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跟党走,沂蒙精神驻我心———记沂蒙革命纪念馆宣讲团走进杏园

开幕kaimu

<h3>  2019年4月26日,临沂杏园小学特邀沂蒙革命纪念馆红色故事宣讲团来到杏坛,为一年级师生开展了“不忘初心跟党走·沂蒙精神驻我心”主题宣讲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场振奋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宣讲活动在全场庄严、嘹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h3> <h3>  </h3> <h3>  </h3> <h3>  首先,刘国栋叔叔用亲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为孩子们讲述沂蒙这片热土的辉煌历史,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明德英、拥军模范王步荣、舍子拥军方兰亭、宁死不屈的吕宝兰、永远的新娘李凤兰……他们就是沂蒙精神最好的诠释。孩子们或许不能全部记住他们的名字,但是身为沂蒙儿女, 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深深烙印在他们的心中。</h3> <h3>  接着乔正雅阿姨为大家讲述陈若克烈士的革命事迹。1941年11月,日寇纠集5万兵力,对沂蒙山区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怀着身孕的陈若克在转移途中与部队失去联系,落入了日本法西斯的魔掌。敌人把陈若克押解到沂水县城,对她进行了严刑拷打,把她折磨的死去活来,想逼她说出机密,但陈若克始终是钢铁一般地坚强。入狱后的第三天,遍体鳞伤的陈若克生下了女儿。敌人假惺惺地拿来鲜牛奶给孩子吃,陈若克不为所动,断然将奶瓶摔碎。最终,在一个乌云低垂,雪花飘降的早晨,步履蹒跚的陈若克紧紧抱着出生不久的女儿,冒着刺骨的寒风,被敌人一步步押解到沂河岸边连刺27刀。</h3><h3><br></h3> <h3>  陈若克的感人事迹,乔阿姨饱含深情的叙述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孩子们安静地听着,心里震撼着,脸上不自觉地留下了泪水。一段段话语,一张张图片,一份份珍贵的史料,沂蒙精神流淌在历史中,流进了孩子们的血液中。</h3> <h3>  刘国栋叔叔还为大家讲述了一村子的抗战——渊崖子村自卫战。莒南县渊子崖村群众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开展了对日伪军的拼死抵抗。战斗中,有145名村民被害,加上外村群众和部队战士共牺牲242人,伤400余人,毙伤日伪军154人。从此,渊子崖被誉为“抗日楷模村”。正如那座巍然屹立的烈士纪念塔中的题词“云山苍苍,沭水泱泱。烈士之风,山高水长”,沂蒙人民用热血铸就的铁骨脊梁,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h3> <h3>  讲解过后,国栋叔叔还考了大家许多问题。战斗发生在哪里?普通农民为什么要抗日?他们的武器有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踊跃回答,就在这一问一答的互动中,这段值得铭记和传颂的红色故事留在了孩子们的心中。</h3> <h3>  最后宣讲团讲解员陆宇还为大家普及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武器装备。火铳、歪把子机枪、德造驳壳手枪……一场战争不知道牺牲了多少生命,一场战争不知道流了多少鲜红的血液,一场战争不知道警醒了多少人民。孩子们体会到当下生活来之不易,和平年代更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h3> <h3>  每一段革命故事,每一件革命物品,都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今天,孩子们在红色故事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大家不仅对沂蒙精神有了深入了解,更在内心唤起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红色基因的种子在他们的心里萌芽,激励着他们奋勇拼搏,努力学习,做沂蒙精神的传承者,新时代的接班人。</h3>

沂蒙

陈若克

孩子

精神

宣讲团

刘国栋

革命

初心

杏园

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