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鹿村与板凳龙

马尚平

<h3>  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宝兴山下有个村子叫银鹿村,为什么叫银鹿呢?说起它的来历来还有个美丽动人的传奇故事哩。</h3> <h3>  那时,这里属于土司统治,土司的苛捐杂税使人们难以生存,便到处寻找生计。有一天,赫氏兄弟二人扛着猎枪带着狼狗外出打猎。他们走进了茂密的森林,狼狗突然盯着灌木丛狂叫起来,兄弟俩循着狼狗的叫声望去,见一头肥壮的大马鹿正向狼狗的叫声张望,立即止住狼狗的叫声。</h3> <h3>  赫氏兄弟惊喜万分,家里都断炊了,能打到这么大的一头大马鹿卖成钱,可解决家里的燃眉之急了。于是,提着猎枪悄悄向马鹿靠近。那头马鹿也发觉了猎人,跛着条腿,一点一点地逃跑着。赫氏兄弟一挥手,狼狗飞快地朝受伤的马鹿追去,兄弟俩端着猎枪紧随其后,可就是追不上那头受伤的马鹿。</h3> <h3>  追到夕阳西下时,兄弟俩看见马鹿在一个空旷的大坝子上悠闲地吃着青草,不时奔跑鸣叫,马鹿根本没有受伤。赫氏兄弟想到家里已经揭不开锅,又一次端起了猎枪。突然,坝子里闪起一道耀眼的白光,马鹿周身银光闪闪,倏地消失在赫氏兄弟的视线里,只剩下一个空旷的大草坝。赫氏兄弟没有打到马鹿却发现了这个能安身的好地方,就做上标记,回到家里,告诉邻居,都愿意脱离土司的压榨,到银鹿出现的地方繁衍生息,赫氏兄弟给大家新的居住地取名为银鹿。</h3> <h3>  银鹿村以“板凳龙”独具特色,在攀枝花市及楚雄州一带颇有名。清朝同治年间,银鹿村的赫有禄,又名赫大脚,生性聪明,喜欢唱歌。10岁时,杨姓地主派他到元谋学艺,几年间,吹、拉、弹、唱门门精通,回村后成了银鹿村的第一位艺人。在他的带领下,创编了板凳龙舞蹈。银鹿村以“板凳龙”独具特色,在攀枝花市及云南永仁县一带颇有名声。在他的带领下,成立了板凳龙表演队。乐器主要有板胡、碰铃、琴、钹、锣等,道具主要是四条板凳龙和一只狮子,板凳龙即把龙扎在板凳上,龙用竹子编成,蒙上彩色的布料(后改为香烟锡纸折成), “龙”则预示着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h3> <h3>  板凳龙属于群众在春种时预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自娱自乐的自创舞蹈,最早时期叫“耍凳子”。农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文化生活匮乏。为打发漫长的夜晚和农闲时的寂寞,他们自创了板凳龙。</h3> <h3>  板凳龙即把龙扎在板凳上。龙用竹子或稻草编成,蒙上彩色的布料(后为香烟锡纸折成)。初始,板凳龙以家庭为主,3人合舞1条板凳,前面是两名女子,各自手握一条凳子脚,后面一人为男子,手握两条凳子脚。舞动时女子的舞姿小而优美,男子动作大而粗犷,舞蹈中把女性的柔美和男子的阳刚展现得淋漓尽致,再佐以豪放的民歌,把板凳表演得有声有形,很快得以推广。</h3> <h3>  在田间小道、农家小院把这似龙的板凳举在手中,时而旋转、时而翻滚,在鼓点中挥洒热情,舞出丰收的喜悦和希望,示意来年吉祥如意,风调雨顺。其阵容可大可小,两三条板凳即可表演,几十、甚至上百条板凳龙共舞更能表现出恢弘磅礴的气势。</h3> <h3>  板凳龙在银麓村流传开来,表演的队伍逐渐增大,每当夜幕降临,空旷的坝子里就燃起篝火,乐器响起,歌声激荡,各家各户都倾巢出动,带着板凳来到场地,自发地舞起板凳。后来,就形成了板凳比赛,以家为单位,以难度大小决定胜负,使板凳的表演高潮涌起,都为夺冠而自豪。</h3> <h3> 村民们为了在比赛中夺冠,就不断地出新,男女演员也身着艳丽的服饰,在表演中不断变换队行和舞姿,凤舞龙飞,令人眼花缭乱,增加了表演的可观性和艺术性,更是受到欢迎。每逢节庆,其他乡村都要请银麓村的板凳龙前去表演。</h3> <h3>  在市、区文化馆艺术老师的精心编排下,板凳龙更显示出民间表演艺术的魅力,板凳龙的设计更完美,舞蹈动作更是多样化,服侍设计更显民族化。在市、区的重大活动中都少不了独具特色的大田的板凳龙表演,大田的节庆更少不了板凳龙表演,它丰富了农村生活,把农村的夜晚展现得滋味浓烈,市民也对这枝独秀的民间艺术奇葩越来越青睐。</h3> <h3>  2005年8月,由马莎编排的舞蹈《板凳龙》获四川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一等奖。2008年,大田“板凳龙”被市政府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注册商标成功,大田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