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扎实做好湖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核心素养研究专业委员会2018 年度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第一批)《有效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研究》,切实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提高我校语文教师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在新形势下指导学生阅读的能力,践行我校“精益求精,做更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特举办以“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为主题的语文教学比武活动。</h3><h3> 4月23日至25日,在华达学校新、老校区共11位老师参加本次比武活动。</h3><h3> </h3> <h3> 谢秋红老师执教的《蜘蛛开店》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语文优质课。教学目标明确,关注学情,紧扣文本,以“商品”为切入点,以“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品味、想象、朗读、交流。课堂始终以提升学生的素养为导向,做到了“用课本去教,而不要只教课本”,突出体现了“扎扎实实教语文,真真切切重发展”的思想。</h3> <h3> 谢梦彦老师的课堂充分考虑童话的体裁特点, 细化落实了“讲故事”和“编故事”这两个教学目标,按照:老师示范讲故事,指导讲故事要点,“读故事”一一贴示意图,“理故事”一一绘声绘色,“讲故事”一一自由自在的教学思路展开教学,注重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h3> <h3> 肖玉枚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我爸爸》绘本阅读指导课激情飞扬。充满童趣的语言,富于激励的评价,动感十足的课间操,每一个元素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拓展环节孩子们模仿绘本画了自己爸爸的画像并配上文字,课后还制成了一本属于自己班级的《我爸爸》绘本集呢。</h3> <h3> 黄攀老师上课的内容是《一分钟》,她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懂得要珍惜时间。</h3> <h3> 陈玲老师上的是一年级的《要下雨了》。她很注重课堂上的朗读教学:点名读,分组读,男女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丰富的形式,以读促悟,以读促感,带领学生开启发现之旅,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她还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设计了儿歌韵律操和舞台剧表演,寓教于乐,形象直观地呈现了课堂内容。</h3> <h3> 金倩老师的《花的勇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在教学时,围绕以表现作者心理感受变化的词语为主线创设情景,通过画词语句子牵出了作者情感的变化这条暗线,疏通了学生的思维,再引导学生沿主线学习,思考,领悟,并借此要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段学生对文章梗概的把握需要方法的指引,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指导。</h3> <h3> 聂育辉老师上的是六年级下册《我最好的老师》。教学以怀特森先生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从“怀特森先生出乎意料的举动”“我的心情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三个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在三种不同角度的学习交流中丰满人物形象,达到立体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h3> <h3> 曾彦老师教学的是五年级下册的《晏子使楚》,她采用了“导-扶-放”的教学方法,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次“侮辱和反驳”,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再放手让学生根据学习方法自读自悟第二、三次。教学过程中她十分注重学生的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人,在掌握课文内容后,又让学生演,让他们的演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不同性格。</h3> <h3> 彭杰老师执教的《普罗米修斯》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以“闯关解救普罗米修斯”为主线,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巧妙的切入,动情的渲染,灵活的方法,机智的点拨,恰当的评价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充分领略了古希腊神话故事的魅力。</h3> <h3> 易婷老师带我们走入了六年级《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学习课堂。教学中,她思路清晰,着重引导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把听说读写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巩固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同时,课堂的呈现体现了她对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有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究。</h3> <h3> 刘洋老师执教的《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时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动人情景。为了突出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她以读作为突破口,以读悟情。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都浓缩在“❤”的板书里,让学生更直观地受到情感熏陶。</h3> <h3> 课后,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了集体说课、评课活动。通过说课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成长;通过评课为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在研究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共同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