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以生为本”落地生根——记芜湖市小学数学《生本学材》课堂实践研讨活动

芜湖市北塘小学数学教研组

<h3>  教育学专家指出:改革开放40年,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树立了“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未真正成为主体,大多数课堂教学也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如何让“以生为本”落地生根?2019年4月25日上午,芜湖市五区四县百余名小学数学教师齐聚北塘小学录播室,参加了芜湖市小学数学《生本学材》课堂实践研讨活动。会议由芜湖市小学数学教研大组副组长赵丽娟主持。<br></h3> <h3>  围绕着“生本学材”的活动主题,北塘小学史蕾云老师和育红小学旭日天都分校的周芸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节精彩的四年级课例。史蕾云老师执教的是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她打破常规,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的自主汇报中组织学生剖析研究方法,发现数学本质,并引导学生归纳发现:不同的探究方式(画图、列表、列式)所应用到的数学方法是一致的,都是假设法,从而轻松解决1500年前的经典名题。<br></h3> <h3>  周芸老师执教的是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她引导学生自己选择研究素材,自己设计研究方案,自己测量与推算,并请学生将推算出的结果与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在多种情境下感受一亿有多大。两位老师执教的内容虽然不同,可是她们都紧紧围绕着“生本学材”的教研主题,将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积累探究经验,归纳知识规律,感受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应用,着重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br></h3> <h3>  两节观摩课之后是热情而激烈的研讨交流环节,来自师范附小的胡玉婷老师、延安小学的王艳老师、鸠江区的王美君老师和安师大附小两位青年教师纷纷肯定了两节课对“生本学材”理念的体现和把握,对两位执教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拓展思维深度与宽度,引导学生建模并加以分析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也提出了自己对某个细节的看法和修改建议。北塘小学陈安娜主任结合之前的磨课经历,跟老师们分享了公开课背后的反复尝试与研讨修改的过程,赢得在座教师的深深共鸣。<br></h3> <h3>  活动最后,芜湖市教科所小学数学教研员车文胜老师对研讨活动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她从“生本学材”的编写和落实到课堂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肯定了两位执教教师及镜湖区教研团队的研究精神。“实践出真知”,达成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目标。<br></h3> <h3>  芜湖市小学数学学科自2018年接受了“生本学材”的编写任务之后,便组织了一批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着手撰写学材。为进一步检验学材的实用性,本学期安排了三次以“生本学材”的课堂实践为主要研讨内容的教研活动,执教教师和其身后的教研团队以编写的“学材”为蓝本,大胆创新,努力实践,不断修改,为“学材”的实用性与实践性进一步进行尝试与调整。我们希望通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材和“以生为本”的课堂实践研究,让学生在基于认知起点的基础上,整体自主建构、掌握重要思想方法、培养核心素养。</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撰稿:赵丽娟</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审稿:车文胜</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片编辑:张涛</h3>

学材

学生

小学

教研

芜湖市

老师

实践

生本

研讨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