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翁”吴召南

崇心

“梅翁”召南先生 文/崇心 “先生以梅为号,直如古之梅也。始遇焚琴煮鹤,继遇夭梅病梅,先生处世久矣,阅人多矣,遇事众矣,皆以尽写入梅中。是以先生之梅,于摧折冷落之时仍不减其意趣,于斫正锄直之时仍扶人以生气。”这是陈舒平先生为《吴召南画集》所作序《沧桑八十写穷梅》中对召南先生坎坷生平和高贵品格的高度概括。 吴召南先生1931年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吴大路村,早年家境富裕,为乡中殷实人家,但也是勤劳致富 ,家风淳厚,先人亦受乡人尊敬。曾入私塾,后师从戚维新、陈望斗先生,自此醉心书画艺术,数十年学艺不辍。文革时期也莫名受到牵累,其间种种挫折磨难,然,先生每以“梅花香自苦寒来”自比,愈是风雪盛,愈要开得欢,逆境造就梅的品格。 先生身处逆境而不丧其志,先生耕读并重,也曾在工厂工作数年,但学画之心矢志不渝,技艺日进。先生专攻山水花鸟,尤擅梅花,所作墨梅,用笔洒脱,清然一色,意境雅致,独具风韵。后终因画艺有成而受聘于中学从事美术教学。先生之画,早早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认可,先生八九十年代大大小小获奖无数,多次应邀去义乌、青海、长沙,南京等处举办个人画展。 然先生终是厌倦应酬之人,后来辞去工作,回归乡里,极少出门,潜心钻研画技。有人求画,先生基本有求必应,不计钱财,若遇乡邻困难,主动送画或以画酬接济。 先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多年,初在浦江县白马中学任教,后转至浦江县中山中学,再受聘于义乌市群星学校,其间培育出一大批美术人才。先生从教,如春风和畅,从不苛责学生,善与学生交心,常以父母心对待学生,常在微薄的工资中抽出钱来接济贫困学生。学生也喜与其交心相处,多有与其切磋共进者,亦师亦友;亦多有以父待之者,逢年过节相约探望。然,这不正是先生“疏影横斜”自成景,“暗香浮动”沁人心的梅花般的“润物细无声”么? 先生山野之人也,性朴实,心慈善,品高古,一如山野之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