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电视片《大秦岭》片头曲词:终南阴岭秀,【唐·祖咏】碧嶂插遥天。【唐·李世民】</h3><h3>愿乘冷风去,【唐·李白】直出浮云间。【唐·李白】</h3><h3>秦岭愁回马,【唐·杜甫】心事两悠然。【唐·白居易】</h3><h3>行到水穷处,【唐·王维】月出孤舟寒。【唐·岑参】</h3><h3>云横秦岭家何在,【唐·韩愈】试登秦岭望秦川。【唐·孟浩然】</h3><h3> 这首雄浑、磅礴、令人荡气回肠的片头曲词,令人百读不厌,过目难忘。</h3> <h3> 古都长安得天独厚,城中心距离秦岭不过三十多公里。大秦岭是长安城的天然屏障,也是名符其实的后花园。</h3> <h3> 大秦岭对所有人充满诱惑和向往,对骑行发烧友尤其如此,业内把登分水岭戏谑为考骑行驾照,能登顶才算获取资格,足见其难度和专业。我从十年前开始爱上骑行,,已经十五次登顶沣峪分水岭(还有两次是一日登两岭),如果算上登顶翻越其它地方的分水岭,大概也有二、三十次之多了吧。但至今我还对登秦岭充满激情和热望。</h3> <h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年 老夫已年近古稀,暮春时节(2019.4.22)骑单车再登沣峪分水岭。</h3> <h3> 早晨七点半从家出发(海拔高度430米),骑行21.5公里到沣峪口,从这里开始计算到秦岭顶是33公里,那里的海拔高度约2100米。</h3> <h3> “鸡窝子”是登顶的必由之路,这里距秦岭顶4公里多,海拔约1700米,须上行400米才能到顶。试计算该路段的平均坡度是千分之九十。仅这近五公里上坡路,我用时竟两小时才完成,足见其艰难困苦,也见证“行半百者为九十”之正确。</h3> <h3> 十年前第一次登分水岭,到鸡窝子时已经傍晚,人困马乏的只好在路边上的富园农家乐下榻。十年过去,弹指一挥,物是人非,一晃我已年近古稀。只觉得路还是那样长,坡度照旧那样陡,但我已经不须在此歇一宿,一鼓作气登顶分水岭!</h3> <h3> 回家后再看上下两张照片,用房子做参照物,足见路面坡度骇人。</h3> <h3> 已经间断一年半没有骑行上分水岭了,这次是真累太累了!除开第一次登顶是这样的感觉外,其它十几次不是这样的,难道是真的年老体衰?应该是如此,大自然的规律,谁也概莫能外。</h3><h3> 依我这把年纪,骑行秦岭登顶,说心里话,一半是信念毅力,一半是虚荣自虐。也许这次登顶是我此生的收官之作,特在此作记(祭)权当备忘。</h3><h3> </h3> <h3> 分水岭顶不宜久留,风大温度低是一方面,时间可不等人,车车赶紧调头下山,天黑之前到家还是安全。</h3> <h3> 以下是近十年来登秦岭随拍照片选集,以资回忆往昔,激励我和你。</h3><h3> 这是2016秋季和好友从汉中横穿秦岭,走傥骆古道经洋县—华阳—黄柏原—老县城—西安的影像记录。</h3> <h3> 11月4日扛车穿越原始森林,披荆斩棘过独木桥到佛坪老县城。</h3> <h3> 同行的徒步驴友为俩老汉举手点赞!</h3> <h3> 现在的老县城早已不再是兵荒马乱,匪祸成灾时代;环境安谧祥和,民风淳朴厚道才是这里的特征。</h3> <h3> 女作家叶广芩一部《老县城》小说让这里闻名遐迩。</h3> <h3> 傥骆古道边的华阳镇,古镇借古道成名,如今这里已是旅游热点。</h3> <h3> 满山遍野火红色茱萸果,不由得想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句来。</h3> <h3> 大箭沟的山水是否媲美九寨沟啊?</h3> <h3> 这次秦岭穿越经过黑河畔的仙游寺,那里曾经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地方。一首叙事长诗流传千古。</h3> <h3> 这条穿越秦岭的子午古道也和唐代杨贵妃有关,子午道又称荔枝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中诗人所写驿差,走的就是这条子午古道。</h3> <h3> 子午古道从子午峪进入秦岭,翻越土地梁到沣峪向南行,登顶分水岭下宁陕,现210国道基本是沿着这个走向到川渝。十年以来我们驴友多次骑行了现代的子午大道。</h3> <h3> 2015年7月7日,我和两好友一天登两岭(沣峪分水岭和黄花岭)到牛背梁景区,第二天继续徒步登山游览,那时候真有点返老还童的感觉。</h3> <h3> 蓝关古道闻名遐迩,唐代诗人韩愈被贬岭南,行经此地哀叹“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而今天我们骑行到此,则是截然不同的心态和感觉。这是2018.6月初和好友再次骑行蓝武古道。</h3> <h3> 此行也走了一段商於古道:商於古道,为古代的军事、政治、商贾之道,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该古道由陕西省商洛市(古时亦称上洛郡、上洛侯国、洛州、“商州”)通往河南省内乡县柒於镇,全长约六百里。秦汉时称作“武关道”,唐时有称为“商山道”或“商州道”。</h3><h3> 秦岭陕西段从关中到陕南有五条重要古道,从东开始数起,分别是蓝武道、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等。骑行十年以来,我和骑友先后都曾走过,可惜的是骑行褒斜道和陈仓道的照片找不到了,无法再现那段艰难困苦又心满意足的行程。</h3> <h3> 秦岭石砭峪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这里湖光山色,风景幽美;特别是秋季,霜染红叶,引人入胜。包茂高速公路和西康铁路都从中穿过,这里是名符其实的交通要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早已成为历史。引乾济石水利工程也已实现,石砭峪水库也成为大西安的重要水源地之一。</h3> <h3> 秦岭土门峪是桃花盛开的地方,遥看二龙塔绝配黄色油菜花,粉红桃花和白墙村舍,很是妖艳魅人。遂吟唱起“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句。</h3> <h3> 2013.4月和众骑友初走蓝武道,途经商州、丹凤、河南荆紫关、湖北陨县后折返白河、旬阳、安康。也算是骑行三省过十县的远足啊!</h3> <h3> 骑行队伍庄重严肃,列队通过老街,接受蜀河古镇的检阅。</h3> <h3> 陕鄂交界处的汉江,受丹江口水库抬高调节已波澜不惊,水质清澈。这是同行驴友在江边洗尘戏水。</h3> <h3> 秦岭黑河森林公园是4A景区,深秋季节茱萸果收获时,来此赏景摄影最佳。</h3> <h3> “终南荫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h3> <h3> 秦岭黑河森林公园一直是摄影家的天堂,多次摄影活动在此举办。</h3> <h3> 2014.05.31—06.02穿越秦楚古道,是最残酷的壮行之日子,扛车翻越2604米的终南山,我们永远难忘。</h3> <h3> 因《美篇》篇幅所限,每集只能写发100幅照片,故《骑行秦楚古道,品赏终南风光》只能作续编写,恕请等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