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同窗友,今上岳阳楼

屈先涟

<h3>  2019年4月27日,原福美学校师生十人,来岳阳看望生病的同学以后,联袂来到岳阳楼游览。</h3><h3> 作为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之一的岳阳楼,面临滔滔八百里洞庭,亭台楼阁,风光迤逦,极具历史人文底蕴,是湖南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h3><h3> 据资料记载:岳阳楼旧址是三国时吴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始健于东吴黄武二年(二二三年)。唐开元四元(七一六年),中书令张说贬岳州,在鲁肃原阅兵台兴工造阁,才定名岳阳楼。此后,岳阳楼几经兴发,当地官员屡加修缮,才使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幸存至今。</h3><h3> 宋庆历五年(--O四五年),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因范仲淹写下鸿章《岳阳楼记》,致使岳阳楼名声益大。而楼上二楼和一楼中庭,各匾一块《岳阳楼记》的大型屏雕,却是出于清朝的事了。</h3><h3> 上一次岳阳楼大修的时间,是在清光绪六年。一百多年来,风摧雨蚀,虫蛀兵灾,使岳阳楼的梁柱腐变,楼体倾斜,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为了使我国这个古代建筑的杰作得以传世,一九八三年三月,经过省文化部门负贵人,古建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木工师傅们共同商讨,确定这一纯木结构的古建筑的修葺原则是:“整旧如旧”即按宋、明、清旧制进行修复。施工时,采取了落架大修”的办法,也就是把楼体金部拆卸下来,将四万多个构件逐一检查修补,然后重新组装、立架,熨原。岳阳楼灼大型盔顶结构,在国内是绝无仪有的,因此有人担心,楼体拆开后,还能复原吗?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落架”之前,技术人员拍摄了一千多张照片,绘成十大册图样,弄清了岳阳楼的构造情况。拆卸时,将构件一件件小心捧下来,特别精细的部分还用棉絮包好。梁、柱、访、斗拱、龙骨,都编了号,分类码放,然后逐件检查、鉴定、修补。整修中,剔除了民国以来小修时添加的现代风格的全部构件。占总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构件,仍采用宋、明、清原物。修复后的岳阳楼,金黄色的盔顶,朱红色的斗拱和拱柱,四周安装了精致的回纹窗权和雕花门扇,二楼板壁上镶嵌着清乾隆年间精制的镌有《岳阳楼记》全文的紫檀木雕屏,楼内青砖铺地,楼外花岗石走廊古朴典雅,庄严稳重,较好地再现了明、清时的风貌。</h3><h3></h3><h3><br></h3> <h3>  岳阳楼双公祠:</h3><h3> 北宋庆历四年,巴陵太守滕子京重修了岳阳楼之后,又修书请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这二人使岳阳楼名声大振。</h3><h3> 进了景区大门之后,右侧不远处便是一组白墙青瓦的古典建筑;这就是为纪念范仲淹和滕子京两位先贤而修建的“双公祠”。祠堂里面迎面是范公和滕公的铜铸坐像,铜像后面则是一幅铜板雕刻画《岳阳晚秋图》。在宋代,滕子京重修了岳阳楼之后就是把这幅画和他的《求记书》一块寄给远在河南邓州戍边的范仲淹的。当时的范公仔细研究了画意之后,意气风发,挥笔写出了千古雄文《岳阳楼记》。祠堂门额“双公祠”三字为范仲淹第二十八代孙范敬宜题写,门联为:“一湖一楼一记,浮乾坤、控南北、叙乐忧,江山胜景辉映千古;双公双绩双德,联珠壁、会风云、昭日月,文坛佳话流播九州。”由北大教授龙协涛撰联,原书协主席沈鹏书丹。</h3><h3> 在这“双公祠”内,两侧的四幅铜板竖屏更是吸引游人,其中两幅是郑板桥的字和画。祠堂的两侧还有两个陈列厅,一侧为“岳阳天下楼”,展示岳阳楼的历史变迁,主要还是历代文人咏叹岳阳楼的诗文。另一侧则是“双公忧乐情”,主要展示滕、范二公的生平以及其对岳阳楼的历史贡献。</h3> <h3>  滕子京蜡像</h3> <h3>  历代名家诗人讴歌岳阳楼的诗句。</h3> <h3> 《登岳阳楼》</h3><h3> 唐.李商隐</h3><h3> 欲为平生一散愁,</h3><h3> 洞庭湖上岳阳楼。</h3><h3> 可怜万里堪乘兴,</h3><h3> 枉是蛟龙解覆舟。</h3> <h3> 《岳阳楼别窦司直》</h3><h3> 唐代:韩愈</h3><h3>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h3><h3>潴为七百里,吞纳各殊状。自古澄不清,环混无归向。 </h3><h3>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h3><h3>巍峨拔嵩华,腾踔较健壮。声音一何宏,轰輵车万两。 </h3><h3>犹疑帝轩辕,张乐就空旷。蛟螭露笋簴,缟练吹组帐。 </h3><h3>鬼神非人世,节奏颇跌踼.阳施见夸丽,阴闭感凄怆。 </h3><h3>朝过宜春口,极北缺堤障。夜缆巴陵洲,丛芮才可傍。 </h3><h3>星河尽涵泳,俯仰迷下上。馀澜怒不已,喧聒鸣瓮盎。 </h3><h3>明登岳阳楼,辉焕朝日亮。飞廉戢其威,清晏息纤纩。 </h3><h3>泓澄湛凝绿,物影巧相况。江豚时出戏,惊波忽荡漾。 </h3><h3>时当冬之孟,隙窍缩寒涨。前临指近岸,侧坐眇难望。 </h3><h3>涤濯神魂醒,幽怀舒以畅。主人孩童旧,握手乍忻怅。 </h3><h3>怜我窜逐归,相见得无恙。开筵交履舄,烂漫倒家酿。 </h3><h3>杯行无留停,高柱送清唱。中盘进橙栗,投掷倾脯酱。 </h3><h3>欢穷悲心生,婉娈不能忘。念昔始读书,志欲干霸王。 </h3><h3>屠龙破千金,为艺亦云亢。爱才不择行,触事得谗谤。 </h3><h3>前年出官由,此祸最无妄。公卿采虚名,擢拜识天仗。 </h3><h3>奸猜畏弹射,斥逐恣欺诳。新恩移府庭,逼侧厕诸将。 </h3><h3>于嗟苦驽缓,但惧失宜当。追思南渡时,鱼腹甘所葬。 </h3><h3>严程迫风帆,劈箭入高浪。颠沈在须臾,忠鲠谁复谅。 </h3><h3>生还真可喜,克己自惩创。庶从今日后,粗识得与丧。 </h3><h3>事多改前好,趣有获新尚。誓耕十亩田,不取万乘相。 </h3><h3>细君知蚕织,稚子已能饷。行当挂其冠,生死君一访。</h3> <h3> 《题岳阳楼》</h3><h3> 唐·白居易</h3><h3>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倚曲栏。</h3><h3>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h3><h3>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h3><h3>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h3> <h3> 《登岳阳楼》</h3><h3> 唐.杜甫</h3><h3>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h3><h3>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h3><h3>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h3><h3>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h3> <h3>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h3><h3> 唐·李白</h3><h3>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h3><h3>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h3><h3>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h3><h3>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h3> <h3>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h3><h3> 唐·孟浩然</h3><h3>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h3><h3>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h3><h3>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h3><h3>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h3> <h3> 《岳阳早霁南楼》</h3><h3> 唐·张说 </h3><h3> 山水佳新霁,南楼玩初旭。</h3><h3> 夜来枝半红,雨后洲全绿。</h3><h3> 四运相终始,万形纷代续。</h3><h3> 适临青草湖,再变黄莺曲。</h3><h3> 地穴穿东武,江流下西蜀。</h3><h3> 歌闻枉渚邅,舞见长沙促。</h3><h3> 心阻意徒驰,神和生自足。</h3><h3> 白发悲上春,知常谢先欲。</h3> <h3>  乾隆八年(一七四三年),大修岳阳楼时,知府黄凝道恳求刑部尚书、大书法家张照书题范老夫子的楼记,再把手迹刻在由十二幅紫檀香木合成的巨匾上,镶嵌于二楼,为岳阳楼添色。到清朝后期,巴陵一个知县眼馋这件珍品,背地按原匾规格、字迹复制了一块这样的牌匾,暗置于一楼。补又择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间盗换二楼真迹牌匾,急急用船载走。但是老天爷惩罚了这个家伙。船离岳州六十里,出现了像《岳阳楼记》说的“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那样的情景,接着“樯倾揖摧”’知县也葬身鱼腹,这块牌匾为渔家所获,当地文人吴敏树得知,以一百二十两银将它赎回,但匾中渔歌互答的“歌”、“互”二字巳损坏。吴敏树临习张照书法三年,遂在牌匾上补写了二字,至今这二字还可显辨补嵌痕迹。</h3><h3><br></h3><h1><font color="#ed2308"> 岳阳楼记</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font></h1> <h3>  晚清著名文学家窦垿撰写的一副102字的对联,全联引用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成名作《岳阳楼记》,读来熟悉可亲,意义深刻。</h3><h1><font color="#ed2308">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font></h1><h3> 长联书法者为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h3><h3> 何绍基:1799年生,1873年逝世,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代诗人、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一作蝯叟)。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历充广东乡试考官、提督,视学浙江,擢四川学政,后被罢官。晚年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苏州扬州诸书院,提携后进颇多,博涉群书,于六经子史,皆有论述。</h3> <h3>上联</h3> <h3>下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