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茶似人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湖与故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浮与下沉,</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拿起与放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在一杯清茶之中!<br></h3> <h3> 今年春节回家,与爸妈聊起自家的老茶树,聊起老茶的历史,最后,当然会聊起老茶的味道,那是多年来已经习惯了的味道,甘甜而又有回味,三杯过后还是香。</h3><h3><br></h3><h3> 味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好坏在于个人的感觉。只不过,习惯了的东西不一定感觉有味道,但又不代表着没味道。</h3><h3><br></h3><h3> 不知从何时起,自己也渐渐喜欢上喝茶,时至如今,喝茶已然成了习惯。春夏喝点绿茶,秋冬喝点红茶。</h3><h3><br></h3><h3>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喝茶?有人说,是为了解渴,虽然,解渴不一定全是喝茶。但喝着喝着,又在思考着另一个问题:喝茶又不一定全是为了解渴。</h3> <h3> 一杯清茶,恰似人生。 </h3><h3><br></h3><h3> “茶”字,拆开即“人在草木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几度冷暖,几许纷繁,人与茶之间有着禅意的相连。</h3><h3><br></h3><h3> 茶来生,只为结缘。茶从离开茶树那一刻起,就期待着与水相逢;水唤醒茶,茶成就水;水包容茶,茶丰富水;茶因水而重生,水因茶而清香。</h3><h3><br></h3><h3> 茶与水的邂逅,滋润了生命,激荡了人生。泡茶如人生,需洽到好处:时间短了,茶没有入味,淡了;时间长了,入味太浓。</h3><h3><br></h3><h3> 记得那天在山城的小院里,品茗一杯清茶,望着天上云卷云舒,仿佛顿悟了一些东西,喝茶就是这么简单,人生也那么简单,看起来繁杂的一切,终归宁静,终归简单。</h3> <h3> “大闹一场,悄然离去!”</h3><h3><br></h3><h3> 这是去年10月30日,写江湖最内行的人离开江湖,留下的一句话。从骨子里对金庸先生非常地崇拜与尊敬,特别是他那丰富的想像力。他的这句话也让世人明白两个事实:一是人终将要离去是必然的;二是有机会大闹一场的人毕竟是少数。</h3><h3><br></h3><h3> 龙井、普洱、铁观音……在茶的世界里显然属于已大闹一场的“人”。回过来想想自家老茶,地处山青水秀之山城,纬度、温度、湿度,空气、阳光、水份……都恰到好处。本应名贵,但直到如今却还是安静本份地存在于大山之中。</h3><h3><br></h3><h3> 最后聊到了共识的话题,茶与人一样,没有自己的文化还真不行,没有人给你外表的包装也不行,顿时,想起那句话:<b>你存在于江湖,关键是江湖要有你的故事。</b></h3> <h3> 大千世界,人生百态。</h3><h3><br></h3><h3> 茶不过两种姿态:上浮与下沉。上浮是暂时的,不求永远,只求曾经有过;下沉是必然的,不必在意,那是最终的归宿。</h3><h3><br></h3><h3> 只要轻轻晃动手中的茶杯,看淡绿色的茶或针或片,忽上忽下,簇拥着,沉沉浮浮,变换着不同的位置,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平衡点。</h3><h3><br></h3><h3> 而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却在浮沉时涤荡着清香,释放着自己。</h3> <h3> 很多人都说: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是人生的三大境界。</h3><h3><br></h3><h3> 喝茶,恰恰又反复地重复着两种姿势:拿起与放下。举放间凸显风姿;懂得浮沉与举放的时机则能成就茶的艺术。</h3><h3><br></h3><h3> 前些日子,去拜见一位老者,沏上茶后谈起人生,伴随着激情的话语,老者多次自然地拿起茶杯,讲着讲着,没喝上一口又自然地放下。一席茶间,这样反复多次。</h3><h3><br></h3><h3> 回程之后,脑海里常常浮现老者拿起不喝又放下的动作,看似没有意义的举动,似乎在告诉我们人生深刻的哲理。</h3> <h3>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做些与温饱无关的事,没有意义却乐意在做。确实,<b>很多事的意义在于它没有意义!而人生的意义,就是把本来没有意义变得有点意义!</b><br></h3><h3><br></h3><h3> 卸下生活的累,偶尔,也独坐在窗前,看落叶飘零,听雨敲窗棂,在氤氲的茶雾中,在淡淡的茶香中,在拿起与放下间,看淡了浮沉,释然了自我。</h3><h3><br></h3><h3> 喝茶,解的是近渴,留下的却是长长的回味。喝的是茶,更是一种豁达的心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