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曙光小学历史的痕迹

平沙卓歇(王桂臣)

<h3>北京曙光小学,曾经是北京军区的69军和65军合属承办的军队子弟学校。</h3><h3>曙光小学是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它不仅是历史上汇集了解放军第8军,第10军,第36军,第37军,第65军和69军等众多军史延续的野战部队子弟,特别还有“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中国现代军史经典。父一辈,子一辈,从血海撕杀的抗日战场,到浴血奋战的朝鲜战场,到现在和平共建幸福美满生活的艰辛壮丽,无不具有无数的话题。在相关人员的经历中有着丰富的内容,浓重的色彩,记录书写和保留它的历史,是亲身经历者的意愿与责任。<br></h3><h3>曙光小学的前身是绥光小学。是董其武将军率领绥远起义部队整编的解放军第23兵团,在入朝作战前,为解决将士子弟学习生活问题,经华北军区批准成立的,它当年还附带有绥光幼儿园。</h3> <h3>这所绥光小学的诞生,也是与当年绥远省军区司令员傅作义将军息息相关的。</h3> <h3>傅将军有着强烈的教育救国荣国的愿望,抗战前期就将其赴之行动。</h3> <h3>傅将军一直将部队办学校作为军队建设的重要环节,从抗日战争开始,由宁夏黄渠桥建立第八战区傅副长官部奋斗小学,随着傅部成长壮大,辖地的不断东进,由偏师一隅最后入驻古都北平,奋斗学校也逐步发展到陕坝,归绥(呼和浩特二中),张家口,最后随傅部入驻北平,又建立奋斗小学,这是不断洒种的过程,一脉相承,连接有续的结果,完成了部队子弟的教学建设。</h3> <h3>总结并形成一整套科学严格的办学经验方法。</h3> <p class="ql-block">1949年1月傅作义将军在北京和平起义,化干戈为玉帛,铸剑为犁,保留了北京皇城的文化根基,延续了中华民族的元气,免除了二百多万北平民众军人的生灵涂炭,为和平解决民族内战,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开创了历史新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北平起义后,刚刚创刊的人民日报在2月1日刊登了毛泽东亲手捉笔,以林,罗名义给傅作义的信函。这封在傅部军队已经出城,傅作义根本不知晓的公开信,令傅作义十分气恼。经四野司令员林彪提议,连同华北野司令员聂荣臻一起,在北京国际饭店宴请傅作义一行。这张为消除隔膜,进一步合作的聚餐后照片,是多么具有历史感啊!随着以后傅作义去西柏坡访问毛泽东,双方终于从战场上的清清楚楚,走到了姑舅相亲的道路上来。</p><p class="ql-block">(白发漁樵提供照片)</p> <p class="ql-block">绥远省是傅作义将军长期经营的地区,从1930年担任省主席,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移交给得力干将董其武。</p> <h3>(董其武将军在和平协议书上签字)</h3><h3>1949年9月19日中华民国绥远省主席董其武率领正规军和非正规军16个师6万余人,在傅作义长官北平起义召唤影响下,顺应当时的历史潮流,完成了毛泽东主席提出以“绥远方式”解决绥远问题的光荣起义。</h3> <h3>从裴周玉将军的回忆录可以追溯历史,为迎接绥远董其武部起义,1949年5月解放军第8军和绥蒙军区合并为绥远省军区,到1949年9.19起义后,又与原绥远起义部队重新整编成华北军区绥远军区。</h3> <h3>绥远起义部队与与华北军区的绥远军区部队,在1950年2月以后,加上从华北军区各地抽调的2000余名军队政工干部,全面入驻整合起义部队,建立了各级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工作机关,重新组编为野战军的解放军36军,37军,以及绥远省的一些地方部队。到4月底成功完成了向解放军的圆满过渡。</h3> <h3>图表是当年整编后绥远军区的领导人员编制情况。</h3><h3>从中可以看出当年党中央是十分重视绥远军区的建设。所有的领导层干部,都是当年北平起义和绥远起义的风云人物。</h3><h3>1950年12月底野战部队调动出绥远省,在河北组建解放军23兵团入朝作战后,绥远军区并入内蒙古军区,随着绥远省的撤销,完成了其历史使命。</h3><h3>司令员傅作义随之转业,调入中央水利电力部担任部长。</h3> <p class="ql-block">在整编过程中,第36,37军在绥远河套地区进行了大生产运动,完成了解放军化的改造过程。</p> <h3>绥远军区野战部队出发前后,到达河北的军,师编制情况。</h3> <h3>绥远起义部队于1950年底,受命入朝作战,部队随即移兵河北景县整训,整编成立解放军23兵团。部队家属组成家属队随军行动,随之孩子们的教育就形成了问题。</h3><h3>其部队的子女急需入学安置,经华北军区决定,在北京建立绥光小学和幼儿园。</h3><h3>兵团司令董其武将军在回忆录中,对绥光小学建设资金的来源著有详细说明。</h3> <h3>当年,这可是一笔巨款啊!</h3><h3>北京当时的住房很是便宜,像老舍用800元的稿费就买了一套四合院!</h3><h3>说到这笔资金的来历与其历史使命,有一个很长很复杂的故事。</h3><h3>傅作义将军最恨贪污腐化,一直认为军人不能有钱,有钱就怕死。尤其是在太原保卫战中,副军长曾延毅临阵逃脱,更使他坚信了这一点。他成立了奋斗基金,将所部各种来源的资金集中在一起,为傅部的军人做了很多实事。由于傅作义将军善于经济经营管理,投资了很多实业和公益事业,解决了很多傅部残复军人的生活问题。例如天津的灯塔油漆厂,奋斗中学,小学等等。起义后这笔上千万元的奋斗基金,清清楚楚陆续投入各种支出和抗美援朝募捐300万元等项目,最后党中央指定通过4人共同管理,做到公私分明,清清楚楚。在他逝世后完全捐献归属了国家。</h3> <h3>(解放军23兵团驻京办事处人员合影。图中右边抱小孩者就是兵团代政委裴周玉将军的爱人林青。办事处就设在奋斗小学的西铁匠胡同。)</h3><h3>作为绥远省军政委员会主席兼绥远军区司令员傅作义,和23兵团司令董其武积极想办法解决,通过华北军区研究决定在北京成立绥光小学和幼儿园。征购万寿寺义地近百亩建立校舍,进行绥光幼儿园和绥光小学基建工程,并将1952年5月5日作为学校的成立时间。</h3><h3>兵团驻京办事处主要负责绥光小学的设施建设,并与北京奋斗小学合作,解决入朝干部子女的临时代受教育的问题。</h3><h3>在建校期间,很多各级学生由北京奋斗小学代为教学管理。校舍初步建成后,绥光幼儿园开始先期招生,以后陆续才将小学生们集体转到建成的绥光小学。原来被家长寄托在各地的学生,也陆续汇集到绥光小学。</h3> <h3>绥远起义部队到达河北衡水地区后,兵团机关驻景县龙华镇,部队分驻周围地区。1951年1月11日,在龙华镇召开了解放军23兵团成立大会。 经过改编随即改番为志愿军23兵团。</h3><h3>9月7日,36军的先头部队已到达安东市附近的长甸口入朝。</h3> <h3>1951年9月9日,部队从长甸鸭绿江水下浮桥陆续过江,经过多日昼伏夜行,9月15日全部到达目的地。执行修建机场和后方警戒任务。</h3><h3>按照任务,部队以兵团部和两个军部为三个大单位,将12个团平均配属三个工区,分别负责修建三个机场。 价川郡院里:第36军军直和106师319团; 【10.18挨炸,11.4完工】 龟城郡南市:第37军军直和110师325团; 【10.22挨炸,10.22完工】 泰川郡泰川:兵团部107师(欠一个团)和109师(欠一个团) 【10.22挨炸,10.29完工】 完成机场兴建后,遵照彭德怀总司令指示,兵团组织军事干部,由兵团副参谋长袁庆荣、副军长冯梓率领20多位团长,到东海岸前线的63军、47军参观学习,战地考察20余天。 23兵团担负的修建任务于1951年11月4日竣工,圆满完成修建任务,并于当月底开始光荣回国。<br></h3> <h3>(父亲王和卿遗留的朝鲜战争纪念品)</h3><h3>志愿军23兵团于12月11日回到祖国,兵团司令部驻扎在河北保定地区定县尧房头村,部队进行了“三反”运动、缩编和军事训练。</h3><h3>武装部队仅留用107师和110师合编的1个国防重装师,辖隶5个团,用107师番号,由兵团直辖。中央军委又将有“刘邓大军第一师”之美誉的原二野10军之28师,拨归调至华北军区23兵团建制。</h3><h3>当年苏联共帮助中国解放军组建了60个机械化重装师,第28师同样编为国防重装师,辖隶3个步兵团,坦克,榴炮各1团。</h3><h3>1952年12月23日,华北军区根据中央军委12月15日的批复意见,下达队字第779号命令:根据部队今后正规化建设的需要,决定撤销第23兵团番号,改为第69军番号,下辖第28和107师,是解放军中的特殊编制。</h3><h3>接着部队准备第二次入朝作战,团以上各级军事部队领导相机入朝,熟悉接手第66军作战防御阵地。</h3><h3>由于停战协议突然签订,69军奉命驻扎河北省省会保定市。</h3><h3>23兵团缩编为69军。部队组成人员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起义人员大量退出。史料记载:抗美援朝三反运动后,23兵团尚有起义干部910人,整编成69军后只剩393人。到1956年8月,69军只有起义干部71人,其中起义吋为少校以上者18人。到59年5月留在69军的起义军官仅剩18人。事实上原来解放军系统的军人已经成为部队主体人员。</h3> <h3>(这是一封网上传播的部分文稿,是傅作义的秘书在文革中给相关组织的信函)</h3><h3>从中除了可以看到傅作义对部下的怜悯呵护,也看到当年起义人员的艰难处境。由于当年斗争形势的错综复杂,阶级斗争路线的贯彻执行,极左政策客观上对执行和平协议的偏颇,对起义人员存在造成一定范围的伤害,一直到了拨乱反正年代,终于得到了平反修正。这个历史的教训应该反思记取。✊</h3> <h3>整编的69军。 军长董其武, 政委裴周玉。副政委曾威。第一副军长张世轸,第二副军长马卫华,参谋长马卫华兼,炮兵副军长方志中,后勤副军长李振智,政治主任王黎生。副参谋长袁庆荣。 军直辖:炮兵训练大队(后为炮训团)。工兵、通讯等2个营。警卫、防化、侦察、运输、炮兵等5个连。 107师师长冯 梓,政委白正刚,后张宗文、副师长刘吉甫,段吉祥,参谋长曹西康。副参谋长化博之,干管部部长笵世承。<br></h3><h3>1952.4军委令原二野10军28师归隶69军建制。该部52.5.7达到保定69军防区集结,编入69军。 28师师长陈中民,政委于笑虹。副师长卢彦山,参谋长王一,政治主任高世平。<br></h3> <h3>第10军28师在四川的编制。</h3> <h3>(第10军28师在四川宜宾时期的幼儿园)</h3><h3>第28师由四川到达河北,完成第69军的部队合编。该部的幼儿园完整归入北京绥光幼儿园,彻底完成历史的一页。</h3> <h3>凭借回忆绘制的绥光小学的简易平面图。</h3><h3>北面是封闭管理的绥光幼儿园。</h3><h3>南部为绥光小学。</h3><h3>学校西边的猪舍地区,是学校的养殖基地,充分利用学生们的有机肥料。😂😃</h3> <h3>绥光小学随之由69军接收管理,纳入军队管理系统。</h3><h3>校长是由解放军现役军人出任,任命调动比较频繁。记得有钟校长,谢庠奇校长,张寿益校长,田志一校长,马学俭校长等,六十年代初又配备了现役政治委员赵冠军中校。</h3><h3>副校长杨奇峰长期在傅部工作,担任董其武部的副官处处长,擅长事务管理。后期担任校长职位。</h3><h3>教导主任罗吉照是抗日战争中第12战区(原第8战区傅副长官部)的四大才子之一,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他原官阶是文阶简二,相当于军阶上校团级干部。</h3><h3>各年级老师靳芳,郭素琴,麦永娴,秦德芳等,都是从23兵团女生大队速成学校培养,调动到绥光小学当老师的。傅作义将军的侄子夫人,就是培训她们的老师。😊这些老师,阿姨多是从朝鲜战场归来的英雄。👍👏</h3><h3>以后师范学校毕业的老师们,陆续充实到学校教学队伍。</h3><h3>学校的后勤机构人员配置完全依照军队编制。开始还有马役大车班,是运用马匹搞运输。后来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提高,陆续配置了大轿车,洗衣机等后勤服务装备。</h3> <h3>学校前期的校长领导在刚刚建成的校园里。</h3><h3>前面是:谢庠奇校长,杨奇峰(右)校长,王习恒(左)所长。</h3> <h3>学校卫生所是由朝鲜归来的军人组成,规模就如同医院,设备人员完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医生护士多是经历过战场,或者医务院校的毕业生,技术精湛。</h3><h3>副所长刘焕然,是中国协和医学院毕业生,参加过抗日战争,是倍受军队官兵爱戴的军医,为人谦和,医术精湛!👍👏✊</h3> <h3>所长王习恒是抗日战争的老医务军官。今年96岁。</h3> <h3>第一届毕业生。</h3><h3>学校完全是部队军事化管理。照片看出刚刚起步的学校,毕业学生好像没有管理学校的军人领导老师多。</h3><h3>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军队人员子弟,起义人员的子弟开始很多,以后因为部队整编,军人复原转业等原因逐步减少。</h3><h3>叙如傅作义将军的侄孙傅苏弟姐弟3人(其侄一直在69军服役到离休),董其武将军的孩子们,以及众多起义的国民革命军将军:张世珍,冯梓,王建业,温汉民,卫景林,樊折桂,赵晓峰,段吉祥等子女,还有现在网上热议的中共特别地下党员,兵团办公室主任阎又文的子女。同时也有很多解放军将军的子女,像裴周玉,索立波,边章武,曾威,李中民,杨森等的子女也在绥光小学读书,由于部队成分的不断变化,后者老解放军子弟逐步壮大成为学生的主流成员。</h3> <h3>(学校王璧军医的转业证明)</h3><h3>由于军队简编改革,大量的军人退伍,尤其是女军人,我们学校的老师首当其冲,在编军人全部退伍。</h3> <p class="ql-block">这里首先感谢曙光小学的校友,她们转发的照片补充学校的历史!</p><p class="ql-block">这些是从朝鲜战场上的光荣战士,他们刚刚拍掉战火烟土,就加入学校的建设中来,为学生的教学生活鞠躬尽瘁!</p> <p class="ql-block">英雄战士组成学校的教职篮球队🏀。</p> <p class="ql-block">教职员工排球队。全是熟悉的老师阿姨叔叔的身影,他们完全继承了军队的光荣传统!</p> <h3><font color="#010101">到第三届毕业生毕业时,就感觉到现役军人已经连续退出学校管理了。</font></h3> <h3>学生统一的冬装。</h3><h3>1956年以前军队实行供给制,所以孩子们都享受了部队战士待遇。吃穿用全部都是统一供给。吃住一起,服装统一。幼儿园儿童得到精心照料,小学的学生还发放一定的零用钱。部队工资改革执行薪金制度后,逐渐发生改变。</h3><h3>初小学生的生活,有阿姨们管理照顾。高小学生自己负责管理。</h3> <h3>统一的夏装。</h3><h3>幸福的童年生活!</h3> <h3>我们在一起排队打疫苗预防针。这个摆拍太有意思了。</h3> <h3>女军医王璧和阿姨同事们,无微不至地治疗照顾我们学生。</h3> <h3>校长张寿益(中间)和阿姨们与孩子们欢乐游戏。</h3> <h3>孩子们在阿姨们的调教下表演小节目。</h3> <h3>靳芳老师,天津名牌学校耀华高中毕业的高材生,现在知道是台湾知名女作家罗兰的胞妹。当年积极入伍参加抗美援朝。她学识渊博,诲人不倦,温存善良,一视同仁,尽心呵护,体贴入微,像妈妈一样!👍😊我们家的全部孩子都得益过她的教诲。——师恩永誌。🙏🙏🙏</h3> <h3>苏仲华老师,北京正规师范学校毕业,最早投身曙光小学的正规科班老师,天才级别的人物,无所不能,无不通晓!是学校教学的顶梁柱。👍👍👍</h3> <h3>李玉峰老师,是第一批来学校的师范优秀毕业生。他健美帅气,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不通晓,运动场上更是令我们倾慕的健儿!体操吊环单双杠,还有把那燃烧的棒铃挥舞的眼花缭乱,常常是学校晚会的压轴戏!👍👋</h3> <h3>李玉峰的夫人李桂兰老师,也是我们尊敬的长者!她是从张家口军人子弟学校转入我们学校的,是业务尖子。现在他们虽然已是耄耋之年,看到他们相扶相敬,相濡以沫,互敬互爱真是让我们由衷的羡慕感动。真诚地祝福他们!</h3> <h3>靳芳老师与同事们在学校桃园葡萄架前合影。</h3> <h3>麦永娴老师和郭素琴老师在大食堂前拍照。那扇大镜子端正过多少届学生的衣容仪表!</h3> <h3>麦老师弹奏风琴,李祥冥老师演唱。</h3><h3>康艺老师是后来65军文工团调到学校的,他高大帅猛,真正的美男子。他和麦老师的男女二重唱,那真是超群顶级的!《歌唱二郎山》《井冈山颂》让我终身不忘。</h3> <h3>苏仲华老师,罗吉照主任,卫生所王习恒所长。和57届的学长们在植物园卧佛寺。</h3> <h3>57届学生们在樱桃沟合影留念。当年的孩子们吃苦耐劳精神真强!</h3> <h3>1958年经北京军区决定,张家口驻军的65军子弟从太原育英小学转学北京绥光小学。由于改成65军和69军一起办学,学校则更名为曙光小学。因为小学生们骤然增多,就将更名的曙光幼儿园迁往了保定,曙光小学成为独立完整的军人子弟学校。</h3><h3>第65军是解放军有优良传统的优秀军队,这支华北野战军的主力部队,与起义的69军有着难以割舍的命运连接,姑舅亲,连着筋。</h3><h3>一直到现在,这支英雄部队,依然保留在中国解放军的序列中。</h3> <h3>1965年曙光小学在依照中央军委命令,将军队学校归属地方。这张照片记述了非常多的历史信息,从照片中的题头,到人员的衣着穿戴。特别是学校政委赵冠军,完全是取消军衔前的装束,太难得一见了。</h3><h3>照片前排右一,卫生所长齐化焦,右二政治协理员崔金华,右三政委赵冠军,右四杨奇峰校长,右五张寿益校长,左二政治处赵志州主任。其他如:刘焕然所长,罗吉照主任,郭素琴老师,苏中华老师等。</h3> <h3>(罗吉兆主任和第二届毕业生,傅作义将军的姪孙女傅达玲在1986年的合影。)</h3><h3>照片也说明了一段历史,学校曾经改成曙光中学。以后这所中学又过度成为北京信息专业学校。现在它又变身成为北京理工大学附中的东校院区。</h3> <p class="ql-block">现在看到的照片景象,就是过去的曙光小学。</p><p class="ql-block">站着拍照的地方,这座步行跨道桥也在过去学校的范围之内。那座面对的广源大厦,占据了学校操场的很大的面积。原来的学校校门和校务处,都已经被扩建的紫竹立交桥占据。</p><p class="ql-block">特别需要表述的是,这个学校的操场仍然还有过去的操场的影子,在冥冥之中牵手相接。</p><p class="ql-block">照片中正面的那座四层小灰楼,是刚刚重新修葺的理工学院附中东校。这座小楼里就有我们过去的大礼堂,它内部的折椅等演出设备,比当年社会上的公共演艺场地都棒。现在被建筑师以它为基础重新改建为教学楼利用。</p><p class="ql-block">大礼堂为曙光小学保留了最后一点骨血。👏👍✊</p> <p class="ql-block">部队为学校建设的大礼堂,设备齐全完善,在北京的小学中也是凤毛麟角!</p><p class="ql-block">现在它被重新利用,成为北京理工大学附中的阶梯教学设施,这一点曙光小学的骨血,寄托我们美好的思念!</p> <h3>这是官园虫鸟市场的大门入口。它是在学校操场下面修建的地下大商城。这座被反复重新利用的地下商城,现在是从官园搬迁来的虫鸟市场。</h3><h3>那几个民俗人物塑像,就立在学校操场跑道旁边那条松柏防风带上。抚摸苍老的柏树干,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h3> <p class="ql-block">站在步行桥上向南看,正面小环岛上的那几棵翠柏,应该就是过去学校大门儿庭院中的那几棵柏树。它们仍然在孤零零的小岛上傲然挺立,坚定无言地站在西三环的大道旁,它昭示给人们,这里曾经留下无数难忘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