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春光好,学习正当时———记银川市“互联网+教研”推进活动暨第三届“推变”初中化学课例展示研讨活动

王国花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风清日暖,学习正当时!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nbsp; &nbsp; &nbsp; &nbsp; 2019年4月26日上午,银川市第三届"推变"初中化学课例展示研讨活动如期展开,本次活动共分为贺兰一中和阅海中学两个会场。并通过全网直播,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了全市化学教师共享资源、同步学习和互通交流。我校化学组全体教师带好纸笔,在教研组长邬瑞老师的带领下,于上午8点准时进入互联互通教室观看网络直播,以期共同学习进步。</span></h3> <h3>  第一节课,由贺兰一中的杨雪老师给大家带来一节复习课《碳的奇妙之旅-碳及碳的化合物专题复习》,杨雪老师用几个有趣的化学谜语将大家迅速带入碳的家族,同学们兴趣盎然的回顾关于碳元素的相关物质。</h3> <h3>  接着,通过分组合作,课前复习写出思维导图的方式,请同学们讨论并上台讲解有关碳家族的相关知识点,将任务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复习总结,巩固知识点。</h3><h3> 关于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点,杨雪老师巧妙地设置学生分组实验,从药品的选择,到实验仪器的创新,每组同学都做出了改变,最终展示讨论,提出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最为合适。</h3> <h3>  对于总结提升部分,杨老师的设计很是精巧,由学生探究实验的视频播放,提出二氧化碳的检验和吸收分别用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并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引发学生思考。</h3> <h3>  接下来郎海燕老师和孟建甲老师分别进行点评,由贺兰县教研室化学教研员邢菊荣老师主持并总结。邢老师提出:专题复习课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有更高要求,需要围绕主干不断研讨,提高学科综合能力。而杨老师这节课有三个很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h3><h3>1.基于数据分析,立足学生学情。在课堂开始,展示前一天学生所做的10道选择题答题情况,针对性讲解共性疑难问题。</h3><h3>2.运用学以致用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学生活动、任务要求驱动学生自主复习、小组复习,有目标的学习。</h3><h3>3.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使教学更轻松,进一步夯实基础,加深对本节课的相关知识认识。</h3><h3> 但是,作为年轻教师,本节课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h3><h3>1.年轻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需要再锻炼。</h3><h3>2.环节之间的过渡需要再推敲,更自然。</h3><h3>3.对学生的回答点评有些随意,需要多学习。</h3><h3>4.新教师要更多的走进学生,倾听学生。</h3><h3>5.加强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h3> <h3>  第二节课由二十四中的徐瑞老师给大家带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肥料》,徐瑞老师首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对课本上关于化肥的内容进行研读,明确分类及分类依据,并请小组展示所学成果。</h3><h3> 紧接着徐瑞老师展示了生活中的化肥图片,请学生分类,将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h3> <h3>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徐老师的课堂更是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几个视频问题,向同学们请教如何改善农作物生长,学生积极踊跃发言,感觉到学有所用,有成就感!</h3><h3> 那么化学肥料一定是有利无害吗?</h3><h3> 通过分组辩论会的形式,同学们各抒己见,最终得出:化学肥料并不是有利无害,而要适度节制使用。</h3> <h3>  化学肥料有那么多,要如何区分呢?接下来自然而然的过渡到化学肥料的简易鉴别,学生分组实验展示讨论,通过生生学习、师生学习,落实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知识点的补充和提升,学生学有所得!</h3> <h3>  在评课环节,二十四中化学教研组长窦雅君老师提出:</h3><h3>1.课前预习到位,学生自主归纳课本材料,符合学生自学要求。</h3><h3>2.对化肥应用的利与弊进行辩论,提高学生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h3><h3>3.小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h3> <h3>  第三节展示课由银川市回民中学张睿老师给大家带来《厨房中的化学》,厨房家家都有,但是将它与化学联系到一起,让人耳目一新,同学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开始本节课的学习。</h3><h3> 开篇一则"舌尖上的中国"视频,迅速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张老师趁势提出问题,厨房中都有哪些学过的化学物质?将学生迅速拉进课堂,展开讨论!</h3><h3><br></h3> <h3>  张老师的课堂由四个环节构成,任务一对所学物质分类,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拖拽完成学习任务;任务二请学生小组讨论,对厨房中的食盐、纯碱、淀粉进行区分,化学与生活紧密结合。第三个环节学生小组实验区分食盐和纯碱,最后对厨房中的燃料的变迁进行讲述。</h3><h3><br></h3> <h3>  银川市兴庆区教研室教研员贺丽华老师对张老师这节课进行点评,她提出这节课有以下很值得肯定的地方:</h3><h3>1.课堂为学生潜能提升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h3><h3>2.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将能力的训练提现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h3><h3>3.合作是"真合作",学生设计及实验完成、展示交流都很完备。</h3> <h3>  展示课最后,尉忠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h3><h3> 首先感谢为此次推变课提供课例的三个化学团队,分别是贺兰一中、二十四中、兴庆区教研室,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精彩课堂。其次感谢台前幕后的工作者,为此次活动提供了技术或场地的大力支持!</h3><h3> 最后尉老师提出:此次推变课都能提现出推变的初衷,重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进步!应用多媒体新技术让课堂更加便捷高效,尤其是对学生复习学习的数据呈现,能够更精准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h3> <h3>  本次活动不仅学习了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而且大家对推变课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详细的教学记录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素材和经验!感谢银川市教科所举办的这次活动,也感谢各位老师们同仁们的授课点评,让我们受益匪浅!</h3>

学生

老师

学习

课堂

复习

展示

推变

化学

化学肥料

银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