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章修改的体会

邓明

<p style="text-align: right;">🔺《古交山的春天》1972.4.17日手稿</h3>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历来的文论中,讲写文章要比讲修改文章多,可能都遵循这种思路:学会写自然就会修改,讲如何修改,就是讲如何正确地写。我觉得这只是从写作的一面讲,还应该从修改的一面讲。甚至觉得,不仅应该有“写作学”,而且还应该有“修改学”。可算“写作学”的分支,单列科目研究。至于其内容究竟包括什么,想的还不成熟,只是觉得内容不少,有待今后慢慢思考吧,先说想到的。</p><p class="ql-block">一、要清楚“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改无止境”、“修改是文章的二度创作”等等理念</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修改是文章的二度创作”是我的认识,不知道是否有人也提出过。所谓“二度创作”,就是修改可能还要动大手术,就是小改动,许多也是精要之处。真正一气呵成的好文章极少极少,许多文章大家也概莫能外。大文豪的手稿之所以有价值,就是体现了他们修改时的思维过程。同是一篇文章,毛坯与精品,两相比较判若“两人”,不在一个平台之上。所以文章修改的“二度创作”,其重要性,不亚于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其他文艺形式的“二度创作”。 写文章多了,这种体会越加深刻。</p><p class="ql-block">二、修改是自省与他省的结合</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自省就是自我批评,自我审视,同创作一样,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他省就是他人的批评,对他人批评的审视,同创作一样,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修改需要自省,更需要他省,两者作用相结合,最终是自省起决定作用。</p><p class="ql-block">三、修改的首要问题是谦虚</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每个人劳心费神写出的文章,自爱有加实属自然,特别是写到一定水平时更是如此,此时最难进行自省和接受他省。批评别人易,接受别人批评难,自我批评就更难。此时就要保持“文章改无止境”的意识,就要谦虚有加。批评是任何人都具有的一种权力,与他的身份、学历、能力、水平无关。俗话说会写的不如会读的、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会演的不如会看的,很有道理。能听到批评的声音是幸事,能听进批评的意见是智慧。</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记得2012年天津知青网文友会后庄里人说过,听别人批评只不过脸红一下就过去了,走错了也说让人批评是需要有些胆量的。那次文友会后糊涂老太、风韵生秋、龙腾虎跃等提出了“向我开炮”,应者如云。这些至今记忆犹新。应该说那次文友会在天知网《文学原创》掀起了文学批评的第一次浪潮,可算是天津知青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现在沙海归舟、快乐东旗、初级等版主搭建天知网文学爱好者QQ群,开展文学批评,又得到众文友热烈地响应,真是个好现象,能否算是第二次浪潮呢?</p><p class="ql-block">四、关于修改的心理学</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上升到心理学层面看似有点拽,实则然也。第三点实质上就涉及到心理学。对待批评的正确态度,当然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这里说心理学,是想说对批评者与作者双方来说,除了如文豹所说要遵循文学批评原则原理外,还要懂心理学,即批评者要读懂作者的写作心理;作者也要读懂批评者的心理。这里主要谈后者。批评者指出的大多为共性的问题,但也有个性的问题,多从个人角度出发。故批评者越多,既有越全面的优点,也有越杂乱的缺点。作者既要从写作学的角度、也要从批评者的心理角度分析区别,即弄清楚为什么有这种意见。批评的角度和内容,与批评者的身份、学历、能力、水平有关。分析的越准,文章修改的就越好。</p><p class="ql-block">五、举自己的几个例子说明</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1.市老年人大学写作班老师的修改意见。老师是天津的散文作家,名校科班出身,出版过多部散文集。散文写的很是精道。我退休后恶补文学写作的基础知识得益于这位老师。他对学员文章的批改也是逐字逐句,非常认真,许多意见令人受益匪浅。但有些意见我没有采纳,主要是老师的风格是经院派的,与我的写作风格不符。</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2.太原一位老同学的修改意见。他是老高三,在一个重点中学里教数学,但文学功底不浅。我们同是铁建战友、工厂工友。他看文章也很细致认真,印象最深的是在我《求学路趣记》一文中,他居然对照天津市地图核对出我的求学路线找不到柳州路(他用的老地图没有标柳州路名),这种较真及严谨的劲头使我大为感动。他的批评多在写作的基础方面,如词汇、句式、语法、修辞等等,涉及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的不多。他指出的问题说明我的写作基本功不扎实。有些词句的意见我没有接受,是因为尽管这些词句不错,也可行,却是他而不是我的写作风格。但他的“多用短句式”、“长短句式搭配”、“句式简单明了”、“行文通俗易懂”等意见都极好,我至今都在注意。</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3.糊涂老太的修改意见。a.糊涂缩写过我的《天鹅湖畅想》。她的缩写我最为认可,主要部分都保留了,去掉的部分没有伤筋动骨。她认为文章不够精炼,我也觉得可能存在这个问题,主要是想表达思考过程和细节,所以我说若要收进我个人文集时还要保留原状。过去几年了,现在再看文章,看出了一些毛病,糊涂的意见,还有老年大学老师对此篇的意见,肯定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再作考虑。b.对我的《血色草原的追思—2012年夏内蒙纪行》,她提出的主要意见是分章《悲咽的马头琴》后紧接《水泡子》,悲后即喜难以让人接受。这的确是个问题,写时也考虑过,未作细想。因对《水泡子》难以割舍,所以只对个别情感词做了降调处理,收进个人文集时是否保留这一分章待定。c.对我2013年2月发的《笃定好》“好了歌体”诗,她提出了起承转合问题,涉及到“转”的概念。我虽然自以为没错,但促进了我对此概念的的关注,查了不少资料,复习了基础知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4.老鬼的修改意见。老鬼认为《血色草原的追思—2012年夏内蒙纪行》初稿旁枝末节太多,影响可读性。后来砍掉了不少内容,文章显得精炼了。写这类纪实文学,由于情感爆发,容易一写很多很杂,如何取舍确实应该注意。</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5.北京一位老同学的修改意见。他不爱写文章。但对我的《再爬鹫峰》提了一条很好的意见,即参加聚会的时间描述太绕口,老同学懂,其他人不易看明白。修改后立马顺畅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6.在市老年人大学交流时,也有些文友提出过其他意见,甚至包括标点符号的意见,如文章用句号过多,促使我认真复习标点符号知识,现在修改文章时也审视标点符号。</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7.关于替写与修改的关系。对用原作者的素材重写一篇文章的做法,应该说已脱离修改的范畴,属于推倒重来,另起炉灶了。对于文学写作,我极不赞成这种做法,一不利于原作者的提高,二没有了原作者的味道。除非原作者出于比较的目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8.关于敏感话题。写纪实文学,难免碰到此类问题。我的写作思路是,从文化、学术角度入手,进行历史思考和文学创作。不进行和不回应非文化、学术的批评。相互交流,和为贵。</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9.天知网《文学原创》是文友交流的好园地。来这里三年多,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维,收获颇丰。期待文友对我的文章的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10.归纳要点:a.自己对无论批评自己还是别人文章的意见,都能够认真对待和思考,做到取长补短,并因此受益良多。可以这么说,没有他人的批评就不会有自己文章的进步,这一点我是尝到甜头的;b.即便他人的意见不合适,也有“加勉”和“警示”之效,引起自己的注意。现在修改文章时,除了用创作规则审视,也会用各种批评意见审视;c.学会弄懂他人意见的视角,最好读懂批评者的批评心理,这将有助于理解批评意见,做出正确的选择;d.批评者与作者应该有良好的交流。</p><p class="ql-block">六、关于文章修改的科技手段问题</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1.网络大大拓展了人们的交流空间。文章挂到网上,既便于自己的审视,也便于听到他人的批评,自己能够随时修改。</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2.办公系统提高了我们文字处理的效能。我们都使用Word进行文章写作,但在修改文章时,其中的“批注”、“修订”、“更改”等功能用的都不多。对自己的文章,如果没有特别要求,可以不用,但在评论别人文章时,这些功能会更加明确地表达你的意见。我们目前采用的QQ群聊天方式交流也实用,可以两种方式结合进行。</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以上所谈文友们都会有不同认识和体会,我个人尤其对第四点颇有体会。但对这些思考的并不成熟,还很粗糙,概念也未必准确,未形成系统认识。写完这篇体会,在写作学和文学批评的书籍中找到一些关于修改的专门论述,有待进一步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此文2015年首发于天津知青网文学原创版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