根原木做成,一面砍平便于平稳,一面凿出梯糟,这种梯子一方面可以随意挪动,另一方面,防止不速来客。二层主要由居室,堂屋,厨房,走廊组成,房与房之间用横木墙体隔开,外墙留有窗户和烟道,烟道口一般为三角形,高20厘米,宽10厘米,留于后墙。窗户建于侧墙,其形内大外小、长方形,窗口外沿高30厘米,宽20厘米,内沿高40厘米,宽30厘米,其用途有两方面:一是采光,二是防御。房屋外延由柳条编制篱笆墙隔出走廊,廊宽1米,并在拐角处设有厕所。三层为经堂及库房,外墙设有瞭望口。墙体、门窗、天棚、独木梯均为本色,不刷油漆。建造时由藏族专门的石匠修建,在建筑过程中不吊线、不绘图,全凭经验信手砌成。其壁面能达到光滑平整,不留缝隙。该建筑稀少罕见,非常有特色。 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班玛,驻扎亚尔堂时留下石刻字碑,石碑上刻有“北上反蒋抗日,安庆宣” 字样,并刻有剑图示。当地藏族木匠曾收留一个因受伤掉队的小红军在自己家生活,藏民念“红”字发音是“黄”,称小红军为黄军,后小红军在当地娶妻生子,过着汉藏通婚友善和睦的生活。曾经有土匪马步芳的骑兵来江日堂和亚尔堂抢藏族同胞的牛羊和财物,是红军勇敢地打败了这一股匪兵,保住了人民财产,增进了军民友好团结,红军的佳话代代相传。</font><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font color="#b04fbb"><b>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班玛留下的刻字</b></font><br></h3> <h3><font color="#b04fbb"><b>后排左三为本人</b></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b>后排左一为本人</b></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b>1968年农业学大寨时去北京留影</b></font><br></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font color="#b04fbb">  我们到班玛时这里平叛工作刚结束,县城四周岗塔林立,坑道密布。城外有驻军、县中队和公安部队、机关政府工作人员成班编排肩枪腰弹像武工队在夜间巡逻。因为前一两年当地一小股反动分子在达赖的影响下发动过叛乱,班玛县城被围困,死伤好几人。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来果洛平叛,班玛县得以解放,取得胜利。但战争是残酷的,战士多有伤亡,多数是定边、靖边两县籍,其中王治忠烈士是我老家堆梁陈姑奶家的女婿。和平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应该好好珍惜守护和建设。 开始上班是在县委工作组,只有组长和我两个人,组长是武装部杨副部长临时兼任,送我到郭芒大队,他就返回县再没来过。在果芒认识了郑日炎,陈发荣,童正国这几个老同事,并一起工作直至退休离开。当时住在寺院的房子里,寺院内的藏医生中中常来住处聊天,虽然语言不通,用手势表达也能理解意思,常请我们去他家喝茶,中中本人是寺院的画家又是藏医生,领我们参观寺院壁画,有的是他本人的画作,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他还用藏药给我治过鼻炎,医术不错。自己上山采药,制药,找他求医看病的人很多。 在郭芒工作期间,县委书记米光廷来到郭芒检查工作,随行的还有几位其他公社书记主任等,书记听完郭芒大队郑日炎书记的汇报,问到我得知我是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当即决定调我回到县畜牧兽医站搞专业工作。以后才知道米光廷书记是陕北靖边人,他妻子是上海人,在县医院当妇产科医生。不久后他调离班玛县去大武任州委秘书长,此后再未见过面。我就这样回到县兽医站,当年便接手多贡麻公社的绵羊改良工作。 一九六一年在多贡麻公社设点搞绵羊改良工作,用新疆半细毛种羊和当地土种母羊用人工杂交方式进行繁育。技术人员就我一人,从採精、检精到配精应三人分工的工作,都得我一人干,忙前忙后,实是挺累人的工作。母羊群有玛柯河和多贡麻两社七个羊群,另有一个羊群是驻军牧场的也参加到绵改中来。当时有两个战士跟来保护羊群,夜间还站岗。一天夜里有三个人偷偷摸摸进圈,一人向站岗的站士摸来,样子像夺枪支。喊站住!未停脚步,被战士开枪打伤倒地被抓,经审问,不承认是夺枪支而是偷羊想吃肉,另外两人跑的不见踪影。第二天公社军队双方领导来人处理善后事宜。公社领导要求军方赔偿损失,军方认为不是偷羊而是抢夺枪支,是犯法,应法办。我从中调节,后双方同意我提的方案。公社方领回伤员自行处置,军方撤回羊群回自己牧场,互不追究。 绵改工作结束。第二年春,杂交羔羊不断地产出,母羊奶不够吃,还得补喂牛奶,造成很多困难。绵改在班玛县昙花一现成为历史再没有进行。 一九六一年十月吉卡公社一大队一小队发生牛病,死了不少牦牛,派我去疫点防治。去那发现病牛口吐白沫水线不断,舌体肿大伸出口外收不回,诊断是口蹄疫传染病,急需封锁、隔离、抢注疫苗、烧尸深埋,防止传染。对初发病者,用九一四药剂轻者有效,病重者则无效。夜间个别无知牧民偷挖死牛分食,疾病继续传染,打防疫针时牧民怕影响牛产奶而拒绝接种疫苗,给防治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还有个别牧民在病畜头上扎红布条讲迷信,私下宣传牛病好了是神灵保佑的,让人哭笑不得。 一九六一年初冬,我站副站长强杰带队,我和同事金光中(上海籍)随同下乡知钦公社红旗大队巡迴医疗,吃住都在牧民牛毛账房,我和强杰两人是入乡随俗,而金光中比较特殊(其实人家比较讲卫生),用的碗要用水冲洗一两遍,睡觉之处用自身带有的六六粉周边撒一些,以防虫子进入。我们三人所骑之马,就数他的马跑的快,每天行进中,他急先锋似的跑在前面,强杰第二,我的马匹瘦弱,上山走不动,我得下马步行,很苦很累老是掉队跟不上。有一次路经一三角形的弯道,他为了抄近道,冒险从沼泽草地中走,结果这匹马陷入沼泽中出不来,我们三人齐力挖泥救马,马越陷越深,急求当地牧民来拖救,也无法救出马,一直忙到夜幕降临,只得恋恋不舍地离开不幸的马,马无望抬头看着我们远去,我们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回想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深陷泥潭出不来而牺牲的惨剧,这匹马今夜不被沼泽生吞也会被野狼吃掉,实在残忍。</font><br></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b><font color="#b04fbb">班玛县城</font></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1986年大连虎头山(在大连青岛疗养两个月)</font></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1986年在大连留影</font></b><br></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font color="#b04fbb"> 一九六二年,我在吉卡公社工作。公社没有炊事员,乡干部都是自己做饭,藏族干部只要青稞面和牛羊肉就行,而汉族干部就不行,吃不惯,想吃菜又没有。我和铁汉医生上山挖野葱当菜吃。公社无水井,夏天吃河水,冬天在河滩打冰洞取水,生活是艰辛的。没有蒸锅,后来四川木工做了个木笼能蒸馍馍就高兴的不行。 一次本乡干部有日保、当周加、铁汉和我四人下乡住在牧民莎莱家帐房中,擦拭枪支,无意中叭的一声枪响走火了,这支枪口对的正是牧民妇女在干活的方向,大家惊呆了,以为出事了,幸好子弹没射出账房外,被日保枪管挡住,反射落下碎片,虚惊一场,有惊无险。批评当周加没退出枪膛里的子弹,以后再也不敢随意把玩枪支了。 在吉卡公社我得了急性阑尾炎,公社卫生院无外科医生,担心病情加重就危险了,铁汉医生又是按摩又是针炙守护一夜未敢睡觉,等到天明立即送我上县城医院治疗,没有发生意外,实为感谢医生陈铁汉! 有一次知钦公社召开干部会议,供应不少茶水,所剩茶叶渣收起喂马,马吃了有精神,跑得也快一点。当天骑马上山在一路口,突然从灌木丛中冒出戴狐皮帽的小孩子给我打招呼:“曼巴尔什尕?”(藏语“曼巴尔什尕”汉语意为“医生,辛苦了”)马受惊调头转身向山下飞逃而去,将我同马鞍一起甩下掉地上,落地时所背长枪杆正好垫在腰后,致使腰椎受伤,到现在还隐隐作痛。</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又有一次雨后准备骑马过河去牧业点时,由于水位上涨,水深难走,刚下河马突然不走了,是马意识到危险不敢前行,这时两只前蹄也陷入淤沙难以拔出,我急忙脱蹬跳下马背上岸,以减轻马的负担,又赶忙拉马缰绳牵马回头上岸,马得救了。回到住地晒被打湿的被褥时,当地藏民都说在那里过河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刚下完雨,连驮牛都不敢过,更何况马,一旦被河水冲走就没命了,今天算我运气好没有出事,真有些后怕,确实危险。 在知钦公社兽医站工作时,正值麻疹病爆发,一户传一户,一家一家的发病,高烧不退,公社卫生所青霉素注射液都用完了,因交通不便无法及时去县城进药,王作国大夫向我借用兽用青霉素,我怕不妥不敢答应,他又找公社领导出面担保一切不良后果公社承担才敢出借给卫生院,结果效果极佳,甚至比人用青霉素还管用,危重病人得救了,我也给王大夫当助手,白天晚上帮忙给病人打针拿药,后来藏民见我俩都竖起大拇指说:“两位曼巴萨格!”(汉语为两位好大夫) 还有一次,我一人骑马从知钦公社出发回县城,正走着突然看到在路旁灌木丛中有一群豺狗一个跟一个,约有七八只,就在距我约二十多米的地方,马受惊竖直双耳,喘着粗气,我赶忙下马拉紧马缰绳取枪端稳,子弹推上膛,以防豺狗攻击,警惕的看着不远处的那群豺狗,尽快前行,马通人性紧随身后,慢慢的离那群豺狗越来越远,才松了口气。豺狗是群攻性动物,分工细密实行围堵,老豺狗领队,攻手在后,猛扑牲畜尾部,用锋利的前爪掏挖牲畜肛门和肠子,而后群上撕咬扯食。遇到它们就连大狗熊也难逃厄运。而我们能安全走出山沟是枪和马蹬的金属声唬住了它们,它们被当地藏民用枪和散弹打怕了,见枪就躲的远远的不敢靠近。 又一次在达卡公社兽医站工作时接到妻子病重住院的电话,第二天一大早骑马出发想着当天赶到县城。路经马柯河地界时,漫山遍野被雪覆盖,雪深一尺多,路十分难走。寻到一处帐房人家,住有老夫妻二人正在收拾死牛羊,见到我哭诉,因为这些天的雪灾,冬储干草已用完,雪还没融化,牛羊天天死亡不断,焦急万分。我也犯愁,当天赶不到县上。老夫妻留我过夜,让我明天给大队带话好安排他们转移。第二天我一大早就出发,牵着马深一脚浅一脚探雪找路,雪深难走,马速度也很慢,遇坡沟结冰高低不平,人行走都很困难,马怕冰滑更是不敢走的,会有跌落深沟的危险。我紧紧牵着马缰绳跌跌撞撞前行,人和马都累的气喘吁吁,费了好大功夫终于爬到山顶,山南侧便是阳坡,阳坡路面雪已融化,才顺利地下了山,到大队帮老夫妻传了话,大队干部立刻安排人员前去救援并留我吃饭,再上路,天黑之前赶到县上将马牵进马圈急去医院。 </font><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font color="#b04fbb"> 关于畜牧兽医工作情况,先搞过马匹改良工作,后在江西沟搞过绵羊改良工作,来班玛在多贡麻公社搞过绵羊改良工作。绵改工作停止后又搞兽医工作。在“防重于治”的方针指引下,我们坚持以预防为主,组织技术力量培训基层兽医防疫员并加强疫苗的注射。初来时牛、马、羊疫病漫延,传染力强,危害极大,牲畜死亡率很高。经过我们兽医人十多年的努力,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如牛的出血性败血病、胸肺疫、口蹄疫,马的鼻疽病和炭疽病,羊的快疫和链球菌病逐个扑灭,有效的推动了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虽然我们兽医人吃了不少苦,但工作收获也很大。 后来调到县草原站工作,主要是种植畜草和保护草原进行的灭鼠工作。我们种植聚合草成功以后又搞了聚合草青贮试验也取得成功,并获得果洛州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灭鼠工作是很辛苦的,工作时间在冬季,天寒地冻,地点在夏季牧场,夏季牧场多在高山上,严重缺氧,加之我患有高原性心脏病,随时有生命危险,可是为了工作,技术在先,带头深入鼠区开展灭鼠工作,非常艰苦。 1990年,还是因为高原性心脏病频繁发作而提前退休返回内地休养,因此也失去了高级职称评定和西宁福利分房的机会。当然,身体健康当属首位,其他的也不重要了。<br></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最后,再说说藏族风俗。</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藏族婚姻总的来说,每个家庭都有几个儿女,分长子或次子不管是谁出家为僧除僧侣外,其他兄弟都分家安置,只有一个女儿的要招赘女婿,家有男儿、女儿的要出嫁攀亲,讲求对方姓氏贵贱,财产多少等要门当户对。结婚找对象有严格的要求,既避免近亲攀婚,对象要得到父母和主要亲戚们的认可。</font><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提亲时男方先请人向女方父母索要女方的生辰八字,然后请人占卜算卦认为男女八字相合得到吉兆,婚姻便可成立,于是请人带上礼物前去提亲。礼物一般是哈达、狐皮、锦缎、氆氇等,也有送马匹、犏牛、钱物的,家境不好的最低限度也要送上哈达和狐皮。女方家收取了彩礼亲事即是定局,男女双方都不得变卦。定亲之后,男女双方家庭要商定财礼,玛索尔及陪嫁的数额,“玛索尔”即母乳钱,由男方支付。富裕家送骏马一匹,稍差的送犏牛一头,最差的也讲究送一头牦母牛。彩礼富裕家以金银、锦缎、氆氇为主,有的人家还送数目不等的马匹及牛羊,中下等条件人家视情况而定。嫁妆是出嫁女子或出赘男子家庭陪送的财物,其数量和品种要与财礼相适应,陪送的东西有金银、锦缎及马匹等,家境不好的可以免送彩礼,但必须送上“玛索尔”及陪嫁的东西。娶亲队伍的人员可以较女方人员少一些,送亲人数可以是3、5、9以至数十人不等,但必须是单数。</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男方家要给送亲的人以各种礼品,除哈达外有锦缎、氆氇、牦牛等,家庭礼品还要重一些,男女双方互相送交藏民点心等食物礼品,迎亲要以哈达为主的一些礼物,富裕的给马匹,给舅舅犏牛,也有给婆婆送衣服等相互送礼物的习惯。</span></h3><font color="#b04fbb"> 新娘出嫁以前,要举行梳发宴席,发辫梳好后并佩戴各种头饰,琥珀垫是新娘发饰中最重要装饰品,其上有数颗珊瑚顶的大琥珀,缎垫上下有各种珍宝串成的珠网。新娘颈上有玛瑙、珊瑚、玉制品长短不等的串珠项链,耳戴镶有珠宝的金银耳环,手上有象牙镯和嵌有宝石的金银戒指。 新娘上路后,往往有抢新娘帽子、熏鼻子、给鼻子上抹酸奶等闹婚的习俗。新娘在路上被迎亲人抢走的帽子,送亲者要想方设法找寻回来,否则要受人讥笑。 新娘到新郎家中,要从铺好的毛毡上走,给“压门钱”。富裕婆家要给新娘以新娘名字命名的马匹,在新娘走过的地方要烧“燎火”,右边的路旁要燃烧柏枝的“桑烟”,不管怎样男女双方请喇嘛择吉日并诵平安招富等经。 结婚典礼上,新郎新娘都必须有伴郎伴娘,穿上漂亮的服装,戴上各种装饰品,婚宴可根据各家的经济能力举行,规模有大有小。赴宴时,男方的席位在右,上席为喇嘛及来宾,以下按尊卑长幼排序;女方的席位在左,也依次按尊卑长幼排序。无论有无座垫,男性得盘腿坐姿,女性是跪姿。 宴会时,男女双方邀请客人高诵婚宴祝词,唱酒曲做游戏助兴,欢歌笑语,喜气洋洋,宴席上有手抓牛羊肉,肉肠血肠,藏族包子,酥油奶茶等等多种食物。 饮食习惯:当地藏族的饮食自然是以牛乳为主,面食为辅。糌粑、曲拉(相当于奶酪)、酥油为主食,夏天多以酸奶、牛奶、曲拉还有肉类等为主,面食很少吃。春秋两季挖蕨麻(人参果)当副食调剂生活。干肉是在秋冬季节将鲜肉割成条状,挂在皮绳上风干后生食,到冬天吃冻肉、干肉。 饮茶是藏族人民的特别嗜好,朝夕相伴。藏族谚语“好马相随千日,好茶相伴终生”,“宁可三日断粮,不可一日无茶”,说明饮茶与藏族生活的密切关系。藏族同胞喜饮热性的获茶(又称砖茶,藏语叫“多加”)。藏族的茶饮种类较多,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清茶,只将一小撮砖茶茶叶投入滚水壶内加再加适量盐即成红醉醇香的清茶。二,奶茶。三,酥油茶。四,牛油茶,牛骨髓剁碎熬化,放进少量炒面拌炒均匀,掺入清茶稍煮可饮,为冬令祛寒壮身的滋补饮品。五,糌粑茶,清晨中撮以少量糌粑煮沸,多做为晨饮茶,既解渴又解饥。 饮食上,藏族一般不吃奇蹄类,爪类和鳞类动物。 在藏历新年和宴席上,给贵宾们做蕨麻酥油饭,肉稀饭,用牛奶和大米及蕨麻熬成的粥、藏式点心,油饼(用菜籽油和酥油炸)等。家中若有贵宾光临,首先必备的是羊肉手抓和酒。在家中向客人进献肥羊肥时,须剥去其表皮的膘膜;在盛大的宴席上若进献肥羊尾时必须加上剥去膘膜的带胃肋条若干条。宴席上不能向客人进献羊脖项为和前腿肉。胸椎骨部位(胸杈)被视为最佳的部分,一般要敬奉给家长或留给长子食用。 葬俗:当一个人生命终结时,首先要请活佛念诵超度亡灵,然后择日请活佛推算出殡的相宜时日。与藏区许多地方一样,天葬也是果洛人最普遍实行的葬礼。凡人死者都要经过“巴多”阶段,即从死亡到“转世”阶段,这个阶段为49天,所以人死后请活佛念经超度是很重要的事。送葬后,每七天须请“诵亡活佛”诵经超度,直至七七四十九天。诵经时,每位活佛所带僧侣三五人至数十人不等。当四十九天圆满后,要请活佛作圆满法事,并诵经焚化灵牌。在四十九天中,死者家每天要点酥油灯108盏,并在帐房周围悬挂经幡。丧事的布置往往需要用很多的家财,对超度亡灵、圆寂法事以及推算出殡日期的活佛,要布施鞍簪俱全的马一匹,鞍上要横批氆氇一条,对于作炼魂,诵七期法事的活佛及其所带僧侣也要给布施。有些人家在父母或妻子亡故后,所放的丧葬布施,常常占家产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亡人之家,一年内不得在家门前屠杀牲畜。除活佛外对于一般的亡人忌讳提起其名,如故意冒犯,往往造成误会导致纠纷。</font><h3></h3><h3></h3><h3></h3><h3></h3> <h3><b><font color="#b04fbb">班玛亚尔堂乡</font></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 后记</font></b></h3> <h3><font color="#b04fbb"><b>2019年4月与妻子周之梅参加钟肖与孙亚玲结婚婚宴时合影。</b></font></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font color="#b04fbb"> 我同妻子周之梅于一九五六年正月十九在安边领证结婚,双方家长同意不要彩礼,不摆宴席,不用锣鼓唢呐。一切从简的新式婚礼,在安边地区是首例,不铺张浪费,民主自由的婚礼后有不少人家纷纷效仿。结婚的时候我们特意把奶奶从庙弯接到钟坬,让她老人家见证那个当年被她救起的奄奄一息的孩子的人生大事。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我的岳父和岳母,岳父为人厚道,处事公平,明理善辩,经常被乡亲们请去处理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在安边东滩小有名气。岳母温良贤淑,乐善好施。岳父岳母考虑我家家境贫寒,主动声明不要彩礼,婚事简办。 婚后我去榆林上学,后去青海工作,妻子在钟坬随母亲居住九年。母亲去世后妻子随我一同去青海。去青海定居后,考虑小弟玉宝家吃水不便,将我们钟坬的房子和院落送给玉宝家。 在班玛生活也不容易,多数时间在外出差很少在家,几个孩子全由妻子一人照料。为生活,去工地打小工,贴补家用,受苦受累二十多年。初到班玛县时有县医院护士付玉文,好心要妻子去医院做清洁工作,有机会转正成正式工人。但我们怕影响照看小孩,没有去,是一次很大的失误。好在共产党政策好,现在妻子也能正常享受养老金待遇。 草原学校比不上内地,那时还得给孩子们补习功课,家里备有黑板、课桌、板凳,便于讲课辅导孩子们学习。起早贪黑,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孩子们学习成绩不错,八十年代都考上了中专,参加工作后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尽职尽责,现在都已正常退休。闲暇之余几个孩子轮流陪伴和照顾我们。 退休后去到石家庄生活了二十五年,做过几年技术兼职,偶尔学拳练剑,休养身体,患病做过三次手术,均恢复的不错。现在是早起早睡三顿饭,早牛奶加咖啡,午荤素两搭配,晚饭少好睡眠。日常茶酒不离口,量少只是一两杯,吃的全,营养足,看新闻,懂政策,讲法律,人人平等求和睦。多动脑子不发呆,多动多走腿不瘫。 叶落归根,人老归宗。离家多年,思乡情难化解,2015年春天我们老俩口萌发回老家定居的想法,在儿女们的理解和支持下,当年秋天就如愿以偿,在阔别55年之久,我们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回到众亲友的身旁。从此亲来戚往,拉家常,忆往事,思绪万千。品美食,寻乡味,满足胃口。久别的老同学们也取得了联系,一群耄耋之年的老人,有的拄着拐,有的被人搀扶着,也学着年轻人的样子时不时搞个同学聚会,大家论今忆往,唏嘘感慨,一起唱歌一起欢笑,气氛之热烈一点也不亚于青春少年。 总之,回乡的生活丰富多彩,回乡的生活惬意快乐,让我们心满意足,这也是我们多年梦想的晚年生活。 2019年2月19日(正月十五) </font><br></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font color="#b04fbb"><b>班玛县草原风景(图片来自网络)</b></font></h3> <h3><b><font color="#b04fbb">青海果洛年保玉则风光选</font></b></h3> <h3><b><font color="#b04fbb"> 晚年家庭生活掠影</font></b></h3> <h3><font color="#b04fbb"><b>与孙女钟睿合影。</b></font></h3> <h3><b><font color="#b04fbb">我的儿子一家。左钟鸣,中钟睿,右丁长林</font></b></h3> <h3><b><font color="#b04fbb">钟睿在法国留学。</font></b></h3> <h3><b><font color="#b04fbb">钟睿在法国留学。</font></b></h3> <h3><font color="#b04fbb"><b>2007年石家庄合影。</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前排周奇胜</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中排左一钟华,左二周之梅,左三钟玉书,左四钟玉珊,左五钟子俊,左六钟子杰</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后排左一田萌,左二钟丽,左三田永志,左四钟子祥,左五周亮元</b></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b>左一钟玉书,左二周之梅,左三钟葡萄,左四钟玉莲,左五钟玉珊,左六张志忠,左七王桂英</b></font></h3> <h3><b><font color="#b04fbb">2008年去北京看奥运会留影。右一周虹,右二妻哥周之尧</font></b><br></h3> <h3><font color="#b04fbb"><b>2014年定边留影。前排左一钟玉川,左二钟玉勤,左三钟玉书,左四钟玉殿,左五钟玉龙,左六钟玉明,左七钟玉珊,左八钟玉虎。</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后排左一钟远鸣,左二钟骋,左三钟子俊,左四张志忠,左五钟玉增,左六钟玉强,左七钟鸣,左八钟景林</b></font><br></h3> <h3><font color="#b04fbb"><b>2014年定边留影。前排左一钟效利,左二钟效亘。后排左一钟玉勤,左二杨玉华,左三钟玉强,左四钟玉书,左五钟玉殿,左六钟玉眀,左七钟玉川,左七钟玉增,左八钟玉龙,左九钟玉虎</b></font></h3> <h3><b><font color="#b04fbb">我的同学</font></b></h3> <h3><font color="#b04fbb">  玉书同窗挚友</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你的回忆录昨日拜读完,甚感欣哉,今特拙书示贺。</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宋志清</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二0一九年三月</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r></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