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前天晚上在医院把放射科近期做的50个头颅灌注成像全部过了一遍,发现其中很多地方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现在急性脑卒中脑血管开通和慢闭脑血管闭塞开通有时候需要头颅灌注(CT、MRI)的帮助,所以,写下笔记。</h3> <h3>在读片前,要对灌注(CT,MRI)有个大体的认识,知道成像原理:注射静脉对比剂,对选定的感兴趣层面连续动态扫描,获得的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然后运用计算机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伪彩处理得到的一系列图像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时可以重建相关血管。在阅片前神经内科医生自己应该学会简单的操作,包括病灶侧范围选择,病变参数意义了解。<br></h3> <h3>这个图片,看左上角,CBF,还有血流量数字及两侧镜像对比。左侧还有一彩色竖条纹(对比用),这幅灌注图片要关注以下几点:1,两个园圈的选择(位置和范围),2,CBF及rCBF数字,一般如果CBF35-25ml/100g.min,及rCBF0.2-0.35你要重点关注了,存在缺血半暗带可能,rCBF是病灶侧CBF/健侧CBF比值,如果小于0.2考虑梗死。3,因为体积定量计算目前国内进口只有两个软件使用(rapid和mister),但每年使用费用是百万,一般医院难以接受。所以指南里面的DAWN及DEFUSE3使用的21,31这些数据不能提供,我们只能毛估估一下核心梗死和缺血半暗带等的体积。</h3> <h3>这个图片是局部脑血容量,对梗死最为敏感。rCBV在急性脑缺血时呈动态变化:I-1,2期多增加,脑血流的自身调节,毛细血管扩张,此时常伴CBF正常或轻微下降。如果rCBV下降说明脑血流的自身调节能力不能代替。如果出现微循环衰竭,CBV和CBF明显下降。</h3><h3><br></h3><h3>另外:缺血半暗带区域:CBF轻度减低而CBV轻度升高或者正常的两者不匹配区域。</h3><h3>正常脑灰质血流灌注量为59-98ml.min.100g</h3><h3>平均76.2</h3><h3>脑白质灌注量为27-43ml.min.100g</h3><h3>平均34</h3><h3><br></h3> <h3>MTT对慢性缺血组织及小范围缺血组织较CBV及CBF敏感。I-2期,MTT延长。理论:中心容积定理(CBF=CBV/MTT)</h3><h3>MTT对区分正常脑组织和缺血脑组织非常敏感,但对缺血损害的程度及发生脑梗死危险性的评估不如RCBV和rCBF。</h3><h3>当MTT比值大于1.63时应该予以治疗。</h3> <h3>TTP对各种缺血最为敏感</h3><h3>TTP的延长是侧支循环或慢血流的结果。</h3><h3>TTP比值大于1.40时存在缺血。</h3><h3>TTP大于6秒,</h3> <h3>脑缺血病变:</h3><h3>灌注不足:MTT明显延长,CBV减少,CBF明显减少</h3><h3>侧支循环信息:MTT延长,CBV增加或可</h3><h3>血流再关注我:MTT缩短或正常,CBV增加我,CBF正常或轻度增加。</h3><h3>过度灌注:CBV和CBF均显著增加。</h3> <h3>写下下面作业吧,</h3> <h3>通过上述讲解,上面这些知道了吗?</h3> <h3>这个CTP一站式CTA,不是上面同一个病人的。</h3> <h3>周末回家,做饭给儿子老婆吃去了,以后继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