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人啊,白马寨……!

无鱼

<h3>——天水山友群2019文县二日游第二天,游玩白马山寨纪实</h3> <h3>2019年4月21日,我们老两口儿继续和甘肃天水山友户外群的48位朋友们游玩白马寨——属于甘肃文县″白马河生态民俗风情景区</h3><h3>″</h3><h3>如果说,昨晚的狂欢我们认识了白马人,见证了白马人能歌善舞的本领,那只是属于游白马寨的第一阶段。<a href="https://www.meipian.cn/22agmx48?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在同白马人的狂欢中收获快乐!</a></h3><h3>那么今天的游览,多数是要见识白马人的寨子及周边的自然风景,了解白马人的民族与民俗等等……</h3> <h3>清晨的白马寨大门,一位穿着民族服装的老奶奶与两位上学的孩子正走出寨门。</h3> 一,白马人,是些什么人? <h3>白马藏族,亦称白马人、白马族,是居住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和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交界的岷山东端摩天岭中的一个族群,[1]人口约2万多(2015年),民族语言为白马语,[2]信仰为自然崇拜、苯教、佛教。白马人历史悠久,最早见于西汉《史记·西南夷列传第五六》:“自冉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3][4]</h3><h3><br></h3><h3><br></h3> <h3>资料介绍,白马人在文县,总计有6500人。而我们来的是″白马山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草河坝村。</h3><h3>铁楼民族自治乡,属于白马人的主要聚居区之一。</h3> <h3>铁楼″白马人″。</h3><h3>铁楼,为文县四大边寨之一,因古传掘地一大铁炉而得名,又叫铁炉寨。历史悠久,开发较早,铁楼藏族乡旧寨草坪有马家窑、齐家文化遗址。</h3><h3>境内的白马藏族,又称“白马人”,性情豪放,能歌善舞,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白马藏族人和传统藏族不同,如不懂藏文,不信奉活佛、喇嘛;白马藏族人信奉原始宗教,服饰区别于藏族,历史上军事组织和皇朝统制形成地方特色,民间传统与藏族有别,不与外族通婚,亦不与其他藏族通婚。[27]</h3> <h3>白马人,头戴毡帽(沙噶),帽子上插着吉祥的锦鸡颈羽或者雄鸡白色尾羽,寓意为吉祥。</h3><h3><br></h3><h3>为什么白马人毡帽(沙噶)上要插锦鸡颈羽或者雄鸡白色尾羽呢?</h3><h3>传说故事发生在吐蕃王朝与唐王朝交战时期的公元前6世纪,白马藏兵与唐兵交战时候,有一次唐兵在深夜里准备突袭藏兵时,突然一群锦鸡发出警钟般的鸣叫声,把藏兵们都惊醒了。于是避免了唐兵的突袭。</h3><h3>从此后白马人感激锦鸡救了自己的命,祖祖辈辈们感以头戴锦鸡的羽毛插在毡帽(沙噶)上以表纪念,也表示吉祥。</h3><h3>白马人女子头发上还要装饰圆形的鱼骨排,有美观和辟邪之说。[6]</h3> <h3>白马人女子的服饰主要是以红、黑、白等几种颜色为主的百褶裙,与西藏有些地区的女子穿的大致相同,胸前佩戴有方形的鱼骨排,寓意吉祥。<br></h3> <h3>白马人女子的服饰、头饰,更多的照片,请看<a href="https://www.meipian.cn/22agmx48?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在同白马人的狂欢中收获快乐!</a></h3> <h3>白马人男子藏袍与其他藏区的衣服大同小异,由于特殊的地理(搬弄半亩区)和古时候藏兵身份,白马人男士藏袍的袖子比其他藏区藏族的袖子要短,便于耕作和打仗。</h3><h3>颜色主要以白、黑、红为主。</h3> <h3>九寨沟县白马人毡帽、服饰、鞋子。</h3><h3>装饰与文县白马人的装饰略有差异。</h3> <h3>白马人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语言内部有一定的差异,但基本上彼此可以通话。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人认为白马语是藏语的方言,但仍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白马语言和藏语之间的差别,已大大超过了藏语内部各种方言之间的差别。语言学专家考证认为,“白马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是“从古羌语母体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相近的支系”。[7]</h3> <h3>甘肃省陇南市有关部门历时8年调查研究白马民俗文化,并抢救白马人语言文字,搜集整理出18000余条白马语词汇,编写了《白马大词典》。</h3><h3>《白马大词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民族语言学专家孙宏开主编,通过走访甘川两省白马人聚居区搜集整理,用国际音标记录,并编写了《汉语拼音方案》,将来使懂拼音的人就能读出白马语。[7]</h3> <h3></h3><h3>20世纪50年代,北川行署将该地区聚居的白马人定为藏族,但长久以来,其语言、文化都和其他藏族人有比较大的差异,学术界对这一界定存有歧义,衍生出诸多不同的学术观点。对白马人族属研究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即“氐人说”、“羌人说”和“藏族分支说”。[4]2012年,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白马人进行脱氧核糖核酸(DNA)研究后发现,白马人是东亚最古老的部族,与藏族并不同源,其祖先应该来自氐羌。[3][5]</h3> <h3>还有一种说法:</h3><h3>白马藏族虽然有“藏族”的关键词,但他们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藏族人,他们叫自己“白马人”,他们也很无奈为什么别人要给他们强行贴一个“藏族”的标签。</h3><h3>事实上,白马藏族除了穿着上有点像藏族之外,他们的风俗习惯跟藏族人截然不同。近几十年来,不断有人向政府呼吁应该给白马藏族正名,恢复他们“白马氐”的身份。不知道最终这个古老的民族会被“复活”吗?</h3> <h3>更多的白马人历史介绍,请看百度《白马藏族》及相关书籍:<br></h3><h3>[1] 杨全社、古元章、张金生、邱雷生、毛树林.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图录.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3年01月:1-415</h3><h3>[2] 甘肃高校学子“活化”白马藏族语言 促传承发展(图).凤凰.2016-09-23 [引用日期2018-02-24]</h3><h3>[3] 白马人:东亚最古老的部族.中国·甘肃.2015-03-03 [引用日期2018-02-24]</h3> <h3>以上资料大部分来自网络,图片少部分来自网络。</h3> 二,自然风光与游玩纪实 <h3>从白马人民俗博物馆后身看过去,可以看到雪峰正在融化中,形成黑白相间的景色。</h3> <h3>我们就餐的宾馆属于寨子里最豪华的建筑。</h3><h3>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之后,白马藏区各村寨受损严重,相关政府表示,“不但要让白马人过得好,还要保留他们的民族特色。”如今白马藏区地区有了新面貌,村村通公路、家家建新房。</h3><h3>所以,我们看到的基本都是新房子,个别见到的老房子,现在也不再住人。</h3> <h3>我们住在楼上,柱子上有当地儸戏脸谱雕刻作品。</h3><h3>大清早我给姐俩拍照,武略兄弟拍了我们三人。😄😄😄</h3> <h3>早餐之后,部分朋友合影。</h3><h3>前面的队旗是星光P上去的,嘿嘿😁</h3> <h3>民俗风情广场上有跷跷板可以玩,玩的玩,拍的拍,好不惬意。👍👍🙏🙏</h3> <h3>为了大巴调头,按成真昨晚与房东及村里人商量的对策,坐车上到前面一村子,寻找调头场地。大巴穿过前方的″寨科桥″村之后,还真在一处报废的砂场还真把头调过来了!</h3><h3>大巴车原地停留,我们的队伍要步行到更前方的一个村子参观游览。</h3> <h3>路边溪水中的简木桥。</h3><h3>白马河分成一段儿一段儿的发电,所以一段儿水很大,一段儿基本无水了</h3> <h3>耕地边用石矮墙围挡。</h3><h3>走了一段儿,老伴说腿不太舒服,我们老两口准备不走了,想原地玩玩。英子武略两口子也陪我们留了下来。</h3> <h3>文县县城海拔900多米,油菜已经结角,而这里的油菜花开的正繁。</h3><h3>武略兄弟用大相机给我们老两口儿留下了开心瞬间!</h3> <h3>武略兄弟采来鲜花,我来献给小妹,嘿嘿😁</h3> <h3>三个侦查兵,搜索地雷中。😁😁😁</h3> <h3>这里有地雷——您知道他们在寻找什么?</h3> <h3>拉老伴儿走过石头滩</h3> <h3>登上这梯子一样的简易桥。</h3> <h3>河道布满大石头,桥是架在石头上的,踩一踩摇摇晃晃,我们老两口儿是不敢走到桥中央滴,年轻人当然站在中央 👍🌹</h3><h3>摄影师也是在河中央的大石头是上拍滴🌹👍👃</h3> <h3>我给群主拍一张在小桥上。</h3><h3>成真为了配合司机掉头,没有跟队伍行进,我们返回后遇到。</h3> <h3>文县好称熊猫之乡 ,境内分布了全国26%的野生熊猫。不过我们没有看到。只能和水泥熊猫合个影,哈哈😄</h3> <h3>看,这是我们的战利品!</h3><h3> ——天然,绿色,环保,美味,无污染,纯野生的鸡(娃)爪菜 !</h3><h3>有部分朋友包车去了更远的白马寨子,我们没去的朋友们,大部分都或多或少的采集了一些鸡爪菜、核桃花、花椒芽等纯野生的山野菜。也算是不枉此行,嘿嘿😁</h3> <h3>88岁的老奶奶走过摄影师身边。</h3><h3>您注意到路边招牌上的字了吗?</h3> <h3>姊妹俩在寨科桥上</h3> <h3>寨科桥是座石条搭建的圆拱桥,建于1984年。经历了2008年的5.12地震,而没有破坏!质量很过硬,可以称为″桥坚强″👍👍👍应该给当年的建设者们点赞🌹🌹🌹</h3> <h3>晾嗮包谷的架子,就是很好的拍摄背景。</h3> <h3>高高桥上秀恩爱, 可惜没有大镜头。</h3> <h3>知道感恩 才能进步,嘿嘿😁</h3> <h3>一直在拍拍拍的摄影师。👍👍👍🌹🌹🌹</h3> <h3>这位扶贫干部不太像,嘿嘿😁</h3> <h3>很多白马人家的围墙上有类似白公鸡的雕塑件,应该是吉祥物吧?</h3> <h3>河里这个时段没有水,应该是间歇放水吧——发电站间歇放水。</h3> <h3>发电站排水口在上游,流下来的水,不远处又是下一级电站的入水口,我们看到的白马河只有几公里远,就至少有三级电站!</h3> <h3>我们来到了寨科桥()村</h3> <h3>注意! 马上拍了!</h3> <h3>姊妹花 ,</h3><h3>夫妻档,</h3><h3>同游白马寨,</h3><h3>共把美景赏!</h3><h3>👍👍👍🌹🌹🌹</h3> <h3>端庄优雅,</h3><h3>牵手妹妹👍👍👍🌹🌹🌹</h3> <h3>跳吧!</h3><h3>我在下面接着。</h3><h3><br></h3><h3>那200斤的坨,你能接住吗!嘿嘿😁</h3> <h3>路过一片老房子,这里可能是地震之后留下来的不多的老房子。嘿嘿😁</h3> <h3>这是已经不住人的老房子,地震之后没有倒塌——″房坚强″!</h3> <h3>科学种田 深入人心!</h3> <h3>看看,这里的苞谷地也铺地膜。</h3> <h3>白马河上,远处是白雪皑皑的雪峰</h3> <h3>两个千金,也压不过这一百公斤,哈哈😄</h3> <h3>还童秋千</h3> <h3>姐妹六人白马寨留影</h3> <h3>我也是背包谷的白马女人,嘿嘿😁</h3> <h3>丰收之门!</h3> <h3>结婚40载的老夫妻,嘿嘿😁</h3> <h3>小心,别把这薄薄的门扇靠塌了</h3> <h3>快乐三姐妹</h3> <h3>很独特的白马寨民居</h3> <h3>与朋友们一起游玩,好开心啊!😄😄😄</h3> <h3>民居大门</h3> <h3>院内一侧的房屋 ——仓库?不完全是,嘿嘿😁Z</h3> <h3>我到水磨房了</h3> <h3>水磨房现在依然可以使用,地面上有水磨使用之后遗留的谷物颗粒面粉痕迹。昨天晚上房东家小姑娘带我们路过水磨时也说,需要用水磨时,就可以放水开磨。👍👍👍🌹🌹🌹</h3> <h3>水磨转轮与冲水的水槽。</h3> <h3>这栋建筑为什么叫″X哥池″?池在何方?</h3> <h3>亭子下方是喷涌而出的河水(电站出水口),形成了一个瀑布飞流直下</h3> <h3>在这里形成了四水合流,涛声阵阵!</h3> <h3>水车转动</h3> <h3>跳″池哥昼″的场景(图片来源于网络)</h3><h3>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是白马人的拜水节,白马人跳起神圣的池哥昼,请水神、迎水神、拜水神、祭水神,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在拜水节活动中,精彩、神秘的祭祀仪式展现了白马人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表达了白马人对大自然的虔诚和崇敬。</h3><h3>生活在陇南文县白马河畔的白马人,是古代氐人的后裔,又称“白马藏”,至今依然保留着古朴原始的民俗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奇异风俗。[6]</h3> <h3>池哥昼。</h3><h3>只有甘肃文县的白马藏区跳,在正月十五开始跳,正月十七结束,所以正月十五是甘肃文县白马藏区最重要的节日,而不是传统春节,古时是在晚上跳的,旨在祭祀神灵、驱鬼避邪、祈祥纳福,其拟兽舞蹈的特征,说明它应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现已被列入全国首批“非遗”保护名录。</h3> <h3>白马人家 </h3><h3>白马民俗文化博物馆</h3> <h3>白马民俗文化博物馆,今天没有开门,有点遗憾。😁😣</h3> <h3>烤街火(可能有点像汉族的正月里耍社火)</h3> <h3>白马火圈舞——我们昨晚的锅庄舞就是火圈舞</h3> <h3>墙上有介绍白马人特殊民俗的图片,翻拍下来。</h3><h3>麻昼,甘昼</h3> <h3>白马寨里的新民居。有矮矮的半围墙,不形成全封闭,也没有大门,这也反映了民风淳朴夜不闭户</h3> <h3>独具特色白马人石柱</h3> <h3>民俗博物馆小广场</h3> <h3>不敢上桥的老两口</h3> <h3>其他一路的朋友们也玩的很嗨</h3> <h3>廊桥一座</h3> <h3>通往白马古寨的路</h3> <h3>我们又走到了白马寨门。</h3> <h3>老两口儿在白马山寨门前留影。</h3><h3>再见了漂亮的白马寨!</h3><h3>再见了纯朴的白马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