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2019年4月27日,51名徒友拼车至宜良马街海马箐,徒步海马箐至喷水洞,徒步往返15公里。</h1> <h1> 海马箐村因海马箐水库而出名。位于宜良县城北约 30km,宜良县马街镇西南。因修水库,村子举村搬迁。</h1><h1> </h1><h1><br></h1> <h1> 海马箐水库,位于珠江流域南盘江右岸一级支流贾龙河上游的山区河谷地段,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人畜饮水和防洪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水库坝高59.2米,水库建成后,可向宜良县城供水和灌溉。</h1> <h1>出发点就在水库大坝脚下。</h1> <h1>沿途有黄锁梅果子,味道可口,友友们争先恐后的摘锁梅吃。</h1> <h1>在库区留个影!</h1> <h1>顺海马箐水源河谷前行!</h1> <h1>有村民在春耕</h1> <h1>喷水洞电厂原职工宿舍,现还有当地村民居住。</h1> <h1>喷水洞发电厂建于1941年,由国民政府建设,位于宜良县与嵩明交界处,与嵩明境内的四营煤矿接壤。</h1><h1> 装机容量:2000千瓦 , 与当时的基于三个电厂(装机容量为2920千瓦的石龙坝发电厂、4000千瓦的马街子火电厂、1250千瓦的玉皇阁火电厂),分别采用单机单线方式为昆明片区供电。</h1><h1> 喷水洞电厂,是云南省较早的几座发电厂之一。</h1><h1> </h1><h3><br></h3> <h1> 因为当时抗战需要,为了有更好的防空性能,喷水洞发电厂主体发电机组位于河边的一个山洞内,山体外面只能看到电厂烟窗。</h1> <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1970年,在“三线建设”时期,电厂进行扩建工作,机组扩为1X12MW,使之成为一个战备电厂,是我国战备电厂的典型。</span><br></h3><h1> </h1> <h1>由于电厂地理位置、机组较小、经济环境等因素,电厂于2004年停止发电并基本搬迁完毕。</h1> <h1>电厂旁的山腰有个洞,叫喷水洞。</h1> <h1>喷水洞,顾名思义,从山肚子里喷水出来的洞。</h1> <h1>现在洞口被大石填封住了。只看到一个很小的出水口。</h1> <h1>泉水很清澈,清凉,甘甜。</h1><h3></h3> <h1>这里就是海马箐水库的水源地。即贾龙河支流发源地之一。</h1> <h1>距离洞口百米的山脚,泉水汇成了小河。</h1><h3></h3> <h1>河岸上有养红鳟鱼的水池。</h1> <h1> 虹鳟鱼属于冷水性鱼类,自然条件下野生的虹鳟鱼要求水质清澈无污染,虹鳟鱼对于生活环境的水温、含氧量、水流速度、酸碱值、盐度等都有一定要求。</h1><h1> </h1><h1><br></h1> <h1>参观红鳟鱼养殖地</h1> <h1>这里的涌泉水最适合养殖红鳟鱼,这里的水温、酸碱值也适合红鳟鱼繁殖。</h1> <h1>在喷水洞原电厂职工宿舍空地上吃午饭。</h1> <h1>看,大家凑其背包中的所有,应有尽有!</h1> <h1>吃饱喝足,休息足了,原路返程!</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