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桂林市两江四湖工程指挥部在桥梁建设方面也提出了建设中外名桥博览园的方案,两江四湖位置正是桂林城市中心区,两江四湖一期工程恢复了宋时的环城水系,建设了大大小小十九座桥梁。两江四湖工程指挥部经过充分论证,认为,桂林是国际旅游城市,两江四湖的桥梁一定要建成名桥,要吸纳中外名桥的精华,同时结合桂林山水城市的天然环境,兼容并蓄,因地制宜,加以创新,突出特色。要做到一桥一型,一桥一景,要与交通功能、旅游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周边景观融为一体。使桥梁成为山水城市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h3> <p class="ql-block">念奴娇·两江四湖桥(词林正韵)</p><p class="ql-block">城中丽景,有奇峰碧水,古墙雕刻。水上飞虹连道路,点缀四湖江色。信义观漪,西清叠彩,唯丽泽才策。江山如画,夜来光影流溢。</p><p class="ql-block">旧貌换景新生,桂林福至,秀丽江山翊。世界名桥观赏地,公建筑平民益。贯接东西,连通南北,城市交通易。四湖江上,有名桥令君忆。</p> <h3>木龙湖连着漓江</h3> <h3>把手机横过来看</h3> <h3>木龙湖</h3> <h3>桂湖是内湖中最大的湖,它是由西清湖、宝贤湖、丽泽湖三个湖组成。东北角接木龙湖,南端与榕湖相连。长1700米,最宽处110米,水面面积20万平方米。骝马山、老人山、鹦鹉山、宝积山环列湖周,此处是桂林古八景中著名的“老人高风”、“桂岭晴岚”两处景点。</h3> <h3>桂湖全景</h3> <h3>把手机横过来看</h3> <h3>榕湖一角</h3> <h3>榕湖、杉湖是桂林城市中心区的两个内湖,东临漓江,西倚桃花江。历史上曾是文人墨客饮酒吟诗所在,城市建设中出土的“曲水流觞”文物,可见当年游览榕杉湖盛况,现仿制安于出土处——正阳路步行街南侧靠近杉湖处。</h3><h3>榕湖、杉湖四周遍布历史遗址、文物古迹,还能依稀窥见抗战时期,在桂林的文化名人的战斗足迹。桂林历史上有名的“杉湖十子”、达官贵人都曾在榕湖、杉湖四周建有私宅、园林及官邸。可谓文物荟萃,历史文化积淀扑面而来。</h3> <h3>把手机横过来看</h3> <h3>日月双塔中的铜塔,灯光从莲花底座开始分层次展开,由浅蓝色、金黄色、淡黄色直到塔顶的乳白色,自然流畅,立体感强。旁边的七层塔,银白色的灯光映照塔身,一金一银,相映生辉。春夏的早晚,朝辉晚霞之下的双塔,出水芙蓉般立于杉湖之中,碧波倒影,佐以傍晚初放的华灯,此景成为摄影发烧友的最爱。</h3> <h3>杉湖</h3> <h3>桃花江到漓江汇和处</h3> <h3>象山</h3> <h3>恨春迟·桂林</h3><h3>鸟语啾啾寻伴侣,春已到,刁草修窝。四处见桃红,翠柳千丝挂,野花站蝶蛾。江水清清山浮影,画彩墨、碧玉微波。喜乐山光水色 ,随处观玩,山花馨水欢歌。</h3> <h3>雾中双塔</h3> <h3>洞仙歌·春雾</h3><h3>青山倒影,看榕杉湖雾。时见轻纱塔腰舞。乘游船、赏景穿雾游观,观不尽,只见船行云路。</h3><h3>岸边人驻足,频举相机,风景收留相机库。试问景如何、不做神仙,长留住、桂林常驻。</h3><h3>水上雾、缥缈似轻纱,景倒影、船浮树云中步。</h3> <h3>清平乐·漓江象山烟雾 </h3><h3>茫茫大雾, </h3><h3>望断江河路。 </h3><h3>远处游船云际露,</h3><h3>水面天边同幕。 </h3><h3>阳春雾漫漓江, </h3><h3>轻舟破雾游航。</h3><h3>最美烟波胜境,</h3><h3>娇颜浩丽风光。</h3> <h3>双塔夜景</h3> <p class="ql-block">古驿桥</p><p class="ql-block">木龙湖漓江出水口闸门外,长62米,宽3米,为钢索吊桥,木板桥面的人行桥,标高154米。</p> <h3>叠彩桥</h3><h3>木龙湖景区内 ,长40.6米,宽6.9米,桥型参照《清明上河图》中桥型设计。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悬链线板拱、单跨。</h3> <h3>木龙桥</h3><h3>中山北路上,长47.5米,宽53米,桥型以法国塞纳河纳夫桥桥型为基础设计,三孔钢筋混凝土连续拱桥,由三座隐形桥组成。</h3> <h3>宝积桥</h3><h3>宝积山西麓,长50米,宽24米,独创中国古代城门与门洞相结合的桥型,传统单拱结构。</h3> <h3>西清桥</h3><h3>老人山东麓,长49米,宽4.3米,桥型参照英国伦敦剑河上的数学桥设计的双拱人行桥。</h3> <h3>宝贤桥</h3><h3>骝马山东侧,长45米,宽12米,桥型参照巴黎塞纳河亚历山大三世桥设计,材料采用花岗岩和汉白玉大理石,整座桥犹如巨大的石雕工艺品。</h3> <h3>观漪桥</h3><h3>解放西路西侧,长115米,宽43.8米,桥型参照意大利佛罗伦萨阿尔诺河上圣三位一体桥设计,采用拱桥的外形,梁桥的结构。</h3> <h3>丽泽桥</h3><h3>翊武路西侧,长120米,宽25.5米,参照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桥型设计,为自锚式柔性钢桁梁悬索桥糅合了斜拉桥、悬索桥的优点。</h3> <h3>把手机横过来看</h3> <h3>榕湖钢桥</h3><h3>榕湖船闸与桃花江汇合处,长30.5米,宽4.3米,为不锈钢-碳钢合金属焊接结构步行桥。桥面中间镶钢化玻璃可透视湖面。</h3> <h3>迎宾桥</h3><h3>榕湖饭店东门,长35.3米,宽6。5米,桥型参照匈牙利布达佩斯过桥,设计仿西方凯旋门和中国古代城门吊桥样式相结合。</h3> <h3>榕溪桥</h3><h3>榕湖北路西侧,长26米,宽9米,参照河北赵县赵州桥桥型设计,为单跨空腹式拱桥,跨径22米。</h3> <h3>古榕桥连接榕湖南路和榕湖北路,横跨榕湖。附近是宋代古城的南门,古南门前有株千年古榕,遮天蔽日。宋时,黄庭坚遭奸党诬陷被贬宜州,路过桂林时,曾泛舟榕湖,系舟于此登岸赏玩。</h3><h3>修建前,这是根本就没有桥,仅是两个通水的涵洞,上面可以走车过人。</h3><h3>设计人员提供了两个方案,一是建玉带桥;二是建十七孔桥。建十七孔桥固然气势非凡,但是,榕湖水面狭窄,比不得北京颐和园。而建设既有中国传统特色又有古典神韵的玉带桥比较合适,与周围古迹景观相得益彰。</h3><h3>道路东西两侧,香樟十分茂盛。在修建桥的过程中,为保护桥四周的8株香樟,施工人员绞尽脑汁,硬是没有伤及一棵树,没有移动一棵树,没有砍伤一棵树,把桥建在了香樟的缝隙之中。</h3><h3>设计单位按原有机动车两车道的路面,将桥型设计为单桥。到实地一看,桥面太宽,憨厚有余,灵气不足。如果收缩桥面,桥窄路宽,很不协调。最后采用分割桥面、双桥并列的方案,形如双胞胎孪生姐妹。每当日出日落,碧波上流线型的桥型,如彩虹卧波,成就了桂林新的一景“古榕双桥”。</h3> <h3>古榕桥</h3><h3>古南门前,长6米,宽17米,按照颐和园玉带桥桥型设计,为双桥并列的人行桥,采用汉白玉石材。</h3> <h3>北斗七星桥</h3><h3>通榕湖湖心岛,长126米,宽2.6米,以天上北斗星形状创意设计,与漓江之东的七星山遥相呼应。</h3> <h3>玻璃桥</h3><h3>榕湖东侧,长22.4米,宽2.64米,桥型如欧式景廊,以实用型玻璃装饰桥身。</h3> <h3>信义桥</h3><h3>信义路上,长57米,宽26米,参照上海卢浦大桥设计,桥两边添加拱圈,V字型桥墩,弧形桥面。</h3> <h3>阳桥</h3><h3>中山中路上</h3><h3>榕杉湖之间,长34米,宽50米,参照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前台伯河的维多利奥·埃马努尔二世桥设计,净跨32米。</h3> <h3>龙隐桥</h3><h3>龙隐岩东侧,小东江上,长73.2米,宽35米,以美国晚桥桥型设计取意方案设计。</h3> <h3>解放桥位于城市中心段,站在桥上,西侧是桂林城市中心独秀峰王城景区,东侧是七星景区,北望虞山、叠彩山、伏波山依次而列,南边近处是郁郁葱葱的訾洲和“神象饮水”,远处是塔山、穿山。桂林古八景“东渡春澜”、“訾洲烟雨”就是这里,解放桥就是一座观景平台。</h3><h3>解放桥旧桥是五十年代修建,几度沧桑,桥面破裂,桥墩损坏,成为危桥,警方不得不严加管理,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h3><h3>重建的解放桥桥型是通过公开招标,从40多座桥型中选出。</h3><h3>新解放桥桥长284米,桥宽45米,设计双向6车道,是旧桥的3倍。桥上设计有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和宽阔的人行道。解放桥设计合理,结构对称,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市民和游客可以在人行道上任意的观赏美景、拍照留念,成为名符其实的观景平台。</h3> <h3>解放桥</h3><h3>解放东路东侧,长284米,宽45米,桥型设计采用五跨空腹箱型连拱造型,预应力钢筋砼箱型梁T构结构。</h3> <h3>文昌桥</h3><h3>象鼻山东麓,长49米,宽32.5米,仿法国塞纳河上纳夫桥型,为无腹板拱桥。净跨25米,桥宽比桥北侧的文明路宽6.5米。</h3> <h3>文昌桥位于桃花江上,连接文明路与民主路,周围文物古迹和景观密布。站在桥上,东边是桂林城徽象鼻山,象鼻山下是太平天国北上进攻桂林城的指挥处遗址。桥南万寿巷是南北朝所建开元寺遗址,鉴真和尚曾于此讲法并第六次东渡日本,明朝重建的舍利塔至今保存完好。桥的北端,是桂系军阀、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官邸。</h3><h3>1998年12月18日,建设者拆除旧桥,开始重建。重建的文昌桥为无腹板拱桥,仿法国塞纳河上纳夫桥桥型。新桥净跨25米,桥长49米,桥宽32.5米,比文明路还宽6.5米,是桂林市仅有的比路还宽的桥。桥的底部制作了象鼻山传奇、鉴真和尚说法、文昌桥和桃花江传说等经典民间故事的浮雕。文昌桥宽阔典雅,满足了桃花江两岸交通需要,成为周围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了文化内涵,实现了建设者的初衷。</h3> <h3>桂林自南北朝至今,文人墨客为桂林的自然山水所倾倒,写下了大量的诗词赞美桂林,摩刻于桂林的岩洞之中,山石之下,形成了桂林源远流长的石刻文化。</h3><h3> 南宋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桂林举行乡试大比,时任广西提点刑狱兼权府事的王正功,相当于现在省检察院检察长,为送11位中举学子赴京应试,举行鹿鸣宴时,为了勉励桂林学子,即兴赋诗两首,并刻于独秀峰下,后被文物工作者无意发现。</h3><h3>“百嶂千峰古桂州,向来人物固难俦。 </h3><h3>峨冠共应贤能诏,策足谁非道艺流。</h3><h3> 经济才猷期远器,纵横礼乐对前旒。</h3><h3> 三君八俊具乡秀,稳步天津最上头。” </h3><h3>“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h3><h3> 时期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h3><h3>九关户保看勍敌,万里鲲鹏伫剧谈。 </h3><h3>老眼摩挲顿增爽,诸群端是斗之南。”</h3><h3>此诗流传800多年,成为千古绝唱。现刻石于桂林中心广场东北角。</h3><h3>桂林两江四湖工程指挥部为了传递桂林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延续桂林的历史文脉,彰显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特意在榕杉湖周边,邀请桂林当代书法名家,书写古代文人山水诗词37首,刻于巨石之上,立于榕杉湖周边,供游人欣赏诵读。</h3> <h3>两江四湖全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