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扬琴和你说话

荆楚散人

<h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h3><h3>临近花甲,更思落叶归根。</h3><h3>1978年刚来这座小城的时候,满目凋零,整个县城只有三万多人,作为中原腹地的县城的确苍凉。</h3><h3>老十字街有五个商店,分别经营百货、布匹、糖烟酒、日用杂货和五金交电,上班族有辆自行车已经有些奢侈了。通往火车站的路连马车也难以错车。</h3><h3>四十年后这里已经成为黄河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高楼林立,街道宽广,公园绿地随处可见,几十万一辆的车大街上一分钟过十辆以上。过去拖儿带女逃荒要饭的兰考人都在奔小康。</h3><h3>作为外来人参加了这座小城四十年的建设,虽是把最美的年华留在了这里,但看到如今的兰考,也油然感到骄傲。</h3><h3>纵然如此,每当夜深人静难以入眠时也会常忆人生,想起父母兄弟,想起老家,想起同学朋友和儿时的玩伴。每当心绪不宁时,我就会用扬琴说话,对你,对他……</h3> <h3>离开老家入伍的时候,心有多大,过来人都知道。</h3><h3>时间是一块磨石,所有的棱角都不在话下,留下的只是一颗平常心。</h3> <h3></h3><h3>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 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经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h3><h3>扬琴是明朝末期由波斯传入,最初是为曲艺伴奏,并形成多种流派。</h3><h3>据史籍记载,中世纪以前,在中东的亚述、波斯等国,流行着一种桑图尔琴。它有梯形或长方形的琴箱,面板上张以几十条钢弦,在弦的2/3处支有条马,使每条弦发出五度关系的两个音。这种桑图尔琴,至今仍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中亚和印度等国流传。</h3><h3>明末,随着我国和西亚日趋密切的友好往来。扬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流行在广东一带,后逐渐扩及到闽、浙、江淮和中原地区,加入到为说唱音乐和地方戏曲伴奏的行列。各地琴书多以扬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如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广西文场、贵州文琴、四川扬琴和云南扬琴等。在粤剧、潮剧、汉剧、闽剧、越剧和沪剧等地方戏曲音乐中,也都用扬琴作为伴奏乐器。</h3> <h3>用音乐说活,用扬琴喧泄心中的点滴,让心境平静下来,是对人生最大的抚慰。</h3> <h3>儿女们都成家了,我们夫妻双方的父母都已离开我们,心中虽然没有了所谓的负担,但常常也会有一些遗憾和暂时的不快。大家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拿起琴键,一切就都忘了。只有曲中的画面、投入的情感以及久久回响和渐渐远去的余音。</h3> <h3>雉操扬琴奏,名翚拂扇尘。 其文伊洛地,厥贡越裳人。 几为郎官集,还因今邑驯。 山梁时饮啄,媒翳莫朝亲。扬琴悠扬的声音,能拂去茶几上的灰尘。</h3> <h3>音乐引导我走近事物,</h3><h3>在我和它们之间安上一个弹簧,</h3><h3>即便从遥远的球体上坠落,</h3><h3>我也不会折断任何肢体,</h3><h3>不会丧失任何力气。</h3><h3>音乐磁铁似的从我身上,</h3><h3>挑选铜色的情感,紫色的情感,</h3><h3>然后将它们高高举起,</h3><h3>犹如举起几棵萌芽的小草。</h3><h3>谁若守望,谁便会看见</h3><h3>一片铜色的原野,一片紫色的原野,</h3><h3>夜空中,那串淡蓝色的星星,</h3><h3>正在缓缓地解开,</h3><h3>星光下,</h3><h3>我们的生命光芒四射。</h3><h3><br></h3> <h3>一些爱音乐的朋友时常聚聚,这一波人是最善解人意的。音乐这种语言才真正是全人类通用的,她的旋律和节奏把大家聚在同一个时光里,无论你是谁,都会不由自主的被陶醉。有时我在想,如果一个人一生不善乐理,那该是多大的缺憾!</h3> <h3>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徒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喜欢民乐,它是精气神的结晶,是意境的凸显,是人文的精华,是绚丽的华章。让人忽略粗糙的世俗之风,尽享生命的美妙。</h3> <h3>演出总是经常会有的,排练的时光很快乐,一个作品由拿到曲子到成熟,是一个很惬意的过程,没有人觉得枯燥和无味,当呈现在舞台后,就会感到轻松和愉快。</h3> <h3>每一个音符都是跳动的,大伙都在用自己的乐器说话,当整个乐队没有杂音而音层有机结合的时候,那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日子。</h3> <h3>退休了,一个人安静的时候多了。&nbsp;一个人的天空很蓝,蓝得有点忧郁,一个人的时候很自由,自由的有点孤单。想起小时候、想起老家的时候很幸福,幸福得有点难过。错过的孝心,就像打碎的琉璃瓶,无论怎样努力,永远无法完美如初。只有用扬琴抚慰和表达曾经的酸楚。琴弦上有音乐,音乐里有憧景,那是远方的路。</h3> <h3>人年纪大了,走不到了,不想说了,一切都在用琴表达。我用扬琴和你说话,祝我的父母永远安息!祝我的家人、亲人、朋友、同学们幸福绵长,永远快乐!</h3> <h3>扬琴喜欢较为欢快的曲目,这很符合我的性情。我平生不爱悲切,总觉得这个世界充满希望、充满爱心,人与人的相逢是上天的造化,有若干亿年生命的地球,匆匆而过的有多少生命难以数记,能在同一个星球同一个时代生活,那需要多少年的修为?为什么不能相知相扶,和和美美的渡过短短的几十年光阴呢?</h3> <h3>人生有时总会有些烦恼,想想音乐的美妙,很快就能过去。琴声悠悠,什么都可以叙说,说出来就轻松了。</h3> <h3>父母离去后,家的感觉就逐渐淡化了。想家的时候太多的时间只能装在心里。人在他乡,父母的祭日常不能及时赶到,前几天给二老送了些冥钱,一个人的祭奠,虽说有些孤单,也难以言表。后来弹奏了两首老家流行的民谣,心情也就平复了。</h3> <h3>生命是一种价值,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我用扬琴说话,也是在赞美生命,赞美你,赞美我,赞美他。</h3> <h3>作者简介</h3><h3>邓涛。原名邓德言,又名邓德炎,笔名,荆楚散人。湖北荆州人。空军空降兵某部转业。曾任记者、编辑、某二甲医院副院长。现从事音乐、舞蹈、器乐、棋类组织活动与教学工作。任兰考县操舞协会主席,兰考县棋类运动协会主席,兰考县舞蹈家协会主席。曾七次获兰考县象棋冠年,两次获兰考县围棋冠军,象棋七级棋士,围棋教练,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著名象棋赛”张良杯象棋公开赛”组委会主任委员,与张广涛、吴松涛先生并称“兰考三涛””。和吴松涛先生、王爱丽女士合作创作发表《光荣的公安民警》、《为俺撑起一片天》、《美好家园胜江南》等歌曲。发表新闻、文学作品千余篇。2016年应河南省文化厅邀请担任河南省艺术广场舞大赛评委,多次担任兰考县全民运动会棋类和操舞类项目仲裁、裁判长。多次带领兰考象棋队、围棋队、舞蹈队参加国家和省级比赛以及文艺演出。应邀担任兰考县2015、2016、2017年春晚导演和2015、2016、2017年全民运动会开幕式总导演。2001年1月应南京电视台和兰考县委宣传部邀请完成三九天横渡黄河的人类壮举。应邀参与央视《生存万里行》栏目和电视剧《兰桐花开》拍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