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作业点评

解放路第二小学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号作品,王新园老师点评</h3><h3> 胖头鱼书友,此作临礼器。没有认真分析,把笔画写肥了。有点像乙瑛碑,。礼器碑瘦劲的笔画像铁丝,灵动多变的笔画像飞龙。字字奇特。轻重变化大有弹性,有韵律结体紧密,又能见开张舒展之势。相同之字。各不雷同。风格细劲,雄健,端严而俊逸。凝整秀丽,疏宕虚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号作品,梦回楼兰老师点评</h3><h3> 正心阁的这个临帖作者注明是曹全碑,如果不注明真看不出是写的什么,不是作者的水平差到这个程度,从上次看他那个行书作品来看,只能说明作者对自己极不负责,所以写字是个态度问题,作者没有用心去写,有些字都不是隶书的用笔,所用毛笔也很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3号作品王新园老师点评</h3><h3> 中医书友此作,属于创作作品。黄山谷面貌。啼字和中字最后一笔。走势相同,笔法相同,作品整体上半部字形大小差不多,没有相互伸缩倚让之感。南字的草书。应该有误,这种写法,应为斋字,。草书作品是要去制造矛盾,又要统一矛盾,达到和谐的面貌。临帖要学会取舍,不能一味照搬。</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4号作品梦回楼兰老师点评</h3><h3> 同样是写曹全碑,可以看出红酒是用心在写,用笔结构都初具规模,让人一看这是写的曹全碑,指出一点,在结构上还要把收放做好,结构有点松散,笔画疏密要均匀,县、遭、戴,感觉和其它字不是一个整体,过于突兀,白又太小,所以作者要多看字帖,是怎么处理繁简字的。前、河的竖勾,不是隶书的写法,希望作者还是要多观察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做好整体和局部的统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5号作品梦回楼兰老师点评</h3><h3> 不管是经验丰富的书法家,还是初学者,写这种正规的隶书楷书,我们都要在格子里写字,从这点上来说,作者是不认真的,缺乏学习书法的耐心,所以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端正态度是主要的!作为初学者,我们不要囫囵吞枣,要看一笔写一笔,不要大约差不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是大忌,这些字的结体都和原作相差很远,这不是水平问题,这是态度问题,作者自己对照字帖看看,究竟差在哪里?我想你会明白的。写字要一页一页的去写,不要漫无目的瞎写,为找那个豫字,我翻了十多页才看到,这都是不可取的!</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6号作品王新园老师点评</h3><h3> 艳阳天临17帖,整体把握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没有把斩钉截铁的笔势写出来,节奏感不强。所圈之字,和原帖去比较分析,加油!</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7号作品于老师点评</h3><h3> 静宁的书谱临习!整体的气还是比较贯通的!打开细看!细线质饱满度不够!中锋不够,侧锋不到!收笔处的笔断意连势要做足!牵丝引带要自然,多体会原帖为什么出牵丝!笔道不能滑更不能画!读帖还要下功夫细致!提按不能过!过则僵板!发力要从容!调锋动作多下功夫!拙见仅供参考。</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8号作品王新园老师点评</h3><h3> 文江书友。临此帖。改变了原帖的章法。取纵式,洋洋大观,更能显得草书的开合之势,。书友对此帖没有好好领悟,贯通。使得很多线条的走向有点乱。纵与纵之间,应该拉开些距离。这样就不会显得很凌乱。更便于章法的虚实对比。黄庭坚的这个帖通篇是禅宗语言。结构雄放奇肆。笔画变化纵横。其一泻千里之势,开创了独特的草书风格。黄庭坚不饮酒。他作草书,全在心悟,以意使笔,他参禅妙悟,而进入心手双畅之境界。</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9号作品于老师点评</h3><h3> 红日此习作!整体书写感觉还是可以的!不管是不是临陈忠康老师的!首先笔道的质感还要多提升!整体的节奏略显沉闷!提按弹性不够!字发闷!在用笔上还要多从碑帖中取自己适合之法多下功夫!拙见仅供参考[愉快]</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0号作品于老师点评</h3><h3> 南浦云此习作!从笔道看应为老赵临作!整体老赵的气息还是有的!注意!起笔的饱满!笔道中段气力要托住!对于字里的单笔画还要细推敲!形质和用笔多有不到!大问题在结字!细读帖!把字形外轮廓要抓准!拙见仅供参考!</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1号作品易水寒老师点评</h3><h3> 若非的峄山碑这两周变化不大,形体还有待用心观察,前面也在提醒。一定要注意形体,往往局部形式感上的强化,会带来一些整体上处理的不协调,这是难点,比如你的“登”字,“咸”字,“分”字,“命字”结构和空间都不太协调,接下来要注意协调这其中的关系,要过单字关。</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注意几点:</h3><h3>1、线条的要求是圆厚通润,粗细均匀。</h3><h3>2、要考虑线条和周围空白的比例关系,也就是线条的粗细要合理。</h3><h3>3、书写前格子要折标准,长宽比例要把握好。书写时要判断准线条的位置。</h3><h3>4、圆厚通润,要求毛笔笔锋呈锥状,笔杆垂直,要平动。线条中段要平稳。控制用笔,注意线条的稳定。你的世字,山字,都还不太好。</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2号作品王新园老师点评</h3><h3> 紫藤书友。临乙瑛碑不得法,乙瑛碑是汉碑中笔法方圆兼备体,是严谨庄重的典范之作。此碑用笔最成功之处就是将方圆两种用笔方法融为一体,刚柔相济,骨肉均匀波磔分明。使笔画既雄峻厚重,又婉畅清丽。它以中锋用笔,藏锋逆入,每一笔都写得。沉雄有力。厚重,坚实,横竖劲挺。波碟舒展。主笔出众。尤其是对字中动势最强的笔画,用力最重。拓钱铺毫,力送笔端,出锋斩钉截铁结体,方正严谨,在平正中求变化,端庄处见生动,因字造型,因形得势。字形丰富多样,笔画轻重向背,俯仰的对比,偏旁部署的配合,处处包含着微妙的变化。善于在总体平衡中制造局部的冲突和险绝,并运用穿插挪让等手法复归平正。平正中有秀逸之气,虚和中有整饬之态。建议书友,多分析,多比较。</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3号于老师点评</h3><h3> 幽兰老褚习作!如想精临!就要多读帖!细读帖!笔,势,气都要细致!人字捺往右下!你写平了!制字整体提按粗了!横画没有弹性且入笔不太对!最后的长竖看中段原帖!再看您的!韧性全无!始字也同理!所以说!要想精临!就尽全力补捉一切细节!现在您所临习也就刚及格队伍标准!努力会有收获!拙见仅供参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4号作品梦回楼兰老师点评</h3><h3> 这个张迁碑给人感觉还是不错的,整体效果很好,还是要在字的结体上下功夫,小、重、上、有,等字的结体有问题,看起来就觉得别扭,不协调,第一个字下面右边的竖不正,重的中竖不坚定,就支撑不起整个字,所以一些笔画处理不好,就像盖房子一样,基础不牢,整个房子就倾斜了!只要克服一些小的细节问题,阳光同志,今后的道路会一片光明!</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5号作品易水寒老师点评</h3><h3> 张老师还是有些手生,还要仔细观察,看仔细了在去写,“进”字,“退”字,“为”字,“有”字,“公”字都还不到位。前面说过临帖就是学规矩,在临帖中要弄点轻重、虚实、浓淡、正欹出来,这些都是微观变化,而宏观的东西不能没有,这是关键,否则就没有从理上去处理它,让人一看就不合规矩。因此外形的东西从理,也就是说,字的外形、结构、笔画的位置等从理,从字理,即中国汉字的字理,反映的是规则和法度。粗细变化是增加隶书节奏旁部首占位大小的变化,要注意空间占位,比如“卿”字,“喋”字,“稷”字还要认真,字与字之间的轻重变化也要注意,笔画少而粗者显重,笔画多而细者显轻。字内部结构布局匀称,粗细搭配要适当,就能增加节奏感。后面临习时在用笔方面要注意为了表现线条的厚重,其力要扎实内敛、不可拖泥带水,臃肿无力。</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6号作品易水寒老师点评</h3><h3> 微贤的线条有些弱,西峡的线条没这么简单的,线条要凝重深厚、朴茂丰腴,这种效果要通过逆人平出、缓缓送出、笔笔到位的方法来表现出来的,在运笔过程中要有提按顿挫的变化,还要在多尝试,注意线条的层次感。形体也要认真,都不准。西狭颂的线条变化要用心,或方笔行进自始至终、或圆起方收、或方起圆收,波尾或折笔重顿,或尖锋拉长等,你的“下”字,“有”字,“百”字都还不太好。还有线条的起落,一定要用心,你的多数起笔还是圆的,这是不对的,西峡起笔力度较大,笔形以方为主、以圆为辅,中段行笔较为平缓,不需过大起伏;收笔处要矫正笔形,才能气沉其中,不使外泄。后面要多注意,先在形体上下功夫,线条技法要慢慢掌握。</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7号作品于老师点评</h3><h3> 坦然一笑的老柳习作!整体和以前比进步不小!整体结字还是说的过去的!比以前好!但还要注意!行笔还要自然!点画的饱满度还要增加!虽然颜筋柳骨,但细看老柳,笔道还是有润的一面!不可忽视!都写成干柴!会有燥气!捺画和钩用笔还要下功夫!多实践体会!拙见仅供参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8号作品梦回楼兰老师点评</h3><h3> 蒲双禄写的灵飞经,照片模糊,看不清楚,不过大体看章法还是不错的,基本笔法模样都有了,经不得细看,写的比较草率,不够细致,灵飞经是唐人写经里笔法最完美的小楷,每一笔画都来不得半点马虎,所以不能快写,要静下心来慢慢去体会其中的妙处!</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宽天空临史晨碑,易水寒老师点评</h3><h3> 海阔天空下次要早点交。有空先好好读帖,把史晨的形体细节和线条细节把握准。你的结体都还有些问题,结体要端庄平正,注重法度,比如“以”字,“饮”字,“礼”字都不太稳。笔画排列匀称、疏朗,讲究工丽清雅的姿态,“酒”字,“瞻”字还不是太好,注意整体效果都是平平稳稳的。注意笔画间的错落、收放等手法的呼应,“元”字,“復”字,“神”字都不太好。“子”字,“宁”字的几个起笔不够好,别太清飘了,注意藏锋。像“建”字捺起笔,逆入一顿之后,用拖、转、提连续动作写出波脚。行笔至波脚处用力顿笔,使笔画变粗变重。顿笔之后不要立即向上提笔,而是让毛笔利用惯性继续前行,使波脚写得更长一些,更舒展一些。在毛笔行进中,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笔管,使因顿笔铺开的笔毫再收拢,向右上方提笔,写出波尾。顿笔之后的拖、转、提,这三个动作要协调一致,同时进行,即拖中有转、转中有提。多看,多读,多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