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D4岜沙苗寨---肇兴侗寨(46KM)</h3> <h3></h3><h3 align="center"><b>竹枝词:《游肇兴侗寨》</b><br><b>作者:海生</b><br><b>侗家阿妹坐桥头,一唱情歌分外柔。</b><br><b>惹得阿哥心不定,闹春打鼓上高楼。</b><br></h3> 岜沙苗寨出发,在从江县城吃晚饭,到达肇兴侗寨时天色已晚。其实这是特意的行程安排,目的是为了看看肇兴侗寨的夜景。<br> <h3>(肇兴侗寨夜景)<br> 肇兴侗寨是全国比较大的侗族村寨之一,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br></h3> <h3>(侗寨风景)<br> 寨门口找家宾馆住下,半夜又开始下起小雨,还好没有茂兰景区里的蛙叫鸡鸣,安稳的睡了一夜。早上推门一看,扑面而来清新的空气,街道被雨水冲洗的干干净净;沿河而建的吊脚楼被碧树簇拥着,黛墙青瓦,非常古朴宁静;整个寨子被群山环绕,山腰处依稀密林深处人家!山头云雾弥漫,正是辛弃疾笔下“带雨云埋一半山”的景致!<br></h3> <h3>(侗寨风景)<br> 街上吃碗米粉,沿街游览肇兴侗寨最出名的鼓楼群。<br>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旅游前特地花了好些时间查阅资料:鼓楼虽然外观像塔,但和“塔”有个本质的区别---鼓楼不管外观是多少层,内部都只有一层或二层。<br></h3> <h3>(侗寨风景)<br> 侗寨鼓楼是风景更是文化,一般都是由寨里的大姓人家主修,或者几户人家联合主修,主要的作用是开会和祭祀,相当于寨子里的政治中心。也许可以这么理解:寨子里有几座鼓楼,代表的就是当地有几家地方势力。<br> 肇兴侗寨最早只有陆姓族人,后面外姓迁入的越来越多,逐渐分化成了5个大姓的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这个自然单位好,抱团!),于是,寨子里也就相应的就有了5座鼓楼,分别为“仁、义、礼、智、信”五团鼓楼。<br></h3> <h3>(信团鼓楼)<br> 沿街而去,最先看到的是“信”团鼓楼,攒尖顶高高的矗立在路边!“信”团鼓楼高25.9米,是肇兴鼓楼群里最高的!据说有高人来肇兴侗寨查砂断水后,发现此地有远航的气势,所以把整个寨子风水布局成一只大船的形状。“信”团鼓楼就在船尾位置,把“船尾”的鼓楼建得高,“船头”的鼓楼建得矮,这样,这条“大船”就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br> “信”团鼓楼外立柱上一副楹联,字迹陈旧有些模糊,依稀可辨是副藏头联:<br></h3><h3 align="center">鼓乐声声京城震动雄证当今盛世;<br>楼阁巍巍侗寨欢呼讴歌天下太平。<br></h3> <h3>(智团鼓楼)<br> 智团鼓楼距离信团鼓楼只有几十米,这是鼓楼群里最漂亮的一座:楼前有一方水塘给人以距离感,绿树掩映中的亮点让人把目光聚焦到鼓楼,颇有“在水一方”的韵味!<br> 和其他四座鼓楼的“攒尖顶”不一样,信团鼓楼为九重檐八角“歇山顶”,高14.9米。<br></h3> <h3>(智团鼓楼里聚会的老人)<br> 鼓楼底部多数系正方形,中央置火塘,聚会的时候生火取暖。由于鼓楼内部都是木架结构,这种取暖方式总感觉有火灾隐患。<br> 肇兴鼓楼的中间都有4根“金柱”作为主承柱直贯顶层,寓意春夏秋冬四季。外层12根副柱,象征一年12个月。<br></h3> <h3>(智团花桥)<br> “花桥”是肇兴鼓楼的标配,又称风雨桥。桥上有廊,它除了方便人们过河的功能外,更是侗家人社交娱乐的重要场所,很早以前还是未婚男女对歌约会的场所。<br></h3> <h3>(礼团鼓楼:高25.8米)<br> “义团”鼓楼和“礼团”鼓楼是分立在主街两边,相对的两座鼓楼。风水布局中,这两座鼓楼是肇兴侗寨这艘“大船”的的两个桅杆,既然是桅杆,“见风”才能有动力!所以两座鼓楼都高过周围民居,或者说周围的民居不能超过这两座鼓楼的高度。<br></h3> <h3>(礼团萨岁坛)<br> 参观鼓楼一路而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却怎么也找不到,那就是鼓楼周边最重要的设施“萨岁坛”!按照从国家地理下载的肇兴侗寨布局图寻找也毫无结果。一路问了几位当地人,竟然回答不知道!<br> 到了“礼团鼓楼”这里,碰上一位老者,递上香烟攀谈起来,再问“萨岁坛”的位置,经老者指点才发现原来近在眼前!<br> “萨岁”是侗族最为尊崇的祖母神,寓意了族人的起源和延续,是作为“神”或“圣母”来供奉,逢年过节都要进行祭祀。如果说鼓楼是侗寨的政治中心,那么“萨岁坛”就是侗寨的宗教文化中心了吧!<br> 看礼团萨岁坛已经杂草丛生,坛顶的建筑好像也没有得到精心维护, “萨岁”的光环已经暗淡,曾经的荣耀已湮灭在岁月长河里了。<br></h3> <h3>(侗族老人)<br> 礼团鼓楼这里碰到的老者,自称姓“陆”(侗寨第一姓),已经75岁了!老者年轻时在厦门、武汉工作过,言谈中可以看出颇有见识。听说我们想到高处看看寨子的全貌,非常热心的要给我们带路。老者穿堂过巷步履稳健,一会功夫就带着我们出了寨子到了半山腰。<br> 谢过老者,一行人继续向前,沿途看到半山腰有好几栋正在修建的吊脚楼,寨子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中!一段路后,大家觉得路程太远,还是决定折返回寨子里。<br></h3> <h3>(稻田与稻花鱼)<br> 山腰有小路近乎垂直的通到谷底的稻田中,路况很险。小心翼翼的下去,走过田埂,田中一阵阵水纹翻动,原来稻田里养了很多鱼!<br> 贵州多山多水,人们沿山建梯田种植水稻。为了充分利用资源,还会在稻田里养鱼,俗名“稻花鱼”。<br> “稻花鱼”其实就是鲤鱼或者鲫鱼,插秧的时候把一、二指宽的鱼苗放到田里,稻子收割前再把鱼抓上来,能长到四、五指宽半斤左右。由于稻花鱼没有人工喂养,所以肉质很是鲜美。记得有一期舌尖上的美味就是介绍“稻花鱼”的。<br></h3> <h3>(稻田中的小河,这是寨子风水布局的来水口,远处有山锁住水口,小河弯弯曲曲绕过山脚进入寨子,很不错的风水!)</h3> <h3>(仁团鼓楼)<br> 稻田中一条小河穿过,河水清澈。沿河而行重新进入寨子,矗立寨头的就是“仁团”鼓楼,高21.7米,它是肇兴鼓楼群里最低的鼓楼。虽然仁团鼓楼位于肇兴侗寨“大船”形布局的船头,但它却是最晚修建的,是从外面迁入侗寨的外姓“袁”“满”“龙”等家族联合修建。<br></h3> <h3>(唱侗族大歌的妇女们)<br> “仁义礼智信” 五座鼓楼是肇兴侗寨的主要景点,但肇兴侗寨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值得驻足欣赏一下。<br>侗族大歌就是无伴奏的数人合唱中,“众低独高”地将高音、低音等唱法分工协作的复调音乐。旅游前在网上搜了几首,真的感觉“呕哑嘲哳难为听”,奇怪的是在寨子里现场听,却感觉旋律协调优美,虽然听不懂唱的内容,但可以感受到一种简单、淳朴的美,很有味道。<br>除了鼓楼和大歌,肇兴侗寨的民居、戏台、井亭以及民族手工作坊也都值得一看。<br></h3> <h3>(寨子里的手工染坊,和其他地区出于表演性质的作坊不同,肇兴的手工作坊目前还是“民用”,老人说金黄色的布料是用板蓝根染的。)</h3> <h3>(侗族妇女,金黄色衣服就是用板蓝根染色的)</h3> <h3>(侗寨风景)<br> 肇兴侗寨的商业氛围还不浓,拜此所赐,寨中没有熙熙攘攘的游客,寨子里的住户们忙自己的事,对游客基本无视,偶尔和她们打个招呼也只是冲你一笑。漫步寨中,没有嘈杂的叫卖和烦人的揽客,整洁温馨的环境让人感觉非常舒服。走累了,花桥上、店铺前或河边的板凳上休憩,看看探头的小花,听溪水“哗哗”的声音,不会有人打搅。。。<br> 肇兴侗寨,值得停下脚步。<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