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芬芳浸润心田,一次讲座指点迷津——记仙下中心小学“阅读与习作讲座”

静默如初

<h3>  春风驾着五彩祥云姗姗而来,浑身散发着缕缕沁人的清香。她化作娇嫩的草芽,从坚实的大地中钻了出来;她化作北归的大雁,从遥远的天际飞了回来;她化作姑娘身上薄如蝉翼的丝巾,从熙攘的人群中款款走来。今天我们将亲身感爱这沁人心脾的春风细雨——郭张两位大师的讲座。</h3> 千呼万唤始出来 <h3>  “阅读与习作讲座”活动在曾校长的引领下拉开了序幕,这次中心教研活动是由城里来我校支教的两位骨干教师进行阅读与习作的讲座。</h3> 春风吹暖心 <h3>  首先出场的是美丽知性的的郭丽萍老师,她给我们带来的讲座是“语文考试作答解析”,她根据试卷的题型向全乡听讲座的语文老师传金送宝,解答困惑。</h3> <h3>  经验丰富的她分别从这几方面向我们娓娓道来。</h3> <h1><ul><li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 color="#167efb" style=""><i>一、积累星空</i></font></b></li></ul></h1> <h1><ul><li><i><font color="#167efb"><b>二、口语交际</b></font></i><br></li></ul></h1> <h1><ul><li><i><font color="#167efb"><b>三、阅读解答方法和技巧</b></font></i><br></li></ul></h1> <h3>  她不仅教会了我们解答阅读的基本步骤,还通过具体的事例介绍了了解文章大意的方法,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给文章加标题的方法,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文章的写作顺序,标点符号的作用等方面的作答技巧。</h3> <h3>  现场的每一个教师都用心地听着,细心地记着,生怕落听一个环节。如此实用的技巧,我们得用到行动当中,让我们的每一位学生也能如沐春风。教师们不时地发出啧啧地称赞,“郭老师太棒了!”</h3> 润人细无声 <h3>  如果说郭老师的阅读讲座是一阵温暖人心的春风,那么张老师的习作讲座就是一场催人奋进的春雨。</h3> <h3>  端庄睿智的张春娣老师侃侃说道:习作教学是老大难,一说到习作,老师怕,学生更怕!其实走对了道,入对了门,习作也并不可怕!</h3> <h3>  曹文轩强调“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是弓和箭的关系”。他说,离开阅读谈写作,基本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话题。阅读是写作的一个前提,写作是阅读的一个结果。要把箭射出去得有弓,要把箭射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这把弓得很强劲。箭能不能射出去、能射多远,弓的强劲、积蓄的力量非常重要。只有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的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h3><h3> 很多人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讲,其实主要是因为缺乏阅读,缺乏积累,没有锻炼出发现写作素材的“眼力”。</h3><h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大量的阅读,才会有高品质的写作。阅读就像是一把弓,写作是一支箭,要有弓才能射出箭,然后想要射得远,就需要拉满弓,也就是蓄力,阅读就是为写作蓄力。</h3> <h3>  难怪张老师说“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h3> <h3>  要想把习作写好,就得先积累。厚积薄发呀。</h3> <h3>  张老师通过具体的教材教学案例教会我们如何依托文本,替词拓词,积累运用;依托文本,连句成段,布局谋篇。</h3> <h3>  张老师就像一个知识百宝箱,一会儿拿出教本随机出示《晏子使楚》中的一段话让我们替词拓词,如积累人多的四字词,从而达到积累之效,再教会我们如何应用到习作之中;一会儿拿出曾经设计的教学过程,教会我们如何连句成段;一会出示一张其他老师设计的作业单,教会我们如何挖掘空白;一会儿又出示一份学生的续写作文,教会我们如何利用教本进行拓展续写……张老师,我们钦佩您的认真负责及应变能力!</h3> <h3>  她详细描述了指导学生写好《罗田岩》的过程,真是你付出的多,收获并不会少。</h3> <h3>  她还告诫我们,在教学中,依托文本,准确把握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巧妙迁移,坚持不懈,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学生习作能力定能得到提高。</h3><h3> 哇,这就是“他山之后,可以攻玉”!听完之后令我们如梦初醒!</h3> <h3>  只要学生做到“六多”,就一定能写好作文!只有教师做到“六勤”,就不愁教不会学生习作!多精妙的方法呀,你若拥有,那就是一笔财富。</h3> <h3>  教会学生如何给文章取题目也很重要,张老师最会还不忘教会我们这个。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哟!</h3> 倾听勤记载满归 <h3> 一字一句总关情!您们播洒雨露,我们收获芬芳。教学路上,我们以您们为榜样,努力去浇灌每一棵娇嫩的幼苗。</h3>

习作

阅读

讲座

写作

我们

教会

张老师

文章

学生

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