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2# 老雕虫 <br></span>人生百味,旁观者清。老知青们的经历也是千差万别。何时、怎样<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才能正确估价我们自己呢?——</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沙海归舟 发表于 2011/12/10 19:45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span></h5><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大课题啊!套用当下的主流语式,这是知青话题的“难点问题、热点问题、焦点问题”。这个话题,由于太过痛苦,太过复杂又太过敏感,许多知青不愿去想。在自己的还不太老的老年生活里,唱歌跳舞、养花弄草、挥毫泼墨、含饴弄孙------悠哉乐哉也。是啊,辛劳一辈子了,为什么不安享晚年呢?天道自然,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快乐的生活。</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但人天生就有一种对万事万物穷原竟委的心理,天性使然。打从人类能进行高级思维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思考“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人类终极问题的漫漫历程。从微观个体的、群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直至宏观人类的、宇宙的,从远古至当代,人类从未停下思考的脚步。知青问题的“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如是,思考者大有人在。有的人是记录历史、有的人是文学写作、有的人是学术研究,都在那里默默地耕耘。其中有知青自己,有专家学者,也有其他旁人。相必不久的将来,在以前的基础上,会有大量的著作面世,而且会层出不穷。我们天知网藏龙卧虎,也不会游离其外吧。</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知青是一个有着上山下乡的共同经历的群体,产生于五十年代,高潮于文革时期。千百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共同经历形成了一种叫做“知青情结”的精神载体,把知青和那段经历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难舍难分。</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而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剧变,后知青时代出现了一个怪异的社会现象:一方面,“知青情结”像一条有力的纽带,不仅把知青与那段经历紧密相连,而且也使知青自己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惹眼的社会群体;另一方面,这个社会群体并非一个实体阶层,已经分化的千差万别,融入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对知青的历史、对共和国的历史以及社会等问题,有着诸多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这是历史的必然。席卷全国城市青年学生的上山下乡运动,必然在知青的思想上打上深深的烙印;在历经社会剧变之后,必然形成诸多不同的思想观点;这些不同的思想观点必然会长期存在。原因就在于当年大规模知青从城市迈向农村的这一步,涉及到的是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社会大背景,且这些社会大背景近几十年内又发生了剧变。</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所以要想明白知青问题的“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问题,就不能脱离开这些社会大背景。这个问题里面的问题,有的现在可以认识,有的要待以后认识,有的自己可以认识,有的要靠学者认识。但形成真实、客观、科学的结论,肯定是一个长期积累互补的过程。</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以上观点可能会有共识,人人都不难看清这些情况。而我想讲的是:对我们自己来说,我们这一代人有着集体意识强、政治意识强、历史意识强,再加上责任意识强的特点,总爱思考大问题。如此而来,在剧变的时代里,就必然是精神世界上的“苦僧”。但这不是坏事,是好事,不是缺点,是优点。对知青问题的“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问题,要我们人人都做深入思考不可能,但要我们一点都不想同样不可能。做深入思考的自然是爱深入思考的人。他们要承担历史的责任,他们也正在承担着历史的责任。他们就在我们中间。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千万不要小瞧我们自己,不要以为我们当时就是初中生高中生,在那个城乡差别还很大、文化程度还不高的年代里,“知识青年”就是知识青年。经过艰苦岁月的磨砺,我们对社会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我们自己来说知青问题的“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问题,理所当然,责无旁贷。我们的述说,流着我们的汗水与鲜血;我们的感悟,带着我们生命的体温。</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实际上,天知网的知友们自觉不自觉地都在做着这样的事情,多少深浅不同罢了。仅凭你想把自己知青的经历讲给后人听,为后人留下这一段历史这一点,你就是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人,一个能认识到自己的经历有着宝贵价值的人。</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br></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注:此文2012年首发于天津知青网文学原创版块</span><br></h3>