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科院赴滨州送教助教活动侧记

春天

<h3>周四上午我跟张静参加了山东省教科院赴滨州“送教助教”活动,初中音乐的听课和研讨活动。此次活动共聆听了四节音乐课,外加省教科院的李东老师现场做的问答。上午第一节课的执教老师是滨城区第六中学的刘勇老师,他执教的课题是《卡门序曲》。以前听过刘勇老师的两次课,刘老师的课仍是延续他一贯的风格:设计严谨,方法灵活。刘勇老师的音乐技能也是十分的精湛,这次还是充分发挥了他的声乐特长,现场版的《斗牛士之歌》为整节课增色不少。加之又在本校上课,跟学生的配合也是占了主场的优势。整节课学生们的参与感还是比较强,每段音乐刘老师都设计了适合学生表现的形式,第一乐段的打击乐器的加入,第二乐段的捻指以及第三乐段的唱中文歌词都能很好的让学生更加熟悉音乐主题,把握音乐要素。在最后整体的欣赏音乐时,孩子们对于音乐的回旋曲式结构就自然而然的了然于胸。不过,这节课是单元魅力歌剧的其中一个课时,只欣赏一首音乐感觉还是有点单调,学生们对于歌剧的魅力感受还是差了些。第二节课执教的老师是邹平的张晓燕。张老师执教的课题是《小调集萃》。选取了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以学唱欣赏为主,湖北民歌《龙船调》以欣赏为主。张老师的课比较贴近实际一些,花架子比较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复习《沂蒙山小调》,这样孩子们能温故而知新。这个设计也得到省专家老师的肯定。不过做的还不过扎实,环节的设计只是为了导课而设计,还没真正的起到巩固的作用。张老师的嗓音甜美,唱起民歌更优显她的特长。整节课老师的语言、教态都极具亲和力、感染力,学生们的配合也还不错。分析音乐细致,有针对性。效果还是不错的。第三节课的执教老师是青岛来送教的吴新华老师。她执教的课题是《戏曲撷英》。吴老师选取的素材是几段黄梅戏的典型唱腔和河南豫剧的典型唱腔《花木兰》。课的一开始吴老师播放的是京剧的音频,首先营造了一种戏曲的课堂氛围,由国粹京剧然后又欣赏了一段黄梅戏《女驸马》的视频,然后介绍了黄梅戏的起源及唱腔。又选取学生们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的满工对唱,师生一起跟音乐分角色演唱。让学生觉得唱戏并不是那么困难,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和兴趣。接着展示黄梅戏《打猪草》中的经典唱段《对花》。着重教唱了这一唱段。然后又欣赏了河南豫剧《花木兰》中的典型唱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吴老师设计了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用滨州方言读歌词,让学生们明白富有地方特色的戏剧只有用当地的方言演唱才会更有味道。下午执教的是济南的送教老师刘杰。刘老师执教的课题是单元《山野放歌》中的一首歌曲《打支山歌过横排》。刘老师的课也挺有特色。上课之处就让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跟学生互动,携取歌曲中的小乐句填上词师生问好,别样的方式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熟悉了歌曲旋律。可能是学生的状态不够好,接下来的歌曲学习中,开始的喊腔学生做的不够好,刘老师就用不同的示范形式引领学生们找感觉,一步步让学生们进入音乐的意境,孩子们的表现也是一遍有一遍的进步。最后还设计了让学生创编旋律的环节,结果孩子们的作品让授课老师收获了意外的惊喜。总观四位老师的授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有过硬的音乐技能,无论是弹还是唱都是一种美感和引领。最后生教科院的李东老师给参会的所有老师做了现场的答疑。李东老师一再强调,上课一定要落到实处,特别不推崇那种几十遍的磨课、试课得出的精品课,这样的课不实用。老师平时备课要下足功夫,对整个教材有统筹把握,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内容,做的每节课的复习巩固,日积月累逐步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还说,对于音体美的测试势在必行,老师们只有把平时每一堂音乐课都夯实好,才能不惧任何的测试和考评。最后市教科院的徐春云老师做了总结。一天的学习,收获满满。很多的感悟只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去实践。其实每次的学习都是一种提升,每次的反思都是一种进步。在教学这条道路上真的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努力,只有参与才会使自己不断提升,不断进步!<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