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4月26日,伊宁市第十小学教务主任陈静和数学骨干教师,备课组长王新玲、语文骨干教师,年级组长史玉晖在教研室主任徐勇的带领下来到托克拉克乡中心学校开展“捆绑联盟校同课异构”活动。</h3> <h3> 迎着朝阳,伴着一路花香,他们走进了托克拉克乡中心小学的校园。经过25日伊犁河谷降雨的洗刷,此时校园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阳光透过薄云的缝隙,洒向大地滋润生灵。小草抬起耷拉的脑袋,顿时精神了许多。就连授课教师史玉晖也受到了感染,原本紧张的心一下轻松了起来。 </h3> <h3> 时钟滴答滴答,时间一分一秒的从我们的指尖划过。在托克拉克乡中心小学古丽孜热老师的上课声中拉开了“同课异构”的序幕。</h3><h3> 由她所授的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为美好的早晨注入了新的活力。课堂上,教师时而充满激情的语言,时而精彩的互动画面,深深的吸引着现场的每一个人。课堂中古老师善于把握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使用了色彩艳丽的手工画进行互动,完成板书。整个过程师生衔接有序,配合默契,再加上古老师情感抒发到位,肢体语言丰富,使课堂氛围十分活跃。</h3> <h3> 学习中,有的孩子因获得了回答机会,并得到了老师奖励的小贴画而眉开眼笑;有的孩子因没能“抢上”问题而垂头丧气;还有的孩子着实可爱,尽把小手举得很高很高…… </h3> <h3> 史玉晖老师的第二节课与古老师的课题相同,但呈现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却完全不同。她更加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如:课堂上能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发音、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在指引中帮助孩子们收获点滴。</h3> <h3> 课堂伊始,史老师采用谈话导入文本,贴近生活,让孩子们有话可说,由此引出课题《童年的水墨画》,整体感知课文讲述了孩子们在“溪边”“江上”“林中”的童年趣事。对重点字“墨”字的指导上,先让学生观察找关键笔画,接着范写生字,再练习写字,最后评价优秀作品,让孩子获得荣誉感,树立榜样作用,即培养了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又在边扶边放中让孩子感知收获的快乐。</h3> <h3> 在阅读方法上,先创设情境,师生承接读,感受第一首《溪边》的画面美,接着默读《溪边》,用上直尺画出描写溪边美的语句寻找文字美;然后同桌交流读探究景色美;四人合作分享读感受人景合一和谐美,倡导环保意识,加入思想政治教育提炼美;师生问答读体会作者用词准确表情达意的意境美;加减词对比读再次感悟语言美,最后从填词读检测掌握情况,到试背《溪边》,加深印象接近背诵任务。</h3> <h3> 阅读有梯度呈螺旋提升式,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孩子们能在遇到难理解的句子时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想必,教者的知行合一便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吧!</h3> <h3> 每一堂课都有一些缺失和遗憾,古老师和史老师“同课异构”的课堂也是如此。我想,这便是教师不断追求尽善尽美的理由吧!一堂展示课背后彰显的是团队力量,感谢团队中辛勤付出的教师们,在此轻轻地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h3> <h3> 一路花香,滋润心田。前行的途中,我们并肩同行,只为可爱的孩子绽开更灿烂的笑容。</h3> <h3>文稿:史玉晖</h3><h3>编辑指导:李志远</h3><h3>图片:史玉晖 陈静</h3><h3>文字审核:唐卉</h3><h3>责任审编:周玉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